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结题报告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8753300 上传时间:2019-02-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性化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个性化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个性化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个性化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个性化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个性化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性化结题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关小学校本研修结题报告 7月3日文章题目结题报告作者魏 艳一、课题的提出:(一)、我校学生阅读积累现状及原因分析:1、学生阅读积累的现状:通过几年课程改革的实施,我校的老师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局限于小课堂的语文学习是封闭的,不可能高效。课内的阅读固然重要,但一学期下来,学生才阅读28篇文章,即使篇篇读得滚瓜烂熟,所得又有几何?所以语文教学要扩大课外阅读量,拓展语言实践范围,加大语言实践的力度,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既然课外阅读对学生的发展这么重要,那么我校的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是如何的呢?带着这一疑问,我们从课外阅读积累的兴趣、方法、习惯三方面对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统计结果看:经常阅读(平

2、均每周3小时以上)的学生仅占6%,偶尔阅读(平均每周13小时)的学生占72%,从不阅读的学生占22%。从所阅读的书目来看:名著仅占8%,小说、杂志占40%,漫画类52%。有20%的家长不赞成孩子读课外书,明确表示不允许学生看与学习无关的书;家长放任不管的占38%;家长支持学生课外阅读的仅42%。经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显示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积累有以下特征:、学生家中藏书有限,大部分学生无课外书可读。、学生无读课外书的需求和习惯。、阅读方法不当,不注重积累。、学生知识面窄。、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差。有一位作家曾经说过:“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正因为我校课外阅读的现状导致学生的语言贫乏,最直接的表现

3、是在交往过程中的听、说、读、写能力差。语言的贫乏,造成学生作文时“词汇不够,文章贫血;句法笨拙。”2、针对现状的原因分析:(1)、教师原因:我校大部分教师只注重课堂教学的研究,而把课外这一块广阔的领域丢给学生,课外阅读处于一种自发状态,有的教师虽然进入课外阅读指导领域,但缺乏理论引导和实践经验。造成学生课外阅读涣散,成效不高。也有部分教师急功近利,要求学生读背好词、好句、好段、词、句、段集锦、绝妙好词、好句、好段等书籍来进行积累,殊不知这样的书既不符合儿童心理,又不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其量只能算是成人一本“作文片断摘录本”,学生死记硬背这样毫无趣味的“书”,只记住了一些“空壳”的语言。(2)

4、、家庭原因:我校许多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大部分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不在孩子身边的父母,只关心孩子的生活和成绩,祖辈又不懂教育,所以有20%的家长不赞成孩子读课外书,明确表示不允许学生看与学习无关的书,放任不管的占38%,支持学生课外阅读的仅42%。家长文化层次低,根本没有购书意识,许多孩子家中没有藏书。(3)、学生原因:小学生年龄小贪玩好耍,又加上电影、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的深入普及,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大受影响,不少学生放学回家,不是出去玩,就是就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在电脑前玩游戏。对玩电视、网络如此痴迷,他们哪里还顾得上课外阅读。由此可见,我校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课外阅读尚处于

5、消极、盲目、低效状态,改变此种局面迫在眉睫。所以我校提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积累”的研究,希望通过研究促使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积累活动,使学生掌握一定阅读积累的方法和技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喜爱阅读,读有所得,充分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打好基础。(二)、研究的理论依据:1、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意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第一学段中提出这样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6、。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在第二学段中提出这样要求:“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的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中提出这样要求:“学会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收集信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2、唐朝诗圣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他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

7、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少数,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数,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这一观点说明什么呢?这说明课外阅读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成部分。这也说明,局限于小学语文课堂的语文学习是封闭的,是脱离现实生活中的语文实践活动,因而也不可能是高效的。只有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洽的语文教育体系,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基于以上原因,我校开展县级课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积累”的研究,希望通过面向全体学生的研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积累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外阅读积累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培养学

8、生语文课外实践和语言表达能力。二、对关键词的界定: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自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积累在新华词典中解释为“逐渐聚集”。其实积累就是某事物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一点一点发展,一步一步前进,到一定程度完成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课外阅读积累是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日积月累好词佳句,并经历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复杂过程使好词佳句成为学生自己语言仓库中的“活词典”。“积累”一词在语文课程标准频频出现,“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是语

9、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没有语言的积累难有语文能力质的飞跃。课外阅读是积累的途径,积累是阅读的目的。也就是说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以便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三、解决问题的设想;(一)、研究目标:1、研究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积累的兴趣的方法.2、研究学生获得课外书读的途径,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课外阅读材料。3、研究学生课外阅读积累的方法,使学生能在课外自觉地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阅读积累活动。4、研究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积累良好习惯的途径。 5、营造学校课外阅读积累的良好氛围,打造书香校园。(二)、研究内容:1、

