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亚健康体质的调养与中医辨证防治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528910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5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中药]亚健康体质的调养与中医辨证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中医中药]亚健康体质的调养与中医辨证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中医中药]亚健康体质的调养与中医辨证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中医中药]亚健康体质的调养与中医辨证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中医中药]亚健康体质的调养与中医辨证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中药]亚健康体质的调养与中医辨证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中药]亚健康体质的调养与中医辨证防治(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暨南大学医学院 孙立主讲,亚健康体质的调养与中医辨证防治,什么是“健康”,定义 WHO: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应能力的完好状态 。,什么是“亚健康”,定义 亚健康是一种既没有病,又不健康的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种状态,又称为“慢性疲劳综合症”、“次健状态”。 整体看,它病因复杂,与社会环境、经济文化、心理因素及自身体质密切相关。 中医病因病机 七情内伤、饮食不节、起居无常、劳逸无度、年老体衰等因素致人体脏腑阴阳失调、精气血亏虚、气机升降失常、津液耗伤、形神失养。,亚健康体质,一 气虚型体质(气虚质) 二 血虚型体质(血虚质) 三 阳虚型体质(阳虚质) 四 阴虚型

2、体质(阴虚质),五 痰湿型体质(痰湿质) 六 湿热型体质(湿热质) 七 瘀血型体质(瘀血质) 八 气郁型体质(气郁质) 九 特禀型体质(特禀质),亚健康体质1,一 气虚型体质(气虚质) 1 临床症状 2 病因病机 3 病理变化 4 常见兼证 5 治疗法则 6 中医食疗 7 其他调养方法 8 辨证治疗 9 针灸按摩,一 气虚型体质(气虚质) 二 血虚型体质(血虚质) 三 阳虚型体质(阳虚质) 四 阴虚型体质(阴虚质) 五 痰湿型体质(痰湿质) 六 湿热型体质(湿热质) 七 瘀血型体质(瘀血质) 八 气郁型体质(气郁质) 九 特禀型体质(特禀质),亚健康体质2,二 血虚型体质(血虚质) 1 临床症

3、状 2 病因病机 3 病理变化 4 常见兼证 5 治疗法则 6 中医食疗 7 其他调养方法 8 辨证治疗 9 针灸按摩,一 气虚型体质(气虚质) 二 血虚型体质(血虚质) 三 阳虚型体质(阳虚质) 四 阴虚型体质(阴虚质) 五 痰湿型体质(痰湿质) 六 湿热型体质(湿热质) 七 瘀血型体质(瘀血质) 八 气郁型体质(气郁质) 九 特禀型体质(特禀质),亚健康体质3,三 阳虚型体质(阳虚质) 1 临床症状 2 病因病机 3 病理变化 4 常见兼证 5 治疗法则 6 中医食疗 7 其他调养方法 8 辨证治疗 9 针灸按摩,一 气虚型体质(气虚质) 二 血虚型体质(血虚质) 三 阳虚型体质(阳虚质)

4、 四 阴虚型体质(阴虚质) 五 痰湿型体质(痰湿质) 六 湿热型体质(湿热质) 七 瘀血型体质(瘀血质) 八 气郁型体质(气郁质) 九 特禀型体质(特禀质),亚健康体质4,四 阴虚型体质(阴虚质) 1 临床症状 2 病因病机 3 病理变化 4 常见兼证 5 治疗法则 6 中医食疗 7 其他调养方法 8 辨证治疗 9 针灸按摩,一 气虚型体质(气虚质) 二 血虚型体质(血虚质) 三 阳虚型体质(阳虚质) 四 阴虚型体质(阴虚质) 五 痰湿型体质(痰湿质) 六 湿热型体质(湿热质) 七 瘀血型体质(瘀血质) 八 气郁型体质(气郁质) 九 特禀型体质(特禀质),亚健康体质5,五 痰湿型体质(痰湿质)

5、 1 临床症状 2 病因病机 3 病理变化 4 常见兼证 5 治疗法则 6 中医食疗 7 其他调养方法 8 辨证治疗 9 针灸按摩,一 气虚型体质(气虚质) 二 血虚型体质(血虚质) 三 阳虚型体质(阳虚质) 四 阴虚型体质(阴虚质) 五 痰湿型体质(痰湿质) 六 湿热型体质(湿热质) 七 瘀血型体质(瘀血质) 八 气郁型体质(气郁质) 九 特禀型体质(特禀质),亚健康体质6,六 湿热型体质(湿热质) 1 临床症状 2 病因病机 3 病理变化 4 常见兼证 5 治疗法则 6 中医食疗 7 其他调养方法 8 辨证治疗 9 针灸按摩,一 气虚型体质(气虚质) 二 血虚型体质(血虚质) 三 阳虚型体

