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xx年全省经信工作会议讲话稿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2088659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任xx年全省经信工作会议讲话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主任xx年全省经信工作会议讲话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主任xx年全省经信工作会议讲话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主任xx年全省经信工作会议讲话稿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主任xx年全省经信工作会议讲话稿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任xx年全省经信工作会议讲话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任xx年全省经信工作会议讲话稿(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任XX年全省经信工作会议讲话稿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XX年全省经信工作情况,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安排部署XX年重点工作,动员全省经信系统干部职工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推进工业和信息化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全力打造山东新工业,推动全省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省委、省政府近期将召开重点工作推进落实情况视频会议,听取省经信委党组工作汇报。这是今年的次视频会议,充分

2、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经信工作的重视和关心,也是对我们的鞭策和鼓励。下面,根据委党组研究的意见,我重点讲三个方面的问题。一、坚定发展实体经济不动摇,谋全局、抓大事、解难题,全省工业和信息化事业站上了新台阶、取得了新突破XX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省经信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努力克服一系列重大矛盾困难,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工业发展结构优化、质效提升,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全省规模以

3、上工业增加值增长x%、利润增长x%;完成工业投资x万亿元,其中工业技改投资总额突破x万亿元;信息技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x万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达到x亿元、增长x%左右。XX年前三季度全省万元GDP能耗下降x%,工业总能耗实现改革开放以来首次下降,为完成年度节能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新旧动能转换开局起势。一是做好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山东优势,研究提出“传统产业提质效、新兴产业提规模、跨界融合提潜能、品牌高端提价值”的思路建议,进入省委、省政府决策,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山东新工业发展的遵循。二是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建立全省工业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库,推动高端石化基地建设

4、、服装设计国际平台列入全省新旧动能转换“10+2”重大项目盘子。编制XX年全省重点产业技术改造投资指南和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导向目录,1-11月份,全省施工技术改造项目x个,同比增长x%,其中,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712个,增长25.1%。三是迅速跟进出台精准政策。在全国率先出台企业技术改造领域的地方性法规山东省企业技术改造条例,在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创新平台、百年品牌、单项冠军、新材料、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大数据、节能降耗、消费品“三百工程”、船舶工业、轨道交通、现代物流等方面密集出台30多个政策文件;会同省财政厅安排5.9亿元资金,用于重点行业技术改造贷款贴息、“机器换人”、装备首台套和新

5、材料首批次保险补偿、双创示范基地、企业上云、节能降耗等专项工作;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重大装备进口免税、软件减税、再生资源增值税抵扣等方面,推动落实税收优惠132.43亿元。四是全力争取国家支持。推动新一轮部省战略合作,完成省政府与工信部推进山东工业新旧动能转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前准备工作。在核高基、技术改造、产业集群、智能制造、首台套、集成电路、双创平台、绿色制造、循环经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全年争取国家各类专项资金58.7亿元,创近年来最高水平。制造强省战略纵深推进。一是传统产业质效有新提升。启动支柱产业集群三年培育计划和主导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行动,首批培育支柱产业集群7个、主导产业集群7个,新

6、培育3家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青岛市获批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加大对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力度,举办全省特色产业助力扶贫攻坚工作交流活动。加快推进烟草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鲁产卷烟省内市场份额提高到x%,同比提高x个百分点;鲁产卷烟省内单箱销售额x元,同比增加x元。盐业体制改革稳妥推进,改革过渡期内全省食盐供应稳定,食盐质量管控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成品油市场供应稳定,流通监管机制进一步健全。重点行业监管不断强化,油气管道、民爆器材实现安全平稳运行。二是新兴产业发展有新亮点。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动济南市创建国家芯火双创基地,淄博市开工建设6英寸晶圆生产线,突破我

7、省集成电路制造领域空白。工信部与省、青岛市签署部省市协同开展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合作备忘录,青岛市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工作正式起步。研究出台关于促进我省大数据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今后三年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促成中德工业设计中心落户烟台,北斗数据中心、国家高分数据应用中心山东分中心先后在济南建成并投入试运行。推动济南市申请设立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山东分中心,青岛古镇口创建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三是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强力推进。坚决执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启动全省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牵头组建省化工专项行动办公室,从10个成员单位抽调38

8、名业务骨干集中办公,制定出台专项行动总体工作方案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办法专业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办法化工重点监控点认定管理办法化工投资项目管理暂行规定,集中开展“大快严”紧急行动,实行“八项断然措施”,强力推进“进区入园”,严格化工项目审批管理,加强督查督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出台了新的安全、环保、节能、质量评级和转型升级综合评价标准,启动新一轮评级评价工作。各市均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迅速开展有关工作。自6月22日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省共关闭转产化工生产企业558家、停产整顿2109家,化工产业安全生产形势和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好转,全省规模以上化工生产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5万亿元、利润x亿元,

9、同比分别增长x%和x%。四是去产能任务全面完成。全年压减粗钢产能527万吨、生铁产能x万吨,提前三个月完成全年任务。铁腕清除“地条钢”企业36家,取缔产能x万吨,得到国家充分肯定。压减煤炭产能x万吨,清理整顿电解铝违规产能x万吨,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实施船舶行业“白名单”制度,全省船舶产能控制在x万载重吨以内。获得进口原油配额x万吨,占全国新增配额的八成以上。指导27家地炼企业淘汰落后装置85套、产能x万吨,组建山东炼化能源集团公司,推动地炼行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创新创业活力迸发。一是创新平台建设有新突破。成功举办第十一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暨第二十六届山东省产学研展洽会,推进纺织服装设计国家

