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岭矿“328”透水事故救援全纪录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28214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家岭矿“328”透水事故救援全纪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王家岭矿“328”透水事故救援全纪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王家岭矿“328”透水事故救援全纪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王家岭矿“328”透水事故救援全纪录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王家岭矿“328”透水事故救援全纪录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家岭矿“328”透水事故救援全纪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家岭矿“328”透水事故救援全纪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王家岭矿“328”透水事故救援全纪录2010年04月12日 04:33来源:新华网发表评论2010年,春天来得晚,王家岭坡上的山桃花迫不及待地绽放着自己。就在这野花缤纷的坡下,一场猝不及防的矿难,声声撕裂人心的呼唤,惊天动地,痛绝人寰。春天目睹了这场灾难。在山西省乡宁县,由中煤集团一建公司施工的华晋焦煤公司王家岭矿发生透水事故,153人命悬一线。春天见证了这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接力。十多个日日夜夜里,无数人参与到救援之中,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不幸之中的万幸:115人经过抢救奇迹般生还,让多少人欢呼击掌、欣喜若狂;万幸之中的不幸:截至4月11日12时,33名工人遇难、5人被

2、困井下,又让多少人扼腕落泪、悲痛哀伤。 如今,王家岭矿搜救工作已告一段落。但让人们挥之不去的,是那一声声对生命的呼唤。灾变透水,瞬间将153个鲜活的生命推向了死亡的边缘3月28日,清晨。太阳暖暖地照在王家岭碟子沟的山坳里。孟小兵像往常一样,起了个大早,推开窗户,一股清凉扑了过来,他习惯地做了个深呼吸。这是黄河岸边、吕梁山南麓一个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山坳。地儿虽不大,下面却蕴藏着不菲的“黑金”。三年多前,新建的华晋焦煤公司王家岭煤矿在这里正式开工建设。39岁的孟小兵就是那个时候来这里当掘进工的。山里的春天虽然来得有些晚,但四周的山上岭上,一簇簇桃花、梨花、杏花,已随眼可见,红的像火,粉的似霞。“快清

3、明了,下周跟矿上请几天假,回家看看老婆孩子去。”望着窗外的山花,孟小兵思忖着八点来钟,吃过早饭,孟小兵和红旗队掘进班的其他5名工友领了矿灯和任务条疾步向坑口走去。那是一个深度达640米的矿井。几个人全副武装乘坐人行车下到井底。下了车,上坡下坡,左转右行地往前走了600来米,孟小兵来到回风大巷工作面。这是一个四米宽、五米多高的巷道,对这里的每一颗螺丝,每一根锚杆,孟小兵闭着眼都能摸到。像往常一样,他熟练地操起凿岩机开始向巷道深处掘进,轰隆隆的机器声立刻响起,一时间噪音和煤尘弥漫了整个巷道。在繁忙的巷道里,没人察觉到一场灾难悄然而至。10时30分,项目部副经理曹奎兴在20101工作面回风巷巷道右帮

4、发现有少量出水。水很干净,用手蘸上点凑鼻子上闻闻,没什么味道。这是什么水?是普通渗水,还是井下透水的前兆?曹奎兴操起了电话。一个小时之后,另一位项目部副经理被派到出水点,在周边的区域里,他共发现了5个这样的出水点。出水量很小,无压力,水质清澈。11时50分,这个消息被反馈到井上,项目经理与正在现场的西安煤科院技术人员商量后推测:这是小构造出水,不会对施工生产构成威胁。一个本来应该得到重视的重要细节,就这样被忽略了,也就没有按照规定及时撤人和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就在人们以为一切平安无事的时候,灭顶之灾突然降临。没过一会儿,井下那几个出水点的水量陡然增大。水很快从正在附近作业的工人的脚下漫到了腰间。

5、“不好,透水了,快跑啊!”有经验的工人马上意识到灾难降临了。巷道里,有人开始呼喊着奔跑起来。孟小兵没动地方他手里的机器噪音太大了。突然,机器停电了。看到巷道的人们都在往井口跑,有人推了他一把:“还不快跑,晚了就没命了。”他这才发现脚下的水涨了起来,不远处,更高更猛的水流呼呼地卷着浪头涌了过来。他撒腿就跑。从回风巷开始,水势迅速向邻近的胶带巷,辅助运输巷的大巷、小巷里蔓延。昏暗的巷道里充满了恐慌,喊叫声,噼啪的踩水声,以及呼呼的水流声混杂在狭长的空间里,水流追逐着人群一路奔涌,矿灯中的影子在巷道里一片散乱。眼看着水追着赶着扑了过来,怎么办?孟小兵和十多个矿工一起拼命往巷道高处跑,但已经来不及了。

