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义引申的方法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749425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词义引申的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词义引申的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词义引申的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词义引申的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词义引申的方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词义引申的途径和方式引申是一种词义运动变化的最常见的方式,也是词义内部运动的基本形式。历来对词义的本义和引申义的研究层出不穷,但多是从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入手,研究的略显简单,也不太详尽。这与词义引申本身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语言现象不无相关。尽管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但它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本文主要以词的本义作为研究词义引申的切入点,谈谈词义引申的主要途径和一些具体方式。词的本义,是指词的本来意义,是与该词的书写形式相对应并有文献参证的最古的意义,是造字时代的社会常用义。词的本义是词的引申义产生的基础。而词的引申义是指词义发展中由本义直接或间接通过多种途径繁衍派生出来的意义。词的引申义以本义为

2、基础。而词义的发展变化是在语言的内部进行的,所以我们研究词义的引申就不能不涉及语言的社会性及其规律性。引申是词义内部运动的基本形式,从语言内部运动的规律入手,词义的引申途径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由于词义活用在特殊语言环境中所形成的临时意义约定俗成而产生词的新的义项;二是由于修辞在特定语言环境中所形成的临时意义约定俗成而产生词的新的义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新生事物的不断产生和出现,人们对之所形成的认识也会相应的提高,而反映新事物、新认识的概念也需要相应的词语来表达。除了用新词语表达新概念以外(也就是另造新字新词),常常借助引申这一方式来表达新事物、新认识。如“咸建五长”(尚书益稷)。“五长”

3、指管理五个诸侯国的方伯,“长”即指首领。秦统一中国以后实行郡县制,又出现了“县长”这一概念,人们没有另造新词,而采用表示首领的“长”来概括万户以下诸县的长官。“县令、长皆秦官”(汉书百官公卿表);再如:“关”,本义是指门闩。“臧纥斩鹿门之关以出。”(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引申为关卡。“孟尝君出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史记孟尝君列传)以上两例均是通过词义活用的途径从固有词义中引申出来的意义。词义引申的另一种途径是语言修辞的临时意义的约定俗成。如“甲”,有铠甲之义,又用作“甲士”的代称。“伏甲将攻之。”(左传宣公二年)“秦甲渡河。”(史记苏秦列传)。“斗”的本义是酌酒器,“酌以大斗。”(诗小雅行苇)

4、;又引申为斗星,“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诗小雅大东),酌酒器和斗星皆勺型,有把,有相似之处。那么怎样的意义才是词语通过活用和修辞而在特定语言环境中所形成的约定俗成的新义?其标志主要有五种情况。其一是词的新义已能自由运用。如“臭”原是名词,指气味。“无声无臭。”(诗大雅文王)它在特定的语境中又有了临时的具体意义。“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系辞上)。臭又有香气之义。与香气之义相对,臭又有恶气之义。而恶气之义作定语,用作形容词,便是香臭的“臭”。“三牲之肉,臭而不可食。”(仲长统昌言理乱)臭已在句中作为形容词充当定语,说明它已可以自由运用,因此该义已约定俗成。其二是词义的读音发生了变化。如

5、“衣”字为名词时,读y,“绿衣黄裳。”(诗邶风绿衣);作动词时,读y,“不耕而食,不织而衣。”(庄子盗跖)。其三是词义发生了分化。如“景”,本指日光,“日出天而耀景,露下地而腾文。”(江淹别赋),又引申为“影子”,“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而“影子”的意义正是从“日光”义中分化而来的。其四是词的新义已转化为语素义。如“丹”的本义是“朱砂、丹砂”引申为红色,红色又象征赤诚。“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丹心”,即赤诚之心。这种修辞义只出现在“丹心”这一特定语境中,后来丹心凝聚为一个词,“丹”也就成了语素义。其五是词的新义占有一定的语言环境。如“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6、。”(诗王风采葛)。秋是年的代称,后来占据了一定的语境。“千秋万代后传于王。”(史记梁孝王世家)。“一日三秋”、“千秋万代”已变成俗语。词义引申的第一种途径是由于词义活用在特定语境下从固有词义引申出临时意义,其约定俗成后便构成词的新的义项。这一途径中,有以下几种引申方式:(一)相类引申。相类引申指引申义与本义在性质、特征、作用等方面有相类之处。即两种不同事物有相类关系,词由表达某一事物而类推为表达另一事物。(说文):“颠,顶也。”段注:“颠者,人之顶也。”。“乃令人上石立之泰山颠。”(史记武帝本纪)。因特征相似,由“头顶”类推为“事物的顶部”。(二)包容引申。包容引申指引申义和本义之间,在意义

