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四单元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177063 上传时间:2017-09-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四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四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四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四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四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四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四单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6、大自然的语言一、课题简介:1、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提示:(第 2 自然段)指草木荣枯、候鸟来去、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物候现象。2、课文为什么以此为题?提示: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用“物候学” “简介物候学” , “物候学与农业生产”等这样的题目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 ,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二、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 ,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和首

2、批气象台站,并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地学系,成为当时培养地学英才的摇篮。以求实精神领导浙江大学工作,培育了多方面的人才。长期领导中国科学院工作,积极倡导并组织和参加中国地学、生物学、天文学、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及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多方面工作,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 、 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三、字词过关1、本课的多音字。连翘(qio)衰草连天(shui) 观测(gun) 风雪载(zi )途翘起(qi) 鬓毛衰(cu) 玄观(gun) 记载(z i)落叶(lu) 丢三落四(l) 落枕(lo) 差异(ch) 差

3、遣( chi) 差错(ch) 参差(c)2、重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萌(mng)发:萌芽、发芽。 农谚(Yn) 衰(shun)草连天次第:一个接一个。翩(pin)然:动作轻快的样子。孕(yn)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簌簌(s):纷纷落下的样子。销声匿(n)迹:这里指各种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销:消失。匿:隐藏。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周:绕一次。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美好的情景。草木荣枯:指植物的茂盛、枯萎。花香鸟语: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多指春天的风光。 语:鸣叫。风雪载(zi)途:风雪满路,风雪遍地。载:充满。年年如是:年年像这样。是:代词。此,这样。 文言文中“是”

4、用法:一为代词,二为判断动词。4、文章归纳本文作者围绕物候这个中心介绍了四个方面的问题,课文因此也可划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l3) ,说明什么是物候、物候学。 第二部分(45) ,说明物候研究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 ,说明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各个因素。 第四部分(1112)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5、问题解决:思考下列列问题: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答案: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答案:时间顺序,春、夏、秋、冬,所以是时间顺序。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到了秋天准备迎接,条理十分清楚

5、。3、本段的结构是:先分后总。主要的说明方法是:摹状貌、举例子。4、前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A ) A物候现象; B气候变化; C物候规律; D四季景色变化。 5、作者在写四季时抓住了各季节哪些特点?明确:春天, “冰雪融化” , “草木萌发” ,繁花“次第开放” ;夏天, “植物孕育果实” ;秋天, “果实成熟” , “叶子渐渐变黄” , “簌簌落下” ;冬天,昆虫“销声匿迹” ,到处“衰草连天” , “风雪载途” 。 其中, “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态, “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渐渐” ,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簌簌” ,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

6、使人感到秋天肃杀;“载” ,即充满,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 17、奇妙的克隆整体把握: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繁衍( )分泌( ) 胚胎( ) 蟾蜍( 、 )乳腺( )卵子( ) 囊胚( ) 鲫鱼( )2你知道哪些说明顺序和方法?3、我们身边哪些动、植物先天具有克隆的本领?举出一些例子加以说明问题击破:1、a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b “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c第二小节写了许多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d “多利”的诞生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和影响?e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与弊处?2、 按课文四个版块思考以下问题。 a: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有哪些共同

7、点?b: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 ,什么是“克隆”的语句。c:这一部分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分别找出来。a、举孙悟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b、这部分作者为什么不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说明呢?文中的顺序安排有什么好处?a、克隆技术不断在发展,这与科研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看看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他们的努力?a、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b、这一部分的第一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c、作者对克隆人的看法是什么,体现在文中什么地方?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字词过关:遗骸(hai2):遗留下来的骨骸。 褶皱(zhe3zhou4):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追溯(s

8、u4):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地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中,仙女穿的仙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 整体把握:讨论:课文标题是恐龙无处不在 ,那么它的说明对象是否就是恐龙呢? 明确:作者谈恐龙的灭绝,谈到恐龙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明另一项科学理论 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 文章思路 1、这篇短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按什么顺序说明的? 作者如何得出结论的? 2、课文的说明内容涉及到哪两个学科?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3、阿西莫夫素以驾驭语言和概念的能力强著称。你能找出语言表达平实而又生动的句子吗?明确: 发现问题:南极发现恐龙恐龙并不适应南极气候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 个大陆上