6、“弟兄们,快上锚杆!快上锚杆!”不知谁喊了一嗓子,孟小兵手脚并用迅速扒着巷道壁上的钢筋锚杆往上爬。霎时,身后的回风巷道就被淹没了。孟小兵和十来名工友攀着锚杆爬到了巷道墙壁最顶处,不一会儿,水还是没过了他们的脚面、没过了膝盖,在他们的腰处停下了。十几双惊恐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这突如其来的齐腰深的水,大脑一片空白13时40分,井上。项目经理收到了北翼工作面被淹的消息。他扑到电话机前: “喂,喂,各队作业人员立即升井!”但为时已晚!出水巷道工作面的电话已经无法打通!王家岭山坳里气氛骤变。14时40分,总回风皮带巷出水基本没顶,已无法进入。王家岭矿发生特大透水事故。除108人安全升井外,153人被困井

7、下。初步分析,是掘进过程中导通老空区而引发透水事故。井下,孟小兵双手攀着锚杆,像蝙蝠一样挂在巷道壁上,胳膊一会儿就酸了,腰以下的身体浸泡在水里,刺骨的凉。“这可怎么办啊!能活着上去吗?”“我的胳膊快没知觉了。”“那也得坚持住!一定要活着。”水越来越冷,空气有些稀薄,有个工友实在撑不住了,手一松,扑通一声,掉了下去,任凭壁上的人声嘶力竭地呼喊,也没有半点回声。“这样不行,得想个法儿。”孟小兵低头看见了自己身上的工装腰带。那是一种特制的下井皮带,厚厚的皮质,非常结实。他灵机一动,一手解开腰带,褪下一条裤腿,用那条裤腿把自己整个身体绑到了锚杆上,最后再用皮带加固。酸麻的双手终于解放了。其他的工友也学

8、着他的办法把自己绑在锚杆上。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心情也稍稍舒缓。尽管泪水在眼圈里打转,但他们相约,谁也不许哭。“党和政府不会扔下我们的。等着吧!”是的,时间的脚步嘀嗒地走着,一场井上井下与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开始了。集结不同的地方朝着同一个方向,王家岭!不同的人群怀着同一个信念,为了153个矿工兄弟的生命!王家岭发生透水事故的消息,像风一样地迅速传向全国,震惊了大地。中南海得到了消息。胡锦涛总书记作出紧急批示,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千方百计抢救井下人员,严防发生次生事故。他同时要求,帮助安监总局负责同志尽快赶赴现场。 接到报告,温家宝总理立即作出指示,要求尽快摸清井下情况,加大排水力度。坚定信心,周

9、密组织,千方百计,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救人。此后,中央领导还多次通过电话、电报、视频等,了解救援进展,并给予有力指导。奔赴,以生命的名义奔赴现场。争夺,以生命的名义争夺时间。是夜20时30分,一架飞机从北京西郊机场划过夜空受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委派,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带领安监、卫生、工会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疾飞王家岭。事故发生后,一路路救援队伍立即以急行军的速度从全国各地开向王家岭。接报后,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王君一边向王家岭赶,一边与各方联系:中央、省里、市里、矿上途中,车里,电话不断,放下这个接那个,常常是一人同时接着四五个电话。接报后,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国家煤监局局长赵铁锤匆匆地与

10、山西方面通话,提出抢险救援要求后,率工作组火速赶往事故现场。霍州煤电集团、汾西集团、西山煤集团、潞安集团十支救援队紧急驰援。山西焦煤西铭矿掘进工人李俊贵,接到电话,穿上衣服就往门外跑,在门口,他回头看了一眼床上熟睡的儿子,小家伙还没有满月,不知道爸爸马上要加入救援的队伍。西山煤电官地矿检修公司53岁的吉天旗,因糖尿病和高血压正在住院。他拔下输液的针头,抢上了驰援的汽车。他说:“我要去救我的矿工兄弟们。”当日17时,霍州煤电100余人的救援队伍,满载8卡车的水泵、管道、电缆、开关等救援物资来到王家岭,成为第一支到达的救援队伍。他们随即投入抢险战斗:卸设备、下水泵、抬管子、铺电缆一趟又一趟地往返在

