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械原理 (机构与机器理论) Mechanisms and Machine Theory,机械原理课程组 duanyulongxing@,,,参考教材:,中文教材:机械原理 李瑞琴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英文教材:Mechanisms and Machine Theory(机械原理). Ye Zhonghe, Lan Zhaohui, M.R.Smith, 2001, Higher Education Press 美国原版教材:机械设计(Design of Machinery)-机器和机构综合分析(An Introduction to the Synthesis and Analysis of Mechanisms and Machines) .(英文版,原书第二版)(含光盘) ,2002,参考教材:,英国原版教材:R.S.KHURMI, J.K.GUPTA. Theory of Machines. First Multicolor Revised and Updated Edition, published by Eurasia Publishing House Ltd., 2005. 邹慧君等主编. 机械原理学习与考研指导.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6.,第一章 绪论,§1.1 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1.2 机械原理课程的地位和作用,§1.3 机械原理课程的学习目的和方法,,§1.4 机械设计概述,§1.5 机械原理学科的发展动向,§1.1 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一、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构和机器的运动及动力特性,以及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一门技术基础学科。
是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二、机械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是机械§1.1 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一、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机械(Machinery ):是机构( Mechanisms) 与机器 (Machines)的总称 机器:是一种由人为物体组成的具有确定机械运 动的装置,它用来完成一定的工作过程, 以代替人类的劳动§1.1 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 如汽车、机床、起重机、内燃机、机和计算机等机器的组成大致包括:,原动机部分,润滑、显示、照明等辅助系统,,,,控 制 系 统,,,,,传感器,,,,传感器,传感器,原动机部分:驱动整部机器以完成预定功能的动力源 传动部分:解决运动形式、运动及动力参数的转变 执行部分:用来完成机器预定功能的组成部分 传动部分和执行部分是机器的主体部分,是由许多运动构件组成的机器的基本组成部分,机器根据其工作类型的不同,分为三类1.动力机器 将任何一种能量变换成机械能,或将机械能变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例如:内燃机、压气机、涡轮机、电动机、发电机等 2.工作机器 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搬运物品。
例如:金属切削机床、织布机、印刷机、包装机、缝纫设备、汽车、飞机、起重机、输送机等 3.信息机器 完成信息的传递和变换 例如:复印机、打印机、绘图机、机、照相机等机器的分类,内燃机,,燃气由进气管通过进气阀3被下行的活塞2吸入气缸,然后3关闭,2上行压缩燃气,点火使燃气在气缸中燃烧,膨胀产生压力,推动2下行,通过连杆5带动曲柄6转动向外输出机械能当2再次上行时,排气阀4打开,废气由排气管排出图中,凸轮7和顶杆8是用来启、闭进气阀的;齿轮9,9’,10是用来保证进气阀、排气阀和活塞之间形成一定规律的运动以上各部分的协同配合动作,便能把燃气燃烧时的热能变为曲轴转动时的机械能工作原理:,内燃机,起重机,牛头刨床,包装机,构件(Links)是指机器中具有独立运动的单元体 构件可以是单一的零件,也可以是由几个零件组成的刚性结构 零件是制造的单元构件与零件,例如:右图的连杆构件由连杆体, 大端盖, 螺母, 螺栓等多个零件组成构件与零件,机构 是指具有确定运动的构件系统,能按预定 的方式转换和传递力和运动§1.1 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机构中的构件可分为三大类:举例说明如内燃机 固定构件(机架):指机构中的固定构件,它是用来支承活动构件(运动构件)的。
原动件(主动件):指机构中运动规律已知的活动构件(或者说机构中按给定的已知运动规律独立运动的构件)它的运动通常是由外界输入的,故又称为输入构件 从动件:指机构中随着原动件的运动而运动的其余活动构件(或者说机构中除原动件、机架以外的其余活动构件)其中输出预期运动的从动件称为输出构件(执行构件),其余从动件则起传递运动的作用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取决于原动件的运动规律和机构的结构常用机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螺旋机构等,常用机构,常用机构,常用机构,“机构”和“机器”的区别,机构只是一个构件系统,而机器除构件系统外还有电气、液压等其他装置; 机构只用于传递运动和力,机器除传递运动和力之外,还应当具有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的功能 但是,就构件的运动和力的研究来说,机器和机构并无区别1)机构的组成和类型综合,§1.1 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二、机械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2)机构设计,(3)机构系统设计,(4)机构动力学,1.1.2 机械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1)机构的组成和类型综合 研究机构组成原理是为了分析机构运动的可能性及确定性,也为了对组成机构的杆组进行分类,便于系统地建立机构运动分析和力分析的方法。
