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成武教研室整理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2.课题1 空气.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8269812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成武教研室整理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2.课题1 空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山东成武教研室整理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2.课题1 空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山东成武教研室整理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2.课题1 空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山东成武教研室整理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2.课题1 空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成武教研室整理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2.课题1 空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成武教研室整理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2.课题1 空气.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4)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2.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2)学习运用观察、实验、收集资料,从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总结等方法获取信息;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3)运用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2)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

2、和求知欲,充分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3)逐步树立关注社会,热爱自然并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远大志向。教学重点 1.空气的组成;2.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2.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便能很快适应化学课的教学。教具准备 (1)投影仪、挂图(O2、N2、稀有气体的用途);(2)集气瓶、燃烧匙、红磷、烧杯、塞子(带导管)、弹簧夹、火柴。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 因为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人们对空气的认识比较晚。17世纪中叶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直到18世纪,通过对燃烧现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

3、研究,人们才开始认识到气体的多样性和空气的复杂性。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一 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他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工具,用液态的金属汞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拉瓦锡最早用实验得出了结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二用红磷做原料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 实验步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集气瓶中预先加入少量水;(降温)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2、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打开止水夹后,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15。3、化学反应: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4、原理: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态P2O5,使瓶内压强减小,烧杯

4、中水进入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等于消耗的氧气的体积。5、成败关键:气密性要好;(否则会小于1/5)红磷要充足;(否则小于1/5)红磷点燃后插入集气瓶要迅速;(否则大于1/5)要冷却至室温后方能打开止水夹。(否则会小于1/5)6、结论: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7、除氧剂的要求: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或液体,不能是气体。讨论 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来源:gkstk.Com三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

5、质0.03二、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分析纯净物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氧气:O2、氮气:N2、红磷:P、五氧化二磷:P2O5。举例 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如氧气、氮气。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组成混合物的各物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各自的性质。如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就各自保持了自己的性质。课堂练习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2.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 B.白酒 C.米醋 D.干冰3.我们已经知道,

6、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燃烧匙里为什么要盛放过量的红磷?(2)这个实验除了可以得出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的结论外,还可推出氮气_(填“难”或“易”)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_(填“活泼”或“不活泼”)的结论。(3)此实验过程中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答案:2.D 3.(1)让O2尽量消耗完全,使测得O2的体积更接近空气O2的实际体积 (2)难 不活泼 (3)不能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分析 过去,人们曾把氧气叫做“养气”,这充分说明了氧气的重要性。1.氧气的用途(1)供给呼吸 (2)支持燃烧提问 你们知道为什

7、么要在装入零食的食品袋中充入氮气吗?分析 氮气之所以能用于食品防腐,是因为氮气性质不活泼。灯泡中充氮以延长使用寿命,焊接金属用氮作保护气,都是利用了氮气不活泼这一性质。氮气还可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保护气、提供低温环境。2.氮气的用途(1)重要的化工原料 (2)保护气 (3)提供低温环境过渡 从氮气可作保护气这一事实知,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你能从下面的讨论中获得氮气的性质吗?讨论(1)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2)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一定高度后,还继续上升吗?这种现象能不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3)空气所表现出来的某些性质,能不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氮气的性质?结论

8、(1)氮气不能支持燃烧。(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该现象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3)空气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不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氮气的性质(如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但却不能在氮气中燃烧)。描述氮气的物理性质:物质颜色状态气味来源:gkstk.Com标准状况下的密度熔点沸点是否易溶于水氮气无色气体无味1.251 gL-1-209.9 -195.8 不易溶于水过渡 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外,还有一类很重要的气体就是稀有气体。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稀有气体的有关知识。3.稀有气体分析 稀有气体曾叫做“惰性气体”。这是由于稀有气体性质不活泼,人们在发现它们的时候普遍认为这些气体不能跟其他物质

9、发生化学反应。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有些惰性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于是又把它们改作为稀有气体。在空气的成分中,稀有气体所占比率虽然不大,但却很重要。(1)稀有气体的用途通过阅读让学生总结稀有气体的用途。(1)保护气 (2)电光源 (3)激光技术 (4)冷却剂 (5)麻醉剂分析 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成年人每天吸入的空气约为12 m316 m3。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故保护我们的空气已成了全世界人民都关注的问题。四、保护

10、空气分析少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我净化能力,仍能保持空气的洁净。如果进入空气的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数量超出了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就会造成空气的污染。讨论 1.在你身边发生过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2.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3.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你能做些什么?结论1.汽车尾气、工厂废气、沙尘暴、酸雨、使用含氟冰箱造成臭氧空洞、温室效应等都属于大气污染。2.使人发生呼吸道疾病、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水中生物濒临死亡、温室效应使沿海城市下陷、酸雨使建筑物被腐蚀、臭氧空洞使人受到紫外线的伤害而易得皮肤病和影响视力等等。3.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爱护花木,向周围的人宣传保护空气的重要性及保

11、护空气应采取的措施。思考假如你当了市长或省长,你会如何去改善当地的空气质量呢?回答1.大量植树造林。鼓励市民种草养花。2.把工厂建在人口不太集中的地区。3.使用和开发化石燃料以外的清洁能源。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4.汽车不再用汽油,而用车用乙醇汽油。5.加大检测汽车尾气的力度,禁止没达到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6.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B.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C.都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D.稀有气体有广泛用途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

12、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二、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 (2)支持燃烧2.氮气的用途 (1)重要的化工原料 (2)保护气 (3)提供低温环境3.稀有气体 (1)保护气 (2)电光源 (3)激光技术 (4)冷却剂 (5)麻醉剂四、保护空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的实验为中心,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和第一单元的知识出发,先是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感知空气的存在,接着由学生举实例证明空气含有的多种物质,进而提出探究空气中多种成分(主要是氧气)含量的任务。这样就创设了一个生动而真实的问题情境。真正体现了引导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的新理念, 这样效果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