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说明的是 , 唐代的 “ 邸报 ”是 从 “进奏官报状” 演变而来 , 实质上是地方政权机关的情报 宋代以后 的 “邸报” 则性质有所不同 那时割据势力已经消除 , 诸道进奏院归并为上都进奏院〔又称繁邸 ” ) , 各地进 奏官均 由中央委派 , 所抄报 的内容都是些经审核后 “腾 报天下 ”的公文 因而宋代以后的 “邸报” , 越来越趋于 传播新闻的性质 · 珍贵资料介绍 · 《特选摄要每月 纪传 》介绍 马光仁 (五) “新闻” 一词的出现 由于唐代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 , 存在决定意识 , 人 们头脑里关于新闻的概念便逐渐形成 ,“新闻” 一词最 初的含义似乎和现在所理解的并不完全一致 , 往往是 指近期发生的奇闻异事 唐朝尉迟枢写过一本书名谓 《南楚 新闻 》, 这本书现在已经失传了 , 南宋陆游 《老学 庵笔记 》中有些片断的记载: 《南楚新闻, 亦玄 : “一碟毡根数十皱. 盘 中犹自有红 鳞 , ’ . 不知 “皱”为何物, 疑是饼饵之属 . 可以大致推断 , 该书所记叙的应是当时南方地区 的新奇 习俗 它所指 的 “新闻” 类似今天所说的 “奇 闻 ” 一般认为 “新闻” 一词作为最近消息解释 , 最早见 于南宋赵异所撰 《朝野类要》一书。
其实早在初唐神龙 年间 (了0 5 年前后) , 有一位孙处玄的文人就曾说过 : “恨夭下无书以广新闻” 如果把这里的 “新闻”理解为 奇闻异事或近作 (因为《旧唐书》将 “新闻” 作 “新文, 》 , 显然是解释不通的 当时文人的新作或志怪传奇早已 汗牛充栋 、 流传极广 唐初印刷术尚未应用于书笼 , 如 果孙处玄想推广新作 , 只消多抄几份手抄本就可以了 事 , 不存在 ‘无书以广” 的问题 可见 , 他所说的 “新 闻 ” , 十分接近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概念 孙处玄曾投 书当时执政的大巨恒彦范 , 评论时政得失 , 未被采纳 , 他就挂冠而去 , 只见是个很关心时事政治的人 这样 的人 , 对没有书刊传播新闻表示遗憾 , 是理所当然的 事 值得注意的是 , 这样一位并不见重于社会的人 , 他 的那句 “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 的话竟被救入史册 , 恰 恰说明了史官和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对此都颇有同 感 , 他说出了大家心里的愿望 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 出现了新闻传播活动 , 到了唐代尽管条件尚未完全具 备 , 但人们已意识到需要报刊这类新闻传播工具 这 种要隶首先在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基层官吏 中产生 , 扇后出现的进奏官状报和观察使操似乎部分 满足了这样的要求 。
《特选摄要每月纪传》是西方殖民主义者创办的我 国最早的近代汉文报刊之一 研究这个报刊 , 对于了 解鸦片战争前 , 外国殖民主义者如何运用报刊对中国 进行侵略 , 探索外国人所办近代汉文报刊的产生 、 发 展 , 都是很有意义的 《特选撮要每月纪传》 是由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于 182 3 年(清道光三年六月)在印度尼西亚的巴达维亚 (现雅加达)创办的 , 1826年(清道光六年)停刊 , 共出版 三年多 月刊 , 木刻竹纸印刷 至今所能见者仅存于英 国伦教博物馆的创刊号和第三期两册 它的版式和装 订都取中国古代线装书式 创刊号封面顶端由右至左 横书 “道光癸未年六月” , 正中约占二分之一的地位自 上而下直书《特选撮要每月纪传》八个仿宋体大字 右 上角直书小楷 : “子日 亦各言其志也已央、下左角署名 “ 尚德者撰 ” 每期八页 , 每页九行 , 每行立十六个字 , 每期约二千字 开始每期发行一千份左右 , 逐渐增加 到二千份 《特选撮要每月纪传》的出版, 是西访殖民主义者 对中国实行侵略政策的产物 , 是用来打开中国大门的 工具 十八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已有了很大发展 , 急需 向外寻找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
