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素质笔记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73209736 上传时间:2019-01-2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综合素质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小学综合素质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小学综合素质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小学综合素质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小学综合素质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综合素质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综合素质笔记(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 综合素质综合素质主要讲三大模块:职业理念、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题型三种:一、选择;二、材料分析3个,第一个一般是职业理念的运用或教师职业道德的运用(根据学生表现和教师做法),第二个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大题,第三个大题是阅读理解题,每个14分左右;三、写作50。侧重点是第一模块职业理念和第三模块职业道德,各考一个材料分析题。模块二考2-3个选择题。模块一 职业理念(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第1节 教育观素质教育多是选择题,记住,中共中央题头的文件一定是80年以后的。教育观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学生观是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教师观体现在教师角色的多样化(传道授业解惑指导父友示管研)素质教育的内涵

2、(与教育知识同)两全,个性发展,重点(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

3、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素质教育的政策(选择题)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来的大致分为4个阶段(1)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同时,提出实施9年义务教育(2)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关于德育工作的意见,这是第一次在国家 层面的文件提出素质教育,标志着素质教育开始成为指导思想(3)1995年,提出界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素质教育的概念的内涵,四个方面概括为四个字,身心宏专。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4)1996年,法规形式,首次归为政策性文件,肯定了方向。(5)2003年,重中之重

4、发生了转变:农村教育两基向两全发展,全面欧吉,全面提高。(6)2006年,中国义务教育法修订案,把素质教育写进法律,体现了国家意志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中小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培养合格的公民(国民)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7条:身体、心理、公民、学习、生存、法律、科学(二)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1.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两全,终身,重点,发展)(1)着眼于民族素质的提高 这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2)着眼于可持续发展 (3)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4)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创新发展 (5)着重于在教师引导下,实现学生主动、活泼的发展,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

5、展的统一学校开展的途径和方法:思路:1、 要有理念2、施行者:教师3、教学4、落实5、学生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一)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1国家政策保障2推进新课程改革3学校管理、课外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1)学校管理(2)课外、校外教育活动(3)小学班主任工作(二)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1发挥教师的作用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积极开展实践活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单纯为应付考试,追求高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现象。不同体现在方方面面:二者从根本上不同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到与人相处同情心严格肯定。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教学,探究教学。(人本主义

6、理论的观点)小组合作教学的前提是分好组,好处是:提高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促进人际合作,培养社会技能。探究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新型师生关系是前提,问题是核心,改善、拓宽是需求,合作是保障。鼓励教师多元评价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理论上,理解上的偏差;实施上片面化,多重阻碍对策:转变观念,了解新的教学观念,理解教学观念;实施上,加强教师队伍,体制保障;全方位、一体化。第2节 学生观(16页)马克思资本论发展观:德、智、体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主要源于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理想,是未来社会的价值目标,也是实现人的发展的最高理想境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

7、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和自然、和社会、和人、和组织打交道学生是独立的、成长的、社会的、有文化背景的 独立的就是有尊严的,与教师是平等的,所以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 成长的,不成熟的,片面的,有缺点的,要耐心引导 社会的,复杂的,多样的,要承认多样性 有文化背景的,要多元评价,设身处地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和全面发展的学生观1、 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本,教育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出发点,以小学生的成长需要为本。辨析题:我国的高中学段不属于基础教育错误,混淆了基础教育和义务教务。2、贯彻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的学生观要做到(要求):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关注身心,创新评价,注重过程;家长和教师合力

8、。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1、注意方式方法,不能灌输,只能渗透。2、走出课堂,走进社会。3、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第三节 教师观(一)教师职业概述1.教师的概念教师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师是凡是把只是、技能、技巧传授给别人的人。狭义上的教师是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学的专门人员。教师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2.教师职业的性质-专门、促进个体社会化(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教师是专门职业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认为它是一种要求教师具有经过严格训练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2)教师是教

9、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教师是教育者,承担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人员,延续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个体从自然人发展成为社会人是在学习、接受人类经验与消化、吸收人类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的,这一过程是社会教化的结果。个体只有通过社会教化,才能适应社会生活,实现个体的社会化。3.教师职业的特点(角色)-传道授业解惑指导父友示管研 “角色,是指个人在一定的社会规范中履行一定社会职责的行为模式。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就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来说,教师职业角色主要有:(1)传道者 教师具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正统价值观念的使命。进入现代社会后,虽然道德观、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但教师的道德观、价值

10、观总是代表着居社会主导地位的道德观、价值观,并且用这种观念引导年轻一代。(2)授业解惑者 唐代的韩愈在师说里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各行各业建设人才的培养者,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便于年轻一代学习掌握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人类几百年、几千年积累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3)管理者 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4)示范者 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11、。夸美纽斯曾很好地解释了这种角色特点,他说,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动,为人处世的态度,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5)父母与朋友 教师往往被学生视为自己的父母或朋友。低年级的学生倾向于把教师看做是父母的化身,对教师的态度类似于对父母的态度;高年级的学生则往往视教师为朋友,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同时又希望教师是分担自己的快乐与痛苦、幸福与忧愁的朋友。(6)研究者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活的个体,传授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教育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这就决定了教师不能以千篇一律

12、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而是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观点、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各种教育活动,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不断发现新的特点和问题,以使自己的工作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并且有所创新。教师职业的这些角色特点决定了教师职业的重要意义和重大责任。(7)指导者4.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职业是一种以培养人为目的的特殊的职业,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施加影响的过程,教师劳动是一项复杂而艰苦的脑力劳动。教师劳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复杂性-基于对象复杂、任务多面、目的全面 一方面,教师劳动的对象具有复杂性。学生在性别、家庭环境、文化背景、生活方式上的差异,包括性

13、格、个性方面的特点都决定了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教师劳动的任务和内容是复杂的。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学生的智力;既要培养学生生存和发展的技能,又要培养他们适应社会、改造社会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能力。(2)示范性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是指教师要给学生作出示范,以自己的形象影响和感化学生。教师只有首先把教材中的智慧和情感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才能在教学中感染学生。教师在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道路上发挥了主导作用,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往往具有神圣的地位。教师的言论行为、道德品行和为人处世的态度,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直接榜样。(3)创造性1因

14、材施教(因人而异)2因事而异。教育方法不断更新3因时而异。教育机智:教师在处理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偶发事件的能力。(4)长期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由于人的成长是自然发育和社会化的统一过程,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需要经历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5)群体和个体的统一性 教师的劳动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在一定的目标上,都具有很强的个体性特点。每一位教师都要以自己的知识、才能、品德、智慧去影响学生,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即教师的劳动从劳动手段角度讲主要是以个体劳动的形式进行的。同时,教师的劳动成果又是集体劳动和多方面影响的结果。任何一个学生的身心发展,都不仅仅是不同科目、不同年龄阶段许多教师共同影

15、响的结果,也是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本人长期共同努力的结果。教师的个体劳动最终都要融汇于教师的集体劳动之中,教育工作需要教师的群体劳动。教师劳动的群体和个体统一性,要求教师要协调好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综合环境,特别是处理好自身与教师群体的关系,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业务水平.5.教师的职业素养-素质教育的素质:身心宏专 教师职业素养是由教师的社会角色、地位及其职能等决定的。具体来说,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结构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职业道德素质-宏-终身育人为人三热爱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教师职业道德主要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2) 知识素质-专 深、广、(教育知识)丰富(3) 能力素质-专 语言、管理、教学、科研、反思(4) 身心素质 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2) 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