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非稳态导热分析解法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71800 上传时间:2017-05-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非稳态导热分析解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三章非稳态导热分析解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三章非稳态导热分析解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三章非稳态导热分析解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三章非稳态导热分析解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非稳态导热分析解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非稳态导热分析解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非稳态导热分析解法本章主要要求:、重点内容: 非稳态导热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集总参数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一维及二维非稳态导热问题。 2 、掌握内容: 确定瞬时温度场的方法; 确定在一时间间隔内物体所传导热量的计算方法。 3 、了解内容:无限大物体非稳态导热的基本特点。 许多工程问题需要确定:物体内部温度场随时间的变化,或确定其内部温度达某一极限值所需的时间。如:机器启动、变动工况时,急剧的温度变化会使部件因热应力而破坏。因此,应确定其内部的瞬时温度场。钢制工件的热处理是一个典型的非稳态导热过程,掌握工件中温度变化的速率是控制工件热处理质量的重要因素;金属在加热炉内加热时,要确定它在炉内

2、停留的时间,以保证达到规定的中心温度。 31 非稳态导热的基本概念一、非稳态导热 1 、定义:物体的温度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过程称非稳态导热。 2 、分类:根据物体内温度随时间而变化的特征不同分: 1 )物体的温度随时间的推移逐渐趋于恒定值,即: 2 )物体的温度随时间而作周期性变化 如图 3-1 所示,设一平壁,初值温度 t 0 ,令其左侧的表面温度突然升高到 并保持不变,而右侧仍与温度为 的空气接触,试分析物体的温度场的变化过程。 首先,物体与高温表面靠近部分的温度很快上升,而其余部分仍保持原来的 t 0 。 如图中曲线 HBD ,随时间的推移,由于物体导热温度变化波及范围扩大,到某一时间后

3、,右侧表面温度也逐渐升高,如图中曲线 HCD 、HE 、 HF 。 最后,当时间达到一定值后,温度分布保持恒定,如图中曲线 HG (若 =const ,则 HG 是直线)。 由此可见,上述非稳态导热过程中,存在着右侧面参与换热与不参与换热的两个不同阶段。 ( 1 )第一阶段(右侧面不参与换热) 温度分布显现出部分为非稳态导热规律控制区和部分为初始温度区的混合分布,即:在此阶段物体温度分布受 t 分布的影响较大,此阶段称非正规状况阶段。 ( 2 )第二阶段,(右侧面参与换热) 当右侧面参与换热以后,物体中的温度分布不受 to 影响,主要取决于边界条件及物性,此时,非稳态导热过程进入到正规状况阶段

4、。正规状况阶段的温度变化规律是本章讨论的重点。 2 )二类非稳态导热的区别:前者存在着有区别的两个不同阶段,而后者不存在。 3 、特点; 非稳态导热过程中,在与热流量方向相垂直的不同截面上热流量不相等,这是非稳态导热区别于稳态导热的一个特点。 原因:由于在热量传递的路径上,物体各处温度的变化要积聚或消耗能量,所以,在热流量传递的方向上 。 二、非稳态导热的数学模型 1 、数学模型 非稳态导热问题的求解 规定的 初始条件,边界条件 下,求解导热微分方程。 2 、讨论物体处于恒温介质中的第三类边界条件问题 在第三类边界条件下,确定非稳态导热物体中的温度变化特征与边界条件参数的关系。 已知:平板厚

5、2 、初温 to 、表面传热系数 h 、平板导热系数 ,将其突然置于温度为 的流体中冷却。 试分析在以下三种情况: 1/h 、 =1/h 时,平板中温度场的变化。 1 ) 1/h 因为 忽略不计,即平板内导热的流量接近于无穷大,所以任意时刻平板中各点温度接近均匀,随着时间的延长,平板内各点 t ,而且整体温度下降如图 3-3 ( b )。 3 ) 1/h= 平板中的温度分布介于二者之间,如图 3-3 ( c )。 由此可见,表面对流换热热阻 1/h 与导热热阻 的相对大小对物体中非稳态导热的温度场的分布有重要影响,因此,引入表征二者比值的无量纲数,毕渥数。 3 、毕渥数 1 )定义式: ( 3

