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我们去植树》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3459070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我们去植树》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走,我们去植树》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走,我们去植树》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走,我们去植树》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走,我们去植树》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我们去植树》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我们去植树》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我们去植树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5个生字;理解“沟渠、版图”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植树造林的重要性以及给人类带来的好处。3、明白“绿色的希望”指的是什么,体会少先队员们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决心,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植树造林的重要性以及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教学难点:明白“绿色的希望”指的是什么,体会少先队员们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决心,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说话,引出课题1、导语:在学习课文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幅图,(出示课文插图)仔细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预设:学生会罗列插图中出现的人

2、和物:三个少先队员拿着水桶、铁锹、树苗,小河,小桥,农田,花草,小鸟等)2、教师引导: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但观察图画光用眼睛是不行的,要用心去感受图画中人物的心情、景色的特点,还要动脑筋想:这些景、物、人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你会这样观察吗?(预设: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致说出:春天到了,三个少先队员一起去植树,他们笑得很开心。)3、提出要求:你能调用自己的语言仓库,把这幅图的内容生动具体地介绍给同学们听,让听的同学感觉这幅画动起来了,变得有声有色了吗?(学生思考、练说、交流,教师作鼓励性评价,如:听了你的介绍,我觉得这幅画动起来了,我感受到少先队员喜悦和兴奋的心情了,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桃红、梨

3、白、草翠、水清的自然美景)4、(出示教师写的一段文字)这幅图很美,老师看了也忍不住要用文字来描绘它。请大家读一读老师写的这段话。(文字:今天是3月12日植树节。一大早,红红就邀上了玲玲、刚刚,提着水桶,带着铁锹,扛着树苗去植树。他们走在村间的小路上,一边欢欢喜喜地呼喊着:“我们去植树啦!”一边尽情地欣赏着眼前这一派明媚的春光: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青翠的树木、油绿的小草。他们畅想着要用自己的双手为家乡栽下更多的树苗,给家乡带来更多的美。此时,春风拂面,小鸟带路,三个少先队员不禁加快了脚步,他们还要邀上村里更多的小伙伴,号召大家一起去植树。)5、让我们一起给这幅图取一个名字吧板书课题:走,我们

4、去植树。6、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首现代诗的题目。谁能把这个课题读好?(指名读课题,说说从课题中读出了什么?兴奋、喜悦、决心、豪情。)二、对比欣赏,领悟诗歌语言的特点1、刚才我们在介绍插图时,都围绕一个中心,那就是少先队员们满怀豪情去植树。诗歌的第1节表达的也是这个中心,那么,它是怎样写的呢?2、(出示诗歌第1节内容)请学生自由读第1节,思考:这一节的语言和我们的语言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为什么?3、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4、教师检查合作情况,并相机点拨:(1)诗歌的语言简短,我们说的句子较长。(2)诗歌的语言内涵丰富:“和煦的春风”五个字中包含了生机勃勃的明媚春光;“轻快的脚步”五个字中蕴

5、含了少先队员们去植树时的愉悦心情。(3)诗歌的语言富有感染力:“走,我们一起去植树!”读起来简短有力,充满了豪情壮志。(4)诗歌的语言节奏感强,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脚步”“植树”押的都是u韵。(逐步板书:语言简短有力、内涵丰富、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5、教师小结:是啊,诗歌的语言和一般文章的语言不一样,它形式简短,但内容和情感却十分丰富,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学习诗歌时就不能光看到一个个字,一句句话,而要边读句子边想象文字中隐藏的内容,感受文字中蕴含的情感,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诗歌的内容,体验诗歌的情感,领略诗歌的情趣。(边小结边板书:想象感受朗读)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了解

6、大意1、过渡:反复朗读是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方法。要想读懂内容、领悟情感,第一步要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2、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生字和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识记字形。3、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1)出示生字表中的生字。(2)指名读准生字的音:“渠”不要读成q;“厂”是后鼻音。(3)说说在识记这些生字时有没有要注意的地方。(“渠”字中的“巨”最后一个笔画名称是“竖折”;“版”的左边部分一共有4笔;“乖”的最后一个笔画名称是“竖弯钩”,不是“撇”。若学生没能注意到,则由老师提醒点拨。)(4)出示词语,指名并齐读词语:植树、沟渠、回荡、音符、版图、乖乖低头、欢声笑语、绿色工厂、翩翩起舞。(5)出示词组

7、,指名并齐读:和煦的春风、轻快的脚步、青翠的小树、快乐的音符、清新的空气、美丽的版图、绿色的希望、参天的大树。4、分节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有没有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5、再次自由读课文,思考:通过反复的朗读,你觉得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清诗歌的脉络,明白诗歌的重点内容是写了植树造林的好处。)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这节课,我们练了说、识了字、读了文,最大的收获在于学会了发现、欣赏诗歌语言的特点,知道了阅读诗歌的方法,这可是我们手中的一大法宝。有了这个法宝,我们就能自己学习诗歌了。请大家课后认真阅读这首诗歌,并且认真阅读本册教材中的第18课沙漠中的绿洲和第

