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高音歌唱注意事项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55253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女高音歌唱注意事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女高音歌唱注意事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女高音歌唱注意事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女高音歌唱注意事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女高音歌唱注意事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女高音歌唱注意事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女高音歌唱注意事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问:练声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正确地发声技巧,气息的控制,声带,共鸣答:则尧这个问题把我难住了,看到这个问题我愣了一下,想了半天,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每天练声,没有想过最终目的是什么。唱歌其实是一项身体的运动,拉小提琴的人,小提琴是乐器,而唱歌的人,自己的整个身体都是乐器,唱歌的时候不光用声带,而是全身的肌肉都在配合着运动,这就是“用身体歌唱”的含义。练声(指纯粹的声音训练)的一个重要的目的是练习歌唱的机能。比如说声带周围肌肉的力量,咽壁等共鸣腔扩张的力量,肺活量,控制气息乃至整个身体的能力。这跟田径运动员每天练习跑步是一样的。如果说田径运动员每天练习跑步是为了跑得更快,那我们练声是为了让自己唱的更

2、好。只是,快慢有绝对标准,可是音乐上的好坏,实在是太难说了,无论怎么用言语描述,都有纸上谈兵之嫌。我只能说,自己唱得舒服(比如说,没有憋,挤,吼的感觉,当然这个也是有过程的,肯定是刚开始很不舒服逐渐变得越来越舒服),别人看得舒服(歌唱时表情姿态自然,不纠结扭曲),听得也舒服(这个就见仁见智了,我个人喜欢有空间感但是饱满坚实的音色)的声音,很可能就是好的声音。音乐上嘛,能够打动人的,让你心中一颤,浑身起鸡皮疙瘩的,也很可能是好音乐。具体的练声目的是,首先练声可以帮助你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声音,然后如同上面所说,练声可以从气息控制,口腔状态,共鸣腔体乃至全身力量各个方面锻炼身体的歌唱机能以及技巧。音乐

3、永远重于技巧,但如果没有技巧,什么音乐都做不出来。问:练声不同音区时应注意的感觉:低音放松,高音对抗,扩张,中音区是啥来着?答:关于不同音区的问题,首先有一点要说清楚,中国人很喜欢高音,最明显的例子,台上一飙高音,台下就开始鼓掌。但是,高音不是最重要的,也不是最难的。在练不同音区的时候,首先应该练好中音区,就是自己唱的最舒服的那一段,然后再向低音跟高音两个方向逐渐发展。尤其注意中音区到高音以及到低音过渡的地方,我们把那个过渡点叫做换声点。换声点附近的音才是最难唱好的,纯粹的高音跟这个相比那简直是弱爆了。听过很多天生嗓音条件方便(指唱高音轻松)的人,高音拨云见日,可是稍微低一点,一到中音区就乌云

4、阴霾,完全没有音量,音色也失去了质感,低音区则是暗无天日,完全没法听了。大家唱歌,无论独唱,合唱,阿卡贝拉,还是唱K,中低音区运用都比高音多,所以请先练好中音区。现在具体讲讲各个音区的不同练习方法。首先跟大家解释一下,打哈欠的时候,上颚兴奋,软腭与小舌头抬高,脖子后面以及后脑勺的头皮绷紧的力量,这些是一致的,统称为“向上的力量”,这是声音空间感的主要来源。打哈欠以及深呼吸的时候,脖子向外扩张,舌根与喉头下沉(舌根与喉头是连在一起的,共同上下)的力量,统称为“向下的力量”,这是稳定声带与气息对抗以及控制音量大小的重要途径。唱低音区的时候,声带相对松弛,声带附近的肌肉也保持相对松弛状态,没有强加的

5、力量,胸腔共鸣最多,大于口腔共鸣与头腔共鸣(但绝不意味着没有)。只要声带闭合良好(用i来检查是否闭合良好),找“向下的力量”,深呼吸时脖子微微扩张,喉头下沉的感觉,由此找到空间感与打开的感觉,但是总体来说是自然放松的,不能过度用力,不能感觉发僵,。最后在自己的面部找一个点,可以是人中附近,可以是鼻子,可以是眉心,想象声音通过这一个点向外传出去,这是方向感。记住,越是低音越要放松,越紧越唱不下去,给予更多的空间感与方向感。中音区的时候,与低音区不同在于,口腔共鸣占了大部分,大于胸腔与头腔共鸣。由于音比低音区高,所以声带相对的拉紧,变薄,有了一定的张力。这个时候就要求声带附近肌肉的力量了,也就是“

