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社会公正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原则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750324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述社会公正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试述社会公正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试述社会公正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述社会公正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述社会公正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原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述社会公正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原则社会公正是现代社会的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的基本依据,是社会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只有遵循社会公正的规则,才能使社会各个阶层之间实现良性的互动,才能形成有效的、持续的整合与合作;才能使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都受益,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才能充分激发各个阶层以及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潜能;才能使社会成员按照各自具体的贡献得到有所差别的回报,从而在总体上杜绝平均主义出现的可能性。正是由于社会公正如此之重要,因而越来越引起中国社会各个群体的广泛关注,也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由吴忠民潜心多年撰写而成的社会公正论一书集中体现了一名学者对于社会公正问题系统而深入的思考。该书是一部

2、学术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学理价值和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的公正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公正思想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以致于使社会主义理论的建构出现了一些明显的不足。社会公正论一书对马克思主义的公正观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该书认为,在高度发达的经济基础之上消灭一切不公正的社会现象,追求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实现人类社会真正意义上的公正,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价值和基本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本原因。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社会公正的基本内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这包括:公正的基本取向、人的尊严和基本权利、平等和自由、按劳分配和社会

3、调剂等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公正思想的特点在于,将公正的理想与历史的精神融为一体,将个人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公正理想的完整性与开放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在现代化进程和市场经济进程的双重推动下,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的程度在同步提高,相应地,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互动频度也在提高。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良性互动至关重要。该书对于社会阶层之间的公正规则进行了有价值的分析的概括。该书指出,社会阶层中公正的基本规则应当包括相互开放和平等进入、各个阶层得到有所差别的并且是恰如其分的回报(分配)以及互惠互利这样三项重要的内容。社会阶层之间的这三项公正规则是一个统一整体,缺一不可。社会阶层之间相互开放和平等进入的规则主要

4、是解决社会各个阶层平等起点和平等条件问题;各个阶层得到有所差别的并且是恰如其分的回报的规则主要是解决对各个阶层的贡献如何对待的问题;而互惠互利的规则主要是解决社会各个阶层如何进行有效的、持续的社会合作的问题。只有在这三项公正规则基础之上,才谈得上建立起公正的社会阶层结构。在一个健全的现代社会当中,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是协调、统一的,两者共同支撑着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社会公正论一书认为,社会政策是社会公正理念的具体体现。对于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社会来说,社会政策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这些年来,中国的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两者之间呈现出明显的不同步和不平衡的情状。社会政策无论是就其受重视的程度,还是就

5、其贯彻的力度而言都是不能与经济政策同日而语的。在这方面,中国没能充分地利用后发优势,有效地借鉴别的国家和地区在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将社会政策放到一个应有的位置,从而尽可能地避免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成本付出。这种不足,使得中国社会无法有效地应对各种严重的问题和巨大压力。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将会使社会发展长期滞后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发展将会成为不可能之事。社会公正论一书对于公正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公正的基本概念、公正的基本规则、代际公正、程序公正、歧视问题以及贫困问题等重要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形成了许多具有启发意义的观点。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立足中国特色社会

6、主义的伟大实践,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切实维护会公正,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正、起点(机会)公正、过程公正、结果公正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正体系。这一思想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一、社会公正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社会公正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和谐社会必定是一个公正的社会,公正的社会也是一个和谐的社会,社会不和谐必定不公正,社会不公正也就不可能和谐。既然社会公正与和谐社会具有内在联系,就要始终坚持发展这一第一要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实现社会公正。二、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社会公正问题的挑战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建立,已经为实现

