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报告]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42831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报告中学生心理现状、障碍成因及解决的方法 扫走阴霾,给心灵留下一片晴空作者:张广阔 工作单位:中山市小榄镇第二中学 联系电话:0760-2165800 E-mail:邮编:528416忆往昔,分是学生的命根,考试是老师的法宝,其他都不重要。这种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分数,忽视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当然要加以改变。随着素质教育不断的深化,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也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并有成为热点的趋势。导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教育热点的原因,除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号召与指导之外,1999年8月13日教育部提出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也是推

2、动了人们对于“中小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1】的认同。于是乎:各种心理老师培训班如雨后春笋的出现,各种心理辅导、心理讲座如火如荼开展起来一 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到底如何?是否“普遍存在精神健康问题”?【2】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又如何?笔者看到的许多有关青少年或中小学生的心理卫生方面的论文或研究报告,大部分文章对中学生的心理状况持悲观的论点,而笔者在与许多中学教师及中学生谈及此方面的问题时,中学的师生们表示“有心理毛病”的学生极少,并不是像有些文章所言那么严重,绝大多数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是正常的、健康的。通过参照华中师大的佐斌(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教授

3、、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研究员、以及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论与教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和应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所撰写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实考察对我们认识这些问题也许有一定的帮助。下面是研究的内容简介:研究者依据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把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内容确定为以下10个方面:(1)身体感觉;(2)学习兴趣;(3)与父母关系;(4)与同学关系;(5)与教师关系;(6)价值观念;(7)适应能力;(8)情绪品质;(9)对学校态度;(10)人际关系。调查研究对象为湖北省武汉市、荆门市、随州市的五所中等学校的1233名学生

4、。每一选定的学校依据分层随机原则在每一年级抽选一个班级的学生作为被试。1233名中学生(含中师生)在心理健康问卷调查表上的平均总得分为346.26分,标准差为37.8,该分数表明中学生心理健康总体上属于中等水平。见表1。调查结果表明,1233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来看是良好的、健康的。1233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平均得分为346.26,属中上水平。在十个项目的平均得分中,只有“对学校的态度”一项较低(29.9分)。从主流看,调查结果说明广大中学生不仅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念;而且与人们通常认为中学生厌学严重的情形相反,当今中学生具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同学关系、与父母关系的自我评价上也普遍较好。

5、从其它大部分项目得分上也可知,中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但是,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中也存在着某些不可忽视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在1233名中学生中,心理健康状况虽然得分极差者没有,但较差者仍有103名,占8.35,这一比例显示出近十分之一的中学生心理适应方面不太理想。第二,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年级、学校、性别差异结果表明,仍有女生不如男生、初中生不如高中生、高中生不如中师生的情形存在。第三,在问卷调查的若干项目中,少数题句反映出中学生心理现状不容乐观。例如70.6的中学生“在学校里总是感到心理很紧张”,70.2的中学生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61.9的中学生有时感到脑子里是一片空白,5

6、6.7的中学生曾经想到过自杀等等通过调查的内容和结果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代大多中学生心理依然是健康的,我们仍可以用常规的教育教学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而极少数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也应该引起我们特别的关注,因为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三代人和几个家庭是否幸福,也关系的整个社会和人类能否和谐发展。二 心理健康的原则与标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首先要明确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界定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应遵循三条基本原则:(1)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2)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3)心理特

7、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3】躯体无疾病,心理无疾病,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内外公认的“全面健康”三要素。世界卫生组织成立宪章中明确规定:“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没有衰弱的表现,还是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一种完好的状态。宪章提出了健康的十条标准: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善于休息,睡眠良好;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能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反应敏锐,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头发有光泽、无头屑;肌肉和皮肤有弹性,走路轻松自如。”【4】三 何谓心理障碍?它是指心

8、理活动失调或心理失去平衡。通俗地讲如果一个人没有了正常的智力水平,不能够了解自己,不能够接受自己,不能够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不善于调节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够适应环境,不能使自己的思想行为与社会协调统一,这时就可以表明他(她)一定有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四 心理障碍的分类在实践中,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大致有两类:、有轻微心理失调。如有的学生情绪波动,时而热情豪放,时而郁郁寡欢;有的学生脾气暴躁,冒险逆反;有的学生孤独寂寞,意志消沉,有的学生依赖从众,情感脆弱;有的学生自卑烦恼,多思多虑;有的学生嫉贤妒能,难以自控;有的由过分紧张、焦虑而引起学习困难,有的由体象变化、异性交往、情感误区引起青春

9、烦恼等等。、有轻度心理疾病。如神经衰弱,社交恐怖症,紧张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神经性厌食症,或由人际危机、情感危机、学习危机引起轻生念头等等。当然,还有一类是严重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精神幼稚病(低能),情感性精神病乃至变态人格、性变态等等。这些人已无法从事正常的学习和活动,需住院或长期治疗。我们的心理辅导重点应该放在第一类心理障碍上,因为它是大量存在的,并且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它不仅构成对心理健康的严重威胁,而且潜伏着进一步恶化的危险。为此,更要给予认真的咨询与矫治。五 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的具体表现狭隘。一般的狭隘只是性格弱点,但严重的狭隘则是一种心理障碍。心胸狭隘表现在对人对事斤斤计较

