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通it系统运维管理需求暨ecc体系规划汇报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166465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证通it系统运维管理需求暨ecc体系规划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证通it系统运维管理需求暨ecc体系规划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证通it系统运维管理需求暨ecc体系规划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证通it系统运维管理需求暨ecc体系规划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证通it系统运维管理需求暨ecc体系规划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证通it系统运维管理需求暨ecc体系规划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证通it系统运维管理需求暨ecc体系规划汇报(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证通IT系统建设-运维管理需求暨ECC体系规划内部资料注意保密工程实施管理 文档编号:000证通IT系统建设运维管理需求暨ECC体系规划35证通IT系统建设-运维管理需求暨ECC体系规划目录第1章概述3第2章总体需求32.1总体目标32.1.1两地三中心运维目标32.1.2ECC建设目标52.1.3运维管理建设目标62.2总体架构102.2.1ECC总控中心总体架构102.2.2运维管理总体架构142.3总体实施思路202.3.1ECC物理环境212.3.2监控管理体系21第3章实施计划233.1实施内容233.2实施计划表25第4章ECC总控中心建设费用26附录监控指标清单27第1章 概述随

2、着公司IT系统及生产双中心建设的逐步推进,需要建设一套科学、高效的运维管理体系。企业总控中心(ECC)作为数据中心管理的“大脑”,是一个汇聚了“人员”、“流程”、“技术”的逻辑及物理的场所,用于管理支持企业业务运转。通过对企业信息系统进行集中监控管理、采用自动化操作、引入新的信息管理和信息展示方式,从而实现信息系统运维管理效率和运维质量的同步提升。公司ECC总控中心,集信息汇集、运维监控、操作维护、应急处理、灾备决策等功能于一身,以流程管理为主线将IT运维管理各方面的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实现724对公司IT系统全面、集中、高效的监控和管理,使得公司IT系统的运维管理在较高水平上运行。第2章 总体

3、需求2.1 总体目标2.1.1 两地三中心运维目标公司IT系统建设将实现两地三中心的规划和实施,运维体系和ECC的整体设计要满足两地三中心一体化管理的要求,从ECC布局、运维人员配备和运维工具及管理平台建设等方面更好的支撑多中心运维管理的需要。2.1.1.1 ECC布局建设目标2015年建立ECC总控中心与同城ECC副中心;2017年建立异地ECC副中心。ECC副中心在配置规模、实现功能等方面适当低于ECC总控中心。l ECC总控中心负责公司信息系统的运维管理,通过各类管理平台和工具、电话或视频会议能将同城ECC、异地ECC的运维管理人员纳入统一管理。l 同城ECC副中心作为ECC总控中心的应

4、急及备份环境,部署必要的自动化工具和管理平台,定期进行人员和环境接管演练。l 异地ECC副中心作为ECC总控中心异地灾备环境,部署必要的自动化工具和管理平台,定期进行人员和环境接管演练。两地三中心运维架构如下图所示。ECC总控中心同城ECC副中心异地ECC副中心同城双活中心同城双活中心异地灾备中心图2.1.1.2-1 两地三中心运维示意图2.1.1.2 自动化工具和管理平台部署目标当生产系统在不同数据中心之间切换时,各类操作管理工具或平台(监控、操作、调度、流程等)能达到同步切换的目标,确保对信息系统的运维操作管理都具备统一的操作流程和管理流程。l ECC总控中心部署完整的各类自动化工具和管理

5、平台,既满足同城双中心管理和运维的需求(如机房及环境监控等),也满足日常运维中两地三中心运维人员都能通过ECC总控中心的运维工具和管理平台实现对公司信息系统集中管理和维护及服务流程处理的需求。l 同城ECC副中心部署较为完整的各类自动化工具和管理平台,作为ECC总控中心的同城备份;在ECC总控中心切换时能够完全接管ECC总控中心的运维管理职能,运维人员通过同城ECC副中心各类管理工具平台实现对公司信息系统集中管理和维护及服务流程处理的需求。l 异地ECC副中心部署较为简单的自动化工具和管理平台,主要满足异地灾备中心本地管理和运维的需求(如:机房及环境监控、操作管理系统和工具的灾备环境等),同时