7、社会公正提供了根本条件。但在构建和谐社会时面临社会公正问题的挑战,主要表现为:第一,面临城乡、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挑战。第二,面临就业、再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社会公正问题的挑战。第三,面临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的社会公正问题的挑战。第四,面临社会公正标准不统一问题的挑战。统一的社会公正标准是实现社会主义公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条件。第五,社会不公正会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的基本规则、阻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六,构建和谐社会虽面临社会公正问题的挑战,但也不宜用过于理想化的眼光来看待现实社会当中的公正问题。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揭示了社会公正的现实道路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身内含着社会公正的现实道路,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树立公正的理念,有利于形成促进社会公正的政治环境;有利于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形成促进社会公正的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有利于建立有效的利益冲突解决机制,有利于形成促进社会公正的机制环境;有利于形成解决社会公正问题所必须具有的良好社会风气;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要求。(来源:重庆社会科学2009年8期)社会公正论:社会公正的理性追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实现社会公正。中央党校吴忠民教授是从事社会公正和社会发展研究多年的知名学者,其新作社会公正论对有关社会公正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广

9、泛而深入的研究,对中国现阶段社会公正问题的具体现象和基本特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作者在阐述公正的规则时,对公正的社会调剂原则作了充分的阐述。作者指出,社会调剂原则往往被人们视为一种作用有限的“补偿性”的原则,而实际上,它是现代社会公正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社会调剂原则同公正的保证原则、机会平等原则以及按贡献分配原则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的体系。随着现代化程度以及市场经济程度的提高,社会调剂原则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所占据的位置也越来越凸显,成为具有确保社会安全运行、提升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再生产能力的公正的一项基本原则。作者对社会调剂原则的主要内容充分就

10、业、合理税收、社会福利、普及教育、营造广泛的社会公平环境(社会公共政策的制定,拓展公益事业,扶持社会组织)作了具体论述。作者十分关注中国社会群体的弱势化现象,指出,中国社会弱势群体问题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不仅仅存在着一般意义上的数量十分巨大的弱势群体成员,而且更为严重的是,中国社会的一些主要群体如工人阶层(包括身份依然是“农民”的工人)和农民阶层,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弱势化趋向。它不仅使执政党赖以执政的主要社会基础严重削弱,而且对中国社会的安全运行造成十分有害的影响。作者对中国现阶段的贫富差距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批驳了“中国目前贫富差距总体合理”的判断。作者认为,造成我国贫富差距拉大现象的原因是多

11、方面的,既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原因,又有非正常因素的影响。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各个具体阶段,不同社会群体的获益程度很不相同,形成不同的、与之对应的相对富裕的某个或某些社会群体,这就不可避免地同依旧在计划经济体制内的社会群体在收入上拉大了贫富差距。这种情况是同历史的必然性与合理性相联系的,对此不宜一概从道义上予以否定和谴责。另一方面,非正常因素是指通过不规则的方式,或者是不公正的方式而拉大了贫富差距,主要体现在:经济领域缺乏统一的规则;初次分配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平等的竞争,最突出的是一些部门、行业能够通过垄断经营,获得垄断利益或高额利润;国家税收的严重流失,使一部分人的财富

12、迅速加大,又使国家缺乏必要的再分配能力,从而难以有效地援助弱势群体,最终加大了贫富之间的差距;社会防护能力的弱化,社会保障明显滞后。对此,应采取积极对策。作者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改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恰逢其时。作者指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是中国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一个适应于市场经济因素初步形成时期的提法,曾经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过积极的重要作用,但其自身包含着明显的认识上的偏颇和历史的局限性:一是忽略了经济领域的基本规则问题;二是将这一提法泛化并覆盖非经济领域,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三是忽略了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四是忽略了作为全社会代表者政府对于社会成员应尽的责任;五是颠倒了发展的基本价值目标与发展的基本手段、基本途径的关系。作者指出,作为一个同“不成熟”时代相吻合的提法,必然会伴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日益表现出其“不成熟”的一面。这个提法的价值在于破旧,即冲击、消解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平均主义,但在进行现代社会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方面,力所不能及。如果继续坚持这一提法,会给中国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造成一系列实际的负面影响:助长畸形的经济行为;加重而不是缓解中国所面临的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延缓合理、健全的社会政策的制定。正确的提法应当是:以公正为基本的理念和基本原则,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建立一个人人共享、普遍受益的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