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三单元 春秋笔法 直书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08983 上传时间:2017-05-1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三单元 春秋笔法 直书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三单元 春秋笔法 直书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三单元 春秋笔法 直书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三单元 春秋笔法 直书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三单元 春秋笔法 直书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三单元 春秋笔法 直书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三单元 春秋笔法 直书 Word版含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相关读物 直书知识梳理第 1 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违忤(w) 秽迹(hu) 斧钺(yu)犯跸(b) 王劭(sho) 箕裘(j)徇名(xn) 阿容() 瓦砾(l)第 2 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励其匪躬之节(“ 匪”同“非”,不)(2)私存嘿记 之文(“ 嘿”同“默”)第 3 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践Error!(2)树Error!(3)书Error!(4)凶Error!(5)朝Error!(6)道Error!(7)曾Error!(8)以Error!第 4 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树之风声(名词作动词,树立)(2)况史之为务 (名词作动词,写史)(3)或身膏斧钺 (名词作动

2、词,赴死或受死)(4)贯三光而洞九泉 (名词作动词,埋葬)(5)无闻后代(使动用法,使闻)(6)然后能成其良直(形容词作名词,良直的品格)(7)韦昭仗正于吴朝 (形容词作名词,正义)(8)正直者,人之所贵(形容词作动词,崇尚,重视)(9)幸获两全(形容词作动词,保全)(10)乃申以死葛走达之 说( 使动用法,使退走)第 5 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树之风声古义:好的风气。今义:刮风的声音;传播出来的信息。(2)其叙述当时古义:当时历史。今义:过去某种事情发生的那个时候;当初。(3)盖烈士徇名古义:刚烈之士。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的人。第 6 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若邪曲者,人

3、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判断句)译文:那些邪的、曲的人,被人轻贱,因为那是小人的做法。(2)韦昭仗正于吴朝,崔浩犯讳于魏国。(状语后置句)译文:韦昭在东吴秉直记事,崔浩写史在魏国犯了忌讳。(3)贯三光而洞九泉。(省略句)译文:一边是上贯三光,一边是下埋九泉。(4)见屈武侯。(被动句)译文:被诸葛亮击败。(5)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被动句)译文:有的写成的书被填埋,后人无法看到。常识速览识 作 者 秉笔直书刘知几刘知几(661 721),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生于唐代名门,家学渊源,自幼博览群书,攻读史学,后又致力于文学。他 20 岁时中进士。武则天圣历二年(699) ,奉 调长 安,

4、任王府仓曹,并参与编纂三教珠英的工作。武 则天长 安二年(702)开始担任史官,撰起居注。不久任著作佐郎兼修国史,又迁为左史。唐中宗景龙二年(708) ,迁为秘书少监,又掌修史之事。当时,由于 权贵控制史官,史官无著述自由,凡事皆需仰承监修旨意,刘知几颇不得志。因此只好“退而私撰史通以见其志” 。并以一家独创之学, 对于史官垄断史学表示抗议。景龙四年(710),史通撰成。知 经 典 中国史学史的奠基之作史通1体例史通是我国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它兼有史学理论和史学批评两方面内容,是集唐以前史论之大成的宏伟巨著。共 20 卷,包括内篇和外篇两部分,各 为 10 卷。内篇有 39 篇,外篇有 13

5、篇,合计 52 篇。其中,属内篇的体统纰缪弛张等 3篇,大约 在北宋时已亡佚,今存仅有 49 篇。内篇是全书的主体,着重讲史书的体裁、体例、史料采集、表述要点和作史原则,以评论史书 体裁为主;外篇论述史官制度、史记源流并杂评史家得失。另有序录一篇, 为全书 的序文。2内容史通是中国史学史的奠基之作,建立了很多史学理论:一是对唐以前的史书体例和编纂方法做了全面总结,提出了“六家”“ 二体 ”说,并对本纪、世家、列传、表历、书志、记赞 等各种体例,以及序例、题目、断限、 编次等各种编纂方法做了专篇记述。二是力主直书实录,反对曲笔诬书。刘知几 认为 ,史书应起到“申以劝诫,树之风声”的作用,不能“曲

6、笔阿世”“ 谀言媚主”。这种观点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传统,并将之提高到自觉的高度。三是提出“ 史才三长”的理论。刘知几认为,一个史学家应具备三种才能,即史才、史学和史识。史才,指驾驭史料、撰著史书的能力;史学,指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史识,指良好的史学见解和秉笔直书的品德与精神。其中,史识最为重要。 “三长”之说对后世史学有很大的影响。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 1:解惑:疑问 2:解惑:疑问 3:解惑:整体感知直书一文以丰富的史实材料对中国史学中“直书” 这一优良传统作了深入论述。作者认为,敢于奋笔直书、彰善贬恶是史学家的最高境界, “直书” 就是要

7、善恶必书,不虚美,不 隐恶;在具体叙述中,要避免个人好 恶。他称赞历史上那些秉笔直书的史家,认为正是他们敢于彰善贬恶的精神,才体 现 了历史的公正无私,而 对那些“曲笔阿世”“谀 言媚主”的人,作者 则持批评态度。文本层析一、阅读课文第一、二段,回答 问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为提出中心论点,采用了怎样的引出方式?_【答案】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 。文章为了引出中心论点,先从人的本性谈 起, 认为世人为了生存,都选择了明哲保身, “宁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接着,笔锋一转,提出作为史官,修史却有自己的要求,要“申以劝诫,树之风声”。即史 书以劝惩为目的,