6、向下的力量”。同时有了更多的头腔共鸣,所以同时也要求“向上的力量”使上口盖兴奋起来,达到平衡。低音区基本上不需要很多“向上的力量”,但是中音区则两个力量都需要,但是幅度都比高音区要小。仍然记住空间感以及最后声音向前走的方向感。最后来讲高音。高音为什么相对难唱?因为唱高音的时候,声带变得很紧很薄,张力很大,声带周围的肌肉能力必须很强,才能支持住这个巨大张力的对抗。上一篇日志提到过,人的嗓音有一个天生保护的机制,唱高音的时候,喉头会保护性的上提,收缩,降低张力。那么怎么保持张力呢,这就要用到很大的“向上”以及“向下”的力量了。这种上下的对抗给予了声带以必要的张力。高音主要是头腔共鸣,于是“向上的力

7、量”使软腭提高,打开了鼻腔与咽腔的通道,声音能够充分的进行共鸣,富于空间感,同时给予声带向上的张力。而与此同时,“向下的力量”使脖子两侧向外大力扩张,喉头尽量稳定,给予声带向下的张力,保持了声带在极大张力下与气息对抗的稳定性。可以说,音越高,这上下对抗的力量就越强。特别要注意的是,唱高音时(以及任何歌唱时)下巴都不能僵硬。脖子两侧的扩张,下巴自然也会跟着向下扩张,但是尽量想着向下以及向后扩张,而不要向前伸(下巴向前伸可能难看了,地包天呀.)。另外,可以想象声音经过后脑勺,到头顶,最后从眉心向前甩出去,也就是想象自己的声音在脑后转了个圈,最后向前甩(冲)出去。记住,亚洲人的骨骼特点与欧洲人不同,

8、亚洲人唱歌容易发出集中的声音,而欧洲人唱歌容易发出空间感的声音。另外,中国人的审美观比较倾向于向前,集中,相对尖锐的声音,如同民歌以及京剧。而许多欧洲人从小在教堂听到的合唱,使其审美观更倾向于良好共鸣的空间感声音。所以中国人唱歌,更加应该利用自己“向上的力量”去找良好的共鸣与空间感。深深爱乐十余年,从未概括地谈过音乐。最近有空,尝试写写。根据我多年的爱乐经验,且把音乐欣赏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本能层次的欣赏。即是对音乐最本能、直观的条件反射,而这种条件反射源自人类祖先基因中对于大自然的声响产生的下意识判断。这一种情况的极端例子大概就是胎教,奏者无心,听者无意,纯粹是物理性的外部刺激,而产生了

9、最直接的效果。大部分的爱乐者都是从这一层次入门。初听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人,不会对开头那一段著名的“命运动机”的背景或来源有太多了解,被吸引的原因纯粹是被坚实有力的小三度音程乐团齐奏产生的音响效果所震慑;初听欢乐颂的人也不会对其中所表达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有什么深层次的认识。如果音乐欣赏的第一层次是本能层次的欣赏,那么泛人类情感化的音乐更容易被大众接受。所谓泛人类情感化,即主题为愉悦、哀愁、愤怒、爱情等颇为直接简单的情感这也就意味着,最容易让大众都接受的音乐,其中包含的文化背景、意识形态越少越好。马勒这种理想主义的疯子,肖斯塔科维奇这种政治艺术家,其作品必然不属于此列。而进一步探讨泛人类情感化,生

10、存和繁衍是人类最根本的主题。有一个标志可以判断你是否成功的达到了音乐欣赏的第一层次:你是否体验过“音乐高潮”。虽然未达到舞蹈艺术几近纯粹的程度,音乐艺术作为表演艺术中重要的一种,许多作品其艺术精华的至高点大部分是模拟性高潮。因此,歌剧就是模拟,交响乐是模拟高潮,室内乐则更像是在模拟前戏。接下来谈谈第二层次情感层次的欣赏。可以注意到,以上内容我写的都是古典音乐。因为古典音乐自以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古典主义时期之后,其内容在整体上有很大程度跳离了宗教、世俗的趋势,开始表现相当高度的普世情怀。代表性的作品就是贝多芬的晚期作品。因此,西方古典音乐在人类音乐艺术里独树一帜。而当你进入了第二层次,更多跨

11、文化背景的音乐艺术都将成为你的菜。情景1:A normal weekday。晚上下班,9点到家。你无意此刻去探讨一些什么人生、爱情、痛苦、希望这些沉重的话题。仅仅是感到有些疲倦,准备泡杯咖啡,放松一下紧张了一天的神经。于是你打开音响,挑了一张Stan Getz&Gilberto的专辑。当Bossa Nova的音乐缓缓从扬声器中流出,你仿佛置身于里约热内卢温暖的海滩边上,看着来自Ipanema的靓丽女孩们在你眼前晃来晃去。你觉得很舒适。情景2:桌子上是一个装满了烟蒂的烟灰缸,还有乱七八糟的资料和白纸。你理不清思路,一份策划憋了一个下午还是没有任何头绪,你需要一些东西让你镇定下来,帮助你理清思路。