9、去的呢? 原因: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 “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后来“泛大陆 又分裂成四部分一所以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得出结论:“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有力证据。作者在这里采用的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解剖,既严谨,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被压扁的沙子出示问题:在被压扁的沙子里作者提到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你能找出来吗?你赞成哪一种,为 什么? 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 ?根据又是什么? 明确: “撞击说”和“火山说” 。(可将自己查找的

10、资料整理成论据加以证明。 “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证据一: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 年代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 压扁的沙子。证据二: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 所以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结论:无疑是撞击毁灭了恐龙。 对比阅读 本文与前一篇文章有什么异同之处?(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角度、说明语言方面 比较) a说明顺序:两篇文章采用的都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在短小的篇幅内,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剖析,既严谨又深入浅出地解释清楚。 b说明方法:都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首先都采用了举例子:恐龙无处不在列举“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

11、化石” ,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举“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说明南极不只有恐龙化石,还有别的。 被压扁的沙子中举“斯石英与金刚石” , “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石”证明斯石英是由撞击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的,从而得出“恐龙的灭绝是撞击造成的” 。 其次都采用了作比较:恐龙无处不在中将南极的恐龙的命运与其他大陆的恐龙进 行比较。而被压扁的沙子则是运用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的比较方法来说明斯石英与普通沙子区别。 除此以外,还有“打比方”列数字” “作诠释”等说明方法。 c说明的角度: 恐龙无处不在 是从恐龙化石遍布全

12、球的角度来谈大陆板块的移动;被压扁的沙子是从探寻恐龙灭绝的原因推断地球可能曾受到撞击。 19、生物入侵者整体感知1、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它有什么危害?2、生物入侵的原因和途径是怎样的?3、作者按什么顺序来告诉我们这些知识的?重点探究:说明事物要有一定的顺序。为了把事物说明得清楚明白,还要运用一些说明方法。1、本文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请找出相关的例句,并用简要的语言分析其表达效果。四人一组,合作交流。2、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3、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拓展延伸: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

13、?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 20 、落日的幻觉 1、朗读课文,理解掌握重点词语的音形义,积累词汇。(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快速注音、解释并识记幻(hun) 觉: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没有外在的刺激而出现的虚假的感觉。吟咏(ynyng):有节奏地诵读诗文。绮(q)丽: 颜色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绚(xu n)丽:灿烂美丽。殷(yn) 红: 黑红色。殷(yn)勤 坠落 ( zhu ) 堕落(du )薄(b)荷薄(bo)饼日薄(b ) 西山,气息奄奄(ynyn) :语出晋李密陈情表 。日薄西山,意思是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将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薄,迫近、靠近。气息奄奄,形

14、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变化多端:变化多种多样。端,方面、项目。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语出唐李商隐登乐游原 。意思是虽然夕阳无限美好,可惜的是已接近黄昏时刻。2、 整体感知课文,用一句话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文章介绍日落时一些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3、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本文的结构第一部分 (13):对比人们对待日出与落日的感情态度,描写日落时的种种景观,引起下文。 (1 段对比人们对待日出与落日的感情态度,推测人们对待落日的心理;2 段描写日落时的种种景观,3 段明确指出日落时的种种景观是幻觉现象,引起下文)第二部分(47 ):阐述

15、各种日落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全文的重点) 。4、 整体感知课文,根据 4-7 段提炼有关幻觉及成因的重点信息语句。独立完成课后表格。日落时的幻觉 产生幻觉的原因颜色深黄、殷红 光线散射和光波长短原理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弯曲,光线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 眼睛的叠合效应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 光线折射的原理太阳好像变大了 未说明原因,各种仪器观察证明其实并没有真的变大重点研读,合作探究:1、第 1 段对比人们对待日出与落日的感情态度,引用两句古诗文推测人们的心理,引用古诗文的作用是什么?答;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引出下一段对日落景象的描写。2、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