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27754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5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20122013(2)学期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设计题目:庐山的云雾专业:小学教育语文与英语方向班级:小学教育语文与英语方向2011班学生姓名:杨来冰学生学号:201114402160任课教师:苏峻完成时间:2013.6.27 目 录1、 庐山的云雾的内容点教学目标表设计.P32、 庐山的云雾的一般教学目标设计.P73、 庐山的云雾的教学目标设计理论依据.P74、 庐山的云雾的教学过程设计.P8附件:1. 教材庐山的云雾封面 P14 2. 教材庐山的云雾单元页 P153. 教材庐山的云雾版权页 P164. 教材庐山的云雾全文 P17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十四课 庐山的云雾 学生

2、懂得自己掌握阅读技巧能力对阅读文章的重要性学生懂得掌握总分结构对写作能力上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学生确定使用写作结构对自己写作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学生确定阅读技巧对自己阅读起重要作用。老师提问:文章描写庐山的云雾这一课的结构重要吗?(总分结构)老师提出疑问:课文描写庐山云雾的细节重要吗?重要性检查自我系统让学生谈谈自己阅读文章技巧能力上能有多大程度的提高。让学生说说自己使用总分结构能力上能有多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相信自己在使用总分结构式时能有一定水平的提高。学生相信自己在阅读文章技巧的能力上有多大程度的提高。学生能用35句话说出文章结构及运用的好处。学生能用35句话描写庐山的云雾的样子。效能检查

3、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阅读文章能力上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能描述自己使用总分结构能力的情感关联。学生明确自己在使用总分结构式时的感觉,分析产生感觉的原因。学生明确自己在阅读文章的技巧上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在学习总分结构式觉得轻松愉快。在学习庐山的云雾时,询问学生对庐山的云雾有什么样的感觉。情绪反应检查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提高阅读文章能力的动机水平。学生能描述自己提高使用总分结构能力的动机水平。学生能确定自己提高使用总分结构的能力。学生确定自己在提高阅读写景文章能力方面的动机水平。学生能主动加深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和推敲结构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自己加深对细节理解的动机,并主动分析确

4、认。动机检查在对比中体会不同语句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在对比中体会不同文体结构带给人的不同感受。能运用文章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写景文。明确怎样做才能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1读懂段的内容,体会作者描写方法。2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学生要确立一下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4抓住重点词句,想象了解庐山的云雾。目标设定元认知调换表示云雾形态词的位置。把课文的写作顺序调换,学生进行感受异同点。在写文章的过程中加深对总分结构的理解。进一步研究文章的写作手法,加深对文中情感的理解。进一步感受作者在庐山的感受及想要表达的情感态度。学生

5、仿照课文,练习画或写自己见过的云雾,捉住重点语句,进一步了解课文的细节。过程监控确定在写作用词上的困惑及原因。确定学生对写作技巧的困惑及造成原因。在运用这种写作手法时,遇到的问题以及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这个问题。确定在写作手法上的困惑及原因。明确对课文中庐山云雾的特点的不明白之处。老师询问学生对课文的不明白之处及导致原因。清晰度监控能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用词精准符合总分结构的文章。能说出总分结构好分总结构的不同。确定所写文章符合总分结构,并发表见解和依据。在学习过程中能通过对比,分解文章结构,知道哪部分是总写,哪部分是分写。通过学习对云雾的描写方法,确定自己所学的知识的可以性,并举例说明。通过比较

6、句子的不同,确定学生自己所认为对的内容是正确的,并发表见解和依据。准确度监控学生明确第三自然段中心句是什么,写出了庐山云雾的什么样的特点。学生明确同什么方法找出中心句和庐山云雾的特点。学生能肯定庐山的云雾变化快。肯定文章的优美性。出示句式:云雾一会儿变成一会儿又变成明明还是转眼间就变成刚才还是刹那间就变成学生仿写云雾。学生默读,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决策知识应用(认知系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第二自然段的写作手法进行理解。小组合作讨论。通过多读几次这些词语,体会课文用词的精妙。比较句子,体会课文句子的优美性。小组合作讨论。对学生进行提问:假如把云变化的姿态换另一种说法,给人的效果

7、怎么样?问题解决学生划出感受到庐山云雾的变化之快的词语或语句(刚刚、转眼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把文章中优美的语句缩写,比较缩句与原句的差别。用一些表示变化快的词来代替,感受文章结构的紧凑感。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云雾的样子,与课文进行比较。实验小组比赛回答问题。同学互相分享自己学习的过程。抽同学回答自己找的结果 。抽同学探感受。抽小组代表讲解。抽同学说对文章细节的分析和感受。调查描述写诗和写现代文以及阅读方面过程的异同。出示描写庐山的诗句,学生描述阅读课文与阅读古诗的相似与不同。学生能比较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在结构上的相似之处。让学生思考:作者把云雾都比成了什么?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位置、

