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库群水沙资源化联合调度管理的若干思考【水利工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907783 上传时间:2017-09-2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8.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河水库群水沙资源化联合调度管理的若干思考【水利工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黄河水库群水沙资源化联合调度管理的若干思考【水利工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黄河水库群水沙资源化联合调度管理的若干思考【水利工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黄河水库群水沙资源化联合调度管理的若干思考【水利工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黄河水库群水沙资源化联合调度管理的若干思考【水利工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河水库群水沙资源化联合调度管理的若干思考【水利工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河水库群水沙资源化联合调度管理的若干思考【水利工程】(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利工程论文-黄河水库群水沙资源化联合调度管理的若干思考摘要:本文通过对黄河2003年秋汛洪水调度实践、黄河水沙资源和处理洪水泥沙措施的分析研究,提出要对黄河进行水库群水沙资源化联合调度管理的理念,水沙一体化、“科学拦蓄、调排有序、挖放结合、分滞兼顾”的调度管理思想及“场次洪水汛限水位”、洪水泥沙调度实行两个“二级分化”、拓宽分水分沙途径、水库群一体化调度等措施。并提出了相关实施建议。 关键词:水库群 水沙资源化 联合调度 黄河 12003年黄河秋汛洪水泥沙调度管理实践 1.1调度过程自8月下旬10月中旬,黄河流域泾渭洛河和三花间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50余天的持续性降雨,干、支流相继出现10多次

2、洪水,其中渭河发生了“首尾相连”的6次洪水过程。调度经历了以下阶段: 第一阶段:拦洪蓄水、削峰减灾。9月6日之前,由于小浪底水库未达到后汛期(9月11日10月23日)汛限水位248m,考虑2004年黄河下游供水及引黄济津水资源的安全,水库以拦洪蓄水、削峰为主运用,按调度方案逐步向后汛期汛限水位过渡(9月110日是汛限水位的过渡期)。 第二阶段:防洪预泄、调水调沙。9月6日小浪底水库水位达到245.83m,库内已经形成浑水水库,浑水层厚约24m,坝前淤积面高程达到182.5m。预估未来6d潼关站径流量约10.5亿m3、小花间径流量5.3亿m3。如果继续采取拦洪蓄水运用方式,小浪底水库水位将很快

3、突破248m,对后汛期水库防洪运用、库区减淤、闸门防淤堵和发电安全等将产生严重影响。小浪底水库从9月6日按照防洪预泄调度运用,并结合实施调水调沙。 9月17日小浪底水库浑水层全部泄完,坝前淤积面降低至179m以下;同时,黄河下游兰考段出现漫滩,由于“二级悬河”形势严峻,漫滩洪水迅速形成几米深的堤沟河,对黄河大堤安全产生威胁,给整个黄河流域的防洪形势增加了不利因素;引黄济津也已经开始,国家防办对降低引黄济津的含沙量提出了要求;小浪底水库水位已接近250m,即将达到进行大坝250260m水位蓄水检验的条件。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小浪底水库9月18日结束了防洪预泄调度,改为按日均400m3/s下泄。 第

4、三阶段:确保大坝、兼顾下游。渭河第四号洪峰9月21日已在华县站形成,9月23日小浪底水库水位达到253.75m。小浪底水库大坝为新坝,为保证大坝安全,决定250260m阶段蓄水水位要缓慢抬升,9月底前不得超过255m,10月底前不得超过260m。小浪底水库以确保大坝安全为主、兼顾减轻下游防洪抢险压力、减少下游滩区损失,按控制花园口流量不超过2700m3/s拦洪控泄运用。 在控泄运用中,10月6日小浪底库水位超过了260m,10月15日最高达到265.69m。经专家论证,要求小浪底水库水位尽快降到260m以下。根据水情预报,仅靠小浪底水库调节,水位短时间很难降下来,决定三门峡水库于10月16日提

5、前蓄水运用,以减轻小浪底水库高水位蓄水压力。 第四阶段:配合堵串、腾库防凌。9月18日兰考蔡集生产堤溃口,漫滩面积2.3万hm2,水围村庄114个,人口近12万人。洪水偎堤长度35km,堤前最大水深5m。东明县徐集水位达到68.88m,超出“96.8”洪水漫滩水位0.34m,接近历史最高水位。 由于漫滩时间已达到40多天,东明堤防出现较多的渗水和管涌险情,被水围困群众生活受到较大影响,小浪底大坝也已经过250m以上近40d高水位考验。经综合研究分析,决定小浪底水库260m以上水位蓄水时间可以延长,要求控泄小浪底下泄流量,配合蔡集于10月底完成堵串。小浪底水库10月26日开始按花园口流量不超过5

