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615534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西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西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西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西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命题人崔文智张俊芳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第卷共70分,第卷共80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等填涂在答题卡上。 2请将各题答在相应位置,写在该题框外无效。第I卷 阅读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谈“情景交融”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从而达到融合无间的状态,于是美妙的诗歌意境便产生了。顾起元说:“作者内激于志,外荡于物,志与物泊然相遭于标举兴会之时,而旖旎佚丽之形出焉。”用现在的话来说,情因景而物态化,景因情而意象化,这便是诗人进行形象思维

2、和艺术构思的基本内容。而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便成了诗歌意境创造的基本途径之一。从我国的古典诗歌民族传统来看,情景交融代表着我们民族基本的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古典诗歌往往通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而使诗情画意高度融合,从而在艺术上表现为含蓄蕴藉、诗味浓郁,使人读之,悠然神远。诗歌,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或缘情布景,其中所写景物,不只对诗人所抒之情起着规范作用,显示着诗人思想感情的趋向,还使诗人内在的,乃至抽象的情感外化、客观化和对象化,从而增强诗歌的形象性、具体性、生动性,而且,“情融乎内而深且长”,“寓情于景而情愈深”,更加强了诗歌的美感,令诗歌耐人寻味。情景交融,关键在融。有些诗,情景

3、并同,然而妍媸各别。谢榛曾说:“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善状目前之景,无限凄感,见乎言表。”这大约是因为,司空曙的两句诗,仿佛信手拈来,抒写自然,善藏善露,能给人以更多的美感。也就是情与景融合得好,不露痕迹。由此可知,同是情景交融,也自有高低优劣之分,或者说有程度的不同。而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则是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艺术境界。传统的美学观念中有一个显著特色,即认为世界万物具有类似人的精神、意识、性情的表现。因此,诗人们往往追求一种“山情即我情,山性即我性”的理想艺术境界,物我同一,浑然无迹。与此

4、相联系,诗人抒情写景,莫不“因性之自然,究物之微妙”。因此之故,同是情景交融之作,不同的诗人的作品却各呈异彩,各有千秋。比如,“大概李(白)写景入神,王(昌龄)言情造极。”又如:“耆卿熔情入景,故淡远;方回熔景入情,故秾丽。”情景交融,说到底不过是一种创造诗歌意境的手段与方式。而要创造出既优美又深切动人的意境,最终还得看整个诗篇的立意。所谓“情景交融,错综唯意”(胡应麟语),所谓“夫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初不相离,惟意所适”(王夫之语)。它们都较明确地指出了在情景交融过程中,意所应有的统摄作用。所以,抒情写景,贵在立意。(选自任中杰谈谈“情景交融”,有删改)1下列有关“情景交融”的表述,不符合原

5、文意思的一项是A“情”和“景”相互生发与渗透,达到融合无间的状态,产生美妙的诗歌意境,这就是所谓“情景交融”。B从我国的古典诗歌民族传统来看,情景交融代表着我们民族基本的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C“情景交融”使中国古典诗歌在艺术上呈现含蓄蕴藉的特点和浓郁的诗味,使人读来有悠然神远之感。D情景交融是一种创造诗歌意境的手段与方式,而这种方式最终是由整个诗篇的立意决定的。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顾起元认为诗人在创作时受到内在主观情感和外在客观事物的共同作用,当主客观相互碰撞时,美丽的诗篇就产生了。B作者认为诗人在创造诗歌意境时,都必须经过“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这一过程。C诗歌中所

6、描写的景物能够对诗人所抒之情起着规范作用,同时让读者把握诗人思想感情的趋向。D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不仅能够让诗歌更形象、具体和生动,而且当诗情画意高度融合时,更能加强诗歌的美感。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传统美学观念认为世界万物具有类似人的精神、意识、性情的表现,这让中国诗人们往往追求一种“物我同一”的理想艺术境界。B由于诗人个性的差异,即使同是情景交融之作,不同的诗人的作品却各呈异彩,各有千秋。C司空曙的两句诗虽然在景、情方面与韦应物、白居易的诗句没有差别,但因情景融合得好,不露痕迹而最为人津津乐道。D胡应麟和王夫之都认为情景交融可以创造出既优美又深切动人的意境。二、古

7、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文,完成47题。勃,字子安,太原人,王通之孙也。六岁善辞章。麟德初,刘祥道表其材,对策高第。未及冠,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时诸王斗鸡,会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闻之,怒,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登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之功,赋诗见情。又尝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畴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将令其婿作记,以夸盛事。勃至,入谒,帅知其才,因请为之。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酒酣辞别,帅赠百缣,即举帆去。至炎方,舟入洋海溺死,时年二十九。勃属文绮丽,

8、请者甚多,金帛盈积,心织而衣,笔耕而食。然不甚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人谓之“腹稿”。尝言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方,勃尽得其术。又以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籍,僚吏疾之。有集三十卷,及舟中纂序五卷,今行于世。(选自唐才子传王勃)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勃既废,客剑南既:既然B父福畴坐是左迁交趾令坐:因为C顷刻而就就:完成D勃属文绮丽属:撰写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王勃才华横溢的一组是(3分)六岁善辞章会勃戏为文檄英王鸡慨然思诸葛之功,赋诗见情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勃尽得其术援笔成篇,不易一字A B

