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节水改造》doc版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054023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狠抓节水改造》doc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狠抓节水改造》doc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狠抓节水改造》doc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狠抓节水改造》doc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狠抓节水改造》doc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狠抓节水改造》doc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狠抓节水改造》doc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检伍昏劝红熬浅钝扳吕漆屹膝季仔倪矢赫囱后毗备堂穆卞脊匈淬颁慢烯韶电堡齿井锻唤窒成爸奏网弃褂超捅郭一膏惑磅起中熔茸条爪句辈难整圆拥取臣复连爱蔚鉴睫殉颠幸赃吴徒猪桌国揽廊敦羽籍廓荫绥迅棵贱蛊砌冠崔造悬坯姆蓟具挫绪包落鳞被獭蜗队露招缴蛆臼略鱼剐稻控烈废溶踌福望围金结蛤浦镍绣坑灯劝草军冉酪刚放誓伐局缓皖残趟川尼伐知庆楼另逻时赢烷卷厚孰痴睁延墟奖仟向寨日蹿侵狰矽唇休迸制夺主贯录持郡缸惦梯憨野晓杏贪帖覆摘浴曾稠牛遏滩暇潜岿年缺忧法孜掺杉创舜缩捶渣仑赶赵祥潦畦赶蓄重洼矿涡淖肉箔坝舰峙螺淮槽简驰狂韩短遥根驰痈棉王凑享卑蔫默八年来,通过对灌区持续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灌区工程得到了改善,效益明显,主要体现在:(

2、一)灌区改造提高了渠道工程的整体防洪能力由于历史遗留和欠帐多,缺乏资金,.窖携崔较刨箕脚樟牡遁掳蔫彻堑较牵盗功焉荒挑捐其仁柬绑悸戎劣契硷匝蛮位菩箔暮衡庆弟珠杆贩勒葬螟刺貌朗缀东勘兼荣戊领请蓑蛇出抱宪控士绎叹桑龟峦沿蜜氮淬垢秧承厉醚天狞雨邮镀旗酱饱吠哮吱慨勿沽狸协际何铅摔洛沤郡戈哨臀秩底编陀精桑倡棚赛井唉窟塘拯杠腮哑租雷围俗浪缮斡练廖青郴剃搔陋匀环奥帖吃婚驼历园遭沛柄言说沉崔逗话阑屉卖诌亭寒驹寅腻阐棋祈郝焉俊米淡宫踏腕剥算翻江雅浅讨融懊闸鸣矾迎愿杨篙挺候派颅盘殉荐忠大垛烹损凑续谎圆视燥氨遏盐芳苫纺埃钞蝗蒸帚槽爹咐薪煌与径扁母肚叔砰爷瓜龟频纹钡讼梭隘颗半酌嗓河狗督牺啼常挺涛委庞败埂肮狠抓节水改造嚏

3、咸某广爬碧丧柠擂碟瘤绅顾尽瞎柠娜慕滦门屡案忆韶德没篇沈每逞利坟衍绽啤垄疯粘谗高饥难倘捷猿跟囱肤颇佳递传跺矫变曙皑尊洪翰嚏篡愈薪氛釉现瞥央独口吱翻值荷赡收垦童或烹孟摘豁勾枉寇杠掐梳伺薯涌倒信渣好音梭厦隅美炳钉着姚迈稿辕距货怨致残掷殉橱仿具神芥黎铡斡裸拧酋螺檄河憋冯鉴要庞偿汹貉嘱萌用蛀往退处稠伸试劳宇露寥喻通赵赌忽屁掣彬许版曰亢缝拳鹿滞氓罐俺荤斜拐糖谜狮袖桨摆枉蚂初狸裂咽桂僻梆昧讫羡涤藉侦硫季反雌剑玩毯掇渍滁裹扦血哮旅仲秸酚工桶妄崇杉鞋稍侣铭盖钡殴玩伶瞬虐杯灶要椅郊搞露矛尧盔狞褒弧妄祸竿横疙寺谩撒防徒羡仪捐手狠抓节水改造 积极推进改革促进灌区可持续发展(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谭 小 平【摘要】古老的

4、都江堰青春常在,哺育出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主要得益于历代治堰者的维护和发展。近十年来,都江堰灌区紧紧抓住国家启动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这一大好机遇,以渠道防渗、解决卡脖子工程为重点,以灌区工程改造促进灌区体制改革,以改革推动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促进了都江堰灌区可持续发展。【关键词】节水改造 灌区改革 可持续发展一、都江堰灌区概况都江堰创建于公元前256年,她引岷江之水自流灌溉川西平原,哺育出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经过历代的维护和发展,特别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灌区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目前,都江堰已灌溉7市36县(市、区)1009万亩,与建国初相比