6、00m3/s控泄,蔡集堵串完成后,继续按花园口不超过2500m3/s流量缓慢泄水,为防凌腾出库容。按照11月底小浪底库水位维持在259m左右的防凌预案要求,11月18日小浪底库水位258.56m,秋汛调度过程结束。 1.2调度效果 1.2.1拦洪削峰,实现了减灾目标多次把花园口站可能形成的50006000m3/s的洪峰,削减至2500m3/s左右,避免了因黄河下游大面积漫滩而导致的大部分黄河大堤普遍长时间、高水位挡水可能出现的大量渗水、管涌险情,大大减轻了黄河下游的防洪压力。 保障了滩区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03年的秋汛洪水,各水库若按常规调度运用,黄河下游除高滩区外,其余将全部漫滩,

7、预估漫滩面积达27.87万hm2,占全部滩区的74%;淹没耕地17.47万hm2,占全部耕地的77%;被水围困人口将达130万人,需外迁45万人。而实际漫滩面积约3.33万hm2,水围人口不到14万人。 1.2.2调水调沙,实现了减淤目标9月618日,在进行防洪预泄调度的同时,利用小浪底水库调控出库含沙量,使水库下泄的“浑水”与小花间清水“对接”后,在花园口站形成了流量为2400m3/s、含沙量30kg/m3的水沙过程。 在调度过程中,进行了三门峡、小浪底、陆浑、故县4库水沙联合调度。三门峡水库敞泄排洪排沙;小浪底控泄前期以小水大沙运用为主,中期适当调减含沙量,后期清水冲刷下游河道;陆浑水库自

8、然滞洪运用;故县水库配合陆浑水库进行控泄运用,稳定和延长小花间有利于小浪底配水配沙的洪水过程。期间小浪底水库入库水量24.25亿m3,沙量0.585亿t,平均含沙量24.1kg/m3;下泄水量18.25亿m3,沙量0.74亿t,平均流量1690m3/s, 平均含沙量40.5kg/m3;通过小花间的加水加沙,相应花园口站水量27.49亿m3,沙量 0.856亿t,平均流量2390m3/s,平均含沙量31.1kg/m3;利津站水量27.19亿m3,沙量1.207亿t,平均流量2330m3/s,平均含沙量44.4kg/m3。 9月17日小浪底水库浑水层全部泄完后,当出库流量2100m3/s时,出库含

9、沙量只有7kg/m3左右,已不能排出更多的泥沙,达到了小浪底水库尽量多排泥沙的预定目标。调水调沙前后下游主要测验断面同流量水位明显降低,2000m3/s时水位降低0.20.4m,2500m3/s时降低0.10.3m。主槽过洪能力(平滩流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增幅一般在100400m3/s 之间。 1.2.3实现了洪水资源化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兼顾水库蓄水,进行了龙羊峡、刘家峡、万家寨、小浪底水库的综合水量协调。适当减小上游水库的泄量,尽量把水多蓄在龙、刘两库,同时达到减小河道基流,减轻小浪底水库防洪压力的目的。小浪底水库蓄水到允许范围的最高水位,增加水量近50亿m3,为当年秋季和来年春

10、季黄河下游用水、引黄济津、确保黄河不断流储备了充足的水源。 1.2.4为水库群的水沙联合多目标调度积累了经验2003年的洪水调度中不同水库、不同阶段始终存在着主次多个目标。通过调度实现了小浪底水库大坝安全、黄河下游防洪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潼关高程、解决小浪底水库闸前防淤堵问题、三门峡和小浪底库区减淤、黄河下游河道主槽过洪能力恢复与减淤、黄河洪水资源化、尽量减少下游漫滩损失,小浪底水库分阶段蓄水的大坝安全检验,缓解黄河下游抢险的困难局面、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孔洞组合试验,兼顾伊洛河下游防洪安全及科学试验等多种目标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1.3调度特点 1.3.1水沙特点峰小量大、含沙量较小、发生时间晚

11、、持续时间长。秋汛洪水潼关站总水量为115亿m3,最大洪峰流量为4350m3/s;平均含沙量为27.7kg/m3;水量集中在9月份以后;调度期持续85d。 1.3.2工程特点小浪度有较大库容,265m以下防洪库容有67.1亿m3;下游河道新工程多,基础浅,平滩流量长时间冲刷造成工程出险多。 1.3.3灾情特点黄河下游漫滩面积小,但淹没时间长,社会影响较大。 1.3.4调度特点(1)进行了水库群水沙多目标联合调度,分阶段突出了调度重点;(2)超汛限水位运行;(3)调蓄了中小洪水;(4)维持了长时间的平滩流量,花园口水文站2000m3/s以上流量持续67d;(5)三门峡水库长时间敞泄拉沙,较好地实

