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概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建立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531963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98.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概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建立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国近现代史概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建立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国近现代史概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建立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国近现代史概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建立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国近现代史概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建立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概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建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概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建立(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近现代史概要,王顺生 主编,中国近现代史概要 21世纪党史国史系列教材,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建立,中国近现代史概要 21世纪党史国史系列教材,中国近现代史概要 21世纪党史国史系列教材,要论提示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桥梁。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成功实现了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

2、社会主义的转变,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建立和巩固了各级人民民主政权,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成为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大变化。,中国近现代史概要 21世纪党史国史系列教材,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 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中国近现代史概要 21世纪党史国史系列教材,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及其过渡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性。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中,全面阐述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理论,科学地预见了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问题。,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国近现代史概要 21世纪党史国史系列教材,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中国革命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治制度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是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社会;革命的第二阶段是在此基础上开展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政权,既不同于资产阶级专政,也不同于苏联的无产阶级专政,它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前的必经阶段。,第一节 从

4、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国近现代史概要 21世纪党史国史系列教材,新民主主义社会将要经过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新中国成立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全国人民的任务,是大力开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为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创造条件。为此,中国不可避免地要经过一段相对稳定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国近现代史概要 21世纪党史国史系列教材,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它的过渡性。从经济角度看,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经济因素;从政治的角度看,在解决土地问题和完成各项民主改革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将上

5、升为主要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必须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处于领导地位。各种因素发展的总趋势是: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后胜利,资本主义因素不断被削弱、被限制。这就决定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必定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国近现代史概要 21世纪党史国史系列教材,2.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与初步巩固,在军事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继续向西南、华南进军。 在政治上,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在各新解放地区迅即建立起军事管制委员会作为过渡性的临时政权,其职能是接管旧政权机关,镇压反革命的破坏活动,维护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生

6、产,帮助召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选举地方人民政权。 在经济方面,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在没收官僚资本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了新中国的国营经济。,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国近现代史概要 21世纪党史国史系列教材,二、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基本社会历史条件,1. 新民主主义社会改革和建设的全面展开,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新解放区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为巩固新生政权,新中国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还进行了其他多方面的民主改革。,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国近现代史概要 21世纪党史国史系列教材,刚转变为执政

7、党的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形势与任务面前,自身建设面临新的考验。1950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整风运动的指示,要求克服官僚主义,纠正干部和党员中的“革命到头”思想,加强党的政治思想建设。1951年底中央决定在党政机关中开展反对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运动采取放手发动群众、抓住典型、严肃处理等方式,形成了强有力的社会舆论和群众威力。,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国近现代史概要 21世纪党史国史系列教材,由于“三反”运动中暴露出一些资本家的行贿偷税行为,1952年初又在私营工商业中开展了反对行贿、偷税漏税、偷工减料、盗骗国家财产和盗窃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三反”、“五反”运动,打

8、退了资产阶级的进攻,建立了工人阶级对私营工商业的民主监督机制,巩固了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加强了执政党建设,为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创造了条件。,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国近现代史概要 21世纪党史国史系列教材,2. 国有经济领导地位的初步确立,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营经济,主要是由没收的官僚资本转变来的,加上以没收、赎买、征购等方式掌握的部分外资企业和解放区原有公营经济,共同构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经过1949年到1952年的经济恢复与经济建设的发展,国民经济较以前在数量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经过三年的努力,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

9、在“分工合作、各得其所”方针的引导下,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国营经济集中了国民经济中大部分近代化的工业企业,控制了社会生产力中技术最先进、实力最强大的部分,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国营经济的迅速壮大,创建和稳定了新中国的经济基础;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领导地位的确立,是推动我国工业化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所依据的客观条件之一。,中国近现代史概要 21世纪党史国史系列教材,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3.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中国近现代史概要 21世纪党史国史系列教材,1953年12月,在毛泽东亲自修改审定的中宣部关于

10、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形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准确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中国近现代史概要 21世纪党史国史系列教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经过认真讨论,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11、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明确了我国的国体与政体;规定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中国人民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改变。,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召开,结束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国家宪法的过渡状态。这次代表大会,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人民真正成为掌握国家权力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从此,我国政治生活开始迈上了社会主义轨道,也开始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历程。,中国近现代史概要 21世纪党史国史系列教材,第二节 工业化与中国社会主义改造,过

12、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以后,中国加速了工业化建设的步伐,同时开始了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提前完成,公有制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近现代史概要 21世纪党史国史系列教材,第二节 工业化与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中国近现代史概要 21世纪党史国史系列教材,一、新中国工业化的任务与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根本前提。新中国全面改革与初步建设取得成就后,中

13、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中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奋斗目标,随即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导方针和基本任务是,以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培养建设人才,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稳步增长,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第二节 工业化与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一五”计划于1956年提前完成。这期间我国建成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鹰厦铁路、宝成铁路、武汉长江大桥等著名工程。实施“一五”计划的结果是,我国有了一批新型工业部门,填补了

14、我国重工业建设的许多空白,改变了我国重工业落后的面貌,也初步改变了旧中国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的不合理布局。“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超过了旧中国的100年,扎扎实实地推进了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中国近现代史概要 21世纪党史国史系列教材,第二节 工业化与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二、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近现代史概要 21世纪党史国史系列教材,1. 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互助合作的道路进行的,1956年全国完成了农业合作化。我国农业合作化的成功经验包括: 第一,土改完成后,立即把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这是正

15、确解决国家工业化与小农经济之间矛盾和制止农村两极分化的正确办法。,第二节 工业化与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第二,根据我国的农业特点和农民习惯,采取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由低级到高级的步骤和形式,逐步把个体农民引上公有制道路。 第三,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坚持了“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三原则,贯彻了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的阶级路线,指导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中国近现代史概要 21世纪党史国史系列教材,第二节 工业化与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中国近现代史概要 21世纪党史国史系列教材,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农业合作化是同时进行的,主要形式也是合作化,采取了从手

16、工业供销小组到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三种过渡形式。中央规定的对手工业改造的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通过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办法,逐步引导个体生产者自愿联合起来,走集体化道路。毛泽东规定的手工业合作社的经营方针是,为农业生产服务,为群众服务,为出口贸易服务,特别强调要为农业生产服务。,第二节 工业化与中国社会主义改造,2.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近现代史概要 21世纪党史国史系列教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多种形式逐步实现的。资本主义经济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后,就与国营经济发生了固定联系,其中就会逐步渗入社会主义因素,社会主义因素的增加,最终会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企业在全国私营工业中占99%,商业中占8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第二节 工业化与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中国近现代史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