7、范围上具有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具体说来,或是同时代的特指与泛指,或是不同时代意义范围的扩大与缩小。“奔”的本义为“跑”,“骏奔走在庙。”(诗周颂清庙)。又特指“战败逃跑”。“大叔出奔共。”(左传隐公元年)。“玺”指印,“夺之玺而免之令。”(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又可引申为皇帝的印章,如“受玺以来二十七日。”(汉书霍光传)。秦以前“玺”指普通人都可以用的印,秦以后则专指皇帝的印。可见,“玺”字使用的意义范围大大缩小了。(三)正反引申。正反引申指引申义和本义在同一个意义范围内是相反或相对的关系。如“贷”有“借出”的意思。“尽其家,贷于公。”(左传文公十四年)。由此引申为“借出”的意思。“宁积粟腐仓而

8、不忍贷人一斗。”(王符潜夫论)。(四)连带引申。连带引申是容量最大的一种引申方式。引申义与本义的连带关系有多种情况,或是事物与其连带的事物,或是事物及其连带的属性等。如“领”字,本义指脖子。“引领北望。”(左传昭公七年)。由于脖子连带着衣领,所以“领”又指“衣领”。“若挈裘领。”(荀子劝学)。“粗”本指“粗米”,因粗米有粗糙的属性。因而由“粗米”连带引申为“粗糙”。“粗布之衣。”(荀子正名)。再如“丑”指“相貌难看”。“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史记西门豹传)。“貌丑”连带的行为是“憎恶”。“我甚丑之。”(荀子荣辱)。词义引申的第二种途径是由于语言修辞在特定语境下从固有词中产生新的修辞意义,其

9、约定俗成后便成为词的一个义项。在这以途径中,有以下三种引申方式:(一)比喻引申。比喻义和比喻不同,比喻仅是临时打比方,其意义是临时的,一旦离开特定的语境,其临时意义就不存在,而比喻义则是约定俗成的固定在词义中的引申义。比喻义产生的过程是词的本义作喻体,被比事物作本体,本体的意义约定俗成后转化为引申义。如“周烈王崩,诸侯皆吊。”(战国策赵策),崩的本义为“山倒塌”。山倒塌地动天惊,而君王死也能震动臣民,两者有相象之处,所以用“山倒塌”比喻“君王死”。以崩的本义作喻体,没有出现“君王死”作本体。(二)借代引申。借代引申指引申义与本义是借代关系。借代义与借代不同,借代仅是临时换个名称,而借代义则是约

10、定俗成的固定在词义中的永久性的代名词。借代义的产生过程以词的本义作为借体,本体的意义在约定俗成后转换为词的引申义。如“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鳞”原指“鳞片”,这里代指“鱼”。词的基础义“鳞片”为借体,“鱼”为本体,“鱼”这个意义约定俗成后便转化为“鳞片”的直接引申义。(三)象征引申。象征引申指引申义与本义是象征关系。象征义与象征不同,象征仅是临时的以物托意,而象征义则是约定俗成后固定在词中的永久性的意义。如“赤”字本义是“红色”。汉民族对红色有特殊的感情,因而用红色象征忠诚。“赤心奉国,何罪之有?”(资治通鉴),“赤心”即忠诚之心。象征又不同于比喻,比喻重在相似,而象征重在相托。如“红色”和“忠诚”没有相似之处,只有感情上的联系,是以色托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