通过机构类型综合可以探索创新机械的某些设计方法§1.1 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2)机构设计,机器虽然种类繁多,然而构成各种机器的机构类型却是有限的,它们是齿轮机构、凸轮机构、连杆机构、间歇运动机构、其他用途机构及广义机构等一些常用的机构 本课程的多数内容是介绍这些常用机构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1.1 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3)机构系统设计 机构系统设计是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本课程将介绍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步骤、功能分析、机构创新、执行机构的运动规律和机构系统运动协调设计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1 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4)机构动力学 为了设计出动力性能良好的机械,本课程将介绍在已知力作用下机械的真实运动规律,减少机器速度波动的调节问题,机械振动和隔振方法,机械运动过程中惯性力系的平衡问题§1.1 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1.2 机械原理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一、机械原理课程的地位,二、机械原理课程的作用,一、机械原理课程的地位,二、机械原理课程的作用,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构及机械运动简图设计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1.2 机械原理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一、机械原理课程的地位,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初步拟定机械运动方案、分析和设计基本机构的能力。
学习本课程获得的知识是分析现有的机器和设计新机器所必须的基本知识§1.2 机械原理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二、机械原理课程的作用,§1.3 机械原理课程的学习目的和方法,一、机械原理课程的学习目的,二、机械原理课程的学习方法,认识机械、了解机械; 掌握方法、分析机械; 开阔思路、设计和创造新机械§1.3 机械原理课程的学习目的和方法,一、机械原理课程的学习目的,熟悉和掌握各种典型机构的结构和运动特点,深入理解满足实际生产需要的机构分析和设计方法 熟悉和掌握机械运动简图的画法,要习惯于采用运动简图来认识机构和机器,想象机构和机器的运动情况 对于课程中的基本概念要深刻理解.才能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深入理解和全面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研究方法这些基本研究方法有:杆组法、转换机架法、机构演化法、等效法等这些方法使我们能容易地对各种机构进行分析和设计 注意在学习中进行前后联系、融会贯通,如利用瞬心的概念对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等进行分析 求解习题前应先重点复习有关例题,归纳总结解题思路,从中得到启示,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二、机械原理课程的学习方法,一、 机械设计的一般过程 二、 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 三、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运动方案 设计中的作用,§1.4 机械设计概述,机械设计过程并没有一个通用的固定顺序,而必须按具体情况确定。
机械设计的一般进程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机械设计的一般过程,(1)产品规划阶段 (2)方案设计阶段 (3)详细设计阶段 (4)改进设计阶段,§1.4 机械设计概述,(1)机械运动简图的型综合 若干个执行动作 机构型式 机构系统 (2)机械运动简图的尺度综合 按机构型式 运动规律要求、动作配合 协调设计,二、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是机械产品设计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是决定机械产品质量、水平、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关键性一步§1.4 机械设计概述,,根据产品功能要求、工作性质和工作过程等基本要求进行新机械的方案设计,在方案设计阶段应该完成机械运动简图的设计 所谓机械运动简图设计,就是按机械的工作过程和动作要求设计出由若干机构组成的机构系统运动简图一般情况下,它往往是机械最核心的部分机械运动方案设计,§1.4 机械设计概述,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一般流程,确定机器的组成,机器构成的构思,机器总体布局,引入人-机 系统分析,设计程序内容与设计步骤,执行机构选择和机 械运动方案的设计,,,,,,技术文件编制,最佳机械运动方案 的尺度综合,机械部件设计,机械构形构思和设计,机械总装图设计,机械零件设计,机 械 总 体 方 案,设计阶段,工艺动作分析执行动作确定,功能分析和工作原理确定,提出产品设计要求,明确设计任务,市场需求分析,标准通用件明细表,设计计算说明书,任务要求明细表,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设计目标,设计任务书,机械运动方案,机 械 方 案,产 品 规 划,概 念 设 计,构 形 设 计,,,,,,,,,,,,,,,使 用 说 明 书,施 工 图,,,,,,,,,,,,,,,,,,,(1)机电一体化(Mechatronics)的概念 (2)机电一体化产品本质上仍然是机械产品 (3)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核心是广义执行机构 (4)机电一体化产品与纯机械产品的比较 在确定机械工作原理、工艺路线方案时,选择传动、控制和执行机构、进行机械运动简图设计时,均应考虑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结合,使新设计的机器达到性能优良、适应性强、操作控制方便、结构简单紧凑、生产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的先进水平。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运动方案设计中的作用,§1.4 机械设计概述,一、机构的结构理论 二、平面与空间连杆机构 三、凸轮机构 四、间歇运动机构 五、组合机构 六、机械动力学 七、机构的最优化设计 八、仿生机构学 九、微型机械 十、机构系统设计,§1.5 机械原理学科的发展动向,机构学发展趋势,(1) 现代机构的类型综合和设计方法将会不断展开,逐步深入 (2) 机电一体化系统概念设计理论和方法及计算机实现将会得到深入研究 (3) 微型机构和微动机构的开发和应用 (4) 仿生机械的开发和应用 (5) 机器人和步行机的研究和开发 (6) 机械系统的动力特性及动态稳定性的提高 (7) 发展展望,(1) 现代机构的类型综合和设计方法将会不断展开,逐步深入,将机构扩大为驱动元件与机构的集合体将会大大有利于机构的创新和机构运动控制的研究和应用对驱动元件进行可编程控制即可实现复杂多变的输出运动,使原来“刚性化”的输出发展成“柔性化”输出,从而使机构有了质的变化,有利于设计现代机械现代机构已经在实际中得到应用,但对它的类型综合、运动学、动力学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有待深入可以预期:现代机构学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将会大大推动现代机器的创造和发明,促进机械工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