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法概论 期末考试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62054 上传时间:2017-05-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传播法概论 期末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闻传播法概论 期末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闻传播法概论 期末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闻传播法概论 期末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闻传播法概论 期末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闻传播法概论 期末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传播法概论 期末考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闻传播法概论 题型:一,单选(10&1 )二,名词解释(4&5 )三,简答(2&10 )四,案例(25 )五,论述(25 )一,名词解释1,新闻传播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新闻传播法,是指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体现国家统治阶级意志的,用于调整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宪法的有关规定、有关法律、有关行政法规、规章等各种法律规范。狭义上的新闻传播法,是指专门针对新闻传播活动的一部法律,由国家制定的,调整与规范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2,名誉权:指公民、法人享有应该受到社会公正评价和要求他人不得非法损害这种公正评价的权利。3,新闻侵害名誉权:指用发表新闻的手段使

2、公民或法人的名誉权收到伤害的行为。4,隐私权:指自然人享有个人生活安宁与私人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5,新闻侵害隐私权:指在新闻作品中公开他人隐私而使他人隐私受到伤害的行为。6,肖像权:指人对于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是人所享有的对自己的肖像上所体现的人格利益为内容的一种人格权。7,新闻作品著作权:指作者创作完成新闻作品后享有的和新闻作品相联系的专有权利。它的特点一是这种作品产生在新闻活动之中,二是这种作品是新闻作品

3、而不是其他作品,三是新闻作品是具有强烈的时效性和以传播信息为目的的作品。8,危害国家安全罪:指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所构成的犯罪,客体是国家安全,即危害我国领土完整、主权独立和社会主义制度。主体是自然人,即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9,煽动:即煽惑、鼓动。它是指通过语言、文字公然宣传,或借助广播、影视、戏剧、书画等方式鼓吹自己的观点,已达到其非法的目的。煽动具有四个特点:一是表达方式的非理性,二是内容的非事实性,三是表现形式的公开性,四是有激发他人反常情绪的目的。10,国家秘密:指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律程序确定,在一定

4、时期内只限一定范围内的人员知悉的事项。11,政府信息公开: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以法定形式公开与社会成员利益相关的信息,允许社会成员通过查询、阅览、复制、摘录、下载等方式予以充分利用的行为。12,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对内容涉及政府的重大事项、重要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海内外关注的问题、重大突发事件、公共政策、公共服务、政府决策等所有与公共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针对这些内容提供的一种接受公众公开咨询、质询和问责的制度安排。13,舆论监督:指新闻传播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传递新闻信息等,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推动其沿法治和社会生活共同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

5、集体行为。14,媒介审判:指由于媒体报道和公众舆论主观上具有干预司法审判的意图,客观上可能会给法官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其无法严格遵照法官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的要求正常行驶司法审判权,从而给法制建设的推进、法治精神的传播、司法权威的树立的树立带来一系列消极影响。15,侵权行为:指行为人由于过错伤害他人而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16,新闻侵权行为:也称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利用新闻报道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17,抗辩事由:指在侵权案件中,被告针对原告提出的指控和请求,提出的一切有关免除或者减轻其民事责任的主张。18,新闻侵权诉讼中的抗辩事由:指新闻传播媒体和

6、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侵权诉讼中,针对原告提出的诉讼请求和主张,对应地提出其诉讼请求不成立或不完全成立的事实主张。19,著作权:也称版权,是作者或其他权利人对文学、艺术、科学作品所享有的署名、发表、出版、获取报酬等各项专有权利的总称。20,著作权侵权行为:指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又无其他法律许可,擅自对他人享有的著作权作品剽窃、篡改、假冒或以其他非法手段行驶著作权人的专有权利,从而损害了其人身权和财产权的行为。21,知识产权:指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作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广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著作权的领接权、专利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地理标志权、集成电路布图

7、设计权等各种权利。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及其领接权、专利权、商标权三个主要组成部分。22,作品:在文学、艺术、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够以某种有形的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23,著作权的合理使用:指在特定的情况下使用他人的作品,可以不经过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著作权法享有的其他权利的制度。24,著作权的法定许可使用:又称非自愿许可使用,使用人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以特定的方式使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向著作权人支付使用费,并尊重著作权人其他权利的制度。25,著作权的强制许可使用:指在特定条件下,由著作权主管机关

8、根据情况,将已发表作品进行特殊使用的权利授予申请使用此项权利的使用人的制度。26,新闻更正:指新闻媒体对已发表的不准确的、不客观或者不公正的报道,可能或已经给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造成损失时,所采取的对当事人有效的、必要的补救措施。一般而言,新闻更正具有事后补救的功能,是一种救济途径。27,二次伤害:指引发新闻事件的客观事件已经给当事人或公众造成了物质或精神的第一次伤害,而通过新闻的采访报道又引起或造成当事人或公众物质或精神的再一次伤害。二,简答或论述1,新闻传播法的基本原则 答: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一方面,公民享有言论出版自由的权利。 宪法第 35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