6、质(阳虚质) 四 阴虚型体质(阴虚质) 五 痰湿型体质(痰湿质) 六 湿热型体质(湿热质) 七 瘀血型体质(瘀血质) 八 气郁型体质(气郁质) 九 特禀型体质(特禀质),亚健康体质7,七 瘀血型体质(瘀血质) 1 临床症状 2 病因病机 3 病理变化 4 常见兼证 5 治疗法则 6 中医食疗 7 其他调养方法 8 辨证治疗 9 针灸按摩,一 气虚型体质(气虚质) 二 血虚型体质(血虚质) 三 阳虚型体质(阳虚质) 四 阴虚型体质(阴虚质) 五 痰湿型体质(痰湿质) 六 湿热型体质(湿热质) 七 瘀血型体质(瘀血质) 八 气郁型体质(气郁质) 九 特禀型体质(特禀质),亚健康体质8,八 气郁型体

7、质(气郁质) 1 临床症状 2 病因病机 3 病理变化 4 常见兼证 5 治疗法则 6 中医食疗 7 其他调养方法 8 辨证治疗 9 针灸按摩,一 气虚型体质(气虚质) 二 血虚型体质(血虚质) 三 阳虚型体质(阳虚质) 四 阴虚型体质(阴虚质) 五 痰湿型体质(痰湿质) 六 湿热型体质(湿热质) 七 瘀血型体质(瘀血质) 八 气郁型体质(气郁质) 九 特禀型体质(特禀质),亚健康体质9,九 特禀型体质(特禀质) 1 临床症状 2 病因病机 3 患病倾向 4 治疗法则 5 中医食疗 6 其他调养方法 7 针灸按摩,一 气虚型体质(气虚质) 二 血虚型体质(血虚质) 三 阳虚型体质(阳虚质) 四

8、 阴虚型体质(阴虚质) 五 痰湿型体质(痰湿质) 六 湿热型体质(湿热质) 七 瘀血型体质(瘀血质) 八 气郁型体质(气郁质) 九 特禀型体质(特禀质),一 气虚型体质(气虚质),1 临床症状 2 病因病机 3 病理变化 4 常见兼证 5 治疗法则 6 中医食疗 7 其他调养方法 8 辨证治疗 9 针灸按摩,1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易疲乏) 面色晄白或萎黄,目光少神,气短声低、少气懒言,性格内向,胆小,精神疲惫,肢体容易疲乏,易出汗(自汗),容易感冒;口淡,唇色少华,毛发不华,大便烂;或有头晕目眩,健忘。活动后诸症加重。舌淡嫩,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象虚缓。,2 病因病机,先天不足、后天失养、

9、年老体弱等致元气匮乏; 久病、重病、劳累等耗伤元气,而致元气匮乏或耗伤 。,3 病理变化,气虚可导致如血虚、阳虚,生湿、生痰、水停,气滞、血瘀,易致外感、食积、虫积等病理变化。 容易感冒,生病后抗病能力弱且难以痊愈,还易患内脏下垂比如胃下垂等。,4 常见兼证,如气血两虚,气阴亏虚、阳气亏虚、津气亏虚等。,5 治疗法则,补气。,6 中医食疗,红糖姜茶:生姜5片,红糖适量。 参芪淮山乌鸡汤 【制法】乌鸡1只,人参10克,黄芪30克,淮山50克,生姜1块。 【功效】补气健脾。 【禁忌】上火者(比如长痘痘,口臭,口苦,大便干结,舌苔厚腻等)不适合。纯阴虚的患者也不宜食用。,7 其他调养方法,【饮食调摄

10、】多吃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鸡肉、泥鳅、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少食具有耗气作用的食物,如槟榔、空心菜、生萝卜等。 【起居调摄】以柔缓运动,散步、打太极拳等为主,不宜做大负荷运动和出大汗的运动,忌用猛力和长久憋气。,8 辨证治疗,肺气虚 【症状】短气自汗,声音低怯,时寒时热,平素易于感冒,面白,舌质淡,脉弱。 【治法】补益肺气。 【方药】补肺汤(人参,黄芪,熟地,五味子,紫菀,桑白皮) 心气虚 【症状】心悸,气短,劳则尤甚,神疲体倦,自汗,舌质淡,脉弱。 【治法】益气养心。 【方药】七福饮(人参、白术、炙甘草、熟地、当归、酸枣仁、远志) 脾气虚 【症状】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

11、舒,倦怠乏力,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弱。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加味四君子汤(人参、黄芪、白术、甘草、茯苓、扁豆) 肾气虚 【症状】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白带清稀,舌质淡,脉弱。 【治法】益气补肾。 【方药】大补元煎(人参、山药、炙甘草、杜仲、山茱萸、熟地、枸杞子、当归),9 针灸按摩,【穴位】足三里(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开1横指,该处即是)。,二 血虚型体质(血虚质),1 临床症状 2 病因病机 3 病理变化 4 常见兼证 5 治疗法则 6 中医食疗 7 其他调养方法 8 辨证治疗 9 针灸按摩,1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面色白) 头晕,眼

