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学的发展源流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593736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拿学的发展源流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推拿学的发展源流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推拿学的发展源流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推拿学的发展源流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推拿学的发展源流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拿学的发展源流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拿学的发展源流ppt课件(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推拿学的发展源流,推拿基础教研室 刘建民,一、推拿起源及推拿学形成 二、各历史时期推拿发展成就,一、推拿起源及推拿学形成,1.推拿起源于远古时期,那时的人们与自然环境和疾病作斗争,求生存,自发地、主动地认识、体会到“手法”对机体的有效作用,有心的人将之予以记录、验证并提高,成为当时人民防治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 起源于古代人类日常生活的自我防护,日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产物; 由自发本能行为发展为自觉的医疗行为。,2. 推拿学形成于现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构成一门独立学科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三: 一、研究的对象或研究的领域,即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研究对象。 二、理论体系,即特有的概念、原理、命

2、题、规律等所构成的严密的逻辑化的知识系统。 三、方法论,即学科知识的生产方式。,学科,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 家标准GB-T13735-92依据学科研究对象、研究特征、研究方法、学科的派生来源、研究目的、目标等五个方面对学科进行分类,分成A自然科学、B农业科学、C医药科学、D工程与技术科学、F人文与社会科学五个门类,下设一、二、三级学科,共有58个一级学科。 据统计,当今自然科学学科种类总计约近万种。,3. 推拿名词,最早见于明代幼科发挥 幼科发挥 卷之二 慢惊有三因 一小儿得真搐。予曰不治。彼家请一推拿法者掐之。其儿护痛。目瞪口动。一家尽喜。儿斜视。彼曰看娘。儿口开张。

3、彼曰寻娘乳吃。予叹曰。误矣。睹子转睛。谓之看娘。急口开张。谓之寻乳。皆死证也。其夜儿果死。 4.明以前,有按摩、挢引、案杌、按蹻、乔摩等称谓 黄帝内经灵枢 卷七 病传第四十二 黄帝曰:余受九针于夫子,而私览于诸方,或有导引行气,乔摩、灸、熨、刺、焫、饮药,之一者可独守耶?将尽行之乎?岐伯曰:诸方者,众人之方也,非一人之所尽行也。黄帝曰:此乃所谓守一勿失,万物毕者也。今余已闻 .,http:/ ,其后扁鹊过虢。虢太子死,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曰:“太子何病,国中治穰过于众事?”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暴发于外,则为中害。精神不能止邪气,邪气畜积而不得泄,是以阳缓而阴急,

4、故暴蹶而死。”扁鹊曰:“其死何如时?”曰:“鸡鸣至今。”曰:“收乎?”曰:“未也,其死未能半日也。”“言臣齐渤海秦越人也,家在于郑,未尝得望精光侍谒于前也。闻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中庶子曰:“先生得无诞之乎(11)?何以言太子可生也!臣闻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洒(12),镵石挢引(13),案扤毒熨“(14),一拔见病之应(15),因五脏之输(16),乃割皮解肌(17),诀脉结筋(18),搦髓脑(19),揲荒爪幕(20),湔浣肠胃(21),漱涤五脏,练精易形(22)。先生之方能若是(23),则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24)。”终日(25),扁鹊仰天叹曰:

5、“夫子之为方也,若以管窥天,以郄视文(26)。越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27),言病之所在。闻病之阳(28),论得其阴(29);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于大表(30),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31)。子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当闻其耳鸣而鼻张(32),循其两股以至于阴(33),当尚温也。”,古今医统大全又名医统大全,系医学全书,徐春甫撰。书成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次年刊行。以后的版本有隆庆四年(1570)本、嘉庆间刻本等。 全书共100卷,卷1有“历世圣贤名医姓氏”,介绍270多名医家传略。卷25为内经要旨、翼医通考、内经脉侯、运气易览等;卷67为经穴针灸;卷892

