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知识 总结方法 提升能力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3385928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梳理知识 总结方法 提升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梳理知识 总结方法 提升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梳理知识 总结方法 提升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梳理知识 总结方法 提升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梳理知识 总结方法 提升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梳理知识 总结方法 提升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梳理知识 总结方法 提升能力(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梳理知识 总结方法 提升能力,2011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解读与二、三轮复习备考建议,第一部分 考试大纲解读,一关于能力要求的解读 1.理解能力 (1)考纲要求: 理解物理概念、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条件情况下的应用; 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 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 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2)考题体现 对物理情景、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的理解 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对图象的理解 (3)解读与建议: 强化概念与规律的理解,扎实做好物理基础知识的复习; 强化审题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三审题意与五说题意 问题与情境

2、的对应关系 一对一:一个问题针对一个具体的情境。 一对多:一个问题针对多个不同的物理情境,要求考生综合分析各情境间的联系与区别,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 多对一:多个问题针对同一物理情境,只是提出问题的角度和出发点不同。,2推理能力 (1)考纲要求: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 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2)考题体现: 选择题中的定性判断,物理情境分析中的因果关系等都属于逻辑推理和论证; 物理规律的应用条件分析与推理。 (3)解读与建议: 推理过程的正确表达: 强化语言规范性,培养考生思维的严谨性; 强化形式运算教

3、学,培养考生规范解题的良好习惯,学会用表达式说话。,3分析综合能力 (1)考纲要求: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 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2)考题体现: 以时间为主线,同一物体在不同时间(可能是同一空间也可能是不同空间)由于不同的条件进行着不同的物理过程; 以空间为主线,不同物体在同一时间或不同时间由于特定的条件进行着不同或相同的物理过程;,解读与建议,学会描述物理过程,方法,目的,语言描述法,解析式描述

4、法,图象描述法,明确问题与条件,学会分析物理过程,方法,目的,目的,目的,方法,方法,两条主线与七个W,复杂问题简单化,学会等效物理过程,情境的等效,过程的等效,模型的等效,具体问题模型化,学会利用物理过程,审题、建模、择法、 列式、求解、讨论,解决实际问题,4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1)考纲要求: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 (必要时删除)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2)考题体现: 具体运算:小数运算、指数运算、对数运算等。 形式运算: 图像方法及其应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图像问题是重点。 几何条件及其应用: 求极值

5、的方法:首推导数方法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等。 解读与建议: 了解数学在物理学中的作用 归纳总结物理考题中常用的数学知识和方法。,5实验与探究能力: (1)考纲要求: 能独立完成“知识内容表”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 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能(灵活地删除)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2)考题体现: 基本仪器的使用与读数; 实验步骤的排序; 实验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实验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实验误

6、差的来源与分析;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等。,(3)解读与建议: 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和基本仪器的使用与读数热点; 规定的学生实验的理解水平与能力的提升重点;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亮点; 探究性和设计性实验难点。,二关于考试范围和要求的解读 十七个单元,131个考点 解读之一:突出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的考查 核心考点: 考点6: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公式Vt=V0+at,S= V0 t+at2/2,Vt2-V02=2aS。V-t图。 考点1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力是矢量。力的合成与分解。 考点12:万有引力定律。重力。重心。 考点17:牛顿第二定律。质量

7、。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 考点18:牛顿第三定律。 考点31:机械能守恒定律 考点32:动量知识和机械能知识的应用(包括碰撞、反冲、火箭),考点56: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点电荷的场强。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叠加。 考点69: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路端电压。 考点70: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测量:电流表、电压表和多用表的使用。伏安法测电阻。 考点72:磁感应强度。磁感线。地磁场。 考点76: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考点78:电磁感应现象。磁通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解读之二:注重对考生知识面的考查 热学: (1)分子动理论 (2)内能

8、、热力学定律 (3)气体 光学: (1)光的折射 (2)光的干涉和衍射 (3)光电效应 原子物理学 (1)原子结构 (2)三种射线 (3)核反应,第二部分 复习建议 一关于二、三轮复习的基本任务、要求与措施 1任务 (1)建立知识体系,优化知识结构 (2)归纳总结方法,优化方法结构 (3)提升学科能力,优化能力结构 2要求 (1)知识:融会贯通,如数家珍 (2)方法: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3)能力:思维严谨,理解透彻 3措施:综合复习与理综演练 (1)力学综合复习 (2)电磁综合复习 (3)力电磁综合复习 (4)实验综合复习,二建立知识体系,优化知识结构 1知识体系的建立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

9、建构过程 (1)基本要求 高:高屋建瓴,运筹帷幄。 全:查漏补缺,不留死角。 准:理解透彻,表述准确。 (2)方法指导 背目录法:每个板块分为哪几章,每章有哪几节,每节有哪些重要概念、规律、典型例题等。 画知识结构方框图(或花括号)法:各知识点该串联的串联,该并联的并联。 尝试回忆法:安静地坐下来,对某一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回忆,回忆不来的迅速看书。,力学,力和运动,功和能,动量及其守恒,运动学,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简谐运动,动力学,受力分析,平衡问题,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转化及其守恒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例:,例: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的

