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最终教案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8861622 上传时间:2019-02-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最终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最终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最终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最终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最终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最终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最终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三要中学 七年级历史(下册) 康新民【教材分析】隋末农民起义后,李渊建唐并统一了全国。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调整了统治政策,在经济上轻徭薄赋、政治上广搜人才,兼听各种意见,多方完善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其在位时期,被世人称为“贞观之治”,它奠定了唐朝前期强盛的基础。贞观时期的政治体现了封建专制制度最鼎盛时期的风貌。因此,本课是学生了解隋唐盛世的政治制度的最重要的机会,教师一定要引起重视,把本课内容讲好讲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列举唐太宗在军事上的主要业绩,归纳唐太宗在用兵上的特点。2.通过玄武门之变发生的原因和经过,探讨在封建社会的宫

2、廷中,类似玄武门之变的事情经常发生的原因。3.总结唐太宗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理解它对促进各民族经济的发展及民族的融合所起到的作用。4.了解唐太宗的用贤和纳谏,探讨用贤和纳谏与“贞观之治”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通过归纳和概括唐太宗的用兵特点以及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2.讨论唐太宗个人在贞观之治中所起到的作用,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评价历史人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唐太宗的历史事件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2.通过唐太宗的民族政策的学习,体会唐太宗在对待各民族问题上的平等态度和开放的胸襟。【教学重点】唐太宗的主要作为与“贞观之治”的关系。【教

3、学难点】1.了解在古代中国社会皇帝纳谏的积极作用。2.分析纳谏与现代社会民主制度的本质区别。【教学课时】1课时【学生情况分析】初一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比较突出,对新事物的兴趣相对比较浓厚。但是,他们理解抽象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弱,特别是辩证思维能力基本上还未形成。因此,教师在教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教学素材,分析问题也应该做好具体事例的铺垫,否则,学生将难以理解。【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在历史的长河中,你最欣赏哪一位皇帝?唐太宗、汉武帝、秦始皇、等。(唐太宗呼声最高)(提出问题):每年过年的时候,海外华人的聚集地在哪儿?(学生活动):唐

4、人街。(提出问题):为什么叫唐人街?(学生活动):因为那时的唐朝在世界上影响很大。因为唐朝有唐太宗,他是明君。(呼声很多,几乎都是赞美)。今天,我们来聚焦唐太宗,了解唐太宗因为哪些作为成为每个人心中的明君典范。一、“天策上将”夺位登基1.(提出问题):唐太宗青少年时是怎样一个人?(学生活动)李渊次子,从小练习骑射,喜好文史。文治武功 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改国号为唐,定年号为武德,李世民被封为秦王,哥哥被立为太子,弟弟李元吉被封为齐王。秦王李世民在统一过程中功勋卓著。多年南征北战却没有太大伤害,李渊说他是“天策上将”。卓越的军事家:李世民指挥作战有他的一套谋略,后人给他总结了一些经验,

5、从这些经验里可以看出他过人的军事才华,唐太宗是一个很突出的军事战略家和指挥家。 2.(提出问题):唐太宗又是如何夺取政权的?(学生活动):通过玄武门之变 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部下埋伏于玄武门,射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后又逼李渊退位,自己登基称帝。唐高祖李渊为何肯让位?(师生讨论,师总结)因为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他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和支持太子的齐王李元吉。李世民的军队控制了帝都,声称二人系作乱伏诛,加上群臣的支持和拥戴,李渊被迫将军国大事交由李世民处分,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兵权尽归李世民。在这种情况下李渊只好退位,如果不退位那么也只是个傀儡。皇位的争夺总是残酷的,成王败寇。二、贞观

6、之治3.(提出问题):唐朝由初期的“乱”逐渐地走向了“治”,从而推出“贞观之治”的 内涵,即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化繁荣、 民族关系融洽,中外交往频繁,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 并板书标题。提出问题:综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 中的历史作用。(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唐太宗即位后,次年(627)改元贞观。他居安思危,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 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终于促成了社会安定、 生产发展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中国封建时代最著名的“治世”。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7、隋朝为什么会灭亡?奢华浪费,劳民伤财。隋炀帝为了享受,大修宫殿,为到南方巡游,大征民工修造运河。 生活腐化,荒淫无道。为满足自己的贪欲,让全国进献珍奇宝物和大量美女。 战争太多,耗费国力。好大喜功的隋炀帝东征高丽,得不偿失,加上其他战争使得民 不聊生。最终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隋朝的灭亡。在惨痛教训的对照下,唐太宗下决心进行彻底治理,加上下属大臣们的通力协作,贞观之治在中国历史上展开了它美丽辉煌的画卷。 (1)政治方面完善制度:发展和完善了隋朝实行的三省六部制制定律法:修订颁行唐律发展科举:进一步发展隋代的科举制(2)经济方面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颁行租佣调法,轻徭薄赋

