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96625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1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考点1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考点1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考点1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考点1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1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1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2010杭州模拟)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具体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冬至、小寒、大寒”等名称。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节气反映四季变化与中国传统农业密切相关 B. 节气体现了国家的“重农抑商”政策C.节气影响着中国人的生产与生活 D. 节气体现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进步2.(2010济南模拟)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苏轼的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宋代时期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B.宋代地主具有开展民

2、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C.从宋代开始农村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D.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3.(2010厦门模拟)2009年6月,海内外人士在湖南举行公祭炎帝大典。相传炎帝“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这里的“耒耜”属于( )A生产工具B作战武器 C生活用具D祭祀礼器4.(2010南京模拟)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5.(2010福建三校模拟)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素来发达,在冶金、制瓷、纺

3、织等行业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大多精美,质量也上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工匠优秀,积极性高 B.生产不计成本 C.市场需要高质量的产品 D.国家权力的支持6.(2010厦门模拟)“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有重大意义的商业革命。”这场“商业革命”的内容不可能包括( )A城市商业打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B乡村地区不能设市的规定被废除C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D以地域为基础的商帮及会馆兴起7.(2010宁德模拟)史书记载:“会子(南宋的一种纸币)则公私买卖支给,无往而不用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从上述材料中得到的关于南宋时期的历

4、史信息,错误的是( )A交通发达 B会子得到广泛使用 C商业繁荣D长途贸易开始出现8.(2010长沙模拟)下列对中国封建社会“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B引起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局势动荡,因而政府往往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C是封建社会的正常现象,封建统治者通过均田制得以根本解决D兼并导致政府收入减少,因而政府往往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9.(2010盐城模拟) 韩非子视商人为“邦之蠹也”( 蠹,蛀虫)。下列观点与之明显不符的是( )A“今驱民而归之于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

5、出于途者,盖皆本也”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D“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10.(2010北京模拟) 1784年,刚刚获得独立的美国为打破英国组织的经济封锁,派遣商船“中国皇后号”不远万里来华开展贸易。“中国皇后号”在中国依靠的港口应该是( )A宁波B上海C厦门D广州11(2010年广东卷)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 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12(2010年四川卷)农耕文化塑造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面貌,影响深远

6、。“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13(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下表是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时间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宝钞23、银1、布1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宝钞4、银27、布42、稻谷4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银52、稻谷1上表反映了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14(2010年四川卷)丝绸之

7、路是汉代中外交流的见证。图7中所示中国通往南亚、中亚的交通要冲是A葱岭 B玉门关 C大宛 D安息15(2010年上海历史卷)右图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边境贸易? A东晋 B南朝 C北宋 D南宋16(2010年上海历史卷)一个唐朝商人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的陆路通道行走,途中可以与他进行商品贸易的国家或地区有 A西域、大食、波斯 B大食、波斯、新罗 C西域日本、大食 D波斯、新罗、日本17(2010年上海历史卷)新石器时代,人类迎来了第一场重大的经济革命。其标志是 A农耕逐渐取代采集 B采集逐渐取代狩猎 C狩猎逐渐取代驯养 D渔猎逐渐取代采集18(2010年浙江卷)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

8、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19(2010年浙江卷)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右侧两图,其中图8(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 A战国 B秦 C西汉 D东汉20(2010年天津卷)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图1 图2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21(2010年福建卷)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

9、。”材料反映明代福建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2(2010年全国卷2)唐高祖废汉以来通行的五铢钱,改行“开元通宝”钱。此后,“开元通宝”成为历代钱币的一种范式,其原因之一是A确立了钱币“圆形方孔”的形制 B采用了新的材质 C改变了以重量定钱币的传统 D铸造技术更精良23【2010年锦州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24【2010年广州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二次综合测试】我国传

10、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精耕细作 B刀耕火种 C男耕女织 D铁犁牛耕25【2010年茂名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右边这幅木刻画的内容形象地反映了古代中国A领先世界的艺术水平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D先进的纺织技术26【2010年北京东城区第二次综合练习】战国至秦汉时期,黄河流域是中国农耕经济的中心。下列水利工程地处黄河流域的是郑国渠 都江堰 白渠 灵渠A B C D27【2010年南京第三次模拟考试】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A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 C生产

11、能力 D劳动力短缺28【2010年嘉兴一中摸底考试】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从材料中推断,我国古代大规模修水利应始于A夏商时期 B战国、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29【2010年梧州第二次模拟考试】下列文献记载中,最能从根本上决定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是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B“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C“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 D“恶金以铸锄夷斤欘,试诸壤土”30【2010年深圳宝安区4月调研考试】明清时期,我国制瓷工艺进入

12、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是A白瓷的烧制 B青瓷的烧制 C青花瓷的烧制 D彩瓷的烧制31【2010年陕西渭南教学质量检测】明朝中叶以后,在纺织业出现的新现象是A纺织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B官营手工作坊产品精美C丝织品远销国外 D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32【2010年佛山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材料描绘的是A汉都长安 B隋朝洛阳 C唐都长安 D宋都东京33、下列图片反映的古代中国经济成就按其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耦犁 曲辕犁 冶铁鼓风水排 铁制农具A. B. C. D.34、下列生产工具,按用途划分,不同于其它各项的是 A杜诗水排 B高转筒车 C马钧翻车 D风力水车35、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 C男耕女织 D铁犁牛耕36、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 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开始于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37、某小组在探究“唐代城市商业发展”课题的过程中,搜集到了下列素材,你认为最有说服力的是A史籍旧唐书 B唐朝“开元通宝”等实物C唐朝传奇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