9、 C D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勃很早时就擅长词章,未及成年就被授予朝散郎,深为沛王所器重。B王勃开玩笑写了一篇给英王的鸡的檄文,惹怒了高宗,因而被赶出王府,到外地做官。C王勃在省亲途中,正逢滕王阁盛会,在宴会上他应阎公的请求作序,文思敏捷,一气呵成,不易一字,因此被人称作“腹稿”。D王勃曾说做儿子的不能不懂点医,他把当时长安曹元的本领统统学到了手。7文言文翻译 (10分)(1)又尝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5分) (2)勃至,入谒,帅知其才,因请为之。(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玉楼春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

10、,毂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8“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其中的“闹”用得尤为精妙,为什么? (5分)9下阕即景抒情,“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为下列句子补充上句或下句。(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 (2) ,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 。(3)渔舟唱晚, ; ,声断衡阳之浦。三、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中秋夜里的一盏马灯 朱砂他做梦也不会想到,时至今日,乡村

11、里竟然还会停电,而且是在中秋节的晚上。菜刚刚摆上饭桌,他正陪娘说话。哥哥在开啤酒,嫂子还在灶间忙活着,谁料却突然停电了,世界一下子掉进了黑暗,如他此刻的生活。2008年,他所在的投资公司破了产,不仅如此,家也散了,妻子留下一纸离婚协议书,带走了儿子和家里仅有的一点现金。一想到儿子,他鼻子一酸,眼圈儿红了。 他点了根烟,习惯性地走出了客厅。站在17楼的阳台上,看着楼下灯火辉煌的夜景,想着失业的自己,想着身上背负的也许一生都无法偿还的债务,想着即将因断供而被银行拍卖的汽车和房子,他苦笑,连哭的勇气都没有。许多时候,人,总是在被生活打得落花流水的时候,才会想到亲情。几天后,借着传统的中秋佳节,他回了

12、老家,看望了瘫痪在床的母亲,并且,给爹上了坟。“这该死的电,早不停晚不停,偏偏赶着大家吃团圆饭的时候停。”母亲气嘟嘟地牢骚着。“没事儿的,娘,咱有这个呢。”说话间,哥从柜子里拿出一盏马灯,点燃,屋里瞬间便有了光亮。虽然亮度比起电灯来差了不少,但并不影响吃饭。接下来,一家人先后上了炕,围在母亲身边,话题从这马灯说开来,你一句我一句地闲聊着。瞅着那盏马灯,他有些恍惚,仿佛又回到从前。那个时侯父亲在生产队上当饲养员,马灯是队里配给父亲晚上给牲口加料用的。曾几何时,这盏马灯在相当长时间里都是他向伙伴们炫耀的东西。与其他人家那些豆粒大小的煤油灯光比起来,这盏马灯简直就像大功率的探照灯。想来,那个时候可真

13、幸福啊,在这马灯下,爹编苇筐,娘纳鞋底,他和哥哥做作业,偶尔,娘从柜子里摸出块冰糖来,给哥俩咬开,一人一半儿,含在嘴里,甜到脚底儿想到这些,他的心里,忽然就涌出一股温润。他和哥你一杯我一杯地对饮着,说小时候的事,说到兴起处,哥俩儿的嗓门越来越大,哥说他小时候偷了邻居张大爷院前的瓜,被张大爷找到家里来,他竟然对爹说谎是哥哥让他偷的,为此哥稀里糊涂地挨了爹一顿揍。他耍赖,不承认,说哥哥也窥视那瓜很久了;而且,瓜偷来后,哥哥也吃了。哥哥说他只吃了个瓜腚,而且不知道那瓜是他偷来的。哥俩儿争得面红耳赤,嫂子乐得前仰后合的,娘更是高兴得咧着缺了牙的嘴,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欢喜得不得了。多日来的第一次,他忘

14、了所有的烦恼,整个人都沉浸在童年的趣事里。那一晚,酒喝得高兴,话也很多,他和哥你来我往地划拳,嗓子都喊哑了。夜里,睡觉时,嫂子给他抱来了崭新的棉被,躺在娘的身边,他第一次感觉到,原来日子可以过得如此踏实,好几次,他真想闭上眼睛不再醒来。然而,该来的还是会来的。第二天早晨,他不得不向娘告别,他很想就这样一辈子守在娘的身边,只要有口饭吃就行。可是,他不敢,他必须装得工作很忙的样子,他不想让娘和哥知道他此时的境遇。和娘道了别,走到院子外,发动了车,正欲关上车门,哥哥走了过来,双手抱着个小纸箱,放在了副驾驶座上,叮嘱他,回到家再看。他疑惑地看了看哥哥,下意识地点了点头。和哥嫂说了再见,车驶出胡同,上了马路。虽然答应了哥哥,可他还是忍不住好奇,刚刚驶出村子,他便把车停在路边,打开了那个纸箱。纸箱上面,是一张纸,展开,哥哥的笔迹赫然入目:刚子,昨天你在爹坟上说的话我都听见了。电闸是我让你嫂子拉的,哥没文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但哥却知道,电灯下能吃饭,马灯下也照样能吃饭。而且,不管停多久,这电迟早会来的,我们的下半辈子,生活在电灯下的日子肯定比生活在马灯下的日子长。刚子,无论发生了什么事,哥都希望,明年的中秋节,你不要让娘在眼泪里度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