8、形态)匹配分析(认知系统)学生知道庐山的云雾是一篇什么类别的文章。(写景)学生能明确文章各段在课文中属于什么关系。(总分)分类变换课文中云变化样子的顺序,体会其不合理性。学生反复朗读,明确课文描写云雾样子的词的位置不能改变。学生能从云雾的形态变化解释云雾特点的合理性。学生能够解释云雾在不同位置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的合理性。(从笼罩、缠绕、弥漫、遮挡这些词中评析)差错分析学生从句子中分析句子是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学生能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造句。学生能知道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把云雾写得这么生动、形象呢。(打比方)学生能回答出第二自然段把云雾写得怎么样。(生动形象)概括学生认定文章中的写作顺序不能改变。通过

9、朗读,观察体会庐山云雾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明确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打比方、排比等并理解运用修辞手法能增加文章的优美性。学生体会庐山的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感受庐山奇特的环境美和人文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学生能够确定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在结构上都是总分结构。认定老师读第二段总述句,学生读分述句,体会总分关系,思考第二段中庐山云雾特点。学生明白围绕一句话展开具体描写的构段方式我们把它称为总分的构段方式。学生能够在书本上用曲线画出哪些语句具体描写的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哪些词语或语句中感受到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通过读课文了解第二段中庐山云雾的特点。(千姿百态)找出第二

10、段的中心句,思考该段的结构。(总分)学生了解课文讲了什么并能说出 第二段中不同位置云雾的样子。整合理解(认知系统)用概括的示意图表示出第二段云雾特点与文章主题之间的关系图。学生初步理解课文的结构并懂得用结构图表示出来。学生能在课本上圈出表示庐山云雾特点的词语。用概括的示意图表示出各段云雾特点和变化样子之间的关系图。学生能够在标题下面写出表示课文第二段结构的短语。学生能在黑板的左边上画出云的样子,在云上写出标题并在黑板的右边按课文顺序写出不同位置描绘云雾的样子的词语。象征小组讨论,明确自己是运用什么方法识记生字和理解词语的。下次遇到类似的字时也能用这种方法进行生字学习和词语理解。学生能够对重要词

11、语进行合理造句。理解本课生字词和重要词语“变幻无常”、“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云遮雾罩”、“流连忘返”的意思。学生能辨别字体的结构,标出部首偏旁。通过组词辨别形近字。学习本课生字词,在下节课出示生字词时,能读准字音,组词造句。再认信息提取(认知系统)大组进行识字游戏比赛,对生字的识记再一次提出该注意的地方。根据趣味游戏识字法,学生不仅对生字词进行回忆还和同学分享还如何识记的方法和该注意的地方。学生能根据自己印象中的云雾画一幅简笔画并解释说明。学生能不看课本说出云雾变化的样子。学生能够感受到云雾是变化的。学生能够回忆起自己游览过的云雾弥漫的名山或云雾弥漫的图片等回忆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不懂的

12、生字词,再分段指名读,纠错正音。逐段认读生字词,并引导上下文初步理解字词意思。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讲了什么。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不懂的生字词,通过查字典和同桌讨论,解决生字词。在生字本上对字词造句。学生能默写本课生字词,运用重要词语进行造句,了解课文内容。执行过程技能过程技能构想细节内容 水平知识一般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重要词汇“变幻无常”、“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云 遮雾罩”、“流连忘返”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 4仿照课文,练习画或写自己见过的云雾。 5抓住描绘庐

13、山云雾特点的中心句,想象了解庐山的云雾。 6读懂段的内容,划出优美的句子,分析动人的原因,体会作者描写方法。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师生讨论总结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清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朗读体会云雾特点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观察体会庐山的云雾的特点,感受庐山奇特的环境美和人文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理论依据1. 根据马扎诺教育目标新分类中三大知识领域:信息、心智程序、心理动作程序和三大系统的六大水平:认知系统(提取、理解、分析、知识应用)元认知系统、自我系统之间进行互动来教学2. 根据教师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发展特点及我国提出的三维目标。课堂与内容:第14课 庐山的云雾教授年级:三年级教学时间:80分钟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教育出版社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考评教学程序教学时间教学活动资源运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激趣导入5分钟1.教师个别提问:同学们去过哪些风景区,感受是怎么样的。引出教师要带学生在书上游览庐山。2.板书课题:庐山的云雾1.学生分享自己去旅游的经历。2.全班齐读课题两次。多媒体展示云遮雾罩庐山的图片出示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这篇课文共有几段,主要写什么内容?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在课文圈出不懂的生字词,小组讨论回答问题。多媒体展示: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