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遗传变异与进化专题备考训练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112324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遗传变异与进化专题备考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遗传变异与进化专题备考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遗传变异与进化专题备考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遗传变异与进化专题备考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遗传变异与进化专题备考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遗传变异与进化专题备考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遗传变异与进化专题备考训练(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遗传变异与进化专题备考训练题型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例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最终结果显示:离心后,上层液体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所体现的实验方法是_。(2)在理论上,上清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_。(3)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a.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物质

2、含量_,其原因是_。b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是否有误差的来源呢?_,理由是_。(4)在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同时用被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结果发现沉淀物中也出现少量放射性物质,为排除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也是遗传物质的可能,应进一步采取的措施是_。(5)请设计一个方法,来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简要说明)。(1)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2)噬菌体已将自己的DNA全部注入到大肠杆菌内。(3)a.升高 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b.是 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4)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检测是否含有35

3、S.(5)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然后用噬菌体侵染该细菌,可以得到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题型2: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3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类比推理等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利用建立模型法,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利用类比推理,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孟德尔以黄色圆粒纯种豌豆和绿色皱粒纯种豌豆做亲本,分别设计了纯合亲本的杂交、F1的自交、F1的测交三组实验,按照假说演绎法包括“分析现象作出假设检验假设得出结论”,最后得出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提出的解释实验现

4、象的“假说” 。孟德尔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的“演绎”过程是 。 孟德尔三组杂交实验中,在检验假设阶段完成的实验是 。(2)沃森和克里克所构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 模型。(3)利用类比推理,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提出该假说的理由是 。请你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推断出基因与DNA长链的关系是 。(1)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则测交后代会出现四种性状,比例接近1:1:1:1F1的测交 (2)物理 (3)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不同的基因也许是DN

5、A长链上的一个个片段。【同型训练】题型3:中心法则的应用34(高考试题:2007上海生物)24已知某DNA分子共含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G:T:C=l:2:3:4。该DNA分子连续复制2次,共需要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分子数是A600个 B900个 C1200个 D1800个【答案】D解析:G+C共为6/10,C为3/10,连续复制2次需3倍鸟嘌呤脱氧核苷酸。32(高考试题:2007上海生物)20有一种绣球花的花色因土壤pH不同而异,pH大于7 B于开蓝花,pH小于7时开桃色花,这是因为土壤pHA是一种诱变因素 B引起染色体畸变C影响基因表达 D改变了色素基因【答案】C31(7分)下图

6、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过程。据图回答:(1)比较图一与图二,所需要的条件除模板有所不同之外, 和 也不同。(2)与图一中A链相比,C链特有的化学组成是 。(3)图三所示的是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被命名为 。图三中可在人体正常细胞内发生的过程有 。(填序号)(4)图四中Bt为控制晶体蛋白合成的基因,d过程对应于图三中 过程(填序号)。活化的毒性物质应是一种 分子。31(7分)(1)酶 原料 (2)核糖和尿嘧啶 (3)中心法则 (4) 多肽50(高考试题:2007上海生物)38(9分)下图表示神经肽与细胞膜通透性关系的实验过程和部分结果。请据图回答。(1)实验一的结果说明乙种动物胃细胞膜上具

7、有与神经肽结合为_,这种大分子物质是_;从实验二的结果,可推测甲种动物卵母细胞的核中,没有控制该物质合成的_。(2)在实验三的四种物质ABCD和过程、中:1)能发生半保留复制的物质是_;碱基组成与功能相同的物质有_和_(用图中字母回答)。2)有解旋发生的过程是_,有逆转录酶参与的过程是_,会发生碱基序列-UAC-和-AUG-配对的过程是_。(用图中标号回答)(3)实验四,若B注入到同样的甲种运物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加入神经肽会引起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吗?试说明理由_。【答案】38(9分)(1)受体 蛋白质 遗传信息(或遗传物质基因DNA)(每格1分)(2)1)B A和C (每格1分) 2) (每格

8、1分)(3)不能,因为真核细胞遗传信息的复制和转录必须在细胞核内进行。(1分解析:一个神经元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介导物质。脑内的神经递质,仅目前所知道的,就多达上百种。过去认为,一个神经末梢只能释放一种神经递质;70年代末发现,一个神经末梢可以释放两种甚至三种神经递质。在一个神经元上可以看到成百乃至成千个神经元之间相互联系的接触点突触,说明一个神经元可以与很多神经元发生联系。每一个突触中都有神经递质在起传递信息的作用。因此,每一个神经元可以在同时或不同时接受很多神经递质的作用。真核细胞细胞核中遗传信息的复制和转录必须在细胞核内进行,加入神经肽不会引起细胞膜通透性改变题型4: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

9、合定律的应用21(高考试题:2007广东生物)22果蝇中,正常翅(A)对短翅(a)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B)对白眼(b)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纯合红眼短翅的雌果蝇和一只纯合白眼正常翅雄果蝇杂交,你认为杂交结果正确的是AF1代中无论雌雄都是红眼正常翅 BF2代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F1代的父方 CF2代雄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相等 DF2代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数目相等【答案】AC7.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F1高秆:矮秆=

10、3:1,抗病:感病=3:1。再将F1中高秆抗病类型分别与矮秆感病类型进行杂交,则产生的F2表现型之比理论上为A.9:3:3:1 B.1:1:1:1 C.4:2:2:1 D.3:1:3:122.下图是某家庭患该病的遗传系谱,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该病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7号与8号再生一个男孩患病的几率是1/6C.12号带有致病基因的几率是1/2D.11号带有致病基因的几率是3/57已知果蝇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由X和Y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刚毛基因(B)对截毛基因(b)为显性,两亲代果蝇杂交,子代雄性全部表现为截毛,雌性全部表现为刚毛,则亲本雄性和雌性的基因型分别是AXbYb、XBX

11、B B XBYb、XBXb C XBYb、XbXb D XbYB、XBXb13(高考试题:2007江苏生物)15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BB、Bb为灰身,bb为黑身。若人为地组成一个群体,其中80为BB的个体,20为bb的个体,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中Bb的比例是 A25 B32 C50 D64【答案】B6下图所示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为D、d)、乙(基因为E、e)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已知8只携带甲或乙一种致病基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乙病为红绿色盲 B7和8生一个两病兼发的男孩的概率为0 C图中6的基因型为DdXEXe D13个体

12、乙病基因只来源于I229.(8分)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正常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基因型为aaB_的植株不能开出雌花而成为雄株;基因型为A_bb或aabb的植株的顶端长出的是雌花而成为雌株。(两对基因独立遗传)(1)若用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2)现有正常植株的幼苗(已知基因型为AaBb),要尽快获得纯合的雄株和雌株,请简要写出育种方案:_; (3)若上述获得纯合的雄株与纯合的雌株杂交,其后代表现型可能为_。(4)杂合的雄株和杂合的雌株杂交,请用柱形图表示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答案:(1)正常植株:雄株:雌株=9:3:4(2分)(2)选择正常植株的花粉(AB、Ab、aB、ab)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使其染色体加倍,得到纯合的二倍体植株,即正常植株(AABB)、雄株(aaBB)、雌株(AAbb、aabb) (2分)0(3)正常植株、雄株 (4)(3分)29、Duchenne肌营养不良是由法国神经学家Duchenne在19世纪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