9、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另一方面,言论出版自由权利不可滥用。“两个服务”方向的原则。 “两个服务”是指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宪法规定的我国新闻传播法制的基本原则之一。新闻传播活动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工具和手段,必须坚持“两个服务”的方向。国家发展与政府管理的原则。有两层内涵:一是指国家发展新闻传播事业,二是指国家通过政府管理对新闻传播事业实施行政管理。2,新闻传播法的核心内容答: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法律制度 新闻传播与社会秩序法律制度 新闻传播与特殊新闻、信息的发布 新闻传播与公民权利 新闻传播与著作权 广告活动法律规范 新闻传播媒体的创办 新闻记者和媒体派出机构管理3,

10、在以国家安全的名义对媒体的报道进行限制的时候,国际上通行做法的特点?答:在保障国家安全和保护信息传播自由两者之间,力求达到一种合理的平衡;一般放弃事前审查而采取时候追惩的方式;更多地倾向于将维护国家安全义务的承担对象转化为政府及其公务员;将对媒体的限制内容规定在明确可控的范围内,尽可能压缩政府等权利部门以国家安全的名义对媒体报道范围进行自由裁量的空间和可能性。4,新闻媒体的保密制度答:新闻出版保密审查制度。 新闻出版保密规定第 6 条规定:“新闻出版保密审查实行自审与送审相结合的制度。 ”通过内部途径反映涉及国家秘密信息的制度。采访涉及国家秘密事项的批准制度。新闻发布制度。5,新闻侵权行为的特

11、点答:新闻侵权首先是和新闻活动相关的行为,这种相关性主要表现在侵权者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从形式上看,新闻侵权主要是对公民的人格权的损害,尤其是侵害公民的名誉权和隐私权最为常见。从传播方式看,新闻侵权行为具有广泛性和迅速性的特征。从后果来看,新闻侵权会对受害人造成严重的伤害。6,新闻侵权的构成要件答:有侵权内容的新闻作品已经发表。新闻作品发表与否,是区别损害事实存在与否的关键。只有含有侵权内容的新闻作品已经正式发表,才能认定新闻侵权的客观事实存在,才能认定损害事实的各管真实性和确定性。有侵权内容的新闻作品发表后,必然会给受害人带来合法权益的损失,包括社会评价的降低、受害人的精神痛财产受损。行

12、为具有违法性。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除了正面报道,也会承担舆论监督、抨击社会不公的责任,正当的舆论监督不具有违法性。将“违法性”作为新闻侵权的构成要件,有助于新闻工作者正当行使舆论监督的权利。新闻作品有可指认的对象。含有侵权内容的新闻作品已经发表,且有可指认的对象,才会导致受害人在现实生活中被指认,进而引起其物质和精神权益的贬损。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主观过错。新闻侵权行为的前提是当事人过错的存在。过错分为故意过错和过失过错,故意过错要承担比过失更严重的法律责任。7,新闻侵权诉讼中的抗辩事由答:正确履行舆论监督的职能 公正评论 有权威的消息来源 公众人物和公众兴趣 合理使用 受害人统同意

13、8,新闻侵权的救济途径答:对方私了。私了方式是指由侵权人与受害人在自愿和充分协商的情况下,以私了的方式自行内部解决双方的矛盾。第三人居中调解。新闻侵权发生后,双方可以在第三人参与下来帮助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这是民间性解决民事纠纷最常见的方式之一。提起诉讼。在调解和私了都不能有效解决矛盾时,新闻侵权纠纷可以提交法院,通过法定的审理程序来解决。这是一种最有力也是最终的解决方式。9,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答:行为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侵害行为 指向特定的受害人 存在损害事实 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10,新闻侵害隐私权的构成要件答:新闻侵害隐私权行为的存在 受害人可以被指认导致了损害结果的出现 行为人主

14、观上有过错11,肖像权的合理使用答:公共利益的需要 肖像权人默示同意 肖像被“淡化”12,知识产权的性质答:知识产权是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是一种法定权利,其类型、内容均由法律设定。权利本体的私权性。权利本体的私权性是其归类于民事权利范畴的基本依据。知识产权的产生、行使和保护,均使用民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权利客体的非物质性。知识产权的客体,即知识产品、智力成果,是一种无形的精神财富,故客体非物质性是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表现:不发生有形控制的占有;不发生有形的损耗;不发生消灭知识产品的事实处分与有形交付的法律处分。13,知识产权的特征答:专有性 地域性 时间性14:著作权的特征答:首要特征是著

15、作权具有客体无形性 行使上的特殊性权利的可分性 存续的有限性人身性15,侵犯新闻作品著作权的法律责任答:停止侵害。即责令正在实施侵害他人著作权的行为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消除影响。即责令侵权行为人在一定范围内澄清事实,以消除人们对权利受害人或其作品的不良影响。公开赔礼道歉。即责令侵权行为人在一定范围内,向受害人公开承认错误,表示歉意。赔偿损失。即责令侵权行为人以自己的财产弥补受害人因其侵权行为遭受的损失。16,报刊创办的条件答:政治条件。我国的报刊创办工作必须接受党的领导,贯彻党的路线,坚持维恩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出版方针。物质条件。一方面,报纸、期刊是传媒集团发行的主要产品,经受着时市场的激荡;另一方面,报刊是党、政府、人民的耳目喉舌,是社会主义的舆论阵地。组织条件。报刊创办首先必须有确定的、能切实负责的主办单位和主管部门。其次还应囊括人才、管理等一些“软件” ,创办报刊要有一批合格的新闻采编人员和管理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