12、于是你在MP4里播放Yo-Yo Ma演奏的Bach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并接上音箱。在清澈温和的巴洛克音乐下,你的头脑慢慢理清了思绪。这是音乐的效果。你很清楚那张专辑此刻最适合你,因为你知道它会说些什么。第一层次是音乐的奴隶,第二层次你是音乐的主子。除了那些泛人类情感的“理想主义音乐”之外,你学会去欣赏更多在情感上有着细微、精确表达的音乐。爵士,拉丁等跨文化的世界音乐往往能在这些方面满足你的需求,但这要求你在音乐上已经有了一定的欣赏基础。这就和一个普通的西方人无法接受东北二人转,而一个身为表演艺术家的西方人,可以在专业角度上对东北二人转做出解读和分析一样。另外探讨一下“小资”问题。所谓“小资”,

13、大可认为是音乐欣赏水平尚漂浮在第一层次的人,自认为已经达到了第二层次。也就是,这些小资er只能领会到“啊,在咖啡厅里边喝咖啡,边听着爵士乐,真是一种享受啊!”这样一种泛资本主义文化的概念程度因为这是爵士音乐的重要文化背景之一。而具体细化到爵士演奏家,或者音乐内容的一些细微情绪表达,这些小资er一无所知。真正的“第二层次”音乐欣赏者,其实和附庸风雅是有很大区别的。下面简单谈谈我对各种音乐情感类型的基础认识:古典音乐:大部分知名作曲家,如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等,其作品大都会表现出普世情怀。巴洛克、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以宗教情怀为主;古典主义时期出现一些普世情怀、自由主义的倾向;浪漫主义时期则以自由、

14、爱情等个人情绪表达为主;二十世纪等现代音乐情况比较复杂,但脱不开政治、战争等主题。同时也会有民族乐派、印象主义音乐等多种流派,其内容的把握,需要对古典音乐有着全面的学习和认识。爵士音乐:起源于美国黑人的布鲁斯,伴随着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而成系统。和现代资本主义以及工业文化结合密不可分。以舒适、享受人生、乐观积极、随遇而安为主题,并未试图在哲学思想上有甚表达,很适合当代社会的“小资”文化。以古巴为代表的拉丁音乐:表现激素。爱情、性、快乐、生活、旋律。跳舞,还是跳舞。笑起来吧!中国民间音乐:感叹人生,感叹命运。充满哲学和禅的理念浸染,但往往带着封建主义中不可抗拒的悲剧感。摇滚音乐:年轻、激素、破

15、坏、造反、进步、爱。法国音乐:比爵士更小资的音乐。多愁善感,旋律优美。探戈音乐:浓烈的哀愁。流行音乐:纯粹的艺术的市场运作的产品。其中要表现的东西,大都是针对其主要面对的消费群体的颇为狭隘内容。大浪淘沙兮啊,注定不会永恒,但是存在就有其必要性。跨界音乐不讨论。另外其他过于细致的分类这里暂且不探讨。总之,到达了音乐欣赏第二层次,是爱乐者的幸福。接下来谈谈第三层次。第三层次,是对音乐和自我的结合。我的母亲,一听到样板戏,就想起了她在文革离的那段日子。楼下大哥哥,一听到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就黯然神伤。接下来谈谈我自己的例子吧。初中的时候,我特别痴迷于柴可夫斯基。还记得当时边做作业边听“悲怆”,还不知道啥

16、叫愁滋味的我,到了第四乐章,忍不住的伏案痛哭。哭些什么?我也不知道。而现在,我一听到老柴的交响曲、协奏曲,我就想起了初中的那些岁月。初三毕业那个暑假,那时我边听着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边看哈利波特。因此第一乐章那如痴如醉的旋律,总让我有魔法的感觉。时隔多年,每当我再次听拉二,我就想起哈利波特,想起我初中毕业那个舒服的夏天。高三,每个晚自习回来都练琴,犹如发疯一般的拉巴赫的无伴奏。现在,一听到恰空,我就想起高中那段苦逼+奋斗的岁月。大一期末的时候狂听流行音乐。以至于一听到周杰伦的十一月的肖邦、依然范特西等专辑里的曲子,就会立刻想到自己大一尾声的那段时光。大二去乌镇的时候,一路上都在听beatles。以至于现在一听到beatles,就想起乌镇的景色。大四毕业到刚工作的那段时间,基本都在听探戈。最近听得不多了,但是我想以后每当听到探戈音乐,我必然会想起我的那一段日子。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