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提纲古代史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24453 上传时间:2017-05-1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轮复习提纲古代史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一轮复习提纲古代史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一轮复习提纲古代史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一轮复习提纲古代史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一轮复习提纲古代史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轮复习提纲古代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轮复习提纲古代史(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国古代史复习中国历史朝代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相对立。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一、理清中国历史教材涉及的几种纪年法1、公元纪年。教材上的历史时间,多采用公元纪年,但中国历史上正式采用公元纪年是从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开始的。2、干支纪年。教材上多有“甲午” 、 “戊戌” 、 “辛亥”等提法。但需要注意,可以说 1898 年是戊戌年,不能说戊戌年是 1898 年。因干支年每隔 60 年又是戊戌年。3、以皇帝年号纪年。如贞观元年、康熙年间、乾隆年间等。中国以年号纪年开始于汉武帝时期,但中学历史教材上出现的第一个用黄帝年号纪年的时间是“汉灵帝中平元年

2、” ,即 184 年。4、民国纪元。1912 年孙中山宣布“以中华民国纪元” 。5、以黄帝纪元。1911 年湖北军政府成立时,宣布“废宣统年号,改为黄帝纪元” 。1911 年是黄帝纪元 4609 年。注意: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的换算我们假设民国元年(1912 年)的前一年(1911 年)为民国 0 年,在民国 0 年(1911 年)的基础上换算出民国多少年或公元哪一年。用数轴表示为公元 1911 年 1912 年 1913 年 1914 年 民国 0 年 1 年 2 年 3 年其方法是:已知公元年,换算该年为民国多少年,则公式为公元年1911 年民国年;已知民国年,换算成公元年,则公式为公元年民

3、国年1911 年。这种方法换算出的结果不需再加或再减一年,一步就可得出所要换算的结果。还是以上面的举例为例,计算 1937 年是民国几年,根据公式可得,1937191126;计算民国36 年是公元哪一年,根据公式可得,3619111947。运用以上方法,既简便,又省时,极大地提高了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速度。二、中国古代史教材叙述历史时间的阶段特殊性1、凡是原始社会阶段的时间,都使用“距今万年” , “距今千年”的提法,而未采取“公元前多少年”的提法。2、从夏朝建立到“国人暴动”这一阶段,教材一律使用“公元前世纪”的提法,而不再用“距今”的提法,更不可能有“公元前年”的说法,因这时的中国历史

4、尚未确切纪年。3、从“周召共和”到西汉末年,教材一般采用“公元前年”的说法。因为从“共和元年”即公元前 841 年开始,中国历史有了确切纪年。书写这一时期的历史时间,务必在数据前冠以“公元前”三个字,切忌省去不用。4、教材从“公元 9 年王莽称帝”开始,以后的历史时间不再冠以“距今” 、 “公元前”等字样,而是直书年代数据。如唐朝建立于 618 年。王莽称帝虽非公元前后的分水岭,但“公元 9 年”是教材上出现的第一个公元后的历史时间。5、西汉是中国古代史上,唯一的一个跨越公元前后的朝代。公元前 202 年刘帮建立西汉,公元 9年,外戚王莽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三、世纪、年代及阶段的划

5、分1、世纪。一般是 100 年为一个世纪,只有公元前 1 世纪和公元后 1 世纪分别是 99 年。因无“公元 0 年” ,因此从公元 1 年到 99 年为一世纪,而公元 100 年则为 2 世纪的开始。2、年代。一般是 10 年为一个年代。如“18701879 年为 19 世纪 70 年代。但每个世纪的最初 20年,不称“年代”而称“世纪初” ,如 1905 年同盟会建立,可说“建立于 20 世纪初” ,不能说“建立于 20 世纪 10 年代” 。3、一个世纪内的阶段划分。一种是二分法,即把一个世纪分为前半期和后半期两个阶段(亦称上半期和下半期) 。另一种是三分法,即把一个世纪分为早、中、晚三

