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语文 阅读专题精讲巧练1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7912708 上传时间:2017-09-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中考语文 阅读专题精讲巧练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年中考语文 阅读专题精讲巧练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年中考语文 阅读专题精讲巧练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年中考语文 阅读专题精讲巧练1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年中考语文 阅读专题精讲巧练1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中考语文 阅读专题精讲巧练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中考语文 阅读专题精讲巧练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 爱心 专心 12012 年中考语文 阅读专题精讲巧练 1专题一 古诗词赏析【知识网络】九年制义务阶段课程目标在对初中学段的“教学目标”中提出,中学生要通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近几年来,在许多省市的中考题中都有增加了古诗词赏析的内容,这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提出的“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的要求,同时也体现了“创造性阅读”的要求。 怀 诗 、 山 水 田 园 诗 等 。、 别 离 贬 谪 诗 、 咏 物 抒思 想 感 情 : 咏 史 怀 古 诗结 构 特 点表 现 手 法表 达 方 式修 辞 手 法表 达 技 巧 音

2、韵 和 谐 等 。形 象 生 动 、 凝 炼 含 蓄 、诗 词 语 言 : 准 确 鲜 明 、物 象人 物 形 象诗 词 形 象古 诗 词 鉴 赏【考点解读】“新课标”对古典诗词方面的能力要求是:理解背诵相当数量的优秀的古典诗词,能够分析古典诗词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理解其思想内容。本专题学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应该是了解从哪些方面鉴赏古典诗词,掌握鉴赏古典诗词的方法。在今后的中考命题中,除了以往“识记”的考查形式之外,增加对古诗词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考查也是大势所趋。一、形象孔子说:“立象以尽意” 。可见,鉴赏诗歌的形象十分重要。这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诗歌形象即寄

3、托着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它所包涵的很广泛,可以是人物形象(它又可以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如陶渊明的饮酒中所塑造的形象;也可以是诗人塑造的客观形象,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形象) ,也可以是物象(意象)。对古典诗词中形象的的鉴赏,主要是对形象的识别,对其特征的把握,对其象征意义的感悟,对其社会价值的认识等。二、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诗歌表情言志的外壳,也是诗歌塑造形象,反映思想内容的唯一媒介。因此,只有准确理解了诗歌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层的判断、鉴赏和评价。对古典诗词语言的鉴赏主要围绕准确鲜明、形象生动、凝炼含蓄、音韵和谐、风格特色等方面来进行。三、表达技巧表

4、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方法和用心 爱心 专心 2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四、思想内容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并由此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对古典诗词思想内容的理解,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金题解剖】1、 (西宁市 2005 年

5、中考语文题)阅读下面的诗与散曲,按要求填写相关文字内容。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寞,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上面的作品同样是写秋景,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刘禹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而马致远却抒发了 。在表现手法上, 秋词是议论兼抒情,而天净沙秋思却是 。答案豪放、热情 凄愁 借景抒情解析本题是从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对两首都是写秋的诗歌进行了考查。秋词的一二句将古人的悲秋与自己的颂秋对比,表达了自己乐观豁达的心境,三四句则借一鹤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抒发情感: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

6、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总之,全诗的风格是积极向上的。 天净沙秋思则是借“枯藤” 、 “老树” 、 “昏鸦” 、“古道” 、 “西风” 、 “瘦马” 、 “夕阳西下”这样一些充满凄凉之感的景物,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并且用“小桥” 、 “流水” 、 “人家”这样温馨的景物描写衬托的环境更加凄凉,最后点染出“断肠人”内心的痛苦与凄愁。读懂了这些,我们对于诗歌的思想感情与表现手法也就不难解答了。当然,答案中对于前两个空格的解答是值得商榷的,因为问得不够到位,所以答法也不应唯一。2、 (2004 年玉林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2)题。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7、,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田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其意,欲辨已忘言。(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要拥有心灵的字根表,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到大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乐趣。B、 “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于作者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这土贳象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用心 爱心 专心 3C、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D、本诗描写了恬静、闲适的生活,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2)古人往往以所喜爱的花来表明自己的志趣。

8、你觉得诗中的“采菊”与“真意”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3 分)答案(1)A(2)答:“采菊”一方面说明作者爱菊,追求菊那样高尚的品格,另一方面“采菊”这种自得其乐的生活正体现了作者的清高自洁、不慕荣利。作者认为,具有菊花般品格的人和拥有“采菊”这种闲适生活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共 3 分,能理解“采菊”内涵评 1 分,点明二才关系评 2 分)解析本题是从语言、形象和思想内容等方面进行的考查。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归田前期的志趣和情怀,是一首具有诗的鲜明形象和悠远境界,又蕴含着某种宇宙人生之理的哲理诗。其中,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最为人们所激赏,它主要突现了诗人乐得其所的“悠然”心境,而其中

