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word论文】论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举证及影响因素【民法专业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8235943 上传时间:2017-09-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word论文】论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举证及影响因素【民法专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word论文】论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举证及影响因素【民法专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word论文】论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举证及影响因素【民法专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word论文】论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举证及影响因素【民法专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word论文】论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举证及影响因素【民法专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word论文】论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举证及影响因素【民法专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word论文】论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举证及影响因素【民法专业论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论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举证及影响因素目录摘要1关键词1题目2一、强调当事人举证的必要性2二、当事人举证责任分配及举证范围4三、影响当事人举证的因素7四、结语9注释10参考文献11论文提纲:民事诉讼实行当事人举证原则,当事人举证责任与法律职责和义务相联系,与风险相联系,是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核心问题。一、强调当事人举证的必要性从当事人举证责任的含义入手,指出三个方面:1、当事人对其主张,应当提供证据;2、当事人对证据予以证明,以表明其证据能够证明其主张;3、若当事人对其主张不能举证或举证后不能证明其主张,将承担不到后果,包括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和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两个方面。进一步强调当事人举证的

2、必要性:1、强化当事人举证责任,弱化法院举证责任,是世界各国诉讼制度发展的潮流;2、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特点和民事诉讼的私法性质决定应强化当事人举证责任;3、从责任与风险相统一的角度,谈当事人举证责任与风险负担。指出法院职权取证的范围限制。 “客观原因的界定。二、举证责任分配和举证范围举证责任分配规则:1、一般规则,主张权利存在的当事人对产生权利的法律事实负举证责任;主张权利变更、消灭的人,就存在变更、消灭的事实负举证责任。2、倒置规则,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特定情形,该情形以立法和司法解释2的明确规定为前提。举证范围应依据案件事实确定,包括实体法事实、程序法事实、证据事实。三、影响当事人举证的因素

3、1、举证时限。影响表现在:不提交证据,视为放弃举证权利,逾期提交证据,审理时不组织质证。法官应充分行使告知义务。2、推定。适用推定的一方当事人免除举证责任,否定推定的一方要承担举证责任,改变了举证责任的证明对象。3、自认。自认一经作出,即约束双方当事人的行为,作出自认者,非有充分证据不得撤回自认,相应免除了对方的举证责任。四、结语。当事人举证应包括多个环节。内容摘要证据是整个诉讼活动的基础和核心,也是诉讼实务中最为实际的问题。举证属诉讼证明的范畴,是证据进入诉讼的开端。就民事诉讼而言,举证责任是当事人收集与提供证据证明主张的案件事实成立或有利于自己的主张的责任,否则,将承担其主张不能成立的危险

4、。强化诉讼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弱化法院的举证责任,是包括我国在内世界各国诉讼制度发展的潮流。当事人举证责任,具体包括行为意义的举证责任和结果意义的举证责任两个方面。行为意义的举证责任要求当事人对其主张的事实应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结果意义的举证责任指待证事实真伪不明状态时,主张该事实的当事人所应承担的不利的诉讼后果。当事人举证责任分配是指根据当事人的某一个主张或案件事实确定由哪一方当事人负举证责任。在分配当事人举证责任时,不仅要依据程序法规范,而且要根据实体法规范确定的案件事实,我国民事诉讼法确立了当事人举证的一般原则:即“谁主张,谁举证。 ”“谁主张、谁举证”规则要求主张权利者应对权利发生规范负举

5、证责任,倒置规则是以立法和司法解释的明确规定为前提,倒置的事项是案件事实的某一方面。同时,案件事实也是确定当事人举证范围的依据。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应当证明其主张所依据的案件事实,才算完成举证。诉讼过程中,影响当事人举证的因素有:司法认知免除了一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自认既约束当事人,亦约束法院的裁判行为;推定的实质是把应由一方承担的举证责任推给了对方;举证时限的核心制度是证据失权,法院应充分行使告知义务。关键词:民事诉讼 当事人举证 影响因素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是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核心问题,总是与一定的法律职责和义务相联系,当事人向法院起诉、应诉,有义务披露其掌握的证据;同时,举证责任还与一定的法

6、律风险相联系,法官通过确定举证范围、分配举证责任,引导促使当事人积极、全面、正确、诚实地举证,以此认定证据,确认案件事实,进而作出有关当事人实体权利的裁判。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这一制度的规定显得简单、原则、可操作性差,确有完善之必要。3一、强调当事人举证的必要性(一)当事人举证责任当事人举证责任在民事审判实践中是经常而又反复应用的一个概念。具体是指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提出证据并加以证明的责任。它的基本含义是:第一,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提出证据;第二,当事人对自己提供的证据应当予以证明,以表明自己所提供的证据能够证明其主张;第三,若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不能提供证据或提供证据后不能证明

7、自己的主张,即可能导致法院对自己不利的裁判。上述三层含义是相互联系,从整体构成上是统一的:首先,当事人举证表现为一种责任和义务,这种责任和义务是由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承担的,而不是法院承担的。当事人是举证责任的主体,具体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共同诉讼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此外,代理诉讼的律师有法定的义务为被代理人的利益收集提供相关证据。其次,不能认为当事人只提供了证据,就算完成了举证责任,举证责任的核心内容在于当事人所提供的证据必须具有真实性并能证明其主张的案件事实,这是举证责任的内在要求。案件事实是双方当事人争议的事实,也是法院为了正确作出裁判而必须查明的事实,如当事人是否适格,是否属于法院受案范

