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的平仄格式分析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03950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格律诗的平仄格式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格律诗的平仄格式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格律诗的平仄格式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格律诗的平仄格式分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格律诗的平仄格式分析格律诗包含绝句、律诗两大类,而绝句、律诗又各有五言、七言之分,即共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四个品种。每个品种都分别具备四种不同的平仄格式,合计这些平仄格式便达十六种之多。平仄格式是使格律诗声韵优美的重要条件。下面的事例,或许能帮助读者对此有所认识。唱出来的乐音好听,因为五种音阶(工尺谱)或七种音阶(简谱)是经过巧妙安排的,不是信口乱唱的。说出来的话、哼出来的诗也一样。不同声调的字音,经过精心组合,表达出来也会特别动听,不同凡响。两个字的称呼。经常念读的同平、同仄的两字组合,往往改变成为平仄或仄平。例如普通话的“妈妈”、“哥哥”,头一个字念阴平,后一个字念轻声(相当于仄声);

2、“奶奶”、“宝宝”,头一个字念上声,后一个字念阴平。在广州话里,两个字的称呼如“晴晴”(平平)、“舅舅”(仄仄)也改念“晴请”、“求舅”(都变平仄)。大概平仄搭配,总是听来顺耳。据说有人作过统计,某地三个字的姓名,有平有仄的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全平或全仄的不到百分之十。四个字的组合。“张三李四”好听,“张三王八”就不好听。前者是二平二仄,有起有落;后者是四字皆平,缺乏抑扬。有人对汉语成语小辞典近三千条四字成语的平仄组合情况作过分析,发现双数字作“平仄”(例如一丝不苟、下车伊始、不堪回首等)和“仄平”(例如三令五申、心血来潮、斗志昂扬等)的,占70多一点;而作“平平”(例如忘羊补牢、公而忘私等)和

3、“仄仄”(例如一概而论、门户之见等)的,则占30少一点。可见人们在创造成语的时候倾向于平仄的交替,他们觉得这样的组合,说起来更加顺口。两句话的联系。前一句用了仄声收尾,后一句就改用平声收尾,或者反过来前平而后仄。如“中通外直(仄),不蔓不枝(平);香远益清(平),亭亭净植(仄)”(周敦颐爱莲说);又如“浮想联翩(平),夜不能寐(仄)。微风拂煦(仄),旭日临窗(平)。遥望南天(平),欣然命笔(仄)”(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小序)。这是文言文。白话文也不例外,平仄的排列也应该讲究。“张三去了,李四也去了,老王也去了,会开成了”,这样说就不如说成“张三、李四、老王都去参加,会开成了”。前者一连四个“了

4、”,后者“加”是平声,“了”是仄声,扬抑有致。再如以下散文句子:“一路行来,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仄),自然也就格外感到意兴盎然(平)。”(李健吾雨中登泰山);“抬头望处,已是巫山。上面阳光垂照下来(平),下面浓雾滚涌上去(仄),云蒸霞蔚(仄),颇为壮观(平)。”(刘白羽长江三峡)。这些地方都显示了作者运用平仄的功力。使用汉语的人,历经无数世代,在语言实践中从不自觉到自觉地利用字音的平仄相间来美化语言。特别讲究语言艺术的格律诗当然会在利用平仄方面走得更远。格律诗的字音平仄组合有些什么特点呢?如果我们弄清楚格律诗平仄格式的结构,这个问题便会迎刃而解。以下面一首绝句为例,看看它的平仄结构是怎样的:句

5、中句脚袅袅城边柳,仄仄平平(交替)仄,联内相反从仄到平青青陌上桑。平平仄仄(交替)平联间相同从平到仄提笼忘采叶,平平平仄(交替)仄联内相反从仄到平昨夜梦渔阳。仄仄仄平(交替)平唐张仲素梦渔阳我们最好用两分法去解剖格律诗的平仄结构。所谓两分法,就是在格式上划一竖,竖在诗句的第四字与第五字之间,把整首诗分为句中与句脚两个部分,从这两个角度去观察它。先看它的句中。每句句中双数字的平仄,必定交错存在(此平则彼仄,此仄则彼平),特别是后一句跟前一句,其句中双数字的平仄必定从相反到相同,反复轮换(即第一二句相反、第二三句相同、第三四句又相反)。再看它的句脚。每句句脚的平仄,必定交错存在(此平则彼仄,此仄则彼平),特别是后一句跟前一句,其句脚的平仄必定从平声到仄声,反复轮换(即第二句平、第三句仄、第四句又平)。句中句脚的平仄交错、句子之间的平仄相反,这使得平声仄声交替出现,产生抑扬顿挫的效果;句子之间的平仄相同、平声韵脚的隔句出现,这使得平声仄声适当复合,产生往复回环的效果。人们吟诵一首绝句的时候,会感觉它的调子既抑扬起伏,又重叠回环,悦耳动听,秘密就在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