而在他们向外扩张 侵略活动中 , 传教士往往成为推销 “商品的先锋” 实 行闭关自守的清朝政府统治下的中国 , 是他们久已垂 诞三尺的东方肥肉 因此西方殖民主义者在妄图用 “商 品重炮 ” 轰开中国大门的同时 , 派大批传教士进行文化 侵略 创办报刊是传教士重要的侵略活动手段之 一 麦都思是继马礼逊 , 米怜之后被英国伦教布道会派往 中国的传教士 他在中国及南洋各地活动了四十 多 年 先后参加过t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特选摄要每月 纪传 》,《东西洋玫每月统纪传》,《各国消息, 、 《遥尔贯 珍 》 等报刊的编辑出版工作 , 推有 《特选振要每月纪 传 》是由他独立负责, 连续 出版三年多 《特选撮要每月纪传》所 以选在印度尼西亚的巴达 维亚出版 , 是因为接受了马礼逊 创办 《察世俗》 的经验 教训 , 当时清朝政府除开设广州一地作为对外贸易口 岸外 , 禁止一切外国传教士到中国进行传教活动 谕 旨云 : 噪止西人传教 , 查出论死 , 入教者发极边 ” 狡 猾的马礼逊在广州进行传教 , 虽活动诡秘 , 仍受到打 击 , 不得不转移到华侨密集的南洋地区进行活动 在助 手米怜的帮助下于 18 15 年 5 月在马六靴i J办了 《密世 俗每月统纪传 》。
181 7 年麦都思由英国到达马六甲 , 也参加了 《察世俗》 的编辑士作 1821 年 《察世俗》因 主要编辑者米怜病故而停刊 当时传教士妄图在中国 大陆上创办报刊的条件尚未成熟 , 麦都思不得不于 1822 年转移到巴达维亚定居 , 并设立了一个英语礼拜 堂 , 第二年创办了 《特选撮要每月纪传》 这是西方传 教士创办的第二个近代汉文报刊 《特选撮要每月纪传》继承了《察世俗》的办报思想 和宣 传方针 麦都患在创刊号发表的 《特选撮 要 序 》 中 , 开宗明义地写道 :“夫从前到现今, , 已有七年 , 在吗 啦呷曾一本书出来 , 大有益于世 , 因多论各种道理 , 惜 哉作文者一位老先生 , 仁爱之人 、 已过世了 , 故不复得 印其书也 , 此书名叫 《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但虽然 不复 印此察世俗书⋯⋯夫如是 , 弟要成老兄之德业 , 继修其 功 , 而作文印书⋯⋯亦欲利及后世也 又给使人有所 感 一发 其善心 , 而遇去其人欲也 弟如今继续此察世俗书 , 则易其书之名 , 且叫做 《特选撮要每月纪传》 此书名虽 改 , 而理仍旧失 ” 他还具体规定了该刊的宣传内容 : 一宣传 “神理一端, 像创造天地 , 主宰万人 , 养活万有 者之理 ”。
这同《察世俗 》标榜的“ 以阐发基督教义为基 本要务 ”, 使人们相信 “万处万人皆由神而原被造化, 的 宗 旨是一脉相承的 二 , 宣传人道 , 即做人的规范 , 劝 锐人们要以基督教义作为行为的准则 , 否则都会受到 “善恶汤 沙饭的羚石三是宣传科学知识 , 包括天文 , 地理 、 历 史等方面的知识 从这两期的刊 物内容来看 , 宣传基督教的 “神天之 道 ” 是 《特选撮要》最主要的内容, 用精神鸦片毒害中国 人民 它在序言中特别强调 “此一端理, 是人中最紧要 之事 , 所以多讲之 , 在第三期发表的 《亚勒大门特之 死 》一文, 是一篇典型的劝人们信仰基督教 “神天”观 的 文章 文章介绍说, 亚勒大门特 , 是一个富贵子弟 , 自幼 试书好学 , 质地聪明 , 学问深远 , 很受人们的尊敬 , 但是 他有一个很大的毛病 , 就是 “心性骄傲”, “不信真神” , 对耶苏之教义 “亦不信从”, 平时乱行妄作 , 无所不为 , 以致得了重病 屡请医生治疗不见效果 临终前有一 位传教的仁爱先生到他病榻前虔诚地劝他相信 神天 , 说 : “今后悔罪, 诚意去向耶苏 , 救世者 , 尔亦可得平安 过世及死后获永远之福也 ”。
