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8603396 上传时间:2019-02-14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6.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近代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近代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近代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近代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代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代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土建学院建筑系 张婧,近 代 重 要 的 规 划 理 论,社会历史背景,时间:18、19世纪 工业革命 城市化 城市病 城市未来发展,18世纪初19世纪末的主要理论和实践,空想社会主义 田园城市 工业城市 带形城市 区域规划,空想社会主义,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6世纪前期) 代表人物:托马斯 摩尔(Thomas Moore) 主要思想:“乌托邦”(Utopia) 后期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初) 代表人物:欧文(Robert Owen) 傅立叶(Fourier) 戈定(Godin) 主要思想:城市建设与社会改造相结合 实践:新协和村、法郎吉、“千家村”,田园城市,代表人物

2、: 霍华德(Ebenezer Howard) 社会改革的鼓吹者 著作: 明日的田园城市,主要思想: “城乡磁体” (Town-Country Magnet),实践:莱奇华斯、韦林 影响:有机疏散理论、卫星城镇理论,历史贡献:,(1)在城市规划指导思想上,摆脱了传统规划主要用来显示统治者权威或张扬规划师个人审美情趣的旧模式,提出了关心人民利益的宗旨,这是城市规划思想立足点的根本转移,(2)针对工业社会中城市出现的严峻、复杂的社会和环境问题,摆脱了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从城乡结合的角度将其作为一个体系来解决,(3)设想了一种先驱性的模式,一种比完整的规划思想与实践体系,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及实践的

3、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4)首开了在城市规划中进行社会研究的先河,以改良社会为城市规划的目标导向,将物质规划与社会规划紧密结合在一起,工业城市,代表人物:戈涅(T. Garnier) 著作:工业城 主要思想: 城市功能分区思想。 重视规划灵活性,给城市个功能要素留有发展余地。 影响:城市集中主义、雅典宪章,工业城市 戈涅,带形城市(Linear City),代表人物:索里亚 伊 马塔(A.S.Matao) 主要思想:在新的集约运输形式的影响下,城市应呈带形发展,将周边城镇联系起来,组成城市网络 实践:马德里外围的4.8公里的带形城市 影响:城市分散主义、带形工业城市,带形城市(Linea

4、r City),带形城市,城市美化运动与自然主义的探索,城市美化运动(City Beautiful Movement),定义: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许多城市中针对日益加速的郊区化趋向,为恢复市中心的良好环境和吸引力而进行的景观改造活动 代表人物:伯恩海姆(D.Burnham)“芝加哥规划” 奥姆斯特(F.L.Olmsted)“纽约中央公园”,主要思想:期望通过创造一种新的物质空间形象和秩序,以恢复城市中由于工业化的破坏性发展而失去的视觉美与和谐生活,来创造或改进社会的生存环境。 局限性:装饰性过强,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影响:景观建筑学、园林规划、城市绿地规划,城市形态研究,代表人物:西谛

5、主要思想:以“确定的艺术方式”形成城市建设的艺术原则,主张研究过去、古代的作品以寻求“美”的因素,来弥补当今艺术传统方面的损失。 强调人的尺度、环境的尺度与人的活动以及他们的感受之间的协调,从而建立起丰富多彩的城市空间并实现与人的活动空间的有机互动 强调与“环境合作”,强调向自然学习,强调空间之间的视觉关系,强调多姿多彩的透视感,区域规划,代表人物:格迪斯 著 作:进化中的城市 主要思想:“地点工作人”的关系 “调查研究规划”的方法 城市聚集区首创区域规划的综合研究,20世纪二次大战前,未来主义城市设想 新建筑运动 柯布西耶的“阳光城市” 雅典宪章 功能主义城市宣言 分散主义与有机疏散 社区运

6、动,未来主义城市设想,代表人物:马里内蒂(F.T.Marinetti)、 桑伊 利亚(A.SantElia) 著作:未来主义宣言、未来主义建筑宣言,主要思想: 赞美现代大城市,否定艺术规律和传统,主张创造一种全新的未来的艺术。 强调以机械主义为未来的审美中心,崇尚机械美、崇尚与传统决裂的崭新的、现代的形式和风格。 影响:现代建筑运动、“高技派”、柯布“机械理性城市观”,未来城市,现代建筑运动,现代主义,时间(20世纪初 60年代末) 意识形态,现代建筑运动,代表人物:格罗皮乌斯(Walter Grpius)、密斯 凡 德 罗(Mies Van der Rohe)、勒 柯布西耶(Le Corbu