11、主副井两个25度、600多米的斜坡上。大家忘记了疲倦和饥饿,一心只想用自己的努力为井下的被困矿工兄弟争取更多的生存时间和机会。事故发生5个小时后,汾西矿业的38名救护指战员赶到事故现场抢险救援预备役部队来了,武警部队来了,海军和省水利厅的潜水员来了这一刻,无论是谁,大家只想全力以赴,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拧成一股绳,把153位矿工兄弟从死神的手里夺回来!那天晚上,王家岭山坳里,灯火亮如白昼,车流如织,人头攒动。王家岭,这个平素不为人知的地方,此刻,成为全国人民心头最沉重的牵挂。山西铝厂职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主任杜康全从28日开始就一直待命。他想,事故地点离这里最近,要是救出伤员,第一时间肯定得往这

12、里送。医院里也早就忙开了,当天就派了救护车上矿去。国家电网临汾供电分公司输电工区副主任郭立户在28日下午5点接到抢险指令,工区500多名职工全部出动,24小时不间断地看守520公里长的1500个基杆塔。时间的脚步嘀嗒地走着。更多的人们马不停蹄地从四面八方赶来,有的甚至远在千里之外,一个共同的信念把他们聚在了一起:只要能多帮一把,被困的矿工兄弟就能早一天获救!河南、陕西等省也根据要求,陆续派出救援力量。由于抽水的水泵严重不足,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紧急从河南调来蛙人和水泵,从中科院沈阳机械化研究所调来机器人。当晚23时50分许,张德江一行抵达王家岭,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慰问救援人员,并发

13、出总的行动令:要把抢救井下被困人员工作放在第一位,抢时间,争速度,调动各种资源,尽快解救被困人员。千方百计!全力以赴!29日凌晨。在王家岭矿一间临时的简易房里,事故抢险救援指挥部成立了。指挥部下设抢救、医疗、宣传、善后处理等小组,副省长陈川平被任命为总指挥。随后,指挥部定下三条救人决策:抽水救人,尽最大努力从各方调集抽水设备,以最快的速度安装,以最大能力排水。通风救人,要向井下强压通风,为井下被困人员提供生存支持。科学救人,成立专家组,科学评估,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办法进行抢救。同时,要防止瓦斯爆炸、塌方等次生事故。在党中央、国务院果断有力的部署下,一场争分夺秒的生命争夺仗在王家岭打响了。抢

14、救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抢险救援艰难推进,绝不抛弃!被困矿工努力自救,绝不放弃!29日上午,王家岭下起了小雨。坑口外,山坡上,到处是人。冒着雨,王花蕊在人群中搜寻着,目光焦灼。“看见孟小兵了吗?”“请问你认识孟小兵吗?”她逢人就问。 头天下午5点多,她接到弟弟的电话,知道丈夫出事了,就急着要赶到100多公里外的矿上去,可是夜路难行,亲人好说歹说,才拉住她。可这事让放学回家的大女儿在门外听到了,推门进来,哇的一声哭了。把女儿搂在怀里,王花蕊心乱如麻。好不容易挨到天亮,雇了一辆面的,王花蕊和亲友直奔矿上。在矿上转遍了,没有丈夫的一丝信息。王花蕊的眼睛红了。她哭着寻到宿舍,见床上扔着小兵上工前换下

15、来的裤子,皮带还串在裤腰上。睹物思人,王花蕊泪如泉涌。看着窗外来来往往的救援队伍,远处轰鸣的水泵声不时地传来,一线希望在她心里升了起来。她擦干眼泪,选择了坚持,和其他家属一起等着亲人出来。她不断地安慰自己:“小兵不会死的。”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矿区的救援工作在高速运转。早排水一分钟,就能早一分钟下井救人!在保证24小时往井下压风、时时监测井下有害气体的同时,重中之重是排水、排水、再排水!在事故发生的最初时期,是用矿井上原有的两个小水泵抽水,但这无济于事,一边是抽水量小,一边是水还在从入水口涌进。在事故抢险救援指挥部,那间不足30平方米的简易房里,到处贴满了王家岭巷道的各种图纸。指挥人员在急促地下达着各种指令。事故发生不到24小时,指挥部从省内调来的水泵、水管也已到位。他们以一种近乎不可能的速度在与时间赛跑。安装一个大型水泵,一般要一个月的时间。而在这里,只用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