8、19课云雀的心愿。读读、品品,思考:同样是写树木作用的,诗歌和一般的文章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写下自己的发现和体会,准备下节课交流。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明确目标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者说说自己最大的感受是什么?2、在开始今天的学习之前,你做了哪些准备?(回忆第一课时结束时布置的作业:阅读教材的第18、19课,了解植树造林的作用,并和本文的语言表达进行比较,写出自己的发现和体会。)3、今天,我们将在大家自主学习体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这首诗,领悟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欣赏诗歌语言的独特魅力。二、细读理解第5节,品悟诗歌语言1、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你觉得诗歌的哪一节和第18、19

9、课在内容上联系比较紧密?为什么?(第5节,大家都写到了植树造林能够防治风沙。)2、出示第5节和云雀的心愿中 “他们飞呀飞,飞到一片沙漠的上空妈妈心疼地说。”这部分文字。(1)默读出示的文字,思考并准备交流比较阅读后自己的发现、体会或感悟。(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写云雀的对话来说明森林的作用防止土地沙漠化。云雀妈妈的语言描述具体、明白,课文对风沙、对云雀的心情也都作了具体的描写。而这首诗同样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只用了短短七个字就把植树造林能够防治沙漠的作用形象地表达了出来。学生读这一句话,说说: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内心感受到了什么?引读下一句

10、“让百鸟翩翩起舞”,思考:当你把这两句连起来的时候,你的眼前出现的又是怎样的景象?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对仗句,句式整齐,饱含力量,朗朗上口。)教师小结:这次比较阅读,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诗歌语言简洁,内涵丰富的特点。同时我们还感受到诗人通过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让表达更形象。在这两句诗中,“叫”“让”的主人既可以是“树木”,也可以是“植树造林的人们”,诗句给了我们阅读者很大的理解和想象空间,这就是诗歌的魅力。(相机副板书“比较”)自由读第5节的前两句诗:你能品出诗句中蕴含的丰富内容和情感吗?(引导学生从“绿色”联想到旺盛蓬勃的生命;从“希望”联想到植树造林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让祖国变得更美丽;从“

11、明天长成参天的大树”联想到少先队员就像小树苗一样,会茁壮成长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板书:栽下希望沙退鸟舞)教师再次小结:诗歌的语言具有很大的跳跃性,不像一般的文章一样,娓娓道来,清楚明白,因此,我们在阅读时需要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相机副板书“联想”)刚才大家就是用这个方法体会到了诗歌简洁的语言背后蕴藏的丰富的内容和强烈的情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5节,熟读成诵。(3)根据副板书回忆总结诗歌语言的特点和理解学习诗歌语言的方法。(想象、感受、朗读、比较、联想)三、方法迁移,“言”“情”交融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拥有了学习诗歌的方法。现在,运用方法,自学诗歌的其他内容,边学习边做好批注。2、小组

12、合作,交流自己的收获;同伴互助,充实自己的体会。3、组织集体交流,教师相机点拨理解、指导朗读,并逐步完成板书。重点点拨处:(1)“伴随金色童年的是一棵棵青翠的小树。”(通过联想、想象等方法体会少先队员栽下的这些小树苗将伴随他们一起成长,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材,感受少先队员内心的喜悦和自豪。)(2)“绿色工厂”“快乐的音符”“让每个人都健康、幸福”。出示一段介绍植物光合作用的文字光合作用,即光能合成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暗反应,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或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或氢气)的生化过程。光合作用是一系列复杂的代谢反应的总和,是生物界

13、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地球碳氧循环的重要媒介。请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从而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比喻的精妙,感受语言的魅力。联系沙漠中的绿洲一文,通过朗读“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这些语句感受植树造林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板书:绿色工厂健康幸福)(3)“染绿了祖国美丽的版图”理解“版图”的意思;感受“染”字运用的形象、精妙,想象眼前仿佛出现了少先队员们积极植树,祖国大地在他们的努力下慢慢被绿色覆盖,逐渐呈现出处处绿树成荫的美丽画面。(板书:增添新绿染绿版图)(4)感受“绿色宝库”。(联系诗歌中体现树木作用的内容,感受“

14、绿色宝库”;联想日常生活中树木的作用,进一步感受“绿色宝库”。)4、教师总结:通过学习、交流,我们不光知道了植树造林的好处,更主要的是我们学会了欣赏诗歌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感受到了诗歌中洋溢出的浓浓情感,这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希望大家在课外阅读到现代诗歌时也能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好好地读读、品品,你将会收获到阅读带来的乐趣。四、整体赏析,拓展延伸1、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说说诵读整首诗歌后,在内容、结构、写法等方面还有什么新的感受?(首尾呼应,使诗歌结构完整,浑然一体;三部分内容在情感、内容上一以贯之:满怀豪情去植树植树造林好处多呼吁更多人去植树;整首诗都是押u韵,长短句结合,节奏感强,朗朗上口等。)3、补充一首相关的诗歌,自读欣赏春光染绿我们双脚。4、布置作业:选择校园里的一种树木,查阅资料,按名称、外形特征和作用向同学们作介绍。注意先做好卡片资料,再练习口头表达,最后向同学们介绍,介绍时做到条理清晰、语言流畅、态度大方。 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