6、-1 ) 毕渥数属特征数(准则数)。 2 ) Bi 物理意义: Bi 的大小反映了物体在非稳态条件下内部温度场的分布规律。 3 )特征数(准则数):表征某一物理现象或过程特征的无量纲数。 4 )特征长度:是指特征数定义式中的几何尺度。 3 2 集总参数法的简化分析一、集总参数法 1 、定义:当固体内的 , 固体与流体间的表面传热系数 h ,固体的物性参数均保持常数。 试根据集总参数法确定物体温度随时间的依变关系。 解: 建立非稳态导热数学模型 方法一:椐非稳态有内热源的导热微分方程: 物体内部导热热阻很小,忽略不计。 物体温度在同一瞬间各点温度基本相等,即 t 仅是 的一元函数,二与坐标 x

7、、 y 、 z 无关,即 =0 则: ( a ) 可视为广义热源,而且热交换的边界不是计算边界(零维无任何边界)。 界面上交换的热量应折算成整个物体的体积热源,即: ( b ) t , 物体被冷却, 应为负值 由( a ),( b )式得: ( 3-2 ) 这就是瞬时时刻导热微分方程式。 方法二: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建立物体的热平衡方程,即 物体与环境的对流散热量 = 物体内能的减少量 则有: 物体温度随时间的依变关系 引入过余温度: 则上式表示成: 其初始条件为: 将 分离变量求解微分方程,对时间 从 0 积分,则: In 即: ( ) ( 3-3 ) 其中:其中: V/A 是具有长度的量纲,

8、记为 ; 毕渥数; 傅立叶数; 而 V 说明 Fov 、 Biv 中的特征长度为 V/A 故得: ( 3-4 ) 由此可见,采用集总参数法分析时,物体内的过余温度随时间成指数曲线关系变化。而且开始变化较快,随后逐渐变慢。 指数函数中的 的量纲与 的量纲相同,如果时间 ,则 则: 称时间常数,记为 。 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响应程度。 当时间 时,物体的过余温度已是初始过余温度值的 36.8% 。 确定从初始时刻到某一瞬间这段时间内,物体与流体所交换的热流量 首先求得瞬时热流量: 将 带入瞬时热流量的定义式得: = ( 3-5 )= 式中负号是为了使 恒取正值而引入的。 若 (物体

9、被加热),则用 代替 即可。 然后求得从时间 0 到 时刻间的总热流量: = = ( 3 6 ) 3 、集总参数法的判别条件 对形如平板、圆柱和球这一类的物体,如果毕渥数满足以下条件: =h(V/A)/ 厚度时,平板的长度和宽度的边缘向四周的散热对平板内的温度分布影响很少,以至于可以把平板内各点的温度看作仅是厚度的函数时,该平板就是一块“无限大”平板。若平板的长度、宽度、厚度相差较小,但平板四周绝热良好,则热量交换仅发生在平板两侧面,从传热的角度分析,可简化成一维导热问题。 一、 无限大平板的分析解 已知:厚度 的无限大平板,初温 ,初始瞬间将其放于温度为 的流体中,而且 ,流体与板面间的表面

10、传热系数为一常数。 试确定在非稳态过程中板内的温度分布。 解:如图 3-5 所示,平板两面对称受热,所以其内温度分布以其中心截面为对称面。 对于 x 0 的半块平板,其导热微分方程: (00.2 时,采用该级数的第一项与采用完整的级数计算平板中心温度的误差小于 1% ,因此,当 Fo0.2 时,采用以下简化结果:( 3-13 ) 其中特征值 之值与 Bi 有关。 由上式( 3-13 )可知: Fo0.2 以后平板中任一点的过余温度 (x , ) 与平板中心的过余温度 (0 , )= ( )之比为: ( 3-14 ) 此式反映了非稳态导热过程中一种很重要的物理现象:即当 Fo0.2 以后,虽然