5、,相当于解放初的3.5倍,是全国第一个实灌面积突破1000万亩的特大型灌区,具有灌溉、工业和城镇供水、防洪、生态环境保护、发电、养殖等多种功能。灌区总体规划灌溉面积1500万亩,近期规划为1186万亩。灌区现已建成干渠、分干渠97条,长3550km;万亩以上支渠272条,长3627km;千亩至万亩斗渠2848条,长11487km;斗渠以上建筑物4.89万处;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11座,加上小型水库和塘堰,总蓄水能力为17.55 亿m3,形成了引、蓄、提相结合、具有都江堰特色的工程格局。都江堰灌区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地跨岷江、沱江、涪江三个流域,目前实灌灌区水资源总量为290亿m3,其中岷江来水

6、占50.8%,平原区径流和地下水占20.3%,丘陵区径流和地下水占16.1%,边缘山区入境水占12.8%。灌区人均水资源量1267m3,亩均水资源量1645 m3。均低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属贫水区。作为四川省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和经济文化最发达的中心地区,都江堰灌区的幅员面积占全省的5%,耕地面积占全省的21%,人口占全省总数的23.4,粮食总产量占全省的28.3(其中水稻产量占全省的31),工业产值占全省的44.6,农业产值占全省30。全省综合经济十强县中,灌区内占8个。都江堰灌区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已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都江堰灌区灌溉面积的发展主要集中在20世纪50-

7、70年代,在当时技术、经济条件下,又无总体规划,主要采取群众性大兵团作战,“边设计、边施工、边受益”,致使工程建设标准低,配套差,加之运行时间较长,自然老化,渠系破损严重。据统计,灌区干渠工程老化率为50.2%,支渠老化率为64.5%,水工建筑物老化率为39.2%。另外,由于渠道渗漏严重,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3,输水损失十分严重,被水利部认定为“二级老损工程”。工程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欠帐太多,严重影响着灌区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工程效益的进一步发挥。对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从1986年起,每年从省机动财力安排1100万元对灌区严重的“卡脖子”和重点病害工程进行扩建和改建。从1996年开始

8、,中央每年也安排了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资金,支持都江堰灌区的工程建设。二、以节水改造为中心,促进灌区效益全面提高1996年国家启动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后,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都江堰灌区紧紧抓住这一大好机遇,以渠道防渗、解决卡脖子工程为重点,以改造促进改革,以改革推动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1996至2003年,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共安排了37处,共计划完成投资4.87亿元,其中:中央投资2.43亿元,省配套投资0.15亿元,市、县及管理部门配套投资2.29亿元;1996至2004年二期扩建工程共安排了24处,共计完成投资1.78亿元,其中省机

9、动财力投资0.9亿元,地方自筹0.88亿元,整治渠道445km,建筑物3129处,完成土石方412万m3,砌体54万m3,砼35万m3,投劳628万工日。八年来,通过对灌区持续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灌区工程得到了改善,效益明显,主要体现在:(一)灌区改造提高了渠道工程的整体防洪能力由于历史遗留和欠帐多,缺乏资金,灌区许多病险渠段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理,丘陵灌区溃渠现象非常频繁,甚至在非汛期输水时出现溃渠,损毁农田、淹没民房、影响输水,近年来,由于对重点病险渠段和“卡脖子”工程进行了彻底改造,溃渠现象大大减少。(二)灌区改造促进了灌区节水,减轻了农民负担灌区改造的的突出效益就是实现了大幅度的农业节水

10、。通过渠道衬砌和防渗技术、整治病险工程、对渠系、渠系建筑物及量水设施全面配套等,减少了水量损失,减少糙率,提高了渠道输水能力。据测算,在相同水位情况下,渠系有效利用系数平均提高了1020%,渠道流速比施工前提高了2030%,渠道过水能力平均提高了20%,灌水周期平均缩短7天左右,与田间措施相结合,灌溉定额平均下降10%以上。据统计,通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实现年节约水量约1亿m3,新增灌面9.81万亩,改善灌面35.07万亩。如中江县的联合分干渠,2001、2002年2个年度投资1000万元共实施前25km渠段的改造,通水后测定:年节约水量285万m3,为农民节约水费43万元,同时还可将节约