8、;劝课农桑,不夺农时;设置义仓,救灾备荒;增殖人口,奖励婚嫁,发展生产;兴修水利设施,疏浚河渠。(3)贞观盛世贞观政要记载太平盛世的景象,其间虽有溢美之辞,但却大体上反映了贞观年间升平富足的社会蓝图。师生共同解决课文中的思考题教师总结: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代明君,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非常杰出的政治家,对推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统治时期,能够汲取隋亡教训,居安思危,任用贤良,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和文德治国的思想,大大完善科举制,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怀柔政策,对外采取积极友好开放的政策。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唐王朝带来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

9、的升平景象,形成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后世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开元盛世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一生的为君之道,特别是其晚年的反省和总结,也为封建统治者提供富有借鉴意义的思想。因此,唐太宗对自己一生“功大过小”的评价是贴切的。三、开明的君主与开放的时代4.(提出问题):面对这种现象,如果你是唐太宗,你准备从哪些方面着手稳固江山?(学生活动)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唐太宗是从哪些方面着手稳固江山,并根据本节内容,将学生分为“君臣关系组”、“君民关系组”、“民族关系组”与“对外关系组”等四大组。学生参照课前准备与教师提供的探究材料,采取由学生设问答的方式,进行合作讨论,探究历史。教师就如何

10、提出问题进行方法指导和任务布置,让学生明确设问的方向。(一)知人善任:君臣关系组:材料一:“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材料二:唐太宗让画师在凌烟阁画了二十四名功臣的画像,其中包括我们比较熟悉的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和杜如晦。魏征去世时,唐太宗曾痛心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联常保此三镜,以防已过。今魏征殂,遂亡一镜矣。”材料三:唐太宗统治时期,天下出现“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的局面。(二)兼听纳谏:君民关系组:材料一:“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为君之道,必

11、须先存百姓。” “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 人以衣食为本以不失时为本。” “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简宽”。“贞观之初,志存公道,人有所犯,一一于法。”贞观二十三年,全国的户数增加到了三百八十万户,粮食连年丰收,粮价持续下跌。百姓开始安居乐业。材料二:唐太宗尤提倡儒学,对群臣说:“我只喜爱尧、舜、周、孔的道理,有了它好比鸟有翼,鱼有水,失去它就要死,不可暂时失去。”材料三: 唐太宗说:“通过科举考试后,天下英雄,都在我的掌握之中。” (三)民族和谐:民族关系组:材料一:“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古帝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朕

12、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材料二:太宗曰:“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华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如,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是四夷可使如一家。” 材料三:唐诗陇西行:“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四)对外开放:对外关系组:唐朝和世界的交往包括亚洲、非洲许多国家的使臣、留学生和艺人、僧侣来到唐朝,来到长安,使长安成了当时世界性的都城。为管理对外交往,唐朝政府还专门设鸿胪寺,负责接待工作。当时和唐朝交往密切的国家有七十多个。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在中国居住、做官,也与中国人通婚。大批外国人的到来,给唐朝注入了许

13、多新鲜的文化内容,如佛教、伊斯兰教。同时,唐朝的先进文化也向外传播,特别是对亚洲(朝鲜和日本)的影响尤其巨大。贞观十九年,日本开始了著名的大化改新,几乎是全面地学习唐朝文化。贞观时期,由于经济的发达和边境稳定,为中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唐朝和世界的交往和治经济一样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时期。同时,唐朝的先进文化也向外传播,特别是对亚洲的影响尤其巨大。贞观后期,唐太宗有了一些变化,先从纳谏开始体现出来。贞观十年,魏征发现他“渐恶直言”,这是唐太宗走向一些错误的开始,不过,唐太宗毕竟是个名君,在晚年他还能反省自己的错误,很难能可贵。 总结关于封建社会的盛世1.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

14、展,人民生活有所改善。2.出现原因:农民起义的推动;吸收前朝灭亡的经验教训;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统治者相对勤政爱民,励精图治;良好安定的社会环境。3、对盛世的认识:肯定其进步作用;认识其实质。4、(提出问题):读史可以明智,我们要学会以史为鉴。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可以借鉴唐太宗哪些宝贵的历史经验?对今天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如:用人原则、民生问题、法制问题、处理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等。(总结归纳)视频播放音乐,教师叙述,历史尽头的回眸,是一串奔流不息的轨迹,伴着丝绸古路悠扬驼铃,寻觅长安古城的雄风。我们看到了历史丰碑,

15、镌刻出的辉煌画卷,那是武功赫赫,文采风流的盛世王朝,及那位知人善任,克己纳谏,以民为本,文德治国,以诚相待,对外友好,安世济民的唐太宗。在他统治时期形成的令后人津津乐道的“贞观之治”,为唐朝历史奠定了坚实的经济、政治基础。他的为君之道与治国思想对后来的统治者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纳谏和用人方面的优点,特别是清醒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批评精神,更成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唐太宗以自己的才能、智谋和决断有力促进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板书设计】【体系构建】“天策上将”夺位登基唐“贞观之治”形成主要原因:吸取隋亡教训;选贤任能,虚怀纳谏,励精图治。统治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强调“存百姓”思想。法律政策:从民本思想出发,慎用刑法。文化举措:完善科举制,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民族政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西北各民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对外政策:奉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 评价:封建地主阶级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