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妇女健康教育对策【临床医学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432291 上传时间:2017-09-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褥期妇女健康教育对策【临床医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产褥期妇女健康教育对策【临床医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产褥期妇女健康教育对策【临床医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产褥期妇女健康教育对策【临床医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褥期妇女健康教育对策【临床医学论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医学论文-产褥期妇女健康教育对策【关键词】 妇女产褥期是指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一般为 6 周1。产褥期是母体整个生殖系统恢复的一个过程,恢复的较差,将会直接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1 存在的问题1.1 生理因素 由于在分娩过程中,产妇经受了巨大的身心变化,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如果不加强护理很容易导致异常产褥。如(1)产褥感染: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附件炎等;(2)产褥期恢复不良:子宫复旧不良,恶露异常或时间延长、尿潴留、便秘、痔疮等;(3)产后出血导致贫血或休克;(4)产褥中暑1。1.2 心理因素 在产褥期,随着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和

2、社会角色转变,产妇的心理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经过了 10 个月的等待和分娩的痛苦之后,终于迎来了孩子的降临,自身也发生了一个角色的变化,即由一个年轻的女孩子转变为一个母亲的身份。既好奇高兴,又迷惑犯愁,情绪波动非常大。如:分娩过程,胎儿的身体状况及性别,如何照顾孩子等,会产生焦虑、抑郁和沮丧的心情。1.3 社会因素 产后医护人员的照顾、夫妻感情、亲属的支持和帮助等都可影响产妇的心情。不良的情绪状态不仅会影响身体的康复,而且还会抑制乳汁的分泌,严重者甚至会发生产褥期精神障碍2。产褥期精神障碍包括产后情绪不稳、产后抑郁症、产后神经病1。在我国,约有 2.5%6.1%的产妇经历过产后情绪不稳和

3、抑郁症,因产褥期精神障碍而转入精神病院者占精神科女患者的 1%6%,占精神科门诊女患者的 2%3%。产褥期精神障碍的复发率也高,文献报道的复发率为 35%左右2。1.4 经济及其它因素 很多产妇因为居住条件、家庭经济负担而导致产褥期感染,由于营养不良而引起乳汁分泌不足,这些均影响了母子的身心健康。还有些产妇受传统习惯的影响,素有 “坐月子”之称,如:不吃水果、蔬菜,忌冷、酸、硬等事物,不洗头、不洗脸、不刷牙、不洗下半身,身上裹得严严实实,戴帽子,穿袜子,躺床上不走动,同时还要避风。这些行为轻则给产妇的生活带来不便,重者可导致产褥期感染。2 分析与讨论2.1 缺少健康教育或宣传力度不够 产褥期对

4、妇女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期。产褥期妇女的健康问题涉及生理、心理、经济和社会因素等多个方面,应该受到重视。由于缺少健康教育或者宣传力度不够,大多数产妇对产褥期的营养保健知识了解甚少,自我保健水平低,意识差3。2.2 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不力及受传统习惯影响 农村由于“重男轻女”传统观念影响,为了生男孩,多次计划外怀孕,不敢去正规医院而去私人诊所流产或生产,因私人诊所条件简陋,卫生消毒不严,引起流产后感染、慢性盆腔炎、产褥期感染,甚至危及生命。2.3 传统医学模式教育的影响 妇产科医生由于缺乏产科精神疾病的知识,对于产妇的精神障碍往往不能做到及早发现,给予及时治疗。医疗卫生机构存在的这些问题,对

5、产褥期妇女身心健康的恢复有很大的负面影响。3 对策3.1 加强健康教育的宣传 采用妇幼保健机构网络由上到下逐级宣传,各基层领导干部应高度重视妇女健康教育。(1)充分发挥各级基层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的作用,利用各种媒体,如网络、电视、广播、板报等途径进行广泛宣传,使她们了解妇女“五期”和常见妇科病的保健知识,知道怎样预防和治疗各种常见妇科病;(2)定期普查:在逐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同时,对社区和农村做好妇科病的普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防为主,防治结合。3.2 认真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积极提倡科学“坐月子” 积极改变传统观念,自觉执行计划生育政策,避免计划外怀孕,减少感染几率。同时要积极采

6、取科学坐月子:首先吃好,睡好,尽早下床活动;特别注意个人卫生,提倡母乳喂养;合理安排性生活,做好避孕措施,定期复查,预防产褥期疾病。3.3 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还要了解与本科有关的其它学科知识。单位可以通过培训、进修等方式来加强医护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 3.4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提高妇女干部综合素质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人们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各级各类从事妇女工作的行政人员,要掌握妇女健康教育的知识,如计生单位、妇联工作人员等,在做好妇女工作的同时,进行妇女健康教育的宣传。【参考文献】1 乐杰.妇产科学,第 5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7-100;257-263.2 崔伊薇.妇幼心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60.3 毛丽梅,孙秀发,章锡平,等.湖北省妇女产褥期营养保健知识和行为调查研究.卫生研究,2005,34(1):118-1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