9、的“见”字用得最妙,苏东坡说,俗本作“望南山” , “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而着一“见”字, “意境全出” 。 “见”字之得,得之于无心,能使“意” 、 “境”妙合自然;而“望”字之失,主要失之于有意,有意则不自然,故破坏了全诗的悠然气象。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 ,指“采菊”四句所表现的意境。 “真意”即自然之趣,既表现为山水田园的具体“自然” ,也是诗人精神状态的“自然” ,二者浑然一体,难辨彼此,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殊艺术效果。3、 (2004 年山东滨州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3)题。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

10、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1)这首诗以“好雨”开头,请说明作者称赞春雨的原因。 (1 分)答:(2)这首诗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从哪种感觉来写春雨?(2 分)答:(3)你认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2 分)答:答案(1)知时节(或:当春发生) 。(2)第二联从听觉来写,第三联从视觉来写。(3)示例:潜;这个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的特点。(本题所选词语与解说都符合要求才能得分。学生可以选其他词语分析,符合要求即可得分。 )用心 爱心 专心 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诗词语言和思想内容的理解把握能力。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11、。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 ,懂得满足客观需要。第二联仍然用拟人手法,进一步表现雨的“好” 。其中“潜”字和“润”字,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 ,无意讨“好” 。体现了诗人对春雨的赞美之情。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第三联。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呢?放眼四望,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象云一样黑。好呀!看起来,准会下到天亮。尾联写的是想象中的情景。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

12、泽,发荣滋长起来了。等到明天清早去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 ,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这首诗,不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也是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技法解析】一、整体认知(1)知人论世。“知人”就是要掌握作家的生平和诗歌风格,比如陶渊明的淡远闲静,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等;“论世”就是要了解作家生活的时代风貌,把握同时代作家所具有的共性。比如,唐朝边塞诗多豪放豁达,而宋朝的边塞诗则多体现出一种报国无门的悲怆。当然,同一作家在不同时期的创作也可能有不同的风格,这是由时代和诗人的心境所决定的。(2)抓住

13、“诗眼” ,领会感情“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诗眼即全篇之“警策” 。抓住了“诗眼” ,领会了感情,把握了主旨,其他问题必定能顺势化解。如杜甫的律诗月夜 ,整首诗的“诗眼”为颔联的“忆长安” , “忆长安”也即“忆亲人” ,全诗表现了“月夜思家”的情愫。二、透过形象本身,领悟“象”外之意。受格律、字数的限制,诗歌中的形象塑造,往往只能抓住其主要特征;同时,还常常具有象征意义、讽喻意义,理解时必须透过形象本身,领悟形象之外的东西即诗人的思想感情。比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表面上是写画中梅花的高洁、清秀、淡雅、素朴,其实是来抒发

14、作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三、推敲语言(1)换字比较,传达效果。在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时,运用换字比较的手段,有助于唤醒发散思维,准确表情达意。如“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中“斜”换成“飞”行不行?“斜”字里不仅有“飞”的动作,而且蕴含着“飞”字所不能表现的形态美,所以不能换。(2)多角度地鉴赏语言。“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和考试日益尊重考生的“感悟权”和“表达权” ,考生当然应当在语言分析中展示其丰富的思维。比如对诗歌语言的赏析既可以从准确鲜明、形象生动、凝炼含蓄、音韵和谐、风格特色等多方面分析,也可以从句式倒装,音韵和谐等角度回答。四、分类把握,同中求异。用心 爱心 专心 5(1)分

15、类辨格。这里所说的“类”是就思想内容而言的, “格”是就诗的语言风格而言。鉴赏诗歌语言时,要从整体上把握某类诗歌的语言特点。比如豪放派的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婉约派的清丽含蓄,婉转缠绵;山水诗的清新幽美,含蓄隽永;田园诗的平淡朴实,恬淡闲适等。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李清照是婉约派代表人物,但她也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雄奇豪放。(2)分类掌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常常出现一些思想倾向、创作风格相近的文学流派。因此,我们要注意加以归类分析,便于举一反三。比如山水田园诗多通过对山水田园自然风光或农民劳动场景的描写,表现闲适、幽静的思想境界。【拓展创新】1、比较阅读是语文学习中培

16、养知识整合能力、内化能力的有效途径。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思维的基础。 ”因此,在鉴赏古典诗词时,通过反复的诵读,然后主动地支选取相关的教学资料,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加以对比,点燃自己思维的火花,由此及彼、求同求异,拓展延伸、组合积累,不仅能使所学知识更加牢固,而且而会让我们在比较阅读中培养起研究性阅读的意识和兴趣。阅读下面两道题目,运用比较法进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秋风引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汾上惊秋苏颋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内容是否相同?在抒情方式上,两首诗有什么异同?答案两首诗都抒发了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在抒情方式上,相同之处是都通过对秋景的描写来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