6、为临床各科证治,包括内、外、妇、儿、骨伤、五官科以及老年病400余种,每病载有病机、脉候、治法、方药、易简诸方、灸法、导引法等项。卷9398为经验秘方,本草性能、功用及制法,通用诸方等,卷99100为养生余录。 书中除引古说外,徐氏在医理、方药上均有阐发。书中所载医家传略是研究医史的重要资料。,医学丛书。十六卷。清程文囿辑。刊于1826年。本书取“述而不作”之义命名。作者将平素摘录医书的札记分类汇编而成此书。除引原文外,并附记出处,但不加任何按语。卷一-二医学溯源 ;卷三伤寒提钩 ;卷四伤寒析疑 ;卷五-十二杂证汇参 ;卷十三女科原旨 ;卷十四幼科集要 、卷十五痘疹精华;卷十六方药备考 。书中

7、引录资料较多,条理清晰,是一部切于实用而又颇具文献价值的参考书。现存初刻本等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明代江瓘撰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首刊于万历十八年(1590)。江瓘以毕生精力编纂名医类案一书,选录上自扁鹊、淳于意,下迄嘉靖年间经、史、子、集所载历代名医验案及家藏秘验,历时20年,始得成书。惜未及刊行而殁。其子应元、应宿加以补遗并附江氏父子医案于其中。此书搜集医案5 000余例,约33万言,按内、妇、儿、外、五官科顺序分为205门证候,以证名为目,便于检阅。所载病案多有姓名、性别、年龄、证候、诊断、方药等项,资料较为完整。不少医案后有编者按语,提示本案关键所在,便于后代学者提挈要

8、领。此书的编排方法对后世的医案研究整理也有影响,清代魏之续名医类案、俞震古今医案按等皆仿此书体例。1590年以来已刊行20余次。清代乾隆年间魏之点校正误、新安鲍廷博重刊的知不足斋本质量较好。1957、198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曾两次影印发行,流传较广。,二、各历史时期推拿发展成就,1.先秦时期 2.秦汉时期 3.魏晋时期 4.隋唐时期 5.宋金元时期 6.明代 7.清代 8.民国时期 9现代,导引与按摩的联系与区别,1.先秦时期,按摩是主要的治疗和养生保健手段 导引与按摩常一起称谓。 导引图44种导引姿势。 引书: 推拿参与抢救,扁鹊救虢国太子尸厥,,2.秦汉时期,最早的推拿专著黄帝岐伯按摩十卷

9、(已佚) 黄帝内经有关推拿的记载包括推拿作用、治疗病症、推拿工具、适应症和禁忌症,对推拿人才的选才和考核标准。,张仲景金匮要略杂疗方记载救“自缢死”,本法操作包括人工呼吸的基本要领:悬发或牵发以保证呼吸道通畅。用芦管插咽吹气,类似于今经通气管吹气。塞鼻以防漏气,以符合对口人工呼吸的要求。其他在普救类方、广惠普救方也载有关于吹气人工呼吸的方法。,“徐徐抱解,不得截绳,上下安被卧之,一人以脚踏其两肩,手少挽其发,长弦弦而勿纵之;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若已僵,但渐渐强屈之,并按其腹。”,以后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亦有关于复苏猝死病人的详细记载:“徐徐抱解其绳,不得断之。悬其发,

10、令足去地五寸许,塞两鼻孔,以芦管内(纳)其口中至咽,令人嘘之。有顷,其腹中转,或是通气也。其举手挥人,当益坚捉持,更递嘘之。若活了能语,乃可置。若不得悬发,可中分发,两手牵之”。这是对口吹气法的最早记录。,华佗创编“五禽戏”,3.魏晋时期,葛洪肘后救卒方捏脊法、抄腹法,表明推拿手法由简单的按压、摩擦向双手协同操作的成熟化发展,4.隋唐时期,推拿已成为专业的治疗方法 隋代太医署,有按摩博士、按摩师、按摩生的职务。 推拿成为骨科的普遍治疗方法; 推拿渗透到内、外、儿诸科; 膏摩盛行; 推拿对外交流,5.宋金元时期,推拿运用的范围更加广泛。 庞安时成功运用手法催产,使推拿方法延展到妇产科。 手法的分

