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理基础(历史)复习指导编写要求和体例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485966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文理基础(历史)复习指导编写要求和体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三文理基础(历史)复习指导编写要求和体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高三文理基础(历史)复习指导编写要求和体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高三文理基础(历史)复习指导编写要求和体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高三文理基础(历史)复习指导编写要求和体例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文理基础(历史)复习指导编写要求和体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文理基础(历史)复习指导编写要求和体例(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文理基础(历史)复习指导编写要求和体例一、内容和顺序:按课程标准要求进行编写,兼顾岳麓版和人教版两种版本必修1、2、3教材内容;以模块内的专题知识为顺序组织编写,具体教学单位为“讲”。一讲为一专题,由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自主把握教学时间。 二、每课栏目的设置课程标准 (列举课程标准的要求。)课前练习 (围绕本课时课标要求组织知识网络结构填空让学生课前梳理历史线索,宏观把握知识结构。)精析与探究 (对主干知识、重难点知识详述和进行剖析,内容要压缩,要精简。)典型例题(对主干知识、重难点知识列举典型例题,分析并归纳方法。)高考瞻望 (分析高考考查几率较大的内容,可联系往年高考大综合题分析,用历

2、史观联系实际进行探究。)跟踪训练 1、题型和题量:全部为单选题。每讲根据其在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所占的比例和地位,及其本身的知识量安排题量,每讲可安排12课时完成,每讲按1012道选择题一般是2022道选择题,而且题目编排最好按照知识点顺序排列,以便于上课时选用。2、例题、习题难度:题目难度理基不超过目前大综合高考历史题的难度,文基略高于大综合高考,难度以中等和中等以下为宜,要有一定量体现新课标的试题,无论是知识剖析还是跟踪训练,均要求紧密结合课程标准,同时注意三个模块知识的适度整合。前面10题为文基和理基共同使用,后面题目侧重为文基使用。答案 (题目答案列在最后,标明题号,详细分析)注意撰稿时请

3、注意本书的“亮点”1. 区别大综合复习与同步辅导资料。2. 知识网络填空 让学生主动疏理知识。3. 高考瞻望 学生在全面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联系高考重点把握哪些知识,特别是历史观探究现实问题。4. 方法篇 介绍选择题巧妙解法。 6近代中国海关管理权落入外国人手中,开始于 A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B海关总税务司的设置 c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D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8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阳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规定进口税。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即照日本臣民进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此款的经济作用是 有利于日本对华资本输出 有利于日本以

4、资本输出控制清政府的经济命脉有利于日本在华攫取高额利润有利于日本占领中国国内广大市场 A B C D 9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辟新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华各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10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经济侵略的基本方式是 A大量倾销工业品和资本输出 B开设银行迫使清政府借款c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其他税收 D投资修筑经营铁路12门户开放”政策规定:“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现行税率征收关税。”这一规定的目的是A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权 B阻止各国在势力范围内实施关税壁垒 c协调各国在华关税政策 D肯定列强各自在华的特殊经济利益

5、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二、内容标准分析 1古代中国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是农业。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导致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由此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的基础,形成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点。土地制度是农业社会生产关系的核心,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主要集中于可耕地。夏、商、西周实行土地国有制,春秋、战国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产生了私田。商鞅变法打破了土地国有制度,军功赏赐、土地兼并和买卖成为私有土地的主要来源。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另一个基本特点。课标要求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的学习,把握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进而理解古代中国社会各个

6、时期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规律,理解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一系列变革发生的根本原因。 2手工业是古代中国社会的另一个重要生产部门,源远流长且比较发达,很多独特的生产技艺和精美的产品自古就闻名于世。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春秋战国前,手工业主要由官府经营。春秋战国后,出现了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的格局。其中,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了统治地位。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家庭手工业则是农户的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上出售。自秦汉时期开始,个体农、I址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形式已趋于定型,成为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的基础。明

7、清时期,手工业中的某些行业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包括:其一,起源很早并不断发展。其二,市场交换比中世纪的西欧发达。其三,不论市场交换如何发达,却无法撼动封建经济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其四,发展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压抑和控制之下,大商人必须同封建势力相结合。古代中国的商品市场主要有城市市场和乡村市集。城市市场的主要功能是满足皇室、贵族、官僚、绅士的享受消费,城市手工业品与乡村农产品交换则处于次要地位。乡村市集狭小、分散,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只是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在学习中,通过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有助于认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虽经历数百年,陆续有