10、平台建设和纺织智能印染专业化综合平台建设,新培育5家企业进入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行列。推动14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建设,新培育27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遴选确定XX年度37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实施4904项省级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海尔、红领、浪潮、潍柴等一批企业“双创”平台蓬勃发展,6家“双创”基地被评为国家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依托大数据平台推动供应链提升,全省物联网产业总收入超过2600亿元。累计推广实施102个总集成总承包示范项目,培育出软控股份、胜动集团、杰瑞工程、威海新北洋等代表企业。加强制造业单项冠军遴选,培育43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居全国位。持续推进工业设计中心建

11、设,新认定6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数量位居全国首位。二是质量品牌创新有新进展。以“好品山东”为统领,深入开展“三品”专项行动,烟台市、即墨市入围国家级“三品”战略示范城市。联手央视开展“好品山东诚信天下”主题宣传,有效提升山东工业品牌集群影响力。开设“鲁产国际名牌产品”专区,“好品山东”平台上线企业数已达65977家,带动15400家企业实现上网交易,完成电商交易额x亿元,增长11.3%。实施百年品牌培育工程,重点推动60家大企业和119家高成长性企业的品牌高端化发展。培育质量标杆和品牌建设示范,新培育6家全国品牌培育示范企业、4家全国质量标杆企业和4个国家区域品牌集群。组织开展家电、工艺美术

12、、五金、皮革四个行业省级一类职业技能大赛,各工种名选手全部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三是企业管理上新水平。举办精益管理专题培训班,先后分两批组织80名企业家到台湾中钢、中油、台塑、友嘉、台积电等知名企业进行管理对标学习,推广企业管理创新典型和先进方法。大力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工作,前三季度累计完成15052家,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四是中小企业发展呈新局面。出台关于培育发展中小企业新动能的意见,树立了363家中小企业创新转型优胜企业典型,推广237个新经济新动能典型案例,引导中小企业提升发展质效。制定出台山东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安排省级专项资金扶持培育

13、9个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设立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培育更多市场主体。预计全年新增中小企业34万户,总数达到224万户,居全国第三位。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程度明显加深。一是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协同推进。在全国首创“云服务券”财政补贴制度,开展“云行齐鲁”企业上云行动,上云企业超过5000家,减少企业信息化支出1.5亿元。实施“山东工业云”平台二期改造工程,新增150套付费软件服务,每年可为上线企业减少软件费用支出2.5亿元以上。组织20多场“两化融合深度行”专题活动,培训企业4300多家。全省211家企业入选国家贯标试点,列全国第三位;山东两化融合指数达到93,居全国第五位;11个项目入围国家互联网

14、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居全国首位。二是智能制造走在全国前列。在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等6个领域培育首批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60个,争取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13个,获得支持资金1.3亿元,项目数和资金数均居全国前列;8个项目列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总数达到23个,占全国的11%,位居全国首位。三是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四大通信企业与省政府战略合作协议进展顺利,全年完成信息基础设施投入234亿元。推动省政府与华为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华为软件开发云、华为物联网创新中心等一批项目落户我省。总结推广首批32个“信息化扶贫示范镇”建设经验,启动实施第二批“信息化扶贫示范镇

15、”试点。3家示范企业、9家示范街道、2家示范基地成功入围国家智慧健康养老使用试点示范,分别居全国、和第三位。四是电子政务基础环境和设施支撑能力显著提升。完成信息资源标准体系、目录体系建设等基础性工作,初步展开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梳理工作,省级政务云平台、共享交换平台功能进一步完善,实现与国家共享平台试点数据共享交换。省级电子政务云平台应用取得阶段性成效,62个部门的516个系统完成了迁移或部署,占省一级预算单位的48%。五是信息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开展政府网站安全监测和防护,组织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检查,有效加强应急能力建设。统筹配置频率资源,严格开展干扰查处和行政执法,全年排查干扰393起,

16、查处“伪基站”45台、“黑广播”248台,切实维护空中电波秩序,保障了重大节会期间通讯安全。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释放。一是企业家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深入实施企业家队伍建设“111”工程,开展“创新发展看鲁企集聚山东新动能”主题宣传活动,充分调动和激发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热情。持续抓好企业家培训,全年举办各类专题培训15期,其中出国培训5期,共培训企业家2500余人。建成“山东省企业家网络学院”,满足企业家即时性、个性化、全天候学习需求,注册企业家已突破1.5万人。二是企业降本减负成效明显。在全国率先全面放开售电公司进入市场,目前共有456家售电公司完成注册并获得市场参与资格,数量居全国首位。全省市场交易电量扩大至10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累计节约企业用电成本约25亿元。出台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方案,物流运行效率提升明显。完成全省经信系统中介服务项目和证明材料清理规范并公布清单。全面清理各级各部门涉企保证金,近期将公布全省涉企保证金目录清单,坚决清理取消没有法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