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填空题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811893 上传时间:2017-05-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填空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填空题.txt 世上有三种人:一是良心被狗吃了的人,二是良心没被狗吃的人,三是良心连狗都不吃的人。丶爱情是个梦,而我却睡过了头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个方面。3、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4、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据此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5、在学与教的要素中,学习的主体因素是学生,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和表现形式的要素是教学媒体。5、 ,6、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

2、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一是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一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生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7、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学习过程。8、师生关系、课堂气氛等也是构成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他们属于教学环境中的社会环境。9、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等三个过程。其中,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9、10、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三卷本主要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和个别差异及其原因。11、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是20 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末,而完善时期是 20 世纪 80年代以后以后。12、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起重

3、大影响的理论有 40 年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50 年代斯金纳的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以及 60 年代布鲁纳发起的课程改革运动。13、布鲁纳在 1994 年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总结为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1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 1924 年廖世承编写的。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皮亚杰把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2、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有: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以及差异性。3、根据皮亚杰的观点,中学生认知发展一般属于形式运算阶段。4、最近发展区是儿童现有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

4、展水平水平之间的差距。5、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守恒概念的获得是在具体运算阶段阶段。6、少年期儿童,抽象逻辑思维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在一定程度上仍以具体形象为支柱。7、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来看,成人感的产生是在少年期阶段,辩证思维的出现是在青年初期阶段。8、儿童生理或心理的某一方面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称为关键期。这一时期的存在也说明了人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特点。9、学习准备是指学习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10、儿童发展过程中两个相邻阶段间的过渡状态是最近发展区。 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维果斯基。11、个别化教育的理论基础是学生心理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特点。12、少

5、年期儿童的思维类型是抽象逻辑思维(经验型)。13、儿童口语发展关键期是2岁,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4岁,书面语言学习关键期是45岁。14、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的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者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15、人格又称为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之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16、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称为自我同一性。17、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称为学习准备。18、在个体生命中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称为关键期。19、根据艾里

6、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初高中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同一性。20、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和同辈群体。 2l、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即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自尊自爱属于其中的自我体验。22、个体社会自我的发展是在3岁以后,到少年期期基本成熟。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23、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被称为认知方式(认知风格)。24、有些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利用自己内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其认知风格属于场独立方式;而有些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善

7、于察言观色,其认知风格属于场依存方式。25、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26、划分冲动型与沉思型认知方式的标准是反应时间与精确性。27、发散思维具有三个特征,即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28、个人面对某种问题情境时,在规定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类别的数量,反映了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特征。 29、斯坦福比纳量表是推孟在比纳和西蒙量表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30、有些儿童解决问题的速度很快,但常出错,其认知方式主要是冲动型。31、智商的公式是IQ智力年龄(MA)/ 实际年龄(CA)*100。一个 10 岁儿童,测得其智力年龄 12 岁,其智商是120。32、智力发展的差

8、异包括智力的个体差异和智力的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又反映在个体间、个体内两个方面。33、韦氏量表主要从言语回答和动手操作两个方面来测量人的智商。34、智商超过的人属于天才,他们在人口中的比例不到。35、掌握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布卢姆,而程序教学的倡导者是斯金纳。36、个体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称为性格。37、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人格的核心是性格。 38、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为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差异两个方面。39、性格特征主要由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意志特征和情绪特征四个部分构成。40、性格是指个体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41、少年期是个体

9、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42、个体心理发展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是少年期。43、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处于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44、开始注重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的个体,其自我意识的发展已经处于心理自我时期。45、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1、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加涅从学习结果上把学习分为智慧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动作技能学习、言语信息学习、动作技能学习等五种类型。3、

10、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从刺激 R到反应 S的联结过程,强化在这一联结中起了重要作用。4、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获得满意结果时,联结就增强,反之则削弱,这是桑代克学习定律中的效果律。5、在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中,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属于信号学习,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则属于刺激反应学习。6、我国心理学工作者一般将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含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行为规范的学习。7、根据加涅对学习类型的划分,学习用以监控和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能力,属于认知策略学习。8、通过施加满足刺激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称为正强化;通过撒消某一厌恶刺激以提高反应

11、发生的概率,称为负强化。9、当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称为消退。10、在条件反射形成初期,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是刺激泛化。11、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称为刺激分化。12、桑代克认为学习是通过尝试错误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形成刺激与反应联结;而苛勒则认为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在主体内构造完形。13、泛化是对事物相似性的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差异的的反应。14、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15、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

12、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抑制此反应的过程,称作为惩罚。16、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为,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通过学生的感受器,作为信息进入感觉登记,受到注意则进入短时记忆,经过复述再进入长时记忆。当需要使用信息时,可以提取出来促成反应。在这个模式中,期望事项和执行控制(即加涅学习类型中的认知策略)是两个重要的控制结构,它们可以激发或改变信息流的加工。17、所谓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的联系。18、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称为先行组织者。19、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所以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学

13、习包括获得、转化、评价三个过程。 20、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21、布鲁纳提出了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即动机原则、程序原则、结构原则和 强化原则.22、所谓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23、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第四章学习动机1、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2、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3

14、、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地位和威望的需要,称为自我提高内驱力。 4、动机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等三个方面。5、自我效能感理论最早是由班杜拉提出的,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个体自我行为的成败经验。6、个体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阐述与解决问题的需要,称为认知内驱力。7、学习需要即为学习的内驱力,学习期待则是学习的诱因。8、个体为获得长辈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称为附属内驱力。9、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10、在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内驱力的构成中,属于内部动机的是认知动机,属于外部动机的是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11、学习动机的培养主要有两大途径,一是直接发生途径途径,一是从间接发生途径途径。12、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存在倒“U”关系。13、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由三个部分构成,即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14、在学习动机的培养上,从直接途径考虑,应使学生原有的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满足;间接途径考虑,应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 15、叶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