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走向研究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020501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发区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走向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开发区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走向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开发区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走向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开发区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走向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开发区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走向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发区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走向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发区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走向研究(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发区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走向研究新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突破能源瓶颈约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经济开发区目标“十二五”,利用现有的太阳能光伏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氢能源产业、生物质能和空气能及应用产业,把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部署,在优化空间布局,加强政策引导,集聚国内外要素资源,实现新能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打造低碳城区方面正不懈努力,奋然前行。一、发展背景和现状(一)新能源产业发展态势新能源的应用前景广阔。进入21世纪,市场和政府引导企业加快新能源技术的开发,技术实用性进展显著,最关键的是新能

2、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在太阳能光伏领域,晶体硅电池仍是市场主流,伴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生产成本的逐步降低,欧美国家应用量稳步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铜铟镓硒等薄膜太阳能电池发展迅速,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2009年度全球薄膜太阳能电池产能达3.58GW,产能增速超过300%,占全球太阳能电池总产能的比重从2005年的5%提高到20%;新能源汽车蓄势待发,特别是新型动力电池技术的进步给纯电动汽车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生物质能、地热能、空气能、氢能源等无污染能源大规模利用在即。新能源产业发展态势相对有利。当前新能源产业还处于技术积累突破的阶段,相比于其他多数产业,我国与国外技术

3、差距较小;新技术、新装备的快速涌现,特别是海外留学人员携技术归国创业,既有的竞争格局较易突破,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可能。按照传统的看法,中国汽车工业尽管整体上较之欧美国家落后30年左右,但在动力电池、电传动等新能源领域差距不过5年左右。国家鼓励新能源产业有序发展。国家将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定位于促进消费、增加投资、稳定出口的重要结合点和调整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现实切入点,2009年已经制定国家新能源发展规划,江苏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20092011年)也已颁布;2009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至2011年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

4、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同时先后在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风力发电上网电价、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和生物质能开发等方面出台扶持政策。2010年9月30日,南通市成功跻身全国“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二)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近年来,#经济开发区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目前,区内拥有新能源企业10多家,以太阳能光伏、新能源汽车、氢燃料电池堆、分布式发电站,空气能应用、生物海藻为主,南通爱康太阳能、美能得太阳能、百应能源、松野科技、航天之光等一批企业纷纷落户,将逐步形成从研发、装备制造到光伏应用产

5、品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虽然区内新能源产业在不断壮大,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瓶颈,总体上起步较晚,缺少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与国内先进地区比较尚有较大差距,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总体上还不突出。新能源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多数在经营管理、资本运作、技术开发等方面相对欠缺,在激烈的场竞争中,在与国内外优势企业抗衡中处于不利地位。二是产业链发展不均衡。多数企业主要从事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加工业务,分布在产业价值链高端的企业较少,对整个产业的带动引领作用有限。三是高端人才还很缺乏。由于高校科研机构缺乏,造成能解决科研和生产实际问题的中高级科技人才十分匮乏,由此导致的创新能力欠缺已经成为

6、开发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四是激励政策体系仍需完善。在目前的技术水平条件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品供应成本还不完全具备与常规能源产品进行竞争的能力,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开发区投资、税收、信贷、价格、管理等方面的激励政策体系,加快推进产业基金的运作。二、发展思路与目标定位(一)发展思路围绕打造低碳城区目标,形成新能源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以特色化、规模化、国际化为方向,以良好的创新体系和优越的投资环境为支撑,以开放集聚资源要素为途径,创新创业孵化为重点,有限目标,重点突破;依托骨干项目带动作用,以太阳能光伏、新能源汽车、氢能源等产业为核心,积极开拓生物质能、空气能等领域,培育一批拥有自

7、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大场份额的高附加值产品,构建集总部基地、研发、试验、信息、制造、销售总部、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高附加值新能源产业链,推动新能源产业成为开发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战略先导产业和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二)基本方针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要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相结合,强化产业发展中的主导力,在资金、土地以及应用等方面给予相应扶持,整合科技资源、促进产学研合作,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产业健康发展。坚持集聚开发,后发先至。把开发区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引导企业向优势区块集聚,合理规划布局关联项目。强化集聚区

8、块研发、培训、融资等服务功能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统筹产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规划内部功能分区, 实现“生产与生态平衡,发展与环境和谐”,推进产业集群化、规模化、生态化发展。坚持开放引进,创新突破。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大力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成长优势的研究成果加快产业化推进步伐,构筑自主知识产权标准体系。大力引进国内外企业、研究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通过合资合作、配套协作、战略联盟等方式加速外地资本本地化进程,增强对本地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坚持项目带动,重点跨越。发挥开发区比较优势,集中有限资源,聚焦有限优势领域,重点发展

9、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品,以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带动新能源产业链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坚持以大项目统揽新能源产业优势领域跨越式发展,着力推动本地优势企业与国内外大集团合作,引进海外优秀研发团队产业化项目。坚持示范应用,协同推进。结合低碳城区建设,制造与应用互动,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等一批新能源应用示范项目,逐步培育从装置成套供应、工程设计到建筑施工的系统能力,扩大新能源产品在城市公用设施和居民生活中的应用。(三)目标定位到2015年,新能源产业发展具备相当规模,建立起比较完整的产业技术支撑平台与产业配套体系,空间布局显著优化,初步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新能源产业研发、制造和应用示范基地。20