6、能够向ECC总控中心和同城ECC副中心上传信息,实现集中管理。2.1.2 ECC建设目标2.1.2.1 集中展示公司信息系统运行情况l 信息系统运行情况集中展现能够从核心系统业务处理、重要应用系统运行、交易量实时展示、信息系统事件告警、信息系统当前性能情况等方面进行集中展示。l 业务发展多维度精细化展现根据需要从不同维度对公司当前业务发展和交易处理情况(如:交易实时情况、交易总量、交易峰值、交易平均值等)实现精细化的分区域展示,主要包括以下维度: 不同渠道包括智能电视、自助设备、PC、手机、微信等,对一些重要渠道交易能做到实时监控和预警监控展现。 不同机构把不同成员机构的交易运行情况在ECC大

7、屏上予以展现,并可选定部分重点关注机构查看详细交易运行情况。 特定的应用如理财产品实时销售情况、理财账户转账和消费情况等。2.1.2.2 集中的运行操作和维护中心在ECC内建立完善的操作管理体系,借助自动化运维工具提高整体运维操作管理自动化水平,确保日常运维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提高运维操作管理效率,并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安全、高效、集中的远程管理维护机制和远程支持机制,使ECC成为公司的运维管控中心。2.1.3 运维管理建设目标2.1.3.1 监控管理建设目标2.1.3.1.1 事件监控处理通过集中监控平台将信息系统中的不同子专业监控系统(系统、网络、应用、安全、机房环境等)集中、集成在一起,统

8、一进行管理,采用图形化的界面,直观的监控到公司信息系统的异常运行状况,并联动自动语音报警系统和短信、邮件系统,确保对公司信息系统的统一集中监控,使运维人员和管理者可及时发现问题,能够快捷地解决问题,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提升运维水平。2.1.3.1.2 性能预警监控处理结合性能容量管理制度和指标体系建设,强化信息系统性能预警监控工作。能够对所有采集的性能数据(包括系统、网络、应用、交易统计信息等)进行实时的集中展现,根据不同的阈值设置、性能容量分析和趋势分析结果对公司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预警监控,提高系统、网络、应用以及交易处理中关键环节的故障预警能力,提升公司排除潜在风险和故障的运维能力

9、。2.1.3.2 操作管理建设目标为提高整体运维操作管理自动化水平,确保日常运维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进一步提高运维操作管理效率,需要建设和部署如下自动化运维工具和管理平台。2.1.3.2.1 操作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操作管理体系,充分借助自动化运维工具,对公司信息系统日常批量处理、作业调度、运行维护等实现集中化的管理,实现对任务发布、分派、执行、跟踪、审计、监控的全过程管理,使公司信息系统处于统一、集中的监控管理之中,最大限度的减少生产机房内部的人工操作数量,降低操作复杂度,避免操作风险,更有效地保障整体机房的安全运营。2.1.3.2.2 自动化运维工具建设l 系统巡检通过自动化平台将需要

10、例行化手工检查内容自动执行,完成各类系统巡检并提交系统健康检查报告,发现严重情况时自动发送监控系统实现集中处理。系统巡检的检查对象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具体如各类操作系统(AIX、Linux、Windows等)、中间件(WAS、MQ、CICS等)的、数据库(DB2、Oracle等)的状态信息,网络设备及网络环境的运行状况(如OSPF邻居地址检测、HSRP切换检测、STP检测、网络设备引擎检测、网络设备槽板卡检测等),能够根据运维的需求定制各种检查项和检查内容,并支持批量平行处理巡检检查内容。l 系统配置管理根据各类技术管理规范、技术指引、现有生产环境配置定义等形成配置标准基线,通过配置管理工具