6、期。4、两个世纪之交的特殊称谓。一般把上一世纪的最后 20 年到下个世纪的最初 20 年称为“世纪末世纪初” 。由于中国和世界近现代史教材上,很多大事集中于 19 世纪的最后 10 年和 20世纪的最初 10 年,故习惯上把 18901909 年,称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四、历史时间的计算与对换1、如果同是公元前或公元后的历史时间,计算时间差直接用“减法” 。如果有月份差,一般是月差在半年及其以上者,就在年差上增加一年。如:太平天国运动(1851.11864.7)年差 13 年,月差 6 个月,故谓“坚持战斗 14 年” 。如果月差小于半年,则舍去不提。例:司马迁(公元前190公元前

7、 145) ,他的年龄应该是 190145=45,又如:中国共产党至今走过了多少年的历程?要得出结论可用 20121921 91(年) 。中国古代史知识梳理中国古代史的内容是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分为七个历史时期,即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一、史前时期(略)二、夏商周时期(公元前 2070 年夏朝建立-公元前 256 年东周灭亡,涉及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东周)的历史。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说是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与发展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早期融合与壮大的历史,在中原地区逐渐形成了“华夏”民族;早期的中国古代文明也是在这一时期勃兴和传播

8、的,我国古代的主流思想文化更是奠基于这一时期。【政治方面】夏朝的建立,形成了国家的规模,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商周在古代中国历史上被称为“三代” 。了解西周的分封制。【经济发展】1、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青铜器的高超工艺2青铜铸造业的发展演变:在_期,我国出现青铜器;到_朝,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_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这一时期青铜铸造业的特点有:_、_、_.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_(2006 年 7 月 13 日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出土于_,价值: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也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他的出土:反映出商代青铜

9、铸造业达到极高水平,同时也对考古学和历史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著名的青铜器还有造型奇特的出土于湖南的_。 与商周同期,在我国西南的_,也盛行一种青铜文化,即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_、_、_等,它们的造型奇异,风格独特。2、著名的都江堰 :2000 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修筑时间:_ ;主持修建者:_ .功能:_ ,这一水利工程, 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影响 :经济方面_;政治影响:, _.【思想文化】-中华文化的勃兴1、文字的演变 :甲骨文金文甲骨文: _朝人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清朝末年、河南安阳、王懿荣) 。地位和影响

10、: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_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2、 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思想成就有:思想上: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爱人” ;政治上: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 “为政以德” 。教育上: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教育贡献) 、 “因材施教” (教育思想) 、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学习方法)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态度) 。学术著作:论语 (由其弟子整理) 春秋(2)百家争

11、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局面。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代表作儒家 孟子 主张“仁政”治国,轻徭薄赋。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但他笼统反对一切战争。孟子墨家 墨子 提倡“兼爱” 、 “非攻” ,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墨子法家 韩非子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他的思想后来成为秦朝的治国指导思想。韩非子创始人:春秋时期的老子,主张“道法自然” ,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道德经道家战国时期代表人物是庄子,提出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兵家 孙武,主张“

1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孙子兵法注意:百家争鸣的影响:对当时文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发展的第一次高峰,也是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源头,为后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三、秦汉时期:这一时期的历史涉及秦朝和两汉时期,课程内容是从公元前 230 年秦国发动灭六国的战争开始,至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包括秦的统一和灭亡、西汉的强盛、东汉的动荡,以及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1、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1)秦朝的建立:从公元前 230 年到公元前 221 年, 秦王赢政先后兼并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的

13、封建国家。(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第一: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A:赢政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 一切大权。B、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 C: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 36 郡(后来增加到 40 郡) ,郡下设县。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第二:经济方面: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第三:文化方面: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第四:思想上: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有关医学、占卜、种植的书,其它一律烧毁,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全

14、部活埋,这就是“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箝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第四:军事上- 筑长城:(它与故宫,泰山,兵马俑同为我国的第一批世界遗产,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1987 年 12 月,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 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长城修建的影响:积极: 抵御了匈奴的骚扰,是一项伟大的过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消极:大量农民脱离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苦不堪言。第五:开发边疆: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

15、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3)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 ,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4)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一是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诸侯割据的战乱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二是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实行了一套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建制,为此后的各代所效仿。三是秦始皇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国家的管理,有利于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尤其是文字的统一,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有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如上述。但他的统治也有着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如南征百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等一些有助于统一的措施,因不顾国情民力。由“急政”转为“暴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