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92145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试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试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试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试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摘要: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体现文道合一的语文教学宗旨?本文通过现行语文教材中的相关的课文,从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巧妙渗透环境意识和组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研究并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两方面具体地介绍了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做法。关键词:情感教育、渗透、环保意识、环境教育、善待自然。在环境保护已成为人类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的今天,语文学科的“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特征决定了语文教育与环境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一,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了环境教育应该是一种情感教育,是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促使学生在情感上发生变化,在

2、情感上对环境保护产生一种积极的、不由自主的认同态度。其二,应该在美育的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前人留下了许多优美的文学作品。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让学生去感受环境中美的事物,热爱美的事物。其三,在强调重视自然环境的同时,还应该进一步提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倡建立和谐、自然的人际关系和豁达、平和、宁静的心境。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呢?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尝试以下做法:一、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巧妙渗透环境意识。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非常广博,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宇宙,小到个人,它包含着智育、德育、美育等各个方面的知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可

3、以充分挖掘教材潜含的内容,在语文知识的讲授中巧妙渗透环境意识。(一)在现代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1、普及自然学科知识的说明性文章。浙江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部分说明文如:蜘蛛、隆冬话竹、松鼠等文章重在阐析科学道理,在学习此类文章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秘密,从而产生探索自然世界,研究自然科学的兴趣。如教学什么是生态平衡时,可先让学生说说各类动物的天敌,再让学生设想没有天敌的后果,由此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课文的学习,也就了解到了什么是生态环境,什么是生态平衡,生态失衡,生态失衡后会产生那些严重后果,而自觉维护周围生态平衡的意识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2、与环境破坏密切相关的文学作品

4、初中语文课文中有一部分作品本身就是环境教育的范文,但学生的思想认识往往只停留在浮浅的层次,以为那只是将来的事,威胁不到本人,甚至认为全世界的人都在讲环保,只有我一个人不注意没有关系,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教学此类文章时应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自发地为保护环境贡献力量。如:教学向沙漠进军,学生通过课文了解到风沙的巨大“威力”,从而使心灵受到震撼,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近年沙漠化的现状,并让学生设想此种发展速度下,若干年后的地球将是怎样的,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保护环境的紧迫感。3、富有文学价值的美文美文的教学重在让学生发现美、领悟美,从而追求美,浙江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既有

5、书写自然之美的写景散文,又有书写人情之美的抒情散文,教学这类文章除了让学生领悟到祖国语言美之外,更要让学生感悟自然万物的丰富多彩和人性的真善美。如:教学小院,学生通过找出文眼“醉”而理清文章的思路,作者“醉”的是什么?为什么“醉”?这样就能自然地把握住文中的景物美、人情美,也就水到渠成地得出“合理地利用自然环境,能为人类创设美的情境,而善良宽容地待人,能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 (二)在古诗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首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笔下所描写的自然景物的美,调动学生去想象,去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美丽画面之中。如张志和的渔歌子、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亲等

6、,向人们展示出自然界中的一切仿佛都有了生命那样鲜活,那样清明透彻。在教学中,通过图片、音乐等直观教具,创设出一个个优美、清新的自然环境,尽可能的使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这样一个优美的环境中,去细心体会大自然带给人的美感,并且让这美感逐渐在学生的心灵中沉淀下来,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也就会水到渠成、自然而生。其次,在教学中,还应进一步深入探讨,引导学生讨论:古人为什么能写出这些意境悠远的诗文?大自然在这里充当了一个什么“角色”?让学生懂得,在古诗文中,自然成了诗人抒发情感的重要对象,成了诗人情感外化的表现体,缺少了自然环境,作者就无以抒发自己的感情,无以激发自己创作的激情和灵感。可以说,是环境孕育了

7、诗人,是诗人赋予环境以生命。第三,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思考自然环境对培养健康人格、豁达心情的重要作用,如周敦颐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而表达出洁身自好的高尚品格。陆游看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看有香如故”,显示了坚定不屈服于生活磨难的信念。曹操看“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而发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感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豁达,充分体现了“优美的自然环境能陶冶人的情操”。第四,把古诗文中的自然环境与现在的自然状况进行对照。当前空气的污染、河水的污染、森林的破坏等等,使得人们对优美自然环境的接触日趋减少,人们的想象力被

8、束缚了,心态变得浮躁了,心境变得狭隘了。学生通过对照思考后,必然得出“社会无论怎样发展,都需要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环境教育。二、组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研究并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固然重要,然而辅以其它形式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重要补充。(一)设计有关环境意识的练习。如果说范文的教学是静态的渗透,那么练习就是一个动态渗透的过程。例1:在学习向沙漠进军后设计这样的练习:利用课余时间,在报刊、图书和网上收集有关沙漠化的情况,并在班上交流。这种练习有利于引导学生关心自己生存的环境,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有助于提高他们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并能掌握

9、一定的学习方法,保护环境资源的紧迫感也就随之而产生了。例2:根据下列诗句的意境,围绕“环保”问题写一句广告语。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广告词_ 这种练习的完成学生既要领会古诗所描写的大自然中各种生命自然和谐、生机盎然的美丽景象,又要联系现实生活中环境被破坏的情景,更要结合广告语“内容贴切、语言简洁生动”等特点。这样,学生关注社会、联系生活、学好语言的观念就自然形成了,而保护现有生态环境的意识也就潜移默化的具备了。(二)以课本相关知识为契机,通过口语和作文训练提高环保意识。1、走出课堂,亲自体验观察。让学生观察自己学习

10、、生活的环境,并在语文课上,谈自己所看到的环境特点及感受,这样有目的性的观察,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爱护生存环境、保护生存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课本中环境被毁造成的后果作为契机,组织学生种花种草并认真培植,在花草生长过程中进行观察,写出观后感或对花草生长过程的说明类文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欣赏能力,又美化了自然环境。对周围生存环境遭受严重污染的河流、居民区进行实地考察,写成调查报告,这样即使学生了解了环境知识,又提高了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自觉性。2、利用电教媒体,对学生进行直观教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教媒体走进语文课堂,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在语文课

11、教学中,可利用幻灯、多媒体电脑等手段,向学生展示我国乃至全球令人堪忧的环境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二十一世纪环保工作的前景,强化学生对环保问题的理解,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总之,我们在生活中应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作为一名语文教育者,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肩负起环保教育的重任,让学生从内心真正认识到:为了我们的明天,应该善待自然,不要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一己私利。本学期环保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本人环保教学工作开展情况和成绩汇报如下:一、创建绿色课堂1、把“绿色课堂”的创建工作,列入了课堂年度工作计划,并把它作为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2加强各教材中环保内容的教育研究,提高

12、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切实掌握初中物理教材中所规定的内容。3、加强学科教材中环保内容的教育研究,把适合进行环保教育的教材进行梳理,进行集体备课,形成渗透环保教育参考教案,加强了师生进行环保教育的意识和能力。4组织开展培训、讲座、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二,成立物理环保社团,1、师生有良好的环保意识,积极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环境教育宣传活动,为环境保护做好事、做实事,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2节水、节电、垃圾减量、废物回收利用。3、组织学生开展了“节水节电”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我镇水电资源调查、家庭用水用电状况分析、节水节电金点子征集等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4、注意垃圾的处理、回收,垃圾分类存放,使班级内没有残留垃圾。5、开展了废电池回收活动,自2005年3月至2005年6月,共计收到废电池2347节。6、带领学生去污水处理厂参观,通过参观活动,了解了废水的处理和利用,并组织学生展开了如何对家庭用水再利用的讨论。贺恒君2007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