10、梳理与复习,(一)一个概念:加速度,(二)三个规律,1.速度-时间规律,2.位移-时间规律,3.速度-位移规律,(三)三个推论,(四)五个二级结论,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第1s末、第2s末、第ns末的速度之比:,2前1s、前2s、前ns的位移之比:,3第1s、第2s、第ns的位移之比:,4前1m、前2m、前nm所用时间之比:,5第1m、第2m、第nm所用时间之比:,(五)七种解题方法 1.一般公式法 2.平均速度法 3.中间时刻瞬时速度法 4.逆推法 5.比例法 6.图像法 7.推论法 (六)两类典型的运动模型 (1)先匀加,后匀减,初速度零,末速度为零 (2) 物体在恒力F1作

11、用下从静止出发,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F1同时换上另一与之相反的恒力F2,在相同时间内物体回到出发点。,2知识结构的优化要靠教师的精心指导 物理知识:现象、概念、规律、思想 (1)物理现象 什么是物理现象? 高考试题中常考查的物理现象有哪些? 怎样复习物理现象?,(2)物理概念 什么是物理概念? 为什么要引入物理概念? 概念有哪些特点?定义物理概念的方法有哪些? 概念复习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高考怎样考查物理概念?,(3)物理规律 什么是物理规律? 物理规律分为哪些类型? 怎样描述物理规律? 复习物理规律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高考怎样考查物理规律?,(4)物理思想 什么是物理思想? 高考怎样考查

12、物理思想? 复杂问题简单化:难点分解,大题巧做 简单问题理性化:理性思考,小题大做 理性问题具体化:理性结论,事实支撑 具体问题模型化:具体应用,建立模型,物理方法结构,宏观,科学研究的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微观,阅读物理教材的方法,规范求解物理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处理常见问题的通性通法,三、归纳总结方法,优化方法结构,常见解题模型的特殊处理方法,(一)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发现问题,描述问题,解决问题,语言描述法,数学解析式描述法,图象描述法,(二)解决物理问题常用的方法,1.力和运动的方法,2.功和能的方法,3.动量及其守恒的方法,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

13、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规律,能量守恒定律,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例1如图所示,在绳下端挂一质量为 m 的物体,用力 F 拉绳使悬绳偏离竖直方向角,当拉力 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多大时 F 有最小值?最小值是多少?,点评: 1此题难度不大,内容也不偏,但承载着重要的解题思想和方法; 2复习启示:复习过程中的“一题多解”和“一题多法”。,解法一:正交分解法,结果:略,点评:正交分解法是求解共点力平衡问题的普遍适用的基本方法,难点在于力的分解和求解方程组。,解法二:巧妙建轴解析法,点评: 此法坐标轴建立巧妙,绳的拉力 T 不出现在 x 轴方向的平衡方程中,

14、便于讨论,只需根据这一个方程即可求出结果。难点在于根据几何条件寻找相关的角度,此法运用的数学知识较简单,不失为求解此类极值的巧妙方法 .,解法三:矢量三角形定则法,点评:图解法形象直观,易于理解,且可显示出变力的动态变化过程。极值出现的条件明显,不失为此类极值问题求解的最佳方法。,解法四:拉密定理求解法,点评:三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应用拉密定理求解非常简单。,解法五:矢量分解法,点评:在能够确定三个力之间的夹角和一个已知力时,用该方法求解较为简捷。用于求极值,数学运算和讨论也较简单,难点仍在于根据几何条件确定相关的角度。,解法六:力矩平衡法,点评:用力矩平衡法求此类问题的极值,思路明确、极值出

15、现的条件明显、运算简便,既强化了有关概念,又培养了能力。该法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难点在于转轴和力臂的准确确定。,(三)规范求解物理大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审题,2.建模,3.择法,4.列式,5.求解,6.讨论,审题,1.重要性,2.三种不正常的现象,3.正确的审题方法,4.平常的审题训练,5.题后反思,1.熟悉的题型,2.生题和新题,3.长题,1.动笔前审题,2.解题过程中审题,3.解题结束后审题,对象、情景、状态和过程,关键语句和隐含条件,物理知识,解题方法和方程,解题结果,何谓反思,反思什么,怎样反思,What?,Why?,How?,建模,物理模型,解题模型三要素,对象模型,条件模型,过程模型,研究对象,客观条件,物理过程,择法,力和运动的方法,功和能的方法,动量及其守恒的方法,列式,一要列方程,而不要堆砌公式,F=ma,F1sin+F2cos=ma,二要列原始方程,而不要直接使用变形式,f=mg,R=mv/Bq,三要用原始方程联立求解,而不要使用连等式,a=g,求解: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你准备使用的字母、符号,题目中的隐含条件,研究对象经历的物理过程,所列方程的理论依据,解题结果中的负号,讨论,1.题目要求讨论的,2.出现多个解题结果时,3.结果出现负值时,4.理论计算值回到现实中,(四)常见解题模型的解题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