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练习出题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23555 上传时间:2017-05-1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虚词练习出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文言虚词练习出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文言虚词练习出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文言虚词练习出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文言虚词练习出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虚词练习出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虚词练习出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虚词复习(三)因一、解释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罔不因势象形。 变法者因时而化。1、2 句“依照、根据”,介词;1、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核舟记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3、句“依靠、凭借”, 介词;3、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张仪)到达楚国后,又凭借丰厚的金银财宝收买(怀王的)近身侍臣靳尚,并用花言巧语欺骗怀王的宠姬郑袖。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不如因而厚遇之。 因击沛公于坐。4、5、6 句“趁着,趁此”, 介词;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7 句“通过,经由” , 介词; 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8 句“因为,由于”,连词;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9

2、句“因为,由于”,介词;因拔刀斫前奏案。相如因持璧却立10、11 句“于是,就;”连词;2于今无会因。12 句“缘由,机会”,名词;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13 句“根据”,介词;因此情况根据不同时代而发展,政策措施也要适应不断发展的情况。蒙故业,因遗策。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14、15 句“沿袭,遵循”,动词。15、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加上内部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二、下列加点的“因”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CE )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

3、 于是,就 连词 B.不如因而厚遇之 趁机,介词C.左右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 于是,就 连词 D.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 凭借,就着E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于是 连词 【送他(大儿子苏迈)到湖口,于是能够看到这座叫做“石钟” 的山。 】3F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通过、由 介词三、判断“因”在文中的意义。1因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 2因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 3因。其常 4因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5 因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 6因许攸之力而得,此正如 7因枯木变为荣木也。途经绍墓,其尚 8因众人至前拜祭。其量岂常人可比?9 因此其得众人之

4、心,以一天下。10 因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业。根据一个人才能大小授予他官职,不因为门第高低来录用人才,而且不沿袭旧的规定,这就是曹操成就伟大事业的原因。曹操常常趁人不备,采用偷袭的办法攻打别人,例如乌巢焚粮一战。这一战役动摇了袁绍的军心,于是曹操乘胜追击,攻破了袁绍大军,取得了官渡一战的成功,这也是凭借许攸的力量而获得的,这一过程犹如由干枯的树木变成茂密的树木一样。途径袁绍之墓,曹操还经过别人(让人)带路到墓前祭拜,他的度量难道是常人能比的吗?1、介词,可译为根据 2、动词,可译为沿袭 43、名词,可译为原因 4、介词,可译为趁着 5、连词,可译为于是 6、介词,可译为凭借 7、介词,可

5、译为经由 8、介词,可译为通过,经过 9、介词,可译为因为 10、连词,可译为因为于一、解释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乃设九宾礼于庭。 【于是用九宾礼在正殿上接待了(蔺相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1、2 句“在,从,介词”;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楚国有多余的土地,人口却不足。】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3、4 句“在方面,介词”;业精于勤、荒于嬉。 5 句“由于,介词”;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 6、7 句“向,对,对于,介词”; 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8、9 句“被,介词”;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5燕王欲结于

6、君。10、11 句“与,跟,同,介词”;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一个“于”) 12、13 句“比,介词”。二、下列加点的“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C )A.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被 介词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比 介词C.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被介词D.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对、对于,介词三、判断“于”在文中的意义。“黄鸟 1于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 2于吾等,则久别矣。自十年前偶见之,3于今已十载,未睹其姿。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 4于昔。吾乡之美已闻 5于四方。世人皆欲老6于吾乡,此

7、乃多人言 7于我也,非吾杜撰耳。8 于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 9于是,不亦乐乎?诗经中说的“ 黄鸟于飞、差池其羽” ,是多么美啊。然而对于我们来说,是长久没有看到的景象了。自从十年前偶而见过,到如今已经十年,没有看到它们的身影。如今造林还草,生态渐渐恢复,黄鸟又可以6见到了,它的鸣叫比以前美一倍。我们乡的美已经被天下所知道。世上的人都想在我们这里养老,这是好多人对我说的,不是我杜撰的。因此我们畅饮几杯酒来抒发情怀,陶醉在这里,不是很快乐吗?1、助词,不译 2、介词,可译为对于 3、介词,可译为到 4、介词,表示比较,可译为比 5、介词,表示被动,可译为被 6、 介词,可译为“在” 7、 介词,