11、(x , ) 与 ( )各自均与 有关,但其比值则与 无关,而仅取决于几何位置( x)及边界条件( Bi ) 。也就是说,初始条件的影响已经消失,无论初始条件分布如何,只要 Fo0.2 , (,m之值是一个常数,也就是无量纲的温度分布是一样的。 由此可见,当 Fo0.2 时,非稳态导热过程进入正规状况阶段。 2 、在一个时间间隔内非稳态导热过程中传递的热量 1 ) 从物体初始时刻平板与周围介质处于热平衡,这一过程中传递的热量:( 3-15 ) 此值为非稳态导热过程中传递的最大热量。 2 ) 从初始时刻到某一时间 ,这段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 :( 3-16 ) 3 ) 之比: (3-17) 其中:

12、 是时刻 物体的平均过余温度, 。 对于无限大平板,当 Fo0.2 ,将式( 3-13 )代入 的定义式,可得: ( 3-18 ) 对圆柱体、球体 0.2 时,无穷级数的解也可用第一项近似代替,并且 及 可表示为: ( 3-19 ) ( 3-30 ) 其中: 为无量纲几何位置,对平板 ,对柱体及球体 , R 为外表面半径,系数 A 、 B 及函数 的表达式取决于几何形状,见教材表 3-2 所示。 三、正规阶段状况的实用计算方法 当 Fo0.2 时,可采用上述计算公式求得非稳态导热物体的温度场及交换的热量,也可采用简化的拟合公式和诺模图求得。 1 、诺模图:工程技术中,为便于计算,采用按分析解的

13、级数第一项绘制的一些图线,叫诺模图。 2 、海斯勒图:诺模图中用以确定温度分布的图线,称海斯勒图。 首先根据( 313 )式给出 随 Fo 及 Bi 变化的曲线(此时 x/=0 ) ,然后根据( 3 14 )式确定 的值,于是平板中任意一点的 值便为: ( 3-21 ) 同样,从初始时刻到时刻 物体与环境间所交换的热量,可采用( 3 15 ) 、 ( 3 17 )作出 曲线。 3 、诺模图法评述 优点:简洁方便。 缺点:准确度有限,误差较大。 目前,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直接应用分析解及简化拟合公式计算的方法受到重视。 四、分析解应用范围的推广及讨论 1 、推广范围 1 )对物体被冷却的情况也适

14、用; 2 )也适于一侧绝热,另一侧为第三类边界条件的厚为 的平板; 3 )当固体表面与流体间的表面传热系数 h 时,即表面换热热阻 0 时,所以 时分析解就是固体表面温度发生一突然变化然后保持不变时的解,即第一类边界条件的解。 2 、讨论 Bi 与 Fo 对温度场的影响: 1 )傅立叶数 Fo : 由 (3-10) 、 (3-13) 式及诺模图可知:物体中各点的过余温度随时间 的增加而减小;而 Fo 与 成正比,所以物体中各点过余温度亦随 Fo 的增大而减小。 2 )毕渥数 Bi Bi 对温度的影响从以下两方面分析: 一方面,从教材图 3 6 可知, Fo 相同时, Bi 越大, 越小。因为,

15、 Bi 越大,意味着固体表面的换热条件越强,导致物体的中心温度越迅速地接近周围介质的温度;当 Bi 时,意味着在过程开始瞬间物体表面温度就达到介质温度,物体中心温度变化最快,所以在诺模图中 1/Bi=0 时的线就是壁面温度保持恒定的第一类边界条件的解。 另一方面 Bi 的大小决定于物体内部温度的扯平程度。如:对于平板,从诺模图 3 7 中可知: 当 10 (即 Bi0.1 )时,截面上的过余温度差小于 5 % 当 Bi 下限一直推到 0.01 时,其分析解与集总参数法的解相差极微。 综上可得如下结论:介质温度恒定的第三类边界条件下的分析解;当 Bi 时,转化为第一类边界条件下的解, Bi 0 时,则与集总参数法的解相同。3 4 二维及三维非稳态导热问题的求解一、求解方法 对于典型的几何形状的物体,可利用一维非稳态导热问题分析解的组合求得。 如图 3-9 所示:无限长方柱体的非稳态导热问题,属二维导热问题。截面尺寸为: 的方柱体可视为两块厚度分别为 及 的无限大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