12、花,心慌、失眠多梦健忘,神疲乏力,劳累易头痛,怕冷不怕热,手足麻木,两目干涩,冬季皮肤干燥搔痒,指甲淡白变软、易裂,易便秘,性格内向、胆怯,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淡白,脉细无力,女性月经减少或延迟,面容憔悴、皮肤衰老。,2 病因病机,因外伤失血过多、月经过多,或其它慢性失血皆可造成血虚证; 暴饮暴食,饥饱不调,嗜食偏食,营养不良等原因,均可导致脾胃损伤,不能化生水谷精微,气血来源不足,而导致血虚; 劳作过度、大病、久病消耗精气,或大汗、呕吐下利等耗伤阳气阴液,劳力过度易耗伤气血,久之则气虚血亏;劳心太过,易使阴血暗耗,心血亏虚等,均可导致血虚。,3 病理变化,血虚常导致如心血虚,肝血虚,血虚肠燥

13、(便秘),血虚肤燥生风等病理变化。,4 常见兼证,气血两虚证、血虚兼阳虚证,阴血亏虚证、血虚兼血瘀证。 其中血虚兼血瘀证易导致动脉硬化,血管狭窄,或血液粘度增高,大脑血液流量减少,易出现脑功能减退、缺血性中风、缺血性痴呆等。,5 治疗法则,补血养血 因心主血脉,肝藏血,脾统血,故心、肝、脾皆当补之。,6 中医食疗1,红糖蜜枣赤豆汤: 赤豆200克,去核蜜枣20克,红糖适量。 红豆清洗干净后,用水浸泡一夜,然后加蜜枣用大火烧开,小火煮至赤豆酥粒,然后加入红糖熔化即可食用。 红糖蜜枣赤豆汤具有益气养血、健脾暖胃、活血化瘀、改善贫血、消炎消肿作用,月经来时或者前后食用,能帮助经期更加顺畅并减少疼痛,

14、可让身体温暖,增加能量,活络气血,加快血液循环,经后若感觉精神差,气色不好,可以在每天中餐前喝一杯,不适症状较重时则可在晚餐前再加饮一杯,持续一星期即可有效改善。,6 中医食疗2,当归生姜羊肉汤: 【配方】当归20克,生姜20克,羊肉500克,植物油、精盐、黄酒、柑橘皮适量。 【制法】羊肉切成块,洗净,滤干。再用食油、黄酒、生姜加工,焖烧5分钟后,盛入砂锅内,加水,再加入当归和其它作料,煮开,慢炖,直至羊肉酥烂。食时弃当归,吃肉喝汤。 【功效】温中补血,调经止痛。对于血虚身寒,腹痛连胁,月经后期,食之甚效。火盛者不宜。,6 中医食疗3,固元膏(阿胶核桃膏): 【配方】红枣(去核)500克,胡桃

15、肉、黑芝麻(炒熟)、桂圆肉各150克,阿胶、冰糖各250克,黄酒500克。 【功效】补肾养血、润肤美容。 【服用方法】初次食用,每天早晨空腹食用一次,每次10克。以后以5天为一个单位周期,每5天加量一次,每次加5克。根据自己的感觉,加量到每天20-30克左右就可以了,维持这个量继续服用。建议食用者不要过于加量,女性朋友在月经期不服用。 【不适宜人群】固元膏性味滋腻,偏性较重,长期吃会慢慢降低脾胃运化功能。脾虚和子宫虚寒者不宜食用。,7 其他调养方法1,【饮食调摄】 多吃富含“造血原料”的蛋白质、卟啉铁、铜、叶酸和维生素B12等营养的食物。 下列食品适宜血虚体质饮食调养:动物肝脏、鸡鸭血、牛奶、

16、乌鸡、甲鱼、蛋黄、瘦肉、羊肉、猪蹄、猪血、驴肉、蜂蜜、各种鱼类、豆制品、鹌鹑、海参、虾、花生、红枣、黑米、芝麻、莲子、桂圆、赤豆、枸杞子、桑椹子、何首乌、黄精、熟地、黑木耳、菠菜、金针菜、芦笋、番茄、胡萝卜等各种深绿色蔬菜和红色蔬菜,樱桃、水蜜桃、苹果、荔枝、葡萄等。,7 其他调养方法2,【起居调摄】 平时起床站立,动作要稍慢些,避免大脑供血不足而头晕目眩,甚至晕厥。要谨防“久视伤血”,不可劳心过度,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用脑过度和用眼过度。 充足的睡眠能提高血液含氧量,使血管舒缓,增强免疫力,恢复体力。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促进造血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体育活动还能增进食欲,增强脾胃吸收营养的功能。 消除便秘,保持大便通畅。粪便在肠道停积过久,粪毒素被肠壁吸收,会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7 其他调养方法3,【精神修养】 血虚的人,时常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故应振奋精神。当烦闷不安、情绪不佳时,可以听一听音乐,欣赏一下戏剧,观赏一场幽默的相声或哑剧,能使精神振奋。 处世待人应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过分剧烈的情绪波动,影响营养吸收和血液运行。,8 辨证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