8、表示对象,可译为“对或“向” 8、复音虚词,因为这样(因此)9、复音虚词,在这里与一、解释句中“与”字的意义和用法1、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语气助词表疑问,通“欤”。 2、唯求则非邦也与。表反诘,通“欤”。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唯,句首语气词,无义。3、蹇叔之子与师。 4、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各诸侯只能获得居官食禄,不参与国家政事。34 动词,参加;75、与尔三矢。 6、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56 动词,给予;7、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动词,结交; 8、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动词,交往;9、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0、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910 动

9、词,赞同;11、一与一,谁能惧我? 12、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1112 动词,对付;13、君之谋过矣,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何故也?你的计谋非常好,但是你却把这个计谋不给将要获得胜利的人,而给了注定要失败的人。这是为什么呢?14、季父不吾与,我起,先取季父矣。1314 动词,帮助; 15、恐年岁之不吾与。 16、日月逝矣,岁不我与。1516 动词,等待;17、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副词,与和皆都是一同的意思,属于同义复用;18、当与秦相较。 19、遂与之俱出。 20、与战胜而得者。1820 介词,同、跟;21、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822、与风水相吞吐。 23、备他盗之出入

10、与非常也。2123 连词,和。二、下列加点的“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DF )A.去时里正与裹头。给 介词 B.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连词,和C.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动词,亲附,结交D.四海之大,有几人与 语气助词,表疑问E.微斯人,予谁与归 介词,和,跟F.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语气助词,表疑问三、判断“与”在文中的意义。朝过夕改,君子 1与之,吾亦赞同。今将他人 2与之璧上交,足见其悔过之意,何其坚 3与!其 4与吾等之约,当亦守之。以吾等之力,寇尚难 5与也,应使众 6与其事,7 与慷慨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事乃成。且其雄才伟略,天下无双,若其助寇而不我 8与,如之奈

11、何?若弃之,此城能为我有 9与?1、动词,可译为赞许 2、动词,可译为给予93、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 4、 介词,可译为和5、 动词,可译为对付 6、 动词, 可译为参与7、 动词,可译为结交 8、 动词,可译为帮助9、 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通“欤”。 (古人说)早上犯的错晚上就更正了,这是君子所赞许的,我也赞同。如今他将别人给他的玉璧上交,足可见他悔过之意是多么的坚定了。他与我等的约定,也应当遵守。凭借我等的力量,对付贼寇很难,应该让众人共同参与这件事,结交慷慨的君子,远离奸佞小人,这事就能成。况且他的雄才伟略,天下无双,如果他帮贼寇而不帮我们,这样怎么办?若离弃他,这城还能为我所有吗?则

12、一、解释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1、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2、合散消息,安有常则。12 名词,准则、法则;1、伐木做斧柄,斧柄的式样(标准)并不远。2、或聚首、或离散、或消亡、或休息,哪里有一定的规则呢?3、作地势,高下九则。 3 名词,等级;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5、此则寡人之罪也。45 副词,就是、乃;106、口耳之闻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6 副词,仅仅、只;小人学习是从耳听从嘴出,嘴和耳朵的距离,只不过四寸远,怎么能够完美他的七尺之躯呢?7、河出图,雒书,圣人则之。 7 动词,效法;洛书,相传,尧舜时,洪水肆虐,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一天,洛河中浮出一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

13、禹。大禹依此平息了洪水,遂在龙头山设坛,划天下为九州。大禹又依据“洛书”制定了管理天下的九章大法。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9、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10、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明 天 起 床 一 看 四 周边 境 , 秦 国 的 军 队 又 来 了 。 既 然 这 样 , 那 么 诸侯 的 土 地 有 限 , 】810 连词,就、那么,表承接;11、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1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在国内如果没有辅佐君主的贤臣,国外如果没有敌国作乱的情况,国家经常会灭亡。】1112 连词,假使、如果,表假设;1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4、入则孝,

14、出则悌。1314 连词,就,表并列;1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6、欲速则不达。111516 连词,却、可是,表转折让步;17、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这又不是公鸡的叫声,是那苍蝇嗡嗡的声音。】17 助词,之,的;18、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也?18 助词,表疑问,“呢”。【上百丈的高山,有负荷的车也能登上去,为什么呢?是因为坡度平缓的缘故啊。】二、下列句中加点的“则”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E )A.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之一生彘肩就,承接连词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副词,是、就是 C.人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连词,用在对比句中,表并列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转折连词E.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就,承接连词三、判断“则”在文中的意义。“此 1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道出岳阳楼之美,美 2则美矣,然岳阳楼之闻名,非徒借此也;若如此,3 则天下如岳阳楼者12多矣,何独显其名?只因范希文应邀作赋,文播寰宇,于是岳阳楼 4则天下名扬。当世之风,位卑 5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范氏 6则不然,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调。友人被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