10、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积累兴趣的方法。2、学生获取课外读物的途径。 3、学生课外阅读与积累的方法。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积累习惯的途径。(三)、研究对象1、探索实验阶段:5-6年级学生。2、大面积试验阶段:城关小学全体学生。(四)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以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为主,辅之以家长反馈调查等。1、调查法:在准备阶段,为了弄清教师和学生在课外阅读积累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课题组深入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调查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做出了分析报告。初步找到师生在课外阅读积累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在实验探索阶段,课题组通过问卷、座谈、上

11、实验课、现场听课、学生制作课外阅读积累小报等方式,探寻教师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积累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找到在阅读教学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指导策略和方法,形成实验稿。在总结阶段,课题组通过调查问卷和报告检验课题研究的效果。2、文献研究法:在准备阶段和探索实验阶段调查的基础上,课题组的主研人员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理论学习与研讨,拟定课题培训资料,在全体语文教师中进行培训,完成了教师的读书记录卡,理论学习笔记等。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的人员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入交流对课外阅读积累的认识和理解,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开拓人的视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认真学习外地课外阅读研究课题的相关

12、成果和实践活动的经验文章,了解和学习国内外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一些具体做法,搜集与课外阅读相关的理论、案例,展开学习交流。我们发现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对教育科研的顺利开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始终把全体语文教师的学习培训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我们通过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学习了小学语文教师、现代教育新理念、名师讲名篇、教育的智慧、有效的课堂、冰心散文集、巴金散文集等教育教学理论、名著。每期集中教师进行阅读教学培训两次,其余时间为教师个人自学,要求教师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写好教学随笔,随时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并将教师的业务理论学习纳入教学“六认真”工作检查。我们还强调师生共同参与课

13、外阅读,师生同读一本书,讨论书中的精妙之处,交流读书心得。教师指导学生怎样进行阅读,怎样积累,怎样将积累的语言素材进行运用。我们还多次请教研室的老师对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作技术指导,外派教师参加省市县和手拉手学校举行的各种研讨活动,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交流,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学习机会。3、行动研究法:课题组坚持每月两次的例行科研会议,定期向教师宣传科研动态,了解外校外地相关的科研信息,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课题组通过学校广播站、黑板报,经常刊播一些课外阅读积累的方法和习作。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建立班级图书角,趣味阅读。我们全校还开展了“师生

14、共读”、“生生共读”、“亲子共读”等阅读活动,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同,赢得了广泛的关心和支持。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扩大影响,增进交流,形成氛围。4、总结法:课题组将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积累的研究研究方案用于全校的课外阅读积累实践的教学中,要求教师每月认真进行课外阅读积累实践活动的理论学习,写好读书笔记,每月认真上好一节实验课,及时进行分析总结教学中的得失,记下课外阅读实践中如何指导学生“阅读积累”的精彩片段,总结经验,提炼实验成果。我们要求科研人员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撰写好教案,每期选两节课供全体教师进行教学研讨,引导全体语文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把阅读积累实践活动工作扩大到每一位语文教师。主研

15、人员及时填写好“教研活动记录卡”,检查教师的理论学习笔记本。要求教师认真组织好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对课外阅读中的好词佳句进行摘录积累,课题组做好回收,及时进行总结,以备今后进行研究之用。四、实施过程:按照学校课题规划,本课题研究计划用一年时间完成,即2014年2月至2014年11月。第一阶段:调查阶段、理论准备阶段(2014年2月至2014年3月)研究内容:成立课题组、宣传动员、理论学习、准备深入学生调查、收集资料、现状分析,确立课题,拟定研究方案。阶段成果:学习笔记、调查报告、研究方案、案例。第二阶段:探索实验阶段(2014年4月至2014年5月)课题组根据研究方案,进行实验,总结,探索在课外阅读与积累指导方面师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解决问题方法,形成实验稿。阶段成果:师生在课外阅读积累方面问卷调查及情况分析,阶段小结,理论学习笔记,实验稿。第三阶段:全校实验阶段(2015年6月至2015年7月)将实验稿指导全校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对其科学性、可行性进行检验,搜集反馈信息,再次进行完善,形成“推广稿”。阶段成果:阶段小结。研究内容:对课题资料分类整理、归档,完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实施方案,准备结题。阶段成果: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学习笔记、教师论文。五、研究成果:(一)、认识成果:1、对关键词的界定: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自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实践活动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