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论文-关于当下中国语境中历史人文教育的思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591218 上传时间:2017-09-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理论论文-关于当下中国语境中历史人文教育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育理论论文-关于当下中国语境中历史人文教育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育理论论文-关于当下中国语境中历史人文教育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育理论论文-关于当下中国语境中历史人文教育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育理论论文-关于当下中国语境中历史人文教育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理论论文-关于当下中国语境中历史人文教育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理论论文-关于当下中国语境中历史人文教育的思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理论论文-关于当下中国语境中历史人文教育的思考论文摘要:后现代思潮的解构性和虚无性对青少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了负面影响。当下的中国必须对青少年进行主流道德思想的教育,宏扬我国传统文化,帮助提升青少年人生境界和建立正确价值观。提出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弃其糟粕;教师不但要有较深的历史人文底蕴,深刻而全面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对现代文明更要有清醒的认识;借助历史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利用能启动学生情感的历史事实让学生受到人文教育;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深刻理会与体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等。 论文关键词:现代性;后现代;历史人文教育;传统文化 1 当下

2、中国特殊的社会语境 当下的中国正处在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交织影响的语境之中。现代性是自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以来,社会发展的特定历史形态,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有 4个方面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民主法制”、“理性复归”和“宗教改革”。现代性以理性为中心高扬人的主体性价值,现代性认为人能够把握社会的规律性,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前进性、进步性和客观性。现代性观念认为人类会朝着一个进步的目标前进。后现代思想是对现代性思想的解构和反思,它表现为社会诸领域的多元化,虚无化等思潮,它对主流思想进行解构1。莫道夫认为,“我们目前的时代,是由支离破碎的片断组成的”。“在我们这个一切都走上不归路的时代里,要想找到完整统

3、一的规则,也是不可能的。无论是在过去或未来,都无法找到秩序,而在目前,更是扑朔迷离,无处追寻。” 我国的现代性历程至今还未完成,“以人为本”还是目前我国的治国纲要,“随风潜入夜”的后现代思想会对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从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看,后现代思潮的出现有其积极意义。“后现代哲学的一个重要贡献在于促使我们重新审察人与世界、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重新省察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但是,在当下的中国,特别是我国正处于追求现代性的历程之中,我们需要的是稳定性和建构性。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一直渗透着主流的教育理念,社会一直也在弘扬着主旋律。然而,后现代思潮的影响已是无孔不入,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

4、响相当大。我们必须重视后现代思潮对青少年的影响,特别是负面影响,然后根据教育规律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面对它。 2 后现代思潮对青少年学生产生的现实影响 首先,后现代思想对青少年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重大影响。青少年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时期,社会大环境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可是,社会上各种腐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青少年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对学生影响很大,校园中学生的表现几乎成了社会的缩影,学生中吸烟、喝酒、赶时髦、寻求刺激者,追求标新立异者随处可见,并且青少年学生中已发现有吸毒和参与色情活动者。这些同社会所弘扬的主旋律是背道而弛的,70 后、80 后、90 后甚至成为

5、社会思潮的代名词,并且代沟越来越明显,老师和家长感到越来越难和学生沟通。 其次,社会的伦理观的扭曲和道德失范在青少年中表现的也特别明显。我国当代的教育模式是从西方引进的“知识型”的现代教育模式,传统的教育观也随着教育的转型而解体。解体后的教育行为、教学理念同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差距甚远。中国传统的的教育理念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成人之道”教育。儒家的这种教育理念是建立在对人性和人生目的的根本理解基础之上。“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困,人之大恶存焉。故恶欲者,心之大端也。”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传统儒家对人性的表述并不是否认人的善良天性,而是认为如果人不接受教育,即便是出于善良的天性也未必

6、能行善。传统儒家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知识的一般传授,而是通过对具体事情、具体处境的点拨和教化,使人生境界得以提升,成己成物,达于大道。孔子认为,“君子谋道不谋食”。但是,现代教育则是向受教育者传授客观的知识,尤其是专业知识,使受教育者在未来的人生中可以谋生。现代教育已经失去了“成人之道”的教育功能。 随着传统教育理念的缺失,一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就会扭曲,伦理教育的缺失和主流价值观的引领就会使学生的思想变的更加多元化。社会道德的失范使部分青少年失去了主流道德的引领,多元的道德观造成了青少年的道德迷失。人主义和自我中心主义。通常情况下后现代主义者漠视集体,我行我素,有的人奇装异服

7、,有的人怪腔怪调,哗众取宠。因此,受后现代思潮影响的青少年会漠视他人和集体的利益。甚至这些青少年认为其行为是富有个性的表现。 最后,后现代主义思潮会导致一些青少年反主流和反传统。因为,后现代主义者不相信任何具有客观和普遍精神的理性,也不承认社会的发展具有秩序化和规范化,更不相信会有任何一个社会团体或阶层,可以成为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或社会普遍利益的代表者。这对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的青少年产生了极坏的影响,青少年往往不加批判地接受西方文化,或不加思考地拒绝传统文化。在否定了社会的主流和传统之后,他们往往会造成对流行文化的盲目追从。青少年的反主流和反传统思潮对国家和社会的危害性很大。 3

8、 重视历史人文教育弘扬传统文化精华 31 弘扬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我国传统文化 中有很多优秀的教育思想资源,尤其是伦理道德教育方面资源。“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作为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和传道者的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同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历史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要结合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儒家文化中有丰富的人生教育资源,大学中有“三纲”、“八目”。要教育学生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发展观。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礼、义、廉、耻”,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必须要有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博大胸怀。 或许,有人认为我国