10、15年主要预期目标产业整体规模快速增长。到2015年,全区新能源产业力争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其中太阳能光伏产业实现产值200300亿元,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形成600兆瓦左右生产能力;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00300亿元,其中新能源整车突破200亿元,生产能力达20万车辆;其他新能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生物质能、空气能等领域发展迅速,总量显著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骨干企业平均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5%。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进技术进步,在关键技术和高端产品开发上取得突破。在铜铟镓硒薄等薄膜太阳能电池

11、、新型动力氢燃料电池、可在线充电增程式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总成等领域关键技术和高端产品开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建成10个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0家高新技术企业。产业结构更具竞争优势。加快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核心竞争力强、主业突出、行业领先的大企业集团和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紧密配合、专业分工与协作完善的产业组织体系。到2015年,培育23家销售收入超100亿元、510家超10亿元的企业;骨干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自主品牌产品出口进一步扩大;形成一批在全国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产业集聚区,建成新能源产业特色基地。空间布局显著优化。新能源产业加快向光伏光电产业园、新能源汽车

12、及汽配产业园集中,同时规划、拓展新能源产业发展空间,空间集聚效应进一步凸现。示范应用全面推进。加快实施“阳光屋顶示范工程”、“十城千辆”、“光伏立体农业示范工程”等新能源应用示范工程,通过示范项目应用促进产业发展,争取应用光伏发电的公共建筑、企业厂房、住宅小区等屋顶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累计实现太阳能光伏综合应用规模达到50兆瓦,同时,加快启动“新能源汽车试点工程”,使开发区成为省内绿色能源应用的主要基地。 三、产业发展导向(一)全力推动太阳能光伏产业做大做强以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研发和产业化为核心,向配套材料、关键装备和中下游应用产品等方向延伸,以多晶硅电池片、铜铟镓硒和可透光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科

13、研开发及生产为主,重点发展高转化效率的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组件等产品及太阳能光伏系统所需的逆变器、控制器,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全力打造中国最具特色的光伏电池生产基地。重点扶持和发展南通航天之光铜铟镓硒薄膜太阳电池项目。铜铟镓硒薄膜太阳电池具有寿命长、生产成本低、污染小、不衰退、弱光性能好等特点,光电转换效率居各种薄膜太阳能电池之首,接近晶体硅太阳电池,而成本则是晶体硅电池的三分之一,被国际上称为“下一时代非常有前途的新型薄膜太阳电池”。该电池具有柔和、均匀的黑色外观,是对外观有较高要求场所的理想选择,如大型建筑物的玻璃幕墙等,在现代化高层建筑等领域有很大市场。重点推进总投资10亿元的南通爱康

14、太阳能器材有限公司光伏太阳能项目、总投资5亿美元的南通航天之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铜铟镓硒薄膜电池项目、总投资1.3亿元的美能得太阳能二期项目。(二)全力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步伐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是本世纪的新兴产业,刚刚从开发期迈向成长期,今后20年是其上升和发展期,纯电力驱动汽车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紧紧抓住新能源汽车即将大发展的机遇,依托骨干企业和大项目,以新能源电动汽车、可在线充电增程式电动汽车动力系统产品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为重点,加强可在线充电发电专用的内燃机、发电机、充电器、控制器、DC-DC转换器等配套产业,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密切合作,建立较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全力打造

15、中国最具竞争力的纯电动汽车生产基地。重点推进总投资40亿元的江苏陆地方舟新能源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新能源电动汽车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海皇运通动力系统在线充电增程式纯电动汽车及动力系统项目。(三)全力扶持氢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氢作为新能源理想载体,可从多种途径获取,将为能源的清洁利用带来新的变革;具有清洁、灵活特征的燃料电池动力和分布式供能系统,将为终端能源利用提供新的重要形式。目前落户#经济开发区的南通百应能源有限公司,依托于美国百应能源公司,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燃料电池关键部件MEA的生产技术,其制造的MEA已经达到了美国能源部制定的2015年的行业标准,在铂金用量、性能、造价及可靠性上均遥遥领先于

16、业内其他厂家。南通百应能源有限公司计划利用其掌握的先进制造技术,在#制造MEA、组装氢燃料电池堆、生产分布式电站,最终将氢燃料电池应用于汽车动力系统。“十二五”期间,#经济开发区将全力打造以百应能源为龙头的百亿级氢能源产业基地,推动新能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四)全力推动光伏立体循环农业发展充分运用万顷良田建设平台,加快发展光伏立体循环农业。光伏立体循环农业主要采用太阳能光伏棚生猪养殖-微藻立体养殖-生物柴油提取研发模式,通过太阳能光伏棚进行生猪养殖和海藻立体养殖,按照生物链关系和生物最佳生产条件系统要求,形成具有循环、立体、节约、环保等特点的光伏立体循环农业,同时,透光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直接将光能转变为电能继而并入电网。力争两年内形成3000亩的规模,全力打造具有#特色、江苏一流、国内领先的资源节约型、循环低碳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全面打造中国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