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敏对一堂有效语文课的思考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28307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志敏对一堂有效语文课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王志敏对一堂有效语文课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王志敏对一堂有效语文课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王志敏对一堂有效语文课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王志敏对一堂有效语文课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志敏对一堂有效语文课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志敏对一堂有效语文课的思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对语文课改课的思考新一轮课改风靡整个教育界,课改就是要改进教师教学方法,变革学生的学习模式,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促进课程改革过程。总之,要求每堂课都要高效,要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学习。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前充分做好备课准备,老师怎样才能做好呢?一、准确定位“教什么”教学目标就是教学活动最终的目的地,倘若教学目标不准确,教学之航船就会偏离航向而误入歧途,还谈什么“有效”呢?基于此,下面四个方面很重要。1、细读课标,把握年段目标。比如第三学段对标点符号的要求是这样的:“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要通过引导学生区分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入手

2、,让学生深入感悟文本,比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有这样的一句话:“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教学中,我们可以抓标点符号切入。对比展示出两个句子,其中一个是原句,另一句把逗号换为顿号,让学生说说能否换,为什么?通过对比感受,学生便体会到这里用逗号更能说明时间的漫长,充分地体现了父亲为实现自己的承诺而付出了巨大的艰辛,承受了无比的煎熬。2、瞻前顾后,领会编者意图。比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这组课文: 导语学习本组课文,011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老人与海鸥 课后练习“有感

3、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老人和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默读课文,说说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结合课文内容,跟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读下面的句子,交流一下从加点的词句中体会到了什么,再把句子抄下来”。 回顾拓展“我们以前学过一些描写动物的课文,如丰子恺的白鹅、老舍的猫、布丰的松鼠。想一想,本组课文在内容和写法上,跟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和同学交流一下你的看法以及学习这些课文后的收获”。 从以上的“导语课后练习回顾拓展”这几个方面很容易就把握了编者的意图。3、知人论世,探究作者的初衷。千重要,万重要,吃透教材最重要。落花生一文,“这小小的花生不像那好看的

4、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的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发生羡慕之心。”有些学生认为:这是在褒花生而贬桃、石榴。其实不然,结合“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了。” 这句话可以看出:看一个人的生存价值,最重要的是看他是否对别人有好处。难道就全盘否定了桃子、石榴的贡献了吗?作者在这里是想突出花生的那种默默奉献的品质,并非贬低桃子和石榴。4、分析学情,找准学习起点。千般好,万般好,适合学生才最好;这样教,那样教,不符学生不算教。以一年级的小小的船为例,由于在前边的识字教学中已经教给学生一些如“加一加”等方法,教师在教学生字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而选择合适的方法。

5、这样既省时又高效。二、课堂散发“语文味”必须明确:语文姓“语”,语文课要做语文的事。而现实中很多的课堂是典型的没有语文的“语文”课, 外在的、空泛的“人文性”大红大紫, 而“工具性”却备受冷落, 造成文本的丢失、语文的迷失。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告诉我们:“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怎么样才会是有语文味的课堂呢?1、简简单单才是真。少一些多媒体的演示,多一些琅琅的读书声及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比如上匆匆一课,当学生充满感情地品读了“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时,我便引导:“是呀,日子就这样来无影去无踪的,你能仿照这样的

6、写法,再写上几句吗?”一学生思考片刻后站起来说:“看电视时,日子从屏幕上闪过了;闲逛时,日子从悠闲的脚步边飞走了;玩游戏时,日子从键盘上溜去了。”也许是他仿照得太精彩了,一石能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受到启发也思绪飞扬起来,纷纷举手回答。踏踏实实去品读文本,扎扎实实进行语言训练,真实的课堂就是如此简单啊!2、真情洋溢教语文1传“情”入境课堂导入语是传情入境的手段,课伊始,我常常以轻松的话题,平淡的语言来打破复习课的紧张气氛。比如在古诗归类复习课上,我先拉家常似的导语:“同学们,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认为世界上最珍贵的是什么?”这样的谈话一下子拉进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畅所欲言。然后,我话语一转,

7、深情地说:“刚才有同学提到了朋友,确实,朋友经常相见,可能不觉珍惜,而一旦分别,也许再难相聚时,才感到朋友的珍贵以及心中的那份留言,正是这个原因,在古诗词中,有一类诗特别动人,那就是友人间的离别诗。”富有感染力的话语紧紧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毕业临近,分别在即,依恋无限。2入“情”朗读促使学生对文本入情入境的朗读,对课文语言的评赏玩味,学生不仅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而且甚至会有创新的理解。因此,课堂上我总舍得花时间引领学生去赏析与品读一段段优美的文字: “桂林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桂林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江底下的沙石”学生的朗读化无声的语言为有声的画面,在头脑