7、sier) 主要思想:对长期以来的“权贵主义”垄断建筑设计的一次重大的反叛,提出“为大众服务” 新“精英主义” 以“拯救众生”为己任,不是为精英服务,却由精英所领导,特点: (1)功能主义 “形式服务于功能” (2)反装饰 “少就是多” (3)标准化、模块化 (4)空间使用方面重视整体化 (5)重视节约费用开支,现代城市规划,动因:工业化带来的巨大的居住、工作、交通、运输需求和压力 过程:1909年 英国城市规划法 美国 第一次全国城市规划会议 “芝加哥规划” 1916年 纽约 区划法规(zong law) 1928年 瑞士 现代建筑师大会(CIAM) 1933年 第四次CIAM 雅典宪章,包

8、豪斯学院,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代表人物: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著作:明日的城市(The City of Tomorrow) 阳光城(The Radiant City) 主要思想:功能理性主义、形式理性主义、城市集中主义 实例:昌迪加尔规划、巴西利亚、巴黎德方斯区规划,明日的城市规划方案,伏埃森规划,“集中主义”的主要思想: (1)城市必须是集中的,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 (2)通过技术改造完善城市中心的集聚功能 (3)提高密度来解决交通问题 (4)通过用地分区调整城市内部密度分布,使人流、车流合理的分布于整个城市 (5)新型的、高效率的、立体化的城市交通体系,昌迪加尔规划

9、,代表人物: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主要特点:形式理性主义 缺点:功能分区导致社会分化 脱离本国国情 树立新首都的“纪念碑”,中心规模宏大、构思和布局过于生硬、空间环境冷漠,巴西利亚规划,代表人物: 科斯塔(L.Costa) 尼迈耶(O.Niemeyer) 主要特点: 形式理性主义 追求理性、高效、秩序和象征意义 注重功能分区和机动车的交通组织 采用高密度、立体化的居住模式 缺点: 城市形象呆板、过分庞大的空间尺度缺乏亲和感和人情味 单纯讲究理性功能和视觉功能而忽视了人心理功能的需要,雅典宪章功能主义城市宣言,代 表: 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 主要内容:功能分区 城市的四大

10、功能(居住、工作、游 憩、交通) 科学地制定城市规划 城市与周围区域的联系 历史文化保护 意 义: 缓解、改善了城市问题 对传统城市规划的改革和批判,广亩城市(Broadacre City),代表人物: 赖特 著 作: 正消灭中的城市 宽阔的田地 主要思想: 城市分散主义 对城市的否定,发展一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城市。 实 践:郊区化运动,广亩城市 Broadacre City,Broadacre City,广亩城,卫星城理论,代表人物:雷蒙 恩温 著作:卫星城市的建设 主要思想:提出“卫星城”的概念,便试图通过卫星城的分散能力,控制大城市的无限发展。 实例:大伦敦规划,卫星城市,有机疏散理

11、论,代表人物:E 沙里宁 著 作: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 主要思想:提出了有机疏散的城市结构和发展模式 作 用:大赫尔辛基规划,社区运动,大街坊(Super-block)与雷德伯恩体系 代表人物:斯泰恩(Clarenece Stein) 主要内容:“雷德伯恩体系” 人车分离 实 例:位于新泽西以北的雷德伯恩新镇大街坊 新城建设(四个绿带城),Radburn Super-block,邻里单位(Neighbourhood Unit) 代表人物:西萨 佩里(Clerance Perry) 主要思想:以一个不被城市道路分隔的小学的服务面积为一个邻里,组成居住区的“细胞”,讲求营造空间宜人景观,强调

12、内聚的居住情感,强调作为居住社区的整体文化认同和归属感,帮助人们对所在社区和地方产生一种乡土观念。 影响:广泛应用于新城建设和二战后的城市规划中,并成为居住区规划的主要理论依据。,邻里单位 Neighborhood Unit,划区 代表人物:屈普(H.Alker Tripp) 著作:城市交通与规划 主要思想:建立新的系统(道路分级并避免沿街建设房屋) 实践:考文垂中心区规划、伦敦重建规划,划 区 Precincts,中心地理论,代表人物:瓦尔特 克里斯塔勒 著 作:南部德国的中心地 主要内容:城市的区位理论、正六边形城市体系模式,19世纪30年代的莫斯科规划,决议:保存历史城市的基本格局,整顿街道和广场系统,改造莫斯科 禁止新建工业企业 扩大城市规模到500平方公里 外围森林绿带和楔形绿地 先进的交通体系:庞大的地铁、电气化郊区铁路 开辟水源,建设港口城市 注重城市艺术性,结合古典艺术和新建筑,战后四十年代后期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社会概况: 战争破坏 恢复生产、解决房荒、改建城市 人为弊端:悲观论调种种,大伦敦规划,起因:工业革命后,伦敦市区无限蔓延,矛盾激化,人口暴涨 “巴罗委员会” 巴罗报告 艾伯克隆比 主持大伦敦规划 内容: 6731平方公里/1250万人 单中心、同心圆、放射+环路、增加绿化 伦敦郡48公里半径的四个圈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