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论文:2010年安徽省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指导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2852163 上传时间:2019-02-25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28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论文:2010年安徽省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指导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初中语文论文:2010年安徽省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指导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初中语文论文:2010年安徽省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指导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初中语文论文:2010年安徽省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指导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初中语文论文:2010年安徽省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指导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论文:2010年安徽省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指导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论文:2010年安徽省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指导课件(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安徽省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指导,考试具体内容: 第一部分 语文积累 第二部分 阅读 第三部分 语文综合运用 第四部分 写作,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 1、采用闭卷答题形式,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卷面成绩分为150分。,试卷结构;1、内容分布: 语文积累 约占15% 阅读 约占37% (其中现代文阅读约占27%,文言文阅读约占10%) 写作 约占40% (卷面书写约占3%) 语文综合运用 约占8%,2、考试要求分布: 识记 约占 10% 理解 约占 20% 分析综合 约占 25% 表达应用 约占 40% 欣赏评价 约占 5%,3、题型分布: 选择、填空题等约占20% 简

2、答、作文、修改题等 约占80%,4、难度分布: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稍难题、和较难题。难度系数0.8以上的题为容易题,难度系数0.60.8的题为稍难题,难度系数0.40.6的题为较难题。 容易题 约占60% 稍难题 约占30% 较难题 约占10%,注:2010年考纲中增加的内容: 课外读物书目由6部增加为8部,增加的两部为朝花夕拾、童年,对新增加的内容同学们要格外留心。,中考阅读包括两部分内容: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下面我们先来谈谈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包括四大项:即记叙文阅读(散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和文学作品阅读。现在我们分别加以解读:,一、在记叙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训练中很

3、多同学反映最怕的是记叙文阅读。中考阅读题中记叙文是最难得,但却是最能拉开你和别人得分档次的块,所以我们今天务必要解开记叙文的神秘面纱,搞定记叙文阅读。,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那么中考记叙文究竟考什么呢?主要考点集中在:a.叙事线索b.表达方式。c.表现手法 d.记叙文顺序及作用。e.含义作用f.结构层次。g.内容中心的概括。h.语言赏析i.结构和思路j.文章标题k.知识拓展题。,下面我们就上述考点一一寻找对策: 考点一:叙事线索 考查类型:直接让考生回答“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对策: 1、了解叙事线索的几种类型 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事迹。 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感情线索:作者

4、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 思想感情变化。 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时间线索:,2、寻找线索的几种方法: 文章的标题 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 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作者的思想感情 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考点二:表达方式 考查类型(一):直接考查某个句子或文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 对策:了解表达方式的几种类型: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考查类型(二):本段(本句)运用了哪些描写?简要说明这些描写的作用。,对策:1、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 (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 (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肖像、动作、语言、心理

5、、神态等 (5)、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2、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3)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4)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

6、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的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考查类型(三)体会文中的细节描写,用一段话描写人物此刻的心理活动。 对策:联系前后文,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紧扣语境展开描写。,考点三:表现手法 考查类型:直接让考生归纳文段的表现手法及在文中的作用。 对策:1、了解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明线暗线等常见的表现的手法。,2、掌握几种重要表现手法的作用: 如: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人或事物,

7、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考点四:记叙顺序 考查类型:直接让考生回答全文或某段的记叙顺序及作用。 对策:了解记叙顺序的种类及作用: (1)、顺序(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 生动性。 (3)、插

8、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考点五:含义作用: 考查类型(一):直接让考生回答人称在文中的作用。 对策:了解人称的作用,再根据具体内容答题。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合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考查类型(二):让考生直接回答文段或句子在结构或内容上起什么作用。 对策:了解文段或句子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的作用。 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后文打下伏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中间:呼应前文,承上启下,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

9、文,引出下文)。,结尾:照应开头,;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首尾照应、回味无穷。 答题格式可固定为: 在内容上,起到 在结构上,起到,考查类型(三):对具体句子的评析。 对策:联系前后文,在句子的前后找答案。注意抓中心词、关键词、有关议论抒情描写等语句。在句子前后找答案,可以用原文回答,有些需要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这里特别注意的是指代词所指代的内容,一般是在指代词的前面找,找到之后,再放到指代词所在的句子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考查类型(四):记叙文中议论句段的作用。 对策: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考查类型(五):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10、 对策: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很大的感染力。,考点六:结构层次 考查类型:给文段划分层次结构,并归纳层意或段意。 对策:1.划分段落层次的方法:(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2、概括层意的方法: (1)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对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 (2)概括法:例1:(描写的段落)描写了景物特征。 例2:(抒情的段落)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考点七:内容及中心的概括: 考查类型(一):直接复述故事或概括内容。 对策:了解内容概括方法:(1

11、)文章标题法;(2)叠加法(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3)一线串珠法。(4)六要素法。,考查类型(二):直接让考生概括人物性格 对策:1、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 2、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 3、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的思维过程。,考查类型(三):直接让考生概括主旨 对策:1、掌握概括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2、注重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提示:强调三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考点八:语言赏析 考查

12、类型(一):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对策: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例如朱自清的 春中的“闹”字用得非常传神。春天到了各种,花儿竞相开放,蜜蜂也赶来“嗡嗡地闹着”。这“闹”就是作者的传神妙笔。通过蜜蜂采蜜时的“闹”声,读者自然而然地觉得春意是何等的浓郁、何等的醉人。描写的形象具体。,考查类型(二):分析词语可否省略、调换、矛盾不矛盾。 对策:四步走:第一步:判断:一般情况下都是不能省略、调换、不矛盾。第二步:分析词语含义。第三步:分析用原词时句子的意思,省略或换词时句子会变成什么意思,不符合实际。,第四步:结论:因此,

13、原词搭配恰当,不能省略、调换、不矛盾。例: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问:句中的“幽”,“野”,“闲”三个字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调换,因为幽是幽深的意思,与洞相搭配。野是不受拘束的意思,与山相搭配。闲是悠闲的意思,与溪水相搭配。因此,原词搭配恰当,不能调换。,考查类型(三):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对策: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 (1)、修辞之美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 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对比:突出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 反复: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夸张: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14、。 对偶:语句整齐、意韵铿锵。 反问:增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2):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疑问句造成悬念,反问句加强语气,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3):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这些富有哲理的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4):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联系紧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颖,能很好的为中心服务。),2、注意答题格式:我喜欢句,因为它。 考查类型(四):重要句子在文中的深刻含义和作用解答技

15、巧。 (1)分析句子的表层含义 。(若是比喻句,找出本体代入句中) (2)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即感受词句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回答时注意紧扣文章或段落中心。),(3)如果句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先弄清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然后根据这种修辞的特征、功能,结合具体语境,琢磨句子的含义。语言表述:这个句子的意思是:,采用了的修辞手法(或表达方式),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例: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指出写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荷叶的姿态美(表层含义),突出了花港观鱼绿的茁壮的生命力(深层含义)。,考点九:结构和思路 考查类型:直接让考生回答故事(事件)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对策:这类题目更强调学生对文章整体思路的把握,是目前考试中使用率比较高的题型。做这种题目时,要注意题目中有限制和提示作用的信息。思考顺序:概括的是什么内容是文章的哪些段落怎样概括。,考点十:文章标题: 考查类型(一):直接让考生给文章拟标题。 对策: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作者的情感。 考查类型(二):判断已有标题是否正确,并另拟几个合适的标题。 对策:从多角度拟题,但要紧扣中心。,考点十一:知识拓展题: 考查类型(一):人物事件拓展。如:本文主人公是一个爱国将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