8、围和受诉法院管辖,是否超过诉讼时效的事由等,这些事实能引起诉讼法上的后果,查明案件事实的目的就是为了正确适用法律。再次,举证责任与诉讼后果有直接关系,如果当事人所提供的证据不能证实其主张的案件事实,则不能摆脱败诉的可能性,突出了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密切关联。案件事实一时无法查清,但诉讼期限又要届满时,就应当在案件事实不能查明的情况下依法结案,不能无限期地将案件拖延下去。(二)强化当事人举证责任的必要性 强化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举证责任,有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民事诉讼的私法性质和民事诉讼证据制度决定应强化当事人的举证责任。民事诉讼产生于平等主体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而产生的纠纷,保护的是当

9、事人的私权,当事人是民事诉讼的主体。对于当事人来说,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或者实现自己的的合法权益,是参与诉讼证明的真正目的,应强化其举证责任。 证据是整个诉讼活动的基础和核心,也是诉讼实务中最实际的问题。在证据制度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诉讼性质,结构不同,待证事实不同,决定了举证责任的承担者有所不同。举证属诉讼证明的范畴,是证据进入诉讼的开端,在民事诉讼中,平等主体之间因财产关系或人身关系发生争议时,当事人要使法官相信其主张的事实,除了举证之外,别无他路。法官对证据要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的进行审核,依据法律的规定,遵循法官职业道德,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

10、小独立进行判断,并公开判断的理由和结果,并以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为依据依法作出裁判,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民事诉讼法第 2 条) ,因此,举证对当事人来说至关重要。 第二,根据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责任与风险相统一的原则,应从风险责任的负担上促使当事人积极举证,否则将导致证据失权(指当事人丧失提出证据的权利,其实质是丧失了证明权)或败诉。我国民事诉讼法第 64 条第 1 款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即为“谁主张,谁举证”原则,但对当事人未提供证据或待证事实真伪不明的情形没有涉及。理论上讲,举证责任总是与一定的法律风险相联系,得到大多数人

11、赞同的观点是双重含义说:举证责任包括行4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和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要求当事人对其主张的事实应提供证据予以证明,否则视为放弃举证权利;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是指待证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状态时,主张该事实的当事人所应承担的不利的诉讼后果,解决了法院如何裁判的问题。行为和结果是举证责任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举证责任两个有机组成部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 2 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同时,

12、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民事诉讼风险提示书规定:不能提供相应的证据或者提供的证据证明不了有关事实的,可能面临不利的裁判结果。第三,适应诉讼制度发展的需要。虽然国家司法机关在承担举证责任方面可能具有比普通公民强大得多的能力和优势,但是,加强公民或者诉讼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弱化司法机关尤其是法院的举证责任,是包括我国在内世界各国诉讼制度发展的潮流。我国在一定时期的民事审判过程中,法官包揽诉讼的职权主义气氛较浓,其弊端是浪费了大量的审判资源,拖延了诉讼,增加了当事人对法官取证活动的质疑。我国民事诉讼法第 66 条规定,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因此,未经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

13、据。法官调取的证据在形式上和效力上与当事人所举的证据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仍应接受当事人的质证。(三)法院的举证义务 应当说明的是,在民事诉讼中,法院亦有举证的义务,且法院一经决定调取证据,相对人即负有必须履行的义务。我国民事诉讼法第 64 条第 2 款规定:“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收集。 ”该款至少说明了两点:一是法官可依职权取证;二是法官依职权取证应是一种补充,只有在当事人因客观原因限制等特殊条件下才能行驶。但该款对法官职权取证的范围没有界定,预留了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不利于发挥当事人在诉讼中的积极作用,不利于对当事人

14、诉讼权利的平等保护,不符合审判方式改革的要求。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民事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将法官职权取证的情形规定为四种:“1、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并已提出取证申请和取证线索的;2、应由法院勘验或委托鉴定的;3、当事人双方提出的影响查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相互矛盾,经过庭审质证无法认定其效力的;4、法院认为需要自行调查收集的其他证据。 ”虽有突破,但不完善。针对民事诉讼法第 64 条第 2 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将“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解释为两种情形:“(一)涉及可能有损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二)涉及依职权追加当事人,中止诉讼

15、,终结诉讼,回避等与实体争议无关的事项。 ”除此以外,当事人应以自身的能力收集证据。 “客观原因”主要是国家有关部门保存的档案材料,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材料。因客观原因不能收集证据,当事人应在举证期限内向法院提出调取证据的申请,鉴定亦是如此。但法院调取证据不能的法律后果依然由当事人本人承担。二、举证责任分配与举证范围 (一)举证责任分配应结合实体法规范和程序法规范进行举证责任分配是指根据当事人的主张或者案件事实,确定由哪一方当事人负举证责任,也称举证责任承担,举证责任分担。笔者认为,当事人主张更多的受诉讼法调整,是一方当事人提出的要求对方应为的某种义务;而案件事实更多的5受实体法制约,是法院为了正确裁判必须查明的事实,往往由实体法直接规定。案件事实也称要件事实、待证事实,是适用法律不可缺少的基础。如民事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事实。在理论和实践中,举证责任分配往往遵循一定的规则,如“谁主张、谁举证”规则、倒置规则。我国民事诉讼法第 64 条第 1 款规定:“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我们通常把该条规定作为“谁主张,谁举证”原则的分配依据,但该条仅揭示了“主张”与“举证”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法律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