心理学教学课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3647289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70.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教学课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心理学教学课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心理学教学课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心理学教学课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心理学教学课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教学课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教学课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引言:本讲的三个基本观点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我国传统教育中长期忽视的,又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实施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奠定心理基础。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和专业性较强的教育,对学校来说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活动,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操作上都存在一些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一、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方面必须从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现状出发(起点),另一方面又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为归宿(终点)。即是说,学生心理素质既

2、是教育的基础,又是教育的目标。 (一)实施素质教育客观上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学生的素质主要包括生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就必须重视学生健全心理素质的培养,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现状客观上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许多调查研究表明,在青少年中存在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的平均检出率大多在20% 左右,个别的更高。同时,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这给竞争日趋激烈的学校教育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因此,加强学校心理健康

3、教育刻不容缓 !,(三)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发展需要心理辅导 在人生的各阶段中,青少年时期是个“多事之秋”,心理学家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危机期”、“危险期”、“狂飚期”、“矛盾期”、“冲突期”。 (1)自身生长发育趋向成熟,加剧了心理的变化 ;(2)青少年成人感增强,心理出现了闭锁性的特点 ; (3)家庭、学校的不当教育可能加剧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 (4)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高要求,使尚未步入社会生活的青少年就面临激烈的竞争; (5)当今社会思想、观念、价值多元化,青少年在价值选择时也会产生心理矛盾和冲突,这些都会导致缺乏社会适应和应变能力的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的加剧。,(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国家

4、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重大教育决策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就加强中小学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实施途径、师资队伍和条件保障、组织领导和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此后教育部又就中小学和大学分别发布了实施指南,各省市也相继出台了实施意见(或措施)。,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亟待解决的几个理论问题,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加强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因此,学校要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应该弄清楚。 (一)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问题 青

5、少年的心理健康是指其具有正常的智力、完善的人格、和谐的人际关系,能积极适应学习、生活、交往和环境,能主动寻求、探索自我发展途径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即心理素质健全的人。,(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 健全心理素质的标准:(1)心理素质发展符合年龄特征要求的水平;(2)心理素质的结构与功能匹配;(3)心理素质结构具有开放发展性;(4)具有扩展性和衍生性特征;(5)具有自我调控机能。,心理素质是以个体的生理条件和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将外在获得的的刺激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衍生的和发展整合的,并与人的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这个表述

6、体现了心理素质形成的生理、心理和外部条件,概括了心理素质稳定性,基本性、衍生性和整合性等基本特征,揭示了心理素质是一个复杂、同构的自组织系统。,心理素质结构概括为认知品质、个性品质和适应能力三个维度,具体化为十大特性,三十二种成分。在心理素质结构中,各维度的作用是不同的,认知维度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活动,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认知的具体操作,是心理素质最基本的成份。认知维度包括一般认知和元认知两个亚维度。个性(西方称人格)维度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对待活动中的个性心理表现,虽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认知的具体操作,但具有动力和调节机能,是心理素质结构中的动力成分。适应性维度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改变自身

7、或环境,使自身与环境和谐协调的能力。它是认知因素和个性因素在个体的适应发展创造行为中的综合反映,是个体生存和发展中必要的心理素质之一。,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就是使学生心理素质的各成分都得到健全健康的发展,使其形成正常的智能、完整的人格和良好的适应能力,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奠定心理基础。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功能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功能主要应体现在以下方面: 1.促进和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功能应促进和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运用现代心理科学的成果,针对学生心理素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咨询辅导、心理训练等),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或矛盾,使

8、其处于心态平和、情绪稳定、积极进取、思维灵活、是非分明、举止适度这样一种有利于正常成长的态势之中,成为心理健康的人。,2.开发智力促进能力发展。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期,发展变化快,可塑性大,即使智力的发展也并非自然“成熟”,也会出现问题,若内行的师长及时给予心理辅导或训练,有利于开发其大脑的智慧潜能,形成正常甚至超常的智能。,3.提高德性修养,培养良好品德。我们认为,把心理健康教育看作德育的途径是不恰当的,把学生心理问题当成道德问题更是常识性错误,但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促进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个体良好品德的形成不但与社会道德规范的教化有密切的关

