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的相关知识》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6048981 上传时间:2019-02-02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7.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象的相关知识》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气象的相关知识》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气象的相关知识》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气象的相关知识》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气象的相关知识》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象的相关知识》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象的相关知识》ppt课件(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气象 主讲:纪高杰,气象用通俗的话来说,它是指发生在天空中的风、云、雨、雪、霜、露、虹、晕、闪电、打雷等一切大气的物理现象。,一、 气象概念,涉及领域:农业气象、交通气象、工业气象、体育气象、医疗气象(人类生物气象学)等,世界气象组织为了纪念世界气象组织的成立和国际气象组织公约生效日(1950年3月23日)而设立3月23日为“世界气象日”。每年的“世界气象日”都确定一个主题,要求各成员国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并广泛宣传气象工作 的重要作用,1961年 气象 1962年 气象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贡献 1962年 交通和气象(特别是气象应用 于航空) 1964年 气象经济发展一个因素 1965年 国

2、际气象合作 1966年 世界天气监测网 1967年 天气和水 1968年 气象与农业 1969年 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 1970年 气象教育和训练 1971年 气象与人类环境 1972年 气象与人类环境 1973年 国际气象合作100年,1974年 气象与旅游 1975年 气象与电讯 1976年 天气与粮食 1977年 天气与水 1978年 未来气象与研究 1979年 气象与能源 1980年 人与气候变迁 1981年 世界天气监测网 1982年 空间气象观测 1983年 气象观测员 1984年 气象增加粮食生产 1985年 气象与公众安全 1986年 气候变迁,干旱和沙漠化 1985年 气象与公

3、众安全 1986年 气候变迁,干旱和沙漠化,1987年 气象与国际合作的 典范 1988年 气象与宣传媒介 1989年 气象为航空服务 1990年 气象和水文部门为减少自然灾害服务 1991年 地球大气 1992年天气和气候为稳定发展服务 1993年 气象与技术转让 1994年 观测天气与气候 1995年 公众与天气服务 1996年 气象与体育服务 1997年 天气与城市水问题 1998年 天气、海洋与人类活动 1999年 天气、气候与健康 2000年 气象服务五十年,2001年 天气、气候和水的志愿者 2002年 降低对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的脆弱性 2003年 关注我们未来的气候 2004年

4、信息时代的天气、气候和水 2005年 天气、气候、水和可持续发展 2006年 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 2007年 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 2008年 观测我们的星球,共创更美好的未来 2009年 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 2010年 世界气象组织致力于人类安全和福祉的六十年 2011年 人与气候,二、地面观测,1、地面气象观测必须有代表性、准确信、比较性 2、观测站分为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三类,无人值守气象站。 承担气象辐射观测任务的站,按观测项目的多少分为一级站、二级站和三级站。,3、环境条件 (1)地点应设在能较好地反映本地较大范围的气象要素特点的地方,避免局部地形

5、的影响。观测场四周必须空旷平坦,避免建在陡坡、洼地或邻近有铁路、公路、工矿、烟囱、高大建筑物的地方。避开地方性雾、烟等大气污染严重的地方。 (2) 在城市或工矿区,观测场应选择在城市或工矿区最多风向的上风方。 (3) 地面气象观测场的周围环境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及有关气象观测环境保护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4) 地面气象观测场的环境必须依法进行保护。 (5) 地面气象观测场周围观测环境发生变化后要进行详细记录。新建、迁移观测场或观测场四周的障碍物发生明显变化时,应测定四周各障碍物的方位角和高度角,绘制地平圈障碍物遮蔽图,4、观测方式 地面气象观测分为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两种方

6、式,其中人工观测又包括人工目测和人工器测。 5、观测任务:云、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风向和风速,降水、日照、蒸发、地面温度(含草温)、雪深;,三、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测资料,应用天气学、动力气象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某区域或地点未来一定时段的天气状况作出定性或定量的预测。 主要方法:概率统计、经验预报、 周期分析、回归分析、数值预报等。,天气预报的历史(1),16世纪以前,人们只能根据肉眼观测到的天象物象来判断天气或气候的变化(老农、水手、牧人)。一些有预示性的云天现象被编成谚语而流传,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东虹日出西虹雨”等。 17世纪中叶,意大利

7、人托里拆利发明了气压表,气象观测进入到应用一起阶段,随着气象站的简历和气象理论的发展,出现了根据当时气象资料演变规律预测未来天气的单站预报方法。 100多年前,随着电报和探空气球的出现,地面和高空的气象预报可以被较快的传递和集中,欧洲出现了天气图。,天气预报历史(2),19世纪后半叶,英法等国一些科学家开始用分析天气图来制作天气预报。 1857年荷兰人白贝罗发现了风压定律 1917年至1928年挪威人皮叶克尼斯父子和瑞典人贝吉龙等创立了气团、锋面的学说 1937年至1939年美籍瑞典人罗斯贝创立了大气长波理论,使天气图预报方法由浅入深日渐成熟。 现在,计算机及航天应用技术的日趋成熟使得天气预报

