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应以四种手段来破解四个发展难题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048972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应以四种手段来破解四个发展难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应以四种手段来破解四个发展难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应以四种手段来破解四个发展难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应以四种手段来破解四个发展难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应以四种手段来破解四个发展难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应以四种手段来破解四个发展难题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同时又是具有高科技支撑、大投入保障和多行业融合特征的产业。#经济技术开发区有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先天基础条件,但整体技术研发水平以及劳动用工素质等方面均与珠三角和江南等地区有明显差距,同时许多问题在短时间内也难以得到彻底解决。因此推进#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当前必须注重以四种手段来破解四个难题。一是应注重以“产业融合”来破解产品定向难题。与汕头和昆山等地区相比,#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既无龙头企业又无聚集效应,即使通过招商和项目合作新建的几个电子企业,对整体产业来说仍然是基础不实缺少

2、后劲。因此,对#开发区来说,以电子来谈电子的发展思路并不适合。#开发区优势产业是装备制造产业,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目前也迫切需要尽快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因此,深度推进两化融合,将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装备制造业的各个环节,促进产品从低端向高级化的转型,提升整个装备制造业的智能化程度,这是#开发区整体装备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赖以发展的必由之路。#开发区目前已有了工业机器人研制的电子信息产业项目,而今后智能制造的普遍应用,必然会催生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工业信息服务业等新产业。除应用在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外,还可在智慧建筑、现代物流等领域拓展,而这些领域都是#开发区

3、的优势产业,这种产业整合的发展思路,既促进了#开发区产业的高端发展,同时也带来#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良好的市场前景。二是应注重以“产研分离”来破解人才瓶颈难题。电子信息产业代表了当今社会最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力,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人才,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参与。而中小城市企业在选择及引进人才时,总是一将难求,毕竟许多人才不愿意放弃大城市来屈就偏安,由此企业留住人才的难度极大。针对这种情况,假如企业主动走出去,将企业的研发中心迁移到就近的大中城市,通过“产”与“研”分离形式,让企业所需人才通过在异地就业实现为企业服务,那么就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难题。目前,#开发区一些具备一定规

4、模的电子企业如江苏天楹之光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均在上海设有研发中心,组建了几十人或上百人的研发团队,通过这种方式,有效解决了企业人才瓶颈问题,值得其它企业推广借鉴。三是应注重以“专属独有”来破解竞争劣势难题。电子信息产业虽然市场庞大,然而其核心的基础材料、运行软件、集成电路和关键元器件的研发生产却受到其国际大公司的垄断控制,如果没有核心领域的占有突破,其基础上衍生的产业链众多产品附加值就没有竞争优势。而#开发区作为没有电子信息产业聚集优势的区域,如果要想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那么就必须避开与优势地区的同质化竞争,努力寻找产业市场上的延伸区和空白点,打造自己的专属独有产品,抢得市场上的独

5、占权。对比之下#开发区大部分电子信息企业尤其是十几家传统的石油仪器生产厂家至今没有具备市场独占权的特色优势产品,如不能在此领域有所突破,市场将不能持续稳定,企业更不能实现做大做强。四是应注重以“联强合作”来破解实力不足难题。电子信息产业具有战略性、高创性与高风险性等特征,产业的发展与技术频繁的更新换代紧密相连,科研资料的有效寿命平均仅有5年,创新速度是其它产业无法比拟的,可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蕴涵着高风险性,需要有强大的技术人才和巨额的资金来保证这一特征要求。而目前本地企业的自身实力显然不能做到这一点。因此,要做强#开发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必须坚持走对外联强协作之路,如江苏双双高新科技有限公司与美国一公司合作开发的新型伺服机器人生产项目,努力拉近了产业链最顶端核心产品开发与最末端的元器件与整机的生产、加工和组装的距离,加强了该企业的整体实力,同时以点带面也将能提升#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