8、中再现了文字所表达的情景。在琅琅的朗读声中,学生积累了语言,内化了语言,从而在大量的语言文字品读中激发起审美的情趣。3悟“情”倾诉“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可以说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因此,我们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情感的魅力,让语文课堂触及到学生情感的琴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兴奋起来,语文学习才是高效率的,甚至是出乎意料的。三、教师提问“要得法”任何艺术不掌握规律,不进行基本训练,不掌握技术,是不行的。提问也是一门艺术,如何做到有效提问,以下几条很实用。1、次序法 例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根据爬山虎这一暗线可设计以下提问:课文回忆了几

9、次关于叶老的事情?每件事情是怎样的?每件事情给作者什么感受?这件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2、铺垫法如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课前先布置学生上网,了解信息高速路是怎么回事?了解它有什么好处?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什么影响?学生做了这些准备后,再来上课,学习就很轻松,甚至还会在课上教练许多书上学不到的东西,丰富学生的知识。3、核心法如狼牙山五壮士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来攻破重难点:明明是六连七班的五位战士,为什么称他们为五位壮士呢?只要弄清了这个问题,同学们就能全面理解课文,深深体会到五位壮士强烈的爱国精神。4、对比法 如:学习了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后,让学生对比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进行学习:读了这两

10、首词,你有哪些不同的感受?从感受中体会人物的心境。又如从方法上设计对比的问题:琥珀和黄河象这两篇课文在叙述顺序上有哪些不同?通过比较,使学生不仅掌握了这两篇课文的写作顺序,还从比较中明白了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写作方法,对学生写作有很大的启示。5、寻究法如草船借箭课文最后写到: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赢得了一个什么结果?他的神机妙算表现在课文的哪些地方?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通过这样的逆向启发式提问,对学生在思维上的要求更高,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6、破题法破题法,顾名思义是根据题目设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例如:第九册圆明园的毁灭

11、一文,可以根据题目设计问题是:“毁灭”在本课是什么意思?课文那一段在描写圆明园的毁灭?在毁灭前圆明园又是怎样的?从而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不可估量的损失,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课文设计的主问题一解决,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了。7、发散法 如泊船瓜舟,据说作者在作诗过程中曾改过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字。试想象,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为什么最后用“绿”字?再如向命运挑战设计的问题是:如果霍金跟你在网上聊天,要求你只能问三个问题,你准备向他提哪三个问题?这种问题的设计,得出的答案都不是标准的,唯一的,教师通过这些发散性的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四、点评语

12、言“须贴切”多样的评价方法,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科学、恰当的点评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培养、形成学生发现、理解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使学生逐步踏上主动学习、发展能力的轨道,是为“点石成金”。我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点评艺术起码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一)客观的原则性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来自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扮演一个“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应尽量客观地指出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的对错优劣,指出他们的成功与不足,指出他们应纠正的地方和努力的方向,从而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正确的估计,并进而明确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反之,像有些教师在

13、点评过程中不管学生说得怎么样,统统评价为“很正确”“说得太棒了”,我不知道这样会收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二)热切的激励性由于问题本身的难易程度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学生的答案也会参差不齐,有的甚至风马牛不相及。这种情况下教师点评一定要慎重,应坚持“适当”鼓励的原则,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努力探索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有效因素。对回答得好的同学当然要毫不吝啬地鼓励表扬,让他们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对即使答案有偏颇甚至完全错误的学生更要善于从他们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亮点,哪怕是一丁点儿,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如:“你的回答基本正确,但要是换一种说法或许会更好。”再如:“虽然你的答案

14、不是那么准确,但你的普通话说得非常好,这一点大家要向你学习。”这就好比一棵断树,只要还有一根树脉未断,它就还有生存并长成参天大树的可能。关键是能否用有百倍的爱心去关心呵护它。(三)强烈的启迪性课堂点评不仅要注意“评”评得客观,评得准确,而且要注意“点”点拨得法,点拨深刻,富于启迪性。课堂点评要找准问题的症结,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现有思维,循循善诱,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获得知识,掌握方法,增强能力,提高认识。如:在指导学生写以“家”为话题的作文时,针对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家”的含义,就从“家”的构字法讲起,引用梁实秋的说法:“家”字是屋子底下一口猪。屋子底下一个人岂不直截了

15、当?原来猪在圈里的工作,主要是:“吃、喝、拉、撒、睡”,此外便没有什么。圈里是脏的,顶好的卫生设备也会弄得一塌糊涂。吃了睡,睡了吃,毫无顾忌,便当无比。这不活像一个家吗?人在什么地方的生活比在家里更像一头猪?于是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明白了家就是温馨、轻松、自由、无所顾忌的代名词,写起文章来便滔滔不绝了。(四)方式的丰富性从课堂评价方式看,除传统的教师口述以外,一个有力的手势,一个赞美的微笑,一个善意的眼神,往往会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比如我们很多的特级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最喜欢走近孩子的身前并用手抚摸他们的额或者是轻轻拍他们的肩膀。从点评的主体看,除教师本人点评外,还可组织学生点评,这样,不仅评者、被评者双方都处在积极的思维之中,还可以提高双方的学习兴趣。正因为“课改教学”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值得我们努力探索的角度、途径很广,唯有认真学习、勤于思考、躬身实践才会让我们的课堂更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