10、,常为细小得失耗费大量精力,并为之烦恼苦闷,甚至耿耿于怀,不能自解。不能承受任何刺激,稍不顺心就闷闷不乐,陷于苦恼之中。遇事喜欢猜疑,整天疑神疑鬼,并且无根据地牵强附会,喜欢钻牛角尖。抑郁。表现为郁郁寡欢、沉默、孤独。这在一般情况下属性格弱点,但严重的属心理障碍。患者时常忧心忡忡、愁眉苦脸、动作迟缓、思想呆板,对人冷漠无情,常悲观失望,对生活缺乏热情,甚至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几乎没有一点信心。虚狂。表现为情绪极不稳定,一触即发,性情暴躁,常常头脑发热,忘乎所以。同时,蛮横任性,目空一切,好冒险逞强,追求刺激,常与人争吵好斗,极好表现自己,行动不计后果。恐惧。由于多次的失败或挫折,心灵上受到刺激较

11、深,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如有的青少年学生受到不及格分数的困扰,以致一看到分数就恐惧,并且害怕教师、家长,不想见到他们,一听到责备的目光就呆若木鸡。有时被恐惧心理压抑得不能进行正常思维,连责备别人时,也会引起惴惴不安。神经过敏。表现为异常敏感而又失去自我控制。常喜怒无常,一些小刺激也会引起大吵大闹。注意力不易集中,不但不能专注于学习,而且过分关心人事关系。心理脆弱而无主见,易被引诱,行为轻率,对人不信任,并容易产生对立情绪和报复心理。过度激动。这是在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后,在极度苦闷中产生的一种反常心理。表现为极易激动,举止冲撞,待人态度生硬,好发脾气,有时则歇斯底里地大吵大闹,不听劝告。想让别人知道

12、自己的厉害,但又想不出恰当的发泄手段,处于一种谁碰到他让谁倒霉的心理状态。无动于衷。表现为对一切都满不在乎。这往往是受到不公正待遇后出现的一种反常心态,也是一种特殊的反抗形式。他感到自己在别人眼里注定不行,看不到自己的出路,就索性一切都不在乎,对来自任何方面的批评指责均若无其事。有时则故作怪态,使你对他无能为力。但满不在乎仅是外表,其内心却充满着自尊心受到伤害的痛楚。报复情绪。有的犯了错误后,认为周围的人都以轻蔑的态度看待他,在内心激起种种仇恨与对立的情绪,并且十分敏感,任何一点动向都会触动他的神经,连别人看他一眼也觉得是在嘲弄他,甚至把无关的行为也视为挑衅,在内心时时升起一种报复情绪,用破坏

13、、捣乱来发泄自己心中的怒气,并引为开心。怯懦。表现为非常害怕在人前行动做事,特别在公开场合更是畏首畏尾,心情紧张,手足无措,唯恐别人笑自己,伤害自己。甚至在课堂上做作业也要遮盖起来,生怕别人见到了耻笑。怯懦与自卑心理相联,几乎完全没有自信心,精神萎靡不振,软弱、犹豫,对前途有一种渺茫失望感。不良行为习惯。行为习惯是得自后天的下意识动作。不良行为习惯表现为恶意的模仿、说谎、捣鬼、偷盗、抽烟、酗酒等等。有时明知不对,就是不改,一种囿于习惯的适意感受使其缺乏自制能力。上述所列,是在青少年学生中出现频率最高、又是较为典型的心理障碍表现。六 中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青少年学生处于发育第二高峰时期,在这个

14、时期,他们的身心变化急剧,内心的冲突和矛盾频繁叠出,因此,是心理障碍的多发时期。概括地说,造成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多发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即主观上生理、心理原因和客观上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的原因。(1)从生理、心理方面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现代青少年学生生理发育提前而心理发育不足,造成兴奋与抑制失调及身心功能失调。由于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导致心理上的波动起伏,常呈现周期性的大幅度变化并难于预测,而且他们的情感周期没有规律,容易在心理上产生不适应。同时,青少年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活动的沟渠网络)会由于生理上不够成熟(主要是大脑)和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而不够健全牢固。而心理活动的波动起伏与认知结构不

15、健全容易引起心理障碍。第二,青少年学生社会适应性增强,心理上的独立性渐趋成熟。但因社会阅历不足,他们的愿望与现实会产生矛盾,容易造成主、客观脱节。同时,青少年学生的神经系统大多为不均衡型与弱型。不均衡型神经活动表现为两极化,忽强忽弱。而弱型则表现为抑郁和内向。这两种类型神经系统都较脆弱,对外部环境的刺激和变化不能应激适应,造成心理障碍。第三,青少年学生个性倾向还未完全定型,人生观、世界观与社会观、道德观还不稳定,有很大的可塑性。思想幼稚,容易把一切都理想化,对人生道路的挫折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一遇挫折,就易产生心理障碍。(2)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方面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家庭、学校教育不当。家长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家长的个人修养,家长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与否,家长错误的教育态度和方法,抑或对子女过分溺爱,抑或毒打辱骂,家庭不幸福,父母婚姻出现问题,这些都易造成青少年学生不良的性格倾向。学校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或偏爱,或歧视,或处事不公,或谴责过多过重,不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自尊心,都易造成心理障碍。第二,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发展不够成熟,如果学习负担过重,加之家长、老师等要求过高过急,致使劳逸不当,引起大脑因负担过重而功能失调,造成情绪紧张、心神不安,产生心理障碍。第三,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低级庸俗生活方式的耳濡目染、流氓团伙的吸引,以及各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