8、好事则褒之,坏事 则贬之,以此来树立好的风气,惩恶扬善,使那些乱臣贼子不敢轻易做坏事。从而亮出了本篇的中心论点,并暗示了能秉笔直书 的不易。2文章第二段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得出了怎样的观点?_【答案】 在文章第二段中,作者采用了正面举例的 论证方法,列举了许多秉笔直书的史官以及他们各自不同的遭遇,其中有生前身后都独擅令名的董狐,因记载“崔杼弑其君 ”而遭杀身之 祸的齐太史,勇述汉非的司马迁,不屈从于淫威坚守信史的韦昭,因据实直书而暴“国恶”被灭族的崔浩。作者从这些人身上得出了“直书” 之难,即“足以验世途之多隘,知实录之难遇耳” 。二、阅读课文第四段,回答问题。 3第四段指出了直书与曲笔的价

9、值有何不同?对后来的史家提出了什么希望?_【答案】 (1)不同:著史不易,直书更难。晚周的南史、董狐,六朝的韦昭、崔浩都是不避强御、秉笔直书的典型,他们的光辉事迹至今 为人传诵。而王沈写 魏书,董统写燕史,都是献媚统 治者的伪史,其高下相差甚远。(2)希望:作者从传统道德人格角度赞扬了正直史家的秉笔直书精神,谴责了“曲笔阿世”“谀 言媚主”的卑劣史家,并希望史家都能效法古代良史。夫 人 禀 五 常 ,士 兼人 遵 循 了 上 天 赐 予 的 仁 、义 、礼 、智 、信 五 种 美 德 ,士 人 有百 行 ,邪 正 有 别 ,曲 直 不 同 。各 种 各 样 的 善 行 ,正 和 邪 是 有 区

10、 别 的 ,直 和 曲 是 不 同 的 。若 邪 曲 者 ,人 之 所 贱 ,而 小 人 之 道 也 ;正像 邪 曲 的 行 为 ,是 人 们 所 鄙 视 的 ,那 是 小 人 的 行 事 准 则 ;而 正直 者 ,人 之 所 贵 ,而 君 子 之 德 也 。然 世 多直 的 行 为 ,是 人 们 所 珍 视 的 ,是 君 子 的 德 行 。但 是 世 人 大 多趋 邪 而 弃 正 ,不 践 君 子 之 迹 ,而 行愿 意 遵 循 邪 曲 而 放 弃 正 直 ,不 愿 意 追 随 君 子 的 脚 步 ,而 行 为由 小 人 者 ,何 哉 ? 语 曰 :“直 如 弦 ,死 道 边 ;遵 循 小

11、人 之 道 ,为 什 么 呢 ? 俗 话 说 :“正 直 像 弓 弦 ,死 在 路 边 ;曲 如 钩 ,反 封 侯 。”故 宁 顺 从 以 保邪 曲 如 弯 钩 ,反 而 能 封 侯 。”所 以 世 人 宁 愿 顺 从 权 势 来 保 持吉 ,不 违 忤 以 受 害 也 。况 史 之 为 务 ,自 身 平 安 ,也 不 愿 违 逆 权 势 而 遭 致 祸 害 。更 何 况 写 史 的 要 义 ,申 以 劝 诫 ,树 之 风 声 。其 有 贼 臣就 是 用 来 劝 诫 世 人 ,树 立 好 的 风 气 的 。如 果 有 那 些 做 坏 事 的 臣 子 、逆 子 ,淫 君 乱 主 ,苟不 孝 顺

12、父 母 的 逆 子 、荒 淫 无 度 不 好 好 治 理 国 家 的 君 主 ,倘 若直 书 其 事 ,不 掩 其 瑕 ,把 他 们 所 做 的 事 不 加 隐 晦 地 记 录 下 来 ,不 掩 饰 他 们 的 污 点 ,则 秽 迹 彰 于 一 朝 ,恶 名那 么 他 们 的 丑 恶 行 径 就 会 昭 著 于 一 个 朝 代 ,而 他 们 的 恶 名 则被 于 千 载 。言 之 若 是 ,吁 可 畏 乎 !会 流 传 千 年 。史 书 的 记 载 能 够 达 到 这 种 效 果 ,实 在 是 很 可 敬 畏 的 呀 !五 常 :指 仁 、义 、礼 、智 、信 。百 行 :各 种 善 行 。保

13、 吉 :保 持 自 身 平 安 。风 声 :风 教 ,引 申 为 好 的 风 气 。 夫 为 于 可 为 之 时 则 从 ,秉 笔 直 书 如 果 在 可 以 做 的 时 候 这 样 做 ,那 么 就 不 会为 于 不 可 为 之 时 则招 来 祸 害 ,如 果 在 不 可 以 做 的 时 候 也 这 样 做 ,那 么 就 会 招 来凶 。如 董 狐 之 书 法 不 隐 ,祸 害 了 。像 晋 国 太 史 董 狐 记 事 的 原 则 是 不 隐 晦 事 实 真 相 ,赵 盾 之 为 法 受 屈 。彼 我赵 盾 因 为 史 官 的 记 事 原 则 而 背 上 了 恶 名 。赵 盾 和 董 狐 两 人无 忤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