经仁爱先生的劝说 , 亚勒 大门特最后被说服了 , 悔恨自己知理太晚了 文章最 后说 : “看文者, 请尔想一想 , 勿骄傲自是 , 致不敬神天 , 不信耶苏 , 不怕报应 ”, 否则 “后悔必迟矣” 《特选撮要每月纪传》注意把宣传宗教与宣传科学 知识相结合 , 是它的一个重要特点 这是对 《察世俗, 宣传的继承和发展 《察世俗, 始终把宣传宗教作为最 突出的内容 , 后来虽然增加了一些科学知识的介易 - 但所占比重不大 而 《特选摄要每月纪传》从一开始能 一比 较重视天文地理知识的介绍‘在创衬号上共发表了 两篇文章 , 除 《特选撮要序》之外, 就是麦都思撰写的 介绍爪哇岛地理情况的长篇连载 , 题目叫 《咬嘴吧总论 一第 一回》 , 此文以后曾以单行本的方式发行 麦都思标 榜写此 文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中国的读者了解世界 “各 样新闻 ” , “可知外 国番邦之好歹”而写的. 文章从各个 访面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爪哇岛的情况 , 其中包括 : 呼 名 、 方向 、土 地 、 夭气 、 四季 、 五谷 , 水果 、 蔬菜 、 树木 , 川 水等 , 业附有 “咬嘴吧地图”从这 里可 以看 出麦都思对 于地里学具有特殊的兴趣和丰富的知识 。
麦都思的宣传手法是十分狡猾的 他知道在殖民 主义者的武装侵略还没有准备成熟 , 外国人的势力还 不能深入中国腹地 , 中国人民对他们还存有戒心的情 况下 , 不敢过分地刺激中国人民的爱国心和民族 自尊 感 , 因此还不敢放肆地宣传他们的反动的政治 主张 , 不得不装出一付对中国友好的面孔 , 来欺骗中国的读 者 宣传上 尽量采用迎合中国人思想习惯的手 法 , 讨 中国读者的好感 从刊式到内容都尽量使 《特选撮要》 中国化 模仿中国线装书式的版式 , 文章采用中国人 喜闻乐见 的章回体 , 利用儒家学说为宣传基 督教服 务 , 每期封面上都刊登孔子语录 , 业署一个中国人的假 名 , 标榜自己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 文章力戒使用带 有刺激中国人感情的语句 、更 为突出地是把自己打扮 成关心和帮助中国读 者的虚伪 姿态 他所撰写的介绍 爪哇岛地理情况地 《咬嘴吧总论》一文, 本可以写成与 中国毫无关系的文章 , 可是麦都思动足了脑筋把该岛 的介绍同中国紧紧联系在一起 首先他是立足中国读 者的地位介绍这个岛屿的情况的 在第一节 “呼名” 开 头第一句说 :“夫在中国之西南边, 过天海 , 约四千余 里 , 有一个海峡 , 名日 ‘咬嘴 吧 , ” 。
在“方向” 一节说 “中 国人要开船到吧地 ”必须注意季节, 如何利用潮讯流向 以及沿途要路径那些地方等 并附有详细的 “中国往 吧地总图 ” 其次他把自己所掌握的有关中国地 理 的 知识运用到文章中 , 使中国的读者读了此文感到特别 亲切 他 几乎在介绍爪哇岛每个方面的情况时都与中 国相比较 . 该地为什么叫 “味嘴地” , _ 说这是中国华侨 起的名字 , 当地 “番人叫呱哑地”, 说倒天气时 , 他说这 里 “其天气太热, 如中国夏天一般 ” ; 介绍 当地 的水果时 说 : “吧 地几样果子与中国所出之物多有不同 ” , 业作了 具体比较;在写 “川水”一节时又说: “全吧地无甚大河, 像中国之黄河洋子江等 ”. 在 “五谷”, “树木”, “蔬菜, 等 各节都想尽一切办法与中国的情况联系起来 似乎作 者完全是为了满足中国读者的需要而撰写此文的 , 自 然会引起中国读者的兴趣的 这说明作者绞尽脑汁使 中国读者原意读他的刊物 , 潜移默化地接受他的宗教 宣传 , 这是编辑者的企图所在 但是 , 他们这种注意研 、 75 . 究读者心理 , 以期达到最大的宣传效果的做法 , 无不给 人以启发 。
最后说明一点 , 戈公振先生在 《中国报学史》所附 录的《特选撮要序》一文中 , 除有十余处漏字错字外 , 尚 两处较大的错误 : 一是把原文中的 “在吗啦呷 曾印一本 书出来 ” , 误写为 “在吗 啦呷曾印一千本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