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疫情分析及防控要点解析苍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ppt-53)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917704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足口病疫情分析及防控要点解析苍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ppt-53)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手足口病疫情分析及防控要点解析苍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ppt-53)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手足口病疫情分析及防控要点解析苍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ppt-53)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手足口病疫情分析及防控要点解析苍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ppt-53)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手足口病疫情分析及防控要点解析苍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ppt-53)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手足口病疫情分析及防控要点解析苍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ppt-5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足口病疫情分析及防控要点解析苍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ppt-53)(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及防控要点解析 苍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手足口病疫情概况 手足口病防控解析,一、2009年全国手足口病疫情,疫情概况 2009年1月1日4月12日,全国累计报告手足口病146485例,报告发病率11.09/10万。 重症病例1139例,占报告病例数的0.78%。分布在22个省份,以河南、山东两省居多,占全部重症病例数的87.09%。我省周边的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均有报告。 死亡62例,死亡率0.0047/10万。分布在12个省份,也以河南、山东两省居多,占全部死亡病例的69.35%。江西、江苏、安徽等周边。 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手足口病报告。 报告病例数居前10位

2、的省份依次为河南(28043例)、山东(17158例)、江苏(13678例)、广西(11327例)、安徽(10702例)、广东(9722例)、河北(8831例)、湖北(7550例)、湖南(5938例)和浙江(4892例)。,高发省疫情趋势,全国主要集中在 中东部和南部。,地区分布,实验室诊断病例2649例,其中EV71型1496例,占56.47%,CoxA 16型585例,占22.08%,其他肠道病毒568例,占21.45%。 2008年,全国网络报告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 EV71占61.43%。,实验室检测,二、2009年浙江省手足口病疫情,疫情概况 截止2009年4月26日,全省报告手足口

3、病8071例,发病率为15.95/10万; 发病数居前五位的为温州、宁波、金华、台州和绍兴; 发病率居前五位的为温州、金华、湖州、宁波和绍兴。 死亡病例1例,死亡率为0.002/10万。,2009年浙江省手足口病疫情一览表,注:截止2009年4月26日,三、温州市手足口病疫情,2008年温州市手足口病疫情一览表,57月手足口病高发,5月报告手足口病病例最多,为4902例,6月报告2121例,7月报告987例。8月以来发病呈现明显下降趋势,12月发病数降至最低。 男女之比为1.81:1。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要人群,其中2和3岁儿童发病数最多,分别为2243例和2482例,分别占发病总数的26.

4、13%和26.54%,3岁以上发病数随年龄增加而减少。 散居儿童发病数最多(7297例),占发病总数的78.03%,其次是幼托儿童(1682例),占发病总数的17.99%。,死亡2例,死亡率为0.02/10万,病死率为0.02%。 死亡率分别为0.12/10万和0.07/10万。 死亡病例性别为男、女各1例,年龄均为2岁,均为散居儿童。 男女之比为1.87:1。最大年龄8岁,最小6月龄。 0-组5人,1-组27例,2-组23例,3-岁组5例,4-岁组3例,5-组2例,8-岁组1例。 散居儿童61例,占重症病例数的92.42%,幼托儿童4例, 学生1例。,截至2009年4月26日,温州市各县(市

5、、区)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983例,发病率为23.32/10万。 重症病例10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实验室检测26例,检测阳性16例,其中EV71(+)6例,CoxA16(+)5例,其他肠道病毒阳性5例,其他为阴性。,温州市20062009年手足口病发病趋势,温州市2009年116周手足口病地区分布,温州市2009年116周手足口病地区发病率,四、苍南县手足口病疫情 截至2009年5月10日,苍南县共报告手足口病265例,发病率为20.23/10万。 重症病例5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实验室检测阳性7例,其中EV71(+)5例,CoxA16(+)1例,其他肠道病毒阳性1例;,苍南县疫情,苍南县疫情,男