8、所增长,但总是不能冲破封建主义的躯壳,成长为资本主义大树的原因。 4“重农抑商”是古代中国的传统政策,“海禁”是明清两代政府禁止商民出海贸易的法令,两者挚严重地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通过学习,可以进一步认识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理解中国。一、重点解析 1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及其作用 我国封建社会存在着土地国有制、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农民的个体土地所有制三种主要土地所有掣形式,其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支配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对于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繁荣起过积极作用,但其闭塞性和自给自足的特点却严重阻碍了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

9、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生产关系内容的重要补充,是封建经济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重要基础。封建土地国有制大致有王田制、屯田制、均田制等具体表现形式。 2均田制及其作用 。 (1)主要特点: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无主荒地和劳动力;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给农民,受田的农民必须交租、纳调、服役,贵族地主却无此负担。它是我国历史上一种较完备的土地制度,主要在北魏和隋唐时实行过。 (2)作用:它并不触动贵族地主的利益,又使更多农民成为封建国家直接控制的编户,保证了政府对土地、劳动力的有效控制,这也就保证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地主则根据奴婢、耕牛受田的规定,官吏可以受公田,他们的

10、利益也都得到了保障。不准买卖土地的规定,对土地兼并有所限制;政府公开颁布均田令,公开授田,确定租调的数额,这些都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些少数民族的贫苦百姓也成为均田制下的受田农民,这也促使他们转为农耕定居,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 3正确分析历代经济发展的原因 (1)在古代经济发展中,虽然正常的经济发展秩序多次被战乱和社会动荡所打断,但发展是主要的。究其原因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点:新的社会制度或是经济制度的建立;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局面的出现;经济政策的调整(包括发展经济的奖励措施);民族融合的加强;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水利工程的兴修和农作物的推广;重用人才;广大人民的辛

11、勤劳动等。 (2)上述因素中,对某一朝代来讲,可能有两种或更多种起着作用,要根据某一朝代的实际而定,而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则是始终起作用的因素。 4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对城市的影响: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对封建统治的影响:在封建社会初期,它促进了封建坞主阶级的形成和封建统治的加强,如战国时期,地主很大一部分来自商人,一些商业繁荣的城市成为封建政权中心;在封建社会中期,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如隋、唐、宋的都城是商业中心,商业税收比重逐步增大;在封建社会末期,它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表现在:

12、政治上,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经济上,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思想文化上,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和文学艺术出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对文学艺术的影响:走了一条向世俗化、通俗化方向发展之路,如唐代传奇、宋词和风俗画、明清的章回小说和京剧;对生活观念的影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对“重农抑商”等观念进行了挑战。二、难点释疑 1对土地兼并问题的认识 从起因看,封建土地占有关系不固定,买卖土地也是合法的;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是土地兼并的根源;封建经济的发展也是土地兼并的重要原因。 从实质看,历代王朝都采取过抑制兼并的措施,如王莽的王田

13、制、隋唐的均田制、王安石的方田均税法等;农民阶级也通过起义进行“均田免粮”,都未能成功,这说明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物。 从影响看,土地高度集中必然激化阶级矛盾,导致农民起义或封建王朝的灭亡;影响封建国家财政收入,破坏社会生产力,客观上延缓社会进步;土地兼并使农民更加贫困,无力购买工业品,加之地租重而使地主乐于投资地产,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成长。 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秦岭一淮河是我国南北的天然分界线,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 历程:分三段完成。第一段(远古一西晋),北方经济远胜南方。商周时期经济中心在河南、陕西一带;秦汉时期经济中心在关中地区;三国

14、时,孙吴开发,巴蜀繁荣,但曹魏远胜二者。第二段(西晋末。五代),由南北平衡到重心渐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中心在关中和中原地区,但淮河流域和江南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南北经济差距缩小;南朝时,南方开始赶上北方;隋唐时,经济中心仍在黄河流域,但到唐中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南方经济开始超过北方。第三段(北宋“清朝前期),重心在南方。辽、宋、夏、金,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快,尤其南宋时,已经完成南移;元、明、清时,南方经济重心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条件:南方自然条件好(光热、地形、气候等);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民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工具、技术;南方统治者重视生产的发展;政

15、治中心南移的推动。 3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隋唐时期,由于农业有了较快的发展,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手工业的发达和贸易频繁,推动了市场的规模化和规范化。柜坊成为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宋元时期,经济作物种植扩大,农产品商品化加强。在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时期,形成了农业的专业生产区域。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纳银代役,客观推动了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对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首先要明确这是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新事物。其次,我国资本主义萌芽从明朝中后期出现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始终没有大的突破,其根本因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殂碍,这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第三,商品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人们的思想,如黄宗羲的“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以及明清的文学艺术,如万民安一书。 4中国古代的人口、土地、环境问题 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力的最基本因素:人口和土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