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上传人:H*** 文档编号:812889 上传时间:2017-05-1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学概论重点第 1 章:社会学的研究社会学的功能:描述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人口与社会运行人口规模直接因人的生育、死亡和迁移因素而发生变化人口的自然构成主要包括性别构成和年龄构成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口自身及其变动、自然环境及其变动和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变动人口发展过程:原始阶段、中期阶段和现代阶段老龄化:老龄化,即总人口中老龄人口的比重,相对于年轻人口所占的比重而言,呈持续增长。环境与社会运行环境服务于人类的三种总体功能:供应站、居住地和废物库环境的三种功能彼此竞争空间,常常相互冲突邓拉普的模型有助于简明地概括环境的社会功能及其随时间演进而发生的变化环境与社会关系的

2、演变:第一时期是采集狩猎时期;第二时期是农业时期;第三时期是工业时期环境保护经历的主要阶段:末端治理、源头和过程控制、可持续发展、生态现代化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与社会运行:两种生产,即人口自身的生产和物质资料的生产第三章: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一、什么是社会与社会系统(一)社会主要有两大派别:1、社会维实派:也叫社会实体派。他们认为,社会不仅是个人之集合,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实体2、社会维名派:社会是代表具有同样特征的许多人的名称,是空名,而非实体,真实存在的只是个人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对社会做过多方面的论述:第一:社会不是单个个人的堆积或简单相加,它是人们的联系或关系,是人们相

3、互交往的产物,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二:在全部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最为根本的关系第三:社会系统思想。社会系统是由四个子系统构成的,即经济系统、政治系统、社会生活系统和思想文化系统(2)社会的特点: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2、社会以人与人交往为纽带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三)社会的功能:整合功能、交流功能、导向功能、继承和发展功能二、社会运行(一)什么是社会运行: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他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

4、。社会运行大体上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1、纵向:社会的变迁和发展,纵向运行中表现的基本关系:继承的关系、变异的关系、中断的关系2、横向:在社会发展某一阶段上,社会诸要素、诸系统的交互作用。横向运行中表现的基本关系:交叉与渗透关系、制约的关系、促进的关系、转化的关系(2)评价社会运行状态的原则:1、综合性原则2、协调性原则:结构性协调、功能性协调、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协调3、满足需要原则三、社会学考察的三种角度(一)宏观社会与微观社会的角度:1、宏观社会指社会的整体结构,是较大范围的社会关系2、微观社会指社会的个体结构,即表现日常生活中人际互动的模式(二)个人关系、群体关系和社会制度的角度:1、个人

5、关系,指日常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直接联系或互动,是一种较低层次的社会关系2、群体关系,指在社会的群体或组织的层次上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它是社会关系的中间层次。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持久性3、社会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之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是社会关系的最高层次。是一种固定化的较为持久的社会关系(三)血缘、地缘和业缘的角度1、血缘关系是指以血统或生理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是人的先天联系。比较重要的血缘关系有:种族、氏族、宗族、家族、家庭。血缘关系在社会中既有正功能也有反功能。就正功能而言,它起着联系社会与群体,使之增强内聚力,从而形成牢固的整体的作用。就反功能而言,由于

6、血缘关系是人们的一种先天的联系,因而一个人在他刚一出生时就已被置于一定的血缘联系之中,直到死也未必能完全退出这种联系。一方面,我们要尽量发挥其正功能,另一方面,要尽量避免和抵制其反功能。2、地缘关系是指人类社会的区位结构关系或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地缘关系的功能也是双向的,其正功能是维系社会的稳定,发功能则是束缚人们的发展。在处理城镇化的地缘关系问题上,一个核心环节就是我国特有的“户籍制度”3、业缘关系是指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关系,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在血缘和地缘关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业缘关系的发展具有最重要的意义:第一:业缘关系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第二:业缘关系

7、反映着社会前进的步伐和整个社会的面貌(2)业缘关系的反功能主要表现在,业缘关系的基础是把人局限在某一种职业上的社会分工。它同时也限制了人类的发展第四章:社会运行与社会文化一、文化的含义及特性(一)文化: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他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成果(二)文化的特征1、文化具有超生理性:文化不是依赖生理的、生物的特性而获得的,任何文化都是人们后天习得的,不是遗传2、文化具有超个人性:个人虽然具有接受文化或创造文化的能力,但是形成文化的力量却不在个人3、文化具有象征性:文化现象总是具有广泛意义4、文化具有全括性:文化不是单一的现象,而是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

8、面5、文化具有整体性:文化是一个有机系统和整体,由不同要素构6、文化的传递性与变迁性(1)文化的传递性:文化一经产生就得他人模仿,效法、利用;传递有横向纵向两个方向。横向不同地域、民族之间的传播;纵向传给下一代(2)文化变迁性:文化时刻处于变化之中。变迁三种因素:自然条件的变化、不同文化的接触、发明与发现(三)文化堕距(美国社会学家威廉 奥格本)1、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所组成的文化在发生变迁时,各部分变迁的速度是不一致的2、一般来说,总是“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两者不同步,于是就产生差距3、一般来说,总是制度首先变迁,其次是风俗、民德变迁,最后才是价值观念变迁二、文化的类型(一)文化的分