11、能够对系统、网络、应用配置实现: 配置文件收集根据运维要求自动获取、备份服务器和网络设备中的各类配置文件。 新系统配置设置新设备安装完成后,按照配置管理要求,通过执行标准配置作业自动完成既定的配置参数设置。 应用软件配置设置新应用软件安装完成后,按照配置管理要求,通过执行标准配置作业自动完成制定参数的设置,如数据库的实例、连接池大小等管理。l 安全合规检查通过自动化工具将现行的各类安全技术规范、安全配置规范、操作规范和标准转化成对应的检查规则,通过执行自动化工具对系统、网络和应用环境依照检查规则进行审核,及时发现安全基线配置、用户管理、操作日志审计等方面存在的不安全、不规范的设置或事件。l 补

12、丁管理对中心端设备、末端设备采用不同的方式,自动完成各种平台的补丁分析、安装和检查功能,即要求对补丁包通过自动化系统集中管理,统一分发、安装和升级。其功能包括支持多点并行执行补丁分发、安装作业,自动发现、展示系统补丁部署记录,补丁包安装完成后提供发布过程的日志信息等。l 应用发布应用软件实现自动化发布,并从应用发布条件检查、发布操作执行、执行过程监控、发布结果确认(发布失败回退)等方面确保应用发布的安全可靠,简化发布操作过程,提高发布效率,快速更新应用版本。2.1.3.2.3 远程管理维护通过设备管理控制台、KVM、带内/带外管理等手段实现在ECC总控中心能够远程访问生产机房内的各种服务器设备

13、、网络及安全设备,能够方便快捷地对生产设备进行远程操作和维护,实现对公司生产网络、安全设备的集中管理,降低系统管理维护成本。2.1.3.3 性能容量管理建设目标对公司整体IT环境的对象性能容量进行管理,通过建立指标体系,运用各类监控工具和方法对软/硬件运行状况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并适时调整软/硬件资源,保障系统的性能容量不影响关键业务的正常使用,满足当前及未来一定时期的业务需求,关注系统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提高系统资源使用率,确保整个IT环境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2.1.3.4 服务及流程管理建设目标2.1.3.4.1 服务指标体系建设建设数据中心服务指标体系,覆盖运行监控管理和服务水平管理,

14、从公司信息系统整体指标(如:核心系统可用率、核心系统业务量、公司生产网络可用率等)、重要应用系统指标、生产事件和问题管理(如:公司3级以上事件分口径统计数量、事件解决率、事件关闭及时率、问题根本解决率和处理及时率等)、生产变更管理(如:生产变更成功率和正确率、应急变更占比等)等方面分别建立指标体系,用于衡量信息系统的整体运维水平。2.1.3.4.2 运维服务管理通过五个“一”建设(一个电话号码、一个电子邮箱、一个电话传真、一个微信号和一个管理平台)来建立面向公司和成员机构的科技运维服务渠道。统一受理、跟踪和反馈各项运行需求,强化与公司客户服务热线、业务处理中心、重点联系成员机构的信息联动与支持

15、,力争第一时间掌握公司业务运行的问题与风险,为化解风险、制定措施提供依据。2.1.3.4.3 运维流程管理建设配置管理库和知识库,将事件问题管理、服务请求管理、变更管理、版本管理、应急管理进行集中管理,利用综合信息来做好服务支持。建设ITSM,深化IT服务受理、强化部门间联动功能、扩展并完善配置管理功能。2.2 总体架构2.2.1 ECC总控中心总体架构ECC总控中心将根据目前主流的ECC建设模式,围绕ECC物理功能布局、大屏展现、会议及通讯等领域进行规划和设计,实现对ECC的统一管理。ECC总控中心总体架构如图2.2.2-1所示。ECC总控中心同城数据中心总部分支机构异地数据中心外部单位图2.2.2-1 ECC总控中心总体架构2.2.1.1 物理功能布局ECC总控中心内部划分为多个功能区域,每个功能区域分别承担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