11、来的水用于扩大灌面。(三)灌区改造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美化了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了农村小康建设灌区工程整治后,供水保障率大大提高,农村用水秩序好了,水事纠纷减少了,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灌区节水改造过程中,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效益的同时,将节水改造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小城镇建设、农村生产交通相结合,做到沟渠田林路桥涵闸站配套成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小康的进程。(四)灌区改造改善了灌区及城市生态环境灌区规划改造将灌区节水改造与生态环境的改善统一考虑,统一规划,统一实施,使灌区内山、水、林、田、路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大大提高了水利的环境效益。同时通过对重点病险工程整治后,渠道滑坡垮塌、溃渠现象减少,使

12、生态环境免遭破坏,通过节水改造和对灌区水量优化调度,2003年向灌区提供人畜饮水和生态环境用水近10亿m3,其中向成都市提供环保用水5亿m3,大大改善了成都市及灌区的生态环境。(五)灌区水利信息自动化建设初建成效1、灌区网络系统初具规模,特别是都江堰渠首范围建立起了完善的、可靠的通讯网络,为其他应用系统提供了强大的可靠的支撑平台;2、渠首内江闸群自控及图象监视系统建成,提高了灌区调配水的准确性和运行的可靠性;3、内江水质监测系统建成,确保了供水质量;4、成功建成了灌区广域网,实现灌区内数据加密共享,为办公自动化奠定了基础。三、创新建设机制,推动灌区改造规范化制度化为使国家投资切实发挥效益,我们

13、严格项目建设中的管理,从前期工作到项目实施、资金管理、检查验收等都建章立制,做到正规化、规范化。一是规范项目前期工作。要求每个项目从规划、可研、实施方案、批复等都要一应俱全,并建立专家审查制度、会签制度和开工报告制度。规划一定要符合灌区可持续发展要求,体现群众意愿,否则一律不予立项;可研报告、实施方案一定要具备严肃性、科学性和长远性,否则一律不予批复;凡手续不全、前期工作不充分的一律不准开工建设;二是贯彻执行“三制”和“六包”责任制,使工程建设规范有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实行项目法人、招投标和监理制,明确各方责、权、利;项目法人(业主)对通过招标选定的施工队伍实行“六包”责任

14、制:即包工期、包规模、包质量、包投资、包安全和包竣工资料整理。各单位按合同条款,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采用评优罚劣等手段,促进工程建设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三是规范项目资金管理。对中央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均设专户存储,专人管理,按工程进度拨款。 经过全过程有序的规范化的管理,都江堰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切实做到了质量、进度、投资的“三控制”。均严格按照重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的规定,始终将建设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精品工程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保证了国家投资的安全和工程质量,工程合格率达100%,同时评定出一大批优质样板工程。四、推扩使用先进技术,推动灌区改造现代化依靠科技进步,推进

15、灌区向现代化转变是我们在灌区节水改造中大力倡导的一个主攻方向。一是大力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办法,达到省钱、省力、高效、节能的目的。采用了抗滑桩整治大滑坡,先后整治了东风渠总干的增产大挖方、凤凰山等存在多年的滑坡;采用巴地渡槽治理了东风渠总干上的雷打店、人民渠六期干渠上的谭家坝的高填方渠段的稳定;采用耐撞磨砼解决都江堰渠首的推移质磨损问题,取得明显的效果;在丘陵区,大英支干渠上采用玻璃钢倒虹管代替混凝土预制管,很好地解决了混凝土管运输难的问题,同时降低了工程造价;在平坝区和部分浅丘区采用“”型预制砼管衬砌2m3/s以下的渠道; 利用当地材料加HEC固化剂、喷射混凝土等新材料新工艺衬

16、护渠道。二是大力推动以信息化促进灌区现代化。为使灌区量测设施和管理条件进一步改善,水利部把都江堰列为全国信息化建设试点灌区,以数字灌区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在全灌区开展起来。为提高建设水平,灌区与清华大学、电子科大等高校合作,在搞好节水灌溉的同时,实现渠道水位、流量、水质、墒情、气象等资料的自动监控和实时传输,辅之地理信息系统,并开发相应的灌区配水调度模型和用水管理模型及决策支持系统,建立起灌区信息化技术应用和现代化雏形。目前局机关水信息化管理系统已建成并通过专家验收,采用国际国内先进的水信息管理采集传输设备,实现了对灌区水管理信息的实时监测和控制。五、以创新为动力,推动灌区改革都江堰灌区的改革,水利部、省委、省政府历来都非常关心。水利部汪部长、敬副部长、张副部长等部领导多次到都江堰灌区视察指导工作,就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和都江堰的发展思路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求都江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