9、类:1、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2、主文化与亚文化(1)主文化: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主文化对社会上大多数人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影响极大(2)亚文化:为社会上一部分人所接受或为某一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文化亚文化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民族亚文化、职业亚文化、越轨亚文化(越轨亚文化为犯罪行为提供了容易滋生的环境)(3)主文化可以转变为不占主导地位的亚文化,亚文化也可以转变为占主导地位的主文化。3、主文化与反文化反文化是一种特殊的亚文化。是对现存秩序的背离和否定,是对现存主文化的地址和对抗4、评比性文化和非评比性文化(1) 评比性文化:是指有好坏、高下之分的文化,即在两种文

10、化的比较中,可以评出孰优孰劣的文化。(2)非评比性文化,也可称作中性文化,是指在文化比较中没有明显的优劣、高下之分的文化。中性文化是民族分野的重要标志,有助于维系社会的团结与稳定,有助于增强社会的内聚力。三、文化构成与文化分析(一)从文化要素角度理解文化构成1、象征符号2、价值观:价值观是以理念形式出现的文化要素。价值观指社会成员对于人或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它也是人们判断是非曲直的基本标准。每个社会的文化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不同的价值观是文化模式差异的重要体现。3、社会规范:规范或社会规范是文化的制度要素。正式规范是以法律、法规形式出现的,违反了会受到惩罚。主要包括规章规则和法律

11、。非正式规范主要有社会习俗、民风、民德、乡规民约等。4、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文化的物质要素。物质文化也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物质基础。(2)从文化分层角度理解文化构成 1、文化特质: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一个社会的文化的内容就是各种文化特质的总和。文化特质可以表现为物质文化的形式,也可以表现为非物质文化的形式2、文化丛:亦称文化特质丛,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而组合成的一组文化特质3、文化区域:文化区域指在地理空间上不同区域中分布的特定的文化现象。区域文化的概念可大可小,它的核心意义是用地理区域来区分文化分布。4、文化模式:一个社会中所有的文化内容组合咱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这种形式往往表现了社会文化的特

12、殊性(三)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1、文化中心主义:亦称种族中心主义,指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常有一种倾向,即易于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最好的,是优于其他人的。2、文化相对主义则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因为从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看,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们之间没有优劣之分。(4)文化震惊于边际文化1、文化震惊:所谓文化震惊,指生活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思想上的混乱与心理上的压力。文化震惊不仅发生在民族之间,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地区之间也会发生。文化震惊是一种客观现象,并没有善恶之分,但是对文化着惊

13、的处理却可能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2、边际文化:指文化的边缘地带或两种文化的交界地带。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虽原理中心文化,但并不能密切接触到其他的发达文化,因而这类边际文化处于一种不太发达的状态。4、文化的功能(1)认同功能:指文化使得群体、社会成员有了共同的可以交流的符号基础、心理基础,他们相互认可,认定自己属于同一种文化(2)规范功能:第一,文化给一个社会提供了基础,是社会交往的钱阿提条件第二,文化给一个社会提供了范本,告诉社会成员做事的规矩、规则是什么第三,文化给一个社会提供了最为原始的素材、材料,人们从事任何社会活动,都只能取材于文化第四,文化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持、使社会运行得以持续(3)整

14、合功能从文化整合的观点出发,一个社会的各种机构都从不同侧面维持着社会的团结。(结合书本)(4)教育与教化的功能: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第五章: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一、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二)田野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三)实验法问卷法优点:1、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2、具有很好的匿名性。3、所得的资料便于定量处理和分析。4、可以避免主观偏见,减少人为误差。5、使大样本的调查具有可行性。缺点:1、回收率有时难以保证;2、要求被调查者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3、问卷调查的质量常常得不到保证访谈法优点:1、信息量大;2、灵活性高;3、适用范围广;4、控制性强缺点:1、结果难以进行定量研

15、究;2、成本较高;3、时间长;4、隐蔽性差;5、受访谈对象周围环境的影响大观察法优点:1、可以观察到被试在自然状态下的表现,结果比较真实;2、实地观察到行为的发生发展,能够把握当时的全面情况;3、花费较少;运用于研究无语言文字沟通的对象缺点:1、受时间空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2、花费较多的时间和人力实验法优点:1、具有严密的逻辑性;2、有一定的范围限制;3、具有较强的可信度;4、可控性强,有利于假设的检验缺点:1、人为操作,缺乏现实性;2、存在样本缺陷;3、受实验人员的主观影响第六章:社会化与个体化一、人的社会化(一)社会化: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

16、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二)社会化的类型:1、基本社会化:发生在生命早期,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是整个社会化过程的基础2、预期社会化:人们在此过程中学习的不是现在要扮演的角色而且将来要扮演的角色,语气社会化大量发生在青年时期3、发展社会化:是指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亦称继续社会化4、逆向社会化:晚辈向长辈传授知识5、再社会化:全面放弃已经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三)社会化的理论视角1、镜中我:通过观察他人对自己的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概念称为镜中我,即每个人的“自我”其实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人格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无意识驱动的(1)本我:最原始遵循快乐原则(2)自我:现实的我遵循现实原则(3)超我:理想的我遵循完美原则3、生命历程理论:将个体的生命历程理解为一个由多个生命时间构成的序列。有四个要点:(1)生命发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