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 证核心考点必背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1496164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 证核心考点必背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 证核心考点必背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 证核心考点必背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 证核心考点必背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 证核心考点必背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 证核心考点必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 证核心考点必背(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理念1. 素质教育观a) 面向全体学生b)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c)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d)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e)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f) 促进学生生动、活波、主动地发展g)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2.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a) 学生是有独立意义的个体,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要客观看待学生的成长与成长。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的权责和需求。b)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顺序性:循序渐进;阶段性;不均衡性:把握关键期;互补性:扬长避短;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2、,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倡导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c) 学生是独特的人,教师要看到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因材施教。3. 教师观a) 角色的转变1) 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2) 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 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4) 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开放的教师b) 行为的转变师生关系:尊重和赞赏教学:帮助和引导自我:反思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合作职业道德规范1. 爱国守法2. 爱岗敬业3. 关爱学生4. 教书育人5. 为人师表6. 终生学习一、 教育与人口:人口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人口质量影响

3、教育质量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人口流动对教育提出挑战教育对人口的再生产作用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的手段之一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二、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生产力发展制约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经济功能)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三、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教

4、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政治功能)教育培养合格公民和政治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通过教育制度可以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进行选拔,延续原有社会政治关系或加速改变旧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四、 教育与文化: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文化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文化功能)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 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

5、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 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4. 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影响课程开放的因素(社会、知识、儿童)1. 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 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 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 实现课程功能的改变2.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3.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 建立与素质教育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我国现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1. 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与基本技能(首要任务)

6、2. 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 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基础4.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2.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3.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4.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教学原则1. 直观性2. 启发性3. 巩固性4. 因材施教5. 理论联系实际6. 循序渐进7.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8. 量力性(可接受性)新型教学观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教学从“教授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向“重结论同时更注重过程”转变教学从“关注学科”向“关注人”转变影响遗忘的

7、因素:1. 学习材料的性质(有意义的材料)2. 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3. 记忆任务的长久性和重要性4. 识记的方法(理解记忆)5. 时间因素6. 识记者的态度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1. 明确记忆的目的,增强记忆的主动性2. 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 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 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 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 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a) 及时复习b)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c) 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d) 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e) 复习方法多样化f) 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在学习过后立即发生

8、,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性。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水平动机。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动机的最佳水平还随着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操作技能的培养1. 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关键环节)3. 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 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心智技能的培养1 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2 注意原型的独立性、完备性与概括性3 根据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4 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动机的培养1. 了解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2

9、. 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3. 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4. 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学习动机的激发1.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式教学2.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4.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中学生情绪特点(第二次断乳期)1. 爆发性和冲动性2. 不稳定性和两极性3. 外露性和内隐性4. 心境化和持久性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1. 敏锐察觉情绪2. 平和接纳情绪状态3. 正确调整情绪4. 有效表达情绪5. 保持和创造快乐情绪中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1. 培养学生行为的目的性,减少其行动的盲目性2.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从

10、生活入手培养意志品质3. 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4. 有意创设困难情境,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中,锻炼意志品质中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1 激发中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2 进行人格素质的整合教育3 实施以提高文化素质为基本内容的综合素质教育4 强化情感陶冶与行为训练5 优化育人环境,协调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形成人格培养的正合力6 大力开展心理教育与咨询7 建立健全良好人格培养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德育的原则1. 导向性2. 疏导性3.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4. 因材施教5. 长善救失(发展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6.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7. 知行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8.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

11、相结合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 德育过程是多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3.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 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不断提高的过程德育的意义1. 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2. 德育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必要条件3. 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如何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1. 有效的说服2. 树立好榜样3. 利用群体约定4. 恰当的奖励或惩罚5. 价值评析培养班集体的方法1.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2. 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3. 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

12、4.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班主任工作内容1. 建立健全班级组织2. 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3. 班级日常管理工作4. 组织指导班级活动的开展教学设计题:问题一:写作特点写景:全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层层深入、开门见山),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描写了.的优美景色,让人如临其境。(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及大量(叠词、成语、短句)的使用显示出(清新、雅致、通俗、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写人:全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层层深入、开门见山),通过对人物(动作、外貌、语言、表情)等生动细致的描写,将人物的(内心活动、情感态度)刻画得入木三分,语言风格(朴素、平实、幽默、

13、活泼)。问题二: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准确书写等生字;重点掌握等词语;(中)(认识.几个生字,读准.等多音字)(低)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现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复述背诵优美的句子;简单说出的含义;理解等重点句子的意义;仿写优美句子。(高)2.过程与方法目标写景:学生通过分小组合作阅读的方式,体会(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验与人合作的过程和.的景色之优美。写人:通过分角色合作阅读的方式,体会(语言、动作、表情)等细节的描写,体验与人合作的过程和.的人格魅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记人记事:学生通过对人物(对话、语言、动作、表情)等细节描写的阅读,体

14、会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懂得以此为榜样(赞赏、感激、体谅、关心)别人。写景抒情: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学习,感受.的美丽景色和汉语言文字的魅力;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内心确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形成环保意识。问题三之一:课程导入的设计视听导入法:综合利用多媒体,用精心编辑的图像资料导入课堂。问题三之二:新堂朗读环节的设计一、初读课文,真题感知 1、检查生字词 (1)同位互相指读生字: 同桌之间相互用手指读.个生字读一读,看谁读得准、记得牢。 (2)集体反馈: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重点强调“. . .”的读音。 2、指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1)随机请同学开火车读一读,每个人读一段,其他人认真听,边听边思考。 (2)读后交流,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谁能说一说在.里,你都看到了什么?(D1 D2 D3)除了这些你们还看到什么了?(D4 D5 D6) 二、深入局部,品读课文 1、感受“.” 学生默读课文寻找描写.的词语: 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词语画下来,老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反馈。 2、重点体、美读优美的句子: 学生挑选出优美的句子朗读,教师从旁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走进课文描写的情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