6、女之比为1.82:1。最大年龄9岁,最小5月龄。 0-组15人,1-组78例,2-组94例,3-岁组35例,4-岁组27例,5-组10例,6-岁组6例。 散居儿童182例,幼托儿童80例,学生3例。,苍南县疫情,苍南县疫情,重症病例5例,其中EV71型4例,COXA16型1例;龙港3例,灵溪2例; 1岁3例,2岁1例,4岁1例;4例为散居儿童,1例幼托儿童;,苍南县疫情,暴发: 中墩幼儿园于4月底连续出现多例手足口病病例,集中在幼儿园小班,共发病4例,目前小班已经停课。,手足口病防控要点解析,各地应根据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和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的要求,切实做好

7、手足口病的诊治和预防控制工作。 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做好疫情的规范报告。 加强监测与报告工作,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工作。 加强健康教育,做好防治知识宣传 。,手足口病诊断 疫情报告 医疗机构防控措施的落实 健康教育开展,手足口病概述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COXA 16和EV71型多见); 学龄前儿童多发,尤以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 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臀、口腔等部位斑丘疹、疱疹。重症病例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分泌物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病例诊断 依据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8、2008年版)病例类型 临床诊断病例 确诊病例,普通病例,重症病例,普通病例,重症病例,重症病例诊断及救治 加强医疗机构救治工作、落实三级会诊制度 重症病例诊断必须经院、县(市、区)、市三级专家组会诊。 落实定点收治医院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作为市级定点医院,除收治本院病例外,要留置足够床位收治全市危重、重症患者; 作为县级定点收治单位的各县(市、区)级医院和其他省、市级医院要腾出隔离病房,收治一般患者和留观病人。,鉴别诊断 普通病例:需要与其他儿童发疹性疾病鉴别,如疱疹性荨麻疹、水痘、不典型麻疹、幼儿急疹以及风疹等鉴别。流行病学特点、皮疹形态、部位、出疹时间以及有无淋巴

9、结肿大等可资鉴别,以皮疹形态及部位最为重要;,重症病例的鉴别诊断 与其它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其他病毒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表现可与重症手足口病相似,皮疹不典型者,应该尽快留取标本进行肠道病毒,尤其是EV71的病毒学检查,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同时参照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处置流程进行诊治、处理。 以迟缓性麻痹为主要症状者应该与脊髓灰质炎鉴别。 与重症肺炎鉴别:重症手足口病可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应与重症肺炎鉴别。前者咳嗽症状相对较轻,病情变化迅速,早期呼吸浅促,晚期呼吸困难,可出现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痰,胸片为肺水肿表现。 循环障碍为主要表现者应与暴发性心肌炎、感染性休克等鉴别。,重症

10、病例早期识别 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持续高热不退 精神差、呕吐、肢体肌阵挛,肢体无力、抽搐 呼吸、心率增快 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高血压或低血压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高血糖,疫情报告 依据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 报告范围: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临床病例和确诊病例。 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未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于24小时之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并以最快形式报告辖区疾控中心。 实验室诊断病例,在报告卡片“实验室结果”栏内选择相应肠道病毒的具体型别,在“重症患者”一栏选择“是、

11、否”为重症患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时将实验室检测结果反馈给医疗机构,以便及时订正病例诊断和补充报告病原学诊断结果; 每日及时对报告的卡片进行审核,加强报告信息的浏览分析,及时发现和报告异常升高疫情和聚集性发病; 如有爆发疫情发生,及时调查处置,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机构报告;,医疗机构的防控措施 落实医疗机构的预防性措施; 合理预检、分诊和疏导,减少不必要的留观或住院; 严格留观病例、住院病例和确诊病例的消毒隔离; 正确开展污染器械和物品消毒灭菌; 加强排泄物与废弃物的消毒处理; 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开窗通风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空气微生物数量的最好方法,不要常规采用喷洒消毒剂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医疗机构应按要求实行预检分诊,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患者,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要合理设置就诊和留观场所,保障有效的通风换气,避免拥挤。 对于高度疑似患者、高热或精神萎靡者,建立“绿色通道”,直接进入诊疗环节,以免延误治疗和抢救。,健康教育 社区行动; 托幼机构和学校是防控关键;,托幼机构和学校是防控关键,教育孩子勤洗手、洗净手,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