12、现了降低潼关高程。与2003年汛前相比,潼关高程降低了0.88m;(6)在小浪底水库调度的关键时期,万家寨水库和三门峡水库联合运用,实现了更大范围的水库群联合调度;(7)始终坚持了洪水资源化的调度思想;(8)在调度中积极进行了规划设计部门、调度部门、运行单位、上 级主管部门和专家的交互会商;(9)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尊重专家意见,遵守报告报批程序,充分考虑技术、经济、社会、科研等综合因素,从调度理念和实践上多次突破了调度规程。2对“上拦下排、两岸分滞”和“拦、排、放、调、挖”的重新认识 2.1新形势下提出的问题“上拦下排、两岸分滞”在一 个较长的时期指导了防洪工程体系的形成,为有效控制洪水

13、、减轻黄河下游的洪水灾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拦、排、放、调、挖”处理和利用泥沙的措施也得到了有效的实践。但是,随着新的治水思路的提出和黄河防洪工程体系的变化,也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 (1)上拦。小浪底水库建成后三门峡水库如何运用;在当前河道条件下,以小浪底水库为主的水库群联合调度如何调控洪水。 (2)下排。黄河下游主槽排洪能力如何尽快恢复;生产堤存在的利弊;河道行洪与滩区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协调。 (3)分滞。北金堤要不要废除,南北展如何定位;分洪动用东平湖与东线南水北调的关系。 (4)如何发挥小浪底水库在洪水资源化等方面的作用;怎样通过水库群实现水沙资源化联合多目标调度。 (5)“上拦下

14、排、两岸分滞”和“拦、排、放、调、挖”的内在机理,怎样使其协调一致等等。 2.2认识问题归结为:在经济社会背景已发生很大变化的条件下,在当前以小浪底水库为主的水库群的多目标调度、多种矛盾尖锐、协调关系困难 的情况下,“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洪水处理措施要不要重新认识,“拦、排、放、调、 挖”处理和利用泥沙的措施怎样定位。综合分析,“上拦下排、两岸分滞”和“拦、排、放、调、挖”存在以下不足: (1)洪水的资源属性不清晰。汛期的洪水是黄河水资源的组成部分,而不单纯是致灾的控制对象,把洪水作为资源来利用和管理考虑得不够。 (2)洪水处理的对象、目标、措施单一化,即存在就洪水论洪水、就减灾论减灾、就工

15、程论工程的情况。 (3)把洪水处理和泥沙处理相分离,割裂了水和沙的有机联系,脱离了黄河水沙统一治理的自然规律。 因此,对黄河洪水泥沙的处理,要按照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工程、技术、法规、政策等条件的许可来重新认识。3水库群水沙资源化联合调度管理的思考 3.1按照洪水的资源属性确定其处理原则和目标,对洪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黄河是资源性缺水的河流,1987年国务院批准“八七”分水方案,对多年平均580亿m3的径流量,按370亿m3分配给沿黄省区使用的方案,是因为“为了黄河治理和防洪的需要,必须留有一定的输沙入海水量,尽可能保持每年淤积泥沙不大于4亿t的水平,才不致加速黄河下游河道的恶化”。据有关

16、部门多次测算,为了保证河道淤积泥沙每年 不大于4亿t,至少需要冲沙水量200240亿m3(这一部分水量主要是汛期洪水,大部分无法应用)。因此,黄河天然径流量580亿m3中,可引用的水量不过360亿m3左右。从“八七”分水方案中可以注意到以下几点:(1)分水方案只考虑了冲沙和生活、生产、灌溉两部分用水;(2)先留足了冲沙用水;(3)冲沙用水是汛期全部的水;(4)汛期洪水除冲沙外,大部分无法应用;(5)非汛期的水已基本分完。 而实际情况是,首先,汛期多数时间处于小于2000m3/s以下不利于冲沙的小流量的平水期,据统计,19862002年潼关水文站710月份小于2000m3/s流量的天数年均101d,占82%,相应径流量为72.12亿m3,占710月径流总量105.24亿m3的68.53%,这部分水量不经过调控是达不到冲沙作用的。所以,“八七”分水方案预留的汛期冲沙用水如果不进行调节,只是个理论数字,实际是没有保证的。因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