9、系,而且与学生(主体)对社会道德的认识、情感、态度和行为评价等心理因素水平紧密联系。此外,心理健康教育从学生具体心理需要入手,强调针对性、主体性与自我内化体验等思路和方法可以迁移到品德教育之中,能提高学校德育的效果,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4.培养学生主体性,形成完整人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尊重、理解、信任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优长与短缺,现实与未来,能更有针对性地确立人生目标,选择自己的成才道路,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学会处理与社会、他人的关系中,使自己的人格得到升华和完善。,5.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和行为是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总是受良好

10、的心理素质支配的,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人的心理素质一经形成在相应情境中会产生条件性反应,表现出与之匹配的行为,进而形成一定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根据学生心理或行为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其相应的社会适应能力。,三、科学有效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同教育形式有不同的要求。如在心理素质训练中要求做到: 1.训练设计做到“三性”:活动性、情境性、主体性; 2.训练内容形式做到“三化”:生活化、角色化、多样化; 3.训练指导做到“三点”:点醒、点拔、点化;,4

11、.教学氛围营造做到“三自”:自然、自发、自觉; 5.训练的针对性和目标做到“三质”:潜质(可能性)、特质(差异性)、素质。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专业化和规范化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附属物,而是一项有明确目标和内容的专门教育活动,应在具有专人管理、专业教师、专门课程、专家指导下进行,注重其专业化和规范化。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不是临时性任务,而是学校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应经常性、制度化和规范化地开展。,应该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各中小学应有校领导专门负责,根据学生数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有条件的学校应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由于心理

12、健康教育在过去的教育中长期被忽视,因此,“减负”不应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而应加强这项教育,不要因“减负”而取消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投入。提倡全社会都来关心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社会、学校和家庭三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三)联系本地本校实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教育,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需要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建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一定要紧密联系本地区、本学校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师资队伍实际,教学环境实际,精心选择课题,精心设计,科学实施,为解决本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遇到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服务。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中小

13、学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加强领导,落实人员。各中小学应有校领导专门负责,根据学生数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有条件的学校应设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在人力物力上,心理健康教育在过去的教育中长期被忽视,因此,“减负”不应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而应加强这项教育,不要因“减负”而取消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投入。提倡全社会都来关心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社区、学校和家庭三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四)了解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1选择心理素质测量工具,进行心理素质测量。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学生已有心理发展水平上进行的。要弄清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水平,选择什么样的测量工

14、具十分重要。一般来说选择测量工具应遵守以下原则:(1)测量工具与测试内容的适合性。选择的量表一定要与所测内容吻合。(2)操作性。选择的量表应便于施测和统计处理。(3)科学性。选择有较高信度效的量表。,2进行测试和数据处理,建立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档案。选定测量工具后即可进行测试,将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处理(数据分析最好能有与测量工具匹配的计算机软件),最后就是建立科学实用的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档案。 3分析学生心理素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析可按年级段、班级或个人等多层次进行,分析时应作客观的评价,参照常模或样本均数,找到分析对象在所属群体中的相对位置(水平),作为教育的依据。,4确定教

15、育内容,选择训练或辅导教材。选择教育内容应着重考五个方面:一是适合学生已有的心理素质水平;二是符合学生所处年龄段的特征和接受能力;三是考虑能够在本地本校实施(操作性);四是教材和教参配;五是能经常性得到专业人员的指导。一般来说,选择训练或辅导教材应首先考虑的是科学性,其次应选择与心理素质测试工具匹配的教材,这样更有针对性;再次应考虑教材的可操作性。,(五)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中各要素的独特作用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自己心理素质发展的主体,各种心理教育、训练必须作用于学生主体,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其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也只有通过学生素质的提高来反映。因此,充分认识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参

16、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培养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能力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础。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其它教育,它更强调平等、尊重的原则,它不能用强制手段去逼迫学生,必须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和发展潜能,发挥个体的主体作用,各种教育措施才能产生效果。故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中,能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心理健康教育成败的关键,2积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学校是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起主导作用,如何抓往这个主要场所,发挥学校在实施心理素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呢?我们采用分步走的策略,第一步,采用我们编制的心理索质问卷,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现状进行调查,建立学生心理素质档案,摸清学校、年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水平和特点,掌握教育的主动权。第二步,开展主辅明确,“退式多样的心理索质教育活动。“主辅明确”指每所实验学校根据测试结果抓住薄弱环节,确定主攻方向,进行规范的实验研究,对实验班以外的其余学生可采用一些灵活的心理素质教育活动。,“形式多样”指教育活动方式的多样性。主要活动方式有:开设心理素质训练课程,进行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