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材料传播学完整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72596662 上传时间:2019-01-23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材料传播学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复习材料传播学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复习材料传播学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复习材料传播学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复习材料传播学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习材料传播学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材料传播学完整版(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 播 学 原理 Communication Theory,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人文社科系 授课教师 张 笑,章节安排,第一章 绪论 走进传播学 第二章 什么是传播 第三章 大众传播 第四章 传播的自由与控制 第五章 大众传播的内容 第六章 大众传播的受众 第七章 大众传播效果 第八章 国际传播(略) 第九章 传播学研究方法(略),第一章 绪论 走进传播学,第一节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体系 一、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二、传播学的学科体系 三、传播者的素质 第二节 传播学发展历史与主要学派 一、传播学产生的因素 学术思想源流 二、传播学的奠基者和学科开创者 三、传播学的主要学派,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

2、源流,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源流,欧洲源流,美洲源流,塔尔德,模仿理论创始人,齐莫尔,网络理论,杜威,大众传播改造社会,库利,人际传播、“镜中我”,帕克,芝加哥学派理论领袖,米德,符号互动理论、“主我”“客我”理论,一、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构造演示,一、传播学产生的因素,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 传播学形成的三个因素:参考书p6五个角度 传播媒介发展迅速,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战争和革命的年代使信息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相关的社会科学的充分发展为传播学提供了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 传播学产生于美国的两个直接原因: 发达的传播事业

3、大批欧洲流亡学者,二、传播学的奠基者和学科开创者 p8,四位创始人: 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 勒温(卢因):把关人理论 霍夫兰:说服效果研究 拉扎斯菲尔德:有限效果论 传播学的完善者: 施拉姆:传播学学科创建,二战时期的宣传海报,三、传播学的主要学派,经验学派 主要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传统学派,他们在传播学研究中占有主流地位。他们多从行为主义角度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注重经验材料和实证考察,故自称为经验学派(empirical school)。 批判学派 传播学批判学派于20世纪60年代在欧洲兴起。受到了社会科学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性研究,包含许多派别,反

4、对美国的经验学派。(critical school) 参考书p359-371,第二章 什么是传播,第一节 传播的定义及类型 第二节 人类传播发展进程 一、人类传播发展进程 二、信息社会与媒介发展 第三节 传播的基本过程 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二、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第四节 传播的主要类型 一、人内传播 二、人际传播 三、群体传播 四、组织传播 五、大众传播,第一节 传播的定义及类型,一、传播的定义 所谓传播,是人类运用符号并借助媒介来交流信息的行为与过程,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二、传播的特点(补充) 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

5、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社会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三、传播的类型 p23,第三节 传播的基本过程,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 二、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 拉斯韦尔 5w传播模式 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2、人际传播的特点和功能,人际传播的基本特点 双向交流 多重手段 情景性强(时间、地点、参与者和话题等) 互动性强,人际传播的功能 实现自我认识 建立和谐关系 认识与控制周围环境 交流与获得人生经验 满足

6、情感需要,三、群体传播,1、基本概念: 群体指的是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落叶归根 2、 群体意识、群体规范、群体压力 3、集合行为 4、群体暗示 群体感染 群体模仿 5、流言,3、集合行为,集合行为collective behavior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集合行为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造成对正常的社会秩序的干扰和破坏。 集合行为产生的三个基本条件:结构性压力、触发性事件、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而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案例分析,群体意识、群体

7、规范、群体压力,群体意识就是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包括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群体感情;群体归属意识等。 群体规范指的是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在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即群体成员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 群体压力指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出现群体压力的原因:信息压力和趋同心理。 信息压力指的是一般人在通常情况下会认为多数人提供的信息,其正确性概率大于少数人,基于这种信念,个人对多数意见会持较信任的态度。 趋同心理也叫做遵从性,指的是个人希望与群体中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eg,群体暗示 群体感染 群体模仿,群体暗示

8、是指通过间接的示意而非直接的说服来使人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的说服技巧。 群体感染是指某种观点、情绪或行为在群体暗示机制的作用下在群体中迅速蔓延开来的过程。 群体模仿是指在人们面临突然或灾难性事件时,出于防卫本能为了取得最有效的安全选择,而表现出的无意识的、从众性的模仿。人处于一种“匿名”状态时,有时会失去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做出种种宣泄原始的本能冲动的行为。,四、组织传播,1、组织与组织传播 组织的概念及特点p81 组织传播指的是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二是组织外传播。组织传播的总体功能就是通过信息传递将组织的各部分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以保障组织目标的实

9、现和组织的生存与发展。 2、组织内传播网络 3、组织的外部传播 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信息输入是组织为进行目标管理和环境应变决策而从外部广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活动。KMS、MIS等信息系统 组织的信息输出活动:公关宣传、广告、CIS,流言,流言是一种信源不明、无法确认的消息或言论,通常发生在社会环境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而正规的传播渠道(如大众传媒等)不畅通或功能减弱的时期。 流言的特点是: (1)信息快速增殖。 (2)信息奇异回流。 (3)伴有大量谣言。,第三章 大众传播,第一节 大众传播概说 一、定义及特点 二、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第二节 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一、报纸;二、广播;三、电视;