8、科技水平达到更高层次。,1960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气象卫星,我国是1988年发射第一颗“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气象卫星分为极轨和静止两类。目前赤道上空有六颗静止气象卫星( 包括我国的风云二号),连同极轨气象卫星组成了全球气象卫星观测网。 气象卫星上安装着许多遥感仪器;拍摄云的分布,遥测大气温度、湿度、风、降水;收集和分发气象资料。,气象卫星可以作出大范围、特别是台风、暴雨的短期短时预报;还可作为太空中站,向航空、航海、环保、农业等部门传递气象信息,用途广泛。,四、人工影响天气,增雨:根据云的情况(性质、高度、厚度、浓度、范围等),分别向云体播撒致冷剂(如干冰、丙烷等)、结晶剂(如碘化盐、碘化铅、

9、间苯三酚、四聚乙醛、硫化亚铁等)、吸湿剂(食盐、尿素、氯化钙)和水雾等,以改变云滴的大小,分布和性质,干扰中气流,改变浮力平衡,加速其生长程,达到降水之目的。,防雹:用播撒催化剂(碘化银)或爆炸等方法, 抑制或削弱云中冰雹的生长, 以减轻或消除冰雹的危害。,消雾:用人工播撒催化剂、人工扰动空气混合或在雾区加热等方法,使雾消散,称为人工消雾。,防雷:防雷是指通过组成拦截、疏导最后泄放入地的一体化系统方式以防止由直击雷或雷电电磁脉冲对建筑物本身或其内部设备造成损害的防护技术。,注意事项: 室内: 1、 不能停留在屋面和楼顶上。因为大多数雷击都发生在建筑物的顶部。 2、要及时关闭门窗。对钢筋水泥框架

10、结构的建筑物来说,关闭门窗可以预防侧击雷和球雷的入侵。大多数球雷是沿着建筑物的烟囱、窗户和门进入室内的,在室内运动数秒钟便逸出,逸出时易引起爆炸。 3、在雷击时不要接近建筑物的裸露金属物,如水管、暖气管、煤气管等,更应远离专门的避雷针引下线。因为这些金属管线在雷击时往往会过电,你一接触它便会全身过电,轻则受伤,重则被击身亡。 4、不宜使用未加防雷设施的电器设备。这是因为楼房的避雷针只能保护建筑物,但对沿架空线、电话线或有线电视线而侵入的雷电波却无能为力。,室外: 1、不宜在旷野中打雨伞和高举其他金属物件。因为高举的雨伞等金属物件在旷野地区比较突出,容易被雷电击中,雷电由伞尖导下,使打伞者被击伤

11、亡。国外也有人报道,在高尔夫球场,有人在挥动球杆指向空中的瞬间遭受雷。 2、不宜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低矮建筑物。因为低矮的建筑物都没有防雷设施,并且大都处在旷野中,是开阔地面上较高的突出物,容易吸引闪电落击。 3、不宜躲在大树底下。当雷暴雨来临时,一般人都会很自然地跑到大树底下去避雨,殊不知,往往是避过了雨淋却惹来了雷祸。因为大树较高,常常是一个地带的突出物,容易遭致雷击。,4、不宜快速开摩托车、骑自行车。在雷暴天气时,开摩托车遭雷击伤亡的事件不断发生。这些人以为摩托车速度快,冲一冲便可避过雷雨,其实,摩托车再快也快不过雷电。因为摩托车车身多为金属,在宽阔的公路上比较突出,当强雷暴在天顶时,

12、骑车人很容易遭雷击。 5、不宜进行户外球类活动。雷雨天进行室外、野外球类活动,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这已经被国内外许多雷击灾害实例证明。尤其是足球,因为在广阔的足球场中,一个人就是一个尖端放电体,遭致天顶雷击的可能很大。 6、不宜在水面或水陆交界处作业。在我国南方,尤其是在农村日常生活中,人们在水面及水陆交界处活动频率很高,雷击伤亡的事例比较多。,夏季外出郊游或生产,最好携带非金属的防雨工具,如塑料雨衣、木柄或塑料柄雨伞;旷野中避雷时最好将身上的金属物取下,放在几米距离之外;打雷时避雨切忌狂奔,因为步子大了通过身体的跨步电压就大,容易伤人;不要随便在楼顶或屋顶设置金属天线,包括晒衣铁线

13、,因为这些金属线容易引来雷击;万一发生了不幸的雷击事件,要及时报警求救,同时为伤员或假死者作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摩,进行力所能及的抢救。,五、发展方向,在2009年12月8日,中国气象局成立60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气象事业关系国计民生,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气象工作的作用日益突出,任务更加繁重。本着“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和建设“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发展要求,努力提高气象预测预报能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进一步推动我国气象事业实现更大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为改善全球气候环境、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结束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