9、传统的思想太守旧,过于束缚人的发展。诚然,我国传统文化确实是有其糟粕,但是不可否认,对于人格操守教育和伦理情操教育,我们传统文化有许多积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就是“伦理型”的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在当今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快的今天,用我国传统文化来重塑我们的下一代更有其现实意义。国外已有学者和专家关注儒家文化。当代美国的战略专家、知名学者亨廷顿在他的著作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提出了“中国威胁论”。他认为西方国家应该惕防儒家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威胁。“文明的政治结构;西方普世主义、穆斯林的好战性和中国对自身文化的伸张所导致的冲突;对中国权力的增长所作出的反应是均势还是搭车;断层线上战争的原因和

10、动力;西方的未来和由各种文明构成的世界的未来。”“如果中国经济在未来的 10 年或 20 年中仍以现在的速度发展,那么中国将有能力重建其 1842 年以前在东亚的霸权地位”所以,我们应该正视我们的历史和文化。重视历史人文修养和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作为教育工作者,学习和提高历史人文知识是我们必备的修养。 32 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利用课堂教学 宏扬传统文化有着系统、集中、扎实、潜在效益大等优点,因此其是一种很好的宣传方式。在弘扬传统文化教学中,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问题要加以探讨: 第一,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弃其糟粕。这种一贯的宣传与要求基本已成为一种思维定势,好象无可挑剔。但这里仍

11、有许多问题要去分析,譬如以什么标准去衡量何为糟粕,何为精华? 通常糟粕与精华是辨证统一的,难以做到两者截然分离。我们认为在区分两者时应以当前普世价值为基本标准,但不能过分苛求。在具体教学中不能过分拔高中国传统文化和那些道德“伟人”。在具体教学中精华要讲,糟粕也要面对,这样可以使青年学生能够以更加理性与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认为这样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特别是在当前青年人群中很容易流行狭隘而又盲目的民族主义情绪的氛围下,这种理性的梳理与反思可以让学生辨证而又冷静看待本国文化,发现本国文化的特点与不足,也使他们能渐渐明白中国文化的一些内在演化逻辑,也使其能够更加明白今后自身乃至

12、国家的改革所要努力与改进的方向。 第二,教师不但要有较深的历史人文底蕴,深刻而全面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对现代文明更要有清醒的认识。既能深入传统文化中品析其韵味,又能跳出而反思之而不为其所羁绊所束缚。要想擦亮别人的眼睛,首先要求自身的眼睛是雪亮的,有此等把握方能在展开历史人文教育时做到得心应手,融会贯通,将历史人文教育发挥的淋漓尽致,没有此等功力可能课堂上充斥只是枯燥单调与乏味,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第三,可以借助历史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道德情感是个体在道德认识和实践过程中伴随发生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的培养对个人品德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历史人物远离现实,但他们作为社会道

13、德标准的楷模随着历史而延伸至现在,即使教学中只有书面和图片形式,历史人物仍具有一定的感染作用,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但由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局限,需要人文教师高度重视和发挥情感教学的作用,酝酿教学情感,使历史人物变得鲜活生动,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漫长的中国历史,蕴含着许多教育素材。孔子等儒家所推崇的“内圣外王”的处世原则,范仲淹主张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情怀,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岳飞的“精忠报国”的民族气概都是历史的楷模。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通过这样具体生动的史例及丰满的人物形象来引起学生的共鸣,对青少年道德情操的陶冶很有帮助。青少年正

14、处于身心发展时期,他们可塑性大,作为人文老师,我们可以利用课堂教学,用历史上伟大人物的言行和思想去充实他们,使他们的道德情感得到正确的塑造。 第四,利用能启动学生情感的历史事实让学生受到人文教育。使学生能在这种历史事实中得到启发,能从中受到教育,从而增强对学生人文情感的教育。通过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的教育,让学生领悟中华民族不折不挠的民族精神。通过鸦片战争后,国人探索救国救民的一系列历史事件的教育,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历史事实的讲授,不仅能使学生的情感受到陶冶,也能使他们的意志受到鼓舞。 最后在教学中必须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深刻理会与体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如工作、交友、学习等中

15、的实际问题,将我们先人遗留下来的优秀理念运用其中,而不是空洞的说理或形而上的抽象宣传,这样,可以很好引导学生深刻理会与体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将这些优秀理念内化为其精神世界的一分,形成自觉意识。 4 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 按照教育规律,作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各方面的知识修养才能应对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并且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教学实践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深厚广博的学识是一名成功教育者的内在基础。作为一名人文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只有具备广博的人文知识,才能在历史人文教学中融会贯通,才能在历史的海洋中精选人文素材。历史人文教育工作者还

16、应具备一个历史学者的人格魅力。只有厚积薄发、充满个性魅力、富有人文气息、具有高尚人格的历史人文教师,才能让学生从中受益,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人文素养、高品质的学生。教育者应该始终做到以人为本,要充分发挥青少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主动的来追求历史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以人为本,即以人为世间万物的最可尊重者,以人为世问万物的根本。教师的职业就是传道解惑。因此,教师就应该开启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能力,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作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古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胸襟,必须要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的修养。教育者必须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历史人文知识,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达到持续的专业成长,也只有虚心学习,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我们才能迎接教育的挑战。这或许是当下中国特殊语境中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