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湛师教科院教育史课件11

小**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81KB
约14页
文档ID:71115370
湛师教科院教育史课件11_第1页
1/14

1,第十一章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教育 背景: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教育制度变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封建专制政体的瓦解,使得由它所支撑的价值观念、社会心理、道德规范以及与此相应的传统教育的各个层面统统失去了依托,使之处于前所未有的备受冲击和挞伐的境地批判“忠君”、“尊孔”的封建旧教育,发展资产阶级新教育,培养共和国民和各类新式人才,以适应政体变更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各个领域的变革,反映了时代和社会的迫切要求这一切,引发了民初教育制度的变革2,第一节 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政府大总统在教育方面,1月9日成立中央教育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任教育总长,随即蔡元培着手对封建旧教育进行改造 此时期的教育改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发布教育改革令; 颁布新的教育方针; 制定新学制系统3,一、发布教育改革令 1912年1月19日,教育部发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和《普通教育暂行课程之标准》两个教育改革令 暂行办法共14条,主要规定: 1、从前各项学堂,均改称为学校;监督、堂长一律通称校长; 2、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 3、禁用清学部颁布的教科书; 4、废止小学读经; 5、注重小学手工科; 6、中学校为普通教育,文实不分科; 7、废止旧时奖励办法等。

4,《暂行课程之标准》十一条,具体规定了课程内容方面的改革法令: 拟定了初小、高小、中等学校和师范学校的学习科目,各学年每周各科授课的时数等加强自然科学课程、注重了手工、音乐、图画等工艺课程,增加了农工商业、法制经济等实用课程, 规定以上各级学校开为设的外国语,以英、德、法、俄四国为限5,二、颁布新的教育方针 蔡元培批判了清末教育宗旨:“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仰自由相违”1912年7月,他向全国临时教育会提交了教育方针的草案,主张以“五育并举”作为民初的教育宗旨 五育并举的内容: 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育 1912年7月召开的临时教育会讨论并通过了新的教育方针,9月2日正式颁布实行新的教育方针在蔡元培提出教育方针草案的基础上改为: 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6,三、制定新学制系统 1912年9月3日,颁布《学校系统令》,称为“壬子学制”1913年,教育部陆续颁布各级各类学校法令,补充了这个学制,逐步形成了一个新的学制系统,称为《壬子·癸丑学制》:,7,(一)学习阶段和修业年限的划分 从纵向看,学制分三段四级: 初等教育:一段二级,初小和高小。

初小四年,男女同学,高小三年,男女分校; 中学教育:四年,男女分校; 大学教育:六年至七年,包括预科和本科两段预科三年,本科三到四年小学之前有蒙养院,大学之上有大学院,均不设年限8,横的方面也分三个系统: 普通教育系统 师范教育系统 实业教育系统 其中:师范教育分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二级,相当于中等和高等教育阶段;实业教育分实业学校和甲种实业学校,相当于高小、中等教育阶段,还有专门学校,相当于大学教育阶段9,(二)主要特点 壬子·癸丑学制的主要特点: 1、缩短了修业年限 将初等小学由五年减为四年,高小由四年减为三年,中学由五年减为四年,共缩短三年这样学生6岁入学至高小毕业仅十三岁,17岁可中学毕业 2、取消高等学堂,改设大学预科 旧制高等学堂,是为大学作预备的,但是各地分设,程度参差不齐,入大学后学力程度相差悬殊,不利于大学学习同时各地分设,财力不足,只能兴办一、二科,不可能将大学应备预科同时并设,所以高等学堂办理不善10,3、特设专门学校,与大学平行 专门学校与大学平行,特点是专修一门学科,学习年限少于大学二个学年专业程度,在学理方面的研究弱于大学,但它注意技术的学制,学习阶段强调实习,目的是培养大量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4、重视师范教育 将清末的优级师范学堂改为高等师范学校初等师范学堂改为师范学校师范教育由国家统一办理,管理层次提高师范教育年限为五年,比中学多一年,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学力程度11,5、确立女子教育的地位 女学不别立系统,与男子同,并规定初等小学实行男女同校,高等小学分别男女各编班级普通中学、中等实业学校、师范学校、高等师范学校均可设立女校,表明女子终于享有了中等教育和高等师范教育的权利 6、废除读经讲经等封建教育内容 规定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中学和师范学校也不设读经课;高等以上学校一律禁止读有碍民国共和精神的书籍;还规定凡清学部颁行的教科书,一律禁用,民间编写的教科书,若教师发现有不合共和宗旨的,可随时删改12,(三)主要存在问题 1、学制系统各阶段的划分年限不适当,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也不尽相合全系统学年虽缩短了3年至4年,但仍失之过长;各级学校年限划分不当,小学7年,仍嫌过长,中学4年又过短,大学6年至7年过多 2、中等教育段缺陷最明显中学修业年限4年,无力完成繁重的课程与升学就业双重任务因此,出现“毕业生任事者缺乏实用之叹,升学者尤多程度不及之弊”,学生入大学或专门学校前,还须入预科;中学四年连贯不分段,使许多年龄较大,或经济拮据的学生,往往因急于谋生而不待毕业,中途缀学。

13,3、课程设置过分单一,灵活性不够 各校只有必修课,没有或很少有选修课不管社会需要,不顾各地经济发展实际,也不考虑学生个性 4、设置大学预科有弊端 设大学预科于大学内,原意为整齐学生程度,减少中学毕业生入大学后的学习困难施行后却发现其妨碍了中学和大学的衔接 (此节参霍益萍本P166),14,(四)意义 1、壬子·癸丑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学制该学制体现了资产阶级对教育改革的要求,标志着西方教育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教育方针及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宗旨体现了资产阶级对一代新人的要求;课程设置反映了资产阶级发展生产的愿望;废除封建特权和等级限制,首倡男女受教育平等,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平等精神 2、废除尊孔读经等封建教育内容,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3、促进了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