11、析是这个时代的又一趋势圣济总录 儒门事亲提出汗吐下三法宜对推拿临床具有重要的作用。,6.明代,医学十三科,有按摩 两个特点 按摩始有推拿之称 小儿推拿独成体系 现存最早的小儿推拿专题文献秘传看惊掐筋口授手法论,约成书1405年。 按摩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推拿专著。 龚云林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 周于蕃小儿推拿秘诀,7.清代,儿科杂病临床应用的发展 熊应雄小儿推拿广意 张振鋆厘正按摩要术提到“胸腹按诊法” 骆如龙幼科推拿秘书 钱怀春小儿推拿直录 夏云集保赤推拿法 正骨推拿独成学科体系 医宗金鉴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 推拿与其他外治法和药物治疗在临床中相互补充、相互结合,8.民国时期,推拿流

12、派形成 鲁东湘西的儿科推拿 北方的正骨推拿 江浙的一指禅推拿 山东的武功推拿 川蓉的经穴推拿,正骨推拿流派,一指禅推拿的开山鼻祖李鉴臣,咸丰年间(约1861年前后),以一指禅手法为江苏邗江(扬州)人丁凤山治病,病愈后收为弟子,由此开创一指禅推拿流派。故后世尊李鉴臣为江南一指禅推拿开山鼻祖。,丁凤山,原名丁永春,江苏邗江西门人。丁为清咸丰时武秀才,旗牌官。在往辽东半岛送公文途中遇大水,误了时间,无法复命,因病不起,在遇李鉴臣以一指禅点穴治疗。病愈后拜李为师,得其真传,“为江浙两省一指禅学派的创始人”。丁凤山回到家乡以指代针行医,遍治内外科疾病。其绝招是用缠法治疗外科痈疽、乳蛾,名噪江北。1912

13、年迁往上海开业。长期在沪、杭间行医,并广收门徒,使一指禅推拿得以流传。1921年应浙江省督军杨善德府之邀赴杭州出诊,不幸中风暴卒,享年73岁。著有一指定禅。,一指禅推拿流派,前排(左起):钱福卿、钱砚堂、王松山、丁凤山、丁兆槐、黄海山、丁树山。 后排(左起):丁宝山、吴大嘴、沈希圣、翁瑞午、周昆山、丁兆兴、丁鹏山。 (1917年 上海市海宁路照相馆),丁凤山师徒合影,丁树山(18861931),丁凤山堂侄,丁季峰父。20年代在上海开业。门人有丁鹤山、朱春霆、丁伯玉等。丁树山的弟子,对中国近代推拿贡献尤多。著名者有上海华东医院推拿科主任和上海推拿学校校长朱春霆,滚法推拿的创始人丁季峰等。,朱春霆

14、(19061990),字维震,上海嘉定人。丁树山徒。出生中医世家。 15岁随父学医,1923-1925年师从丁树山习一指禅推拿。1927年开业。曾为吴昌硕推拿治疗半身不遂。 1956年春受聘于上海华东医院, 组建了上海市第一个中医推拿科。 并创办“中医推拿医士训练班”。1957年起为刘少奇、宋庆龄、董必武、陆定一等领导人治病, 享誉京沪两地。 1958年任上海市推拿学校校长。1987年,被推举为全国推拿学会名誉主任委员。 1990年病逝于华东医院,享年84岁。,钱福卿,一名钱焘。从丁凤山学习推拿11年。1911年在上海开业,曾为梅兰芳、黄炎培等名流推拿治疗。50年代起任教于上海推拿学校。擅长“缠、滚、抄、弹”手法。一指禅推法的特点是频率较快,大于每分钟200次,称为缠法,又称小步子推法。曾任上海市黄浦区政协委员、上海市中医推拿学会常务理事。弟子有钱志坚、韩樵、曹仁发、俞大方、钱裕麟等。,9.现代,1956年成立第一所推拿专科学校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 1958年上海建立推拿门诊部,通过设科办校,以师带徒和课堂集体教育的方式培养推拿人才 1977年上海中医学院招收本科推拿专业学生 1986年上海开始招收推拿硕士研究生 1987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推拿学会成立 1997年上海开始招收推拿博士研究生,今天的推拿与古代鼎盛时期的差异?,讨论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