10、四、新媒介 第三节 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一、大众媒介与现代人的生活 二、拟态环境 讨论,一、定义及特点 参考p98,大众传播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大众传播的特点: (1)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 (3)大众传播是公开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 (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 (5)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 (6)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二、大众传播的社会

11、功能,知识点p106-114 拉斯韦尔三功能说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 施拉姆的综合功能说 传播功能的基本特点 大众传播的功能失调,大众传播具有如下功能: 1、环境监视功能 2、社会协调功能 3、文化传递功能 4、 娱乐功能 5、经济发展功能,一、报纸,1、定义: 广义的报纸是以新闻报道为主体的、具有连续性的出版物。严格定义的报纸是指有固定名称、开版(幅面大小)、刊期,以新闻报道为主要内容的每周至少一期的散页连续出版物。 相关术语:报眼、报脚、报头、栏、报缝等。 2、报纸发展的历史及现状 3、报纸的特性p115 权威性高读者对其理性信赖;制作比较简易版面可随需要扩展;文献价值大便于保存和查

12、找 时效性不及电子媒介;主动权在读者;表现形式单一,制作水平有限;对读者文化水平有限制,2、报纸发展的历史及现状,报纸发展历史 14、15世纪手抄新闻 15世纪印刷日报 17世纪中叶、18世纪政党报纸 19世纪30、40年代便士报(大众报纸时代) 报纸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了两个转变:由“观点纸”向“新闻纸”的转变,由政党经费经营向市场化运营和企业化经营的转变。 报纸发展现状 报业集团的发展以及新媒体冲击下的报业变革,二、广播,1、诞生: 1920年,美国威斯汀豪斯公司获得了从事标准广播的第一张正式营业执照,世界上第一家广播电台在美国建立,它标志着广播业的诞生。 美国三大广播公司 全国广播公司(Na

13、tional Broadcasting Company)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olumbia Broadcasting System) 美国广播公司(American Broadcasting Company ) 2、广播媒介特性 3、广播的表现方法 听一小段 作业,2、广播媒介特性,优势: 传播迅速,即写即播,时效性强; 广播与受众的交流感强,能够利用声音制造意境; 具有兼作性,收听便利; 广播覆盖地域广,听众广泛。 费用低制作灵活方便。 劣势: 瞬间性、线性传播; 不能收藏; 有声无形缺乏形象感,视觉冲击力差。,3、广播的表现方法,广播包括人声、音乐、音响三部分。 话语声即有声语言,包括感

14、叹声、笑声、哭声、吵嚷声、噪杂声等,有声语言是广播广告中用以塑造形象、传达广告信息的主要工具和手段。汽车生产线 与语言的节奏和谐一致的音乐,能够唤发听众的情感共鸣,消除与听众之间的心理距离。 除有声语言和音乐之外的各种声音。包括:自然中的声音、各种动物的声音、物体运动摩擦发出的声音、人在活动时发出的声音。,音响的作用,烘托环境背景,增强逼真性; 创造运动感,平添生活气息; 叙述产品性能特点,强化听众感受; 渲染情绪气氛,表达思想感情; 用作比喻象征,深化信息内容。,三、电视,1、发展历程 补充:美国第四大商业电视网是福克斯广播公司(the Fox Broadcasting Company-FB

15、C)主人是默多克。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able News Network -CNN ) 1980年6月1日由泰德特纳在亚特兰大开创,全天24小时提供新闻节目的有线电视网。 2、电视媒介特性 视听合一现场感、多媒体动态呈现、内容丰富生活必需 制作周期长费用高、线性传播被动收视、不易保存 3、电视媒介革命,电视媒介革命,数字压缩技术的进步使电视进入多频道化时代,电视媒体的内容更丰富,选择性更强; 多媒体技术使电视的表现手段更多彩,传输的信息质量更高; 电脑和网络技术大大提高了电视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 卫星传输技术的普遍采用使电视传播进入了一个跨国传播和全球传播的时代。,四、新媒介,1、含义:

16、这是一个相对概念,一般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声音和图像结合在一起的所有的新兴传播媒介,如网络媒体、手机短信、数字电视等。 2、特点: 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增强 多媒体化和媒介功能的融合 媒介资源的丰富化 信息传播的全球化 3、新媒介的社会意义,网络媒体的传播特征 网络传播的社会效果 参考p283、p285,3、新媒介的社会意义,传播过程双向性强将大大改善传统大众传播过程中受众的被动地位,增加传受双方的互动性。 多媒体技术为人们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输提供了空前便利的条件,有助于提高传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传播资源的丰富化将改变少数大众传播机构垄断资源的状况,为更多的社会成员、群体和组织成为能动的传播者提供了基础条件。 全球传播技术的发展则把人类的传播范围扩展到整个世界,使人们的认识、判断和行为受到更多变量的影响。,二、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1、含义 2、理解拟态环境 3、大众传媒如何形成